02.27 荆州六中 活着,该担点责任——社区战“疫”防控日记

-------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刘拥军的防控日记


2月24日,是我在朝阳街办东苑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第12天。


昨晚夜班值守到11点。早上八点起床,与永汇超市联系好,要为社区独居老人王寿年购买生活物资。按照外出的要求全副武装,到了超市。我赶紧按照王老太要求把物资找齐全,自己也买了一份。收银台前一溜的是篮子在排队,篮子的拉杆上张贴着购买者的信息,都是志愿者们为社区服务的。我购买的物资清算付了账。三个袋子,还真沉,我提着走出超市,背心出汗了;走了一段,头上大汗。我估摸着自己的力气,走80步歇一下,就这样数着步子,一段一段走回家。到家时,浑身是汗水。老婆接过我手里的袋子,叫了一声“这么重啊”!我赶紧舒舒服服地洗了一个澡。我请老婆帮王老太把五花肉切成小片儿,分装成七个小袋,三斤肉,每袋4两多。我把购买的物资和发票拍照发给王老太的儿子,打来电话说二十分钟后送过去。歇了一会儿,重新着装,拎着袋子到王老太家。昨天叫门没有打开,这次她很快就开门了,她儿子早给她打过电话。我进去,清点了物资,然后把肉和汤圆放到冰箱里。一切停当,我要走,她拉着我说“你帮我把锅洗一下”,“洗锅?炒菜的锅不是在饭厅的桌子上吗,很干净啊!”她说不是这口锅,是高压锅,我走进厨房,打开高压锅一看,里面全是黑乎乎的,原来前几天老人用高压锅煮肉忘记了时间,锅里的肉全糊了,心里着急,还没有等蒸汽全出来就拉开盖子,结果两只手掌全烫伤了。前天下午还到三医院门诊换药了。我把锅子拿走了,答应五点钟送过来。


回家来,我开始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把资料发送之后,开始整理居民小区6栋的信息。接到社区的通知要在原来摸排的基础上电话核实居民发热情况。我将表格制好,打开微信图片,对照着一户一户地填写,最麻烦的是原稿上的字迹不清晰,就和老婆合计着,她对医院的职工比较熟悉,帮我更正过来。表格完成了,接着逐户打电话,多数家里反馈“情况正常”,一直忙到下午五点多钟,还有六户人家没有人接听电话。这次出门,先把王老太的锅子送去。我还以为洗不出来的,没有想到,泡了两小时,用清洁球死劲儿擦,居然洗干净了。老人非常感谢,临走,她说“等我把汤圆吃完了,就找你给我买”,我满口答应。


出得门来,我顺便把未落实的几户人家逐一敲门落实,全都正常。回到值守点,邓芳老师说,还有18个鸡蛋,是捐赠的,要我送到王老太家里去。我托着鸡蛋去,但这次叫门费了好一会儿时间,好不容易让她听清楚,结果她说家里还有二十个鸡蛋,吃不完,不肯要。我想把鸡蛋送给对门的独居老人欧阳雪梅医生,但她也婉言谢绝了,她说儿子在医院上班,有富余的。我只好把鸡蛋送还到值守点。天气燥热,回到家里,又是一身汗水,又洗个澡。


刚回家,接到社区李艳娜书记的电话,说是我负责的6栋2门302一独居老人气喘得慌,可能要上医院,要我去看看,社区网格员马上到。我赶紧又穿戴起来,赶往老人家。我敲开门,果真是一位老者,姓陶;约摸70大几了,头发大白,脚步蹒跚,声音沙哑,他的呼吸声很重。我说明情况,老人说麻烦你们了,刚才是感觉不对劲,这会儿好了一些。我问要不要紧,他说不要紧;我问要不要去医院,他说也不要,他是三医院退休医生;我问要不要买药,他说药还有一些,可以支撑过三月份。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老人,与老人告别下楼,结果碰到网格员。我又和网格员一起敲开老人的门,再次确定了不需要帮助之后才下楼去。在值守点,邓芳老师说这位老人才下楼拿了捐赠物质的,可能是上楼太急,一时喘不过起来才呼叫的。


回到家,老婆在做包子,她一直在发热门诊上班,今天刚好休息在家。我对她说起302陶医生的事情,她告诉我,老人原来是三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快80了,老伴前些年去世了,一人独居。我说老人有哮喘,她让我把电话存下了,是座机。六点半时,包子已经蒸了两锅。我吃了两个,值夜班去。


晚上事情不多,我就在社区下发的居民复查表格上抄誊了白天收集的信息。晚上小区进出的居民倒是不多,主要是上夜班的医生护士。进出最频繁的是穿深红色制服的助理工,只要接到医生拿药的电话就要动起来。十点左右,上下班的医生护士最多,他们也在一线抗击着疫情。时间在流逝,疫情比前些天要好一些,但各级党委政府依然提醒着民众提高警惕,防止反弹;这不,今天的复查才结束。


还有一个小时下班,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来,抄录了三首,默默地诵读了几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想起此次疫情逝去的医生护士和患者,我们活着已是幸事,还得继续坚守下去;活着得有些价值,应得承担一点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