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重启阅读计划:一个人没有希望,心境就不会得到安宁

大家好,我是博集天卷的编辑王维,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法国作家加缪这部经典作品《鼠疫》。

关于这次分享会,想和大家聊聊加缪笔下这场可怕的疫情,以及在疫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在如今,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现在,读这本书,又能给我带来什么启发呢?

下面,先给这本书和作者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此来帮助大家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1. 加缪,何许人也?

加缪,全名是阿贝尔·加缪(Albert Camus)法国著名小说家、哲学家和戏剧家,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1933年开始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二战期间,他参加了发对德国法西斯的地下抵抗运动,曾为多个报纸工作并撰写专栏文章。1942年,因中篇小说《局外人》一举成名。主要作品有小说《局外人》《鼠疫》《堕落》和短篇小说集《流放和王国》,剧本《误会》《卡利古拉》《戒严》《正义》,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等。1957年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1960年,不幸遇车祸去世,年仅47岁。

加缪作品内容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及人的尊严问题,写作多用白描的手法,文笔简洁、明快、朴实,其哲学及文学作品对后世荒诞派戏剧及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启阅读计划:一个人没有希望,心境就不会得到安宁

阿贝尔·加缪(Albert Camus)


2. 《鼠疫》——这本书是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酷热的夏季,一场鼠疫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城悄然到来。死亡的阴影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公共汽车满载着尸体开往火葬场。政府遮掩事情,封锁消息,封锁城市。药品脱销。有人开始末日的狂欢,有人惶然不可终日,有人忙于谴责人类的罪恶,有人却在默默地承担责任、防治鼠疫。鼠疫的日子像是“一种永不停止的践踏”,而更可怕的是我们终于习惯了践踏之下的生活,对它安之若素。麻木和沮丧代替了开始的惊恐,垂死者的呻吟声和焚尸炉的烟尘成为日常生活可以忽略的背景。别离和丧失都没有激越的悲痛,鼠疫“带走了爱情,甚至友谊”,带走回忆和希望,带走了崇高的情感,大家都一样平凡单调,带着厌倦的神情心不在焉。当冬天来临,灾难终于过去,人们迅速地忘却了痛苦,回复到以往生机勃勃、单纯无知和我行我素。


重启阅读计划:一个人没有希望,心境就不会得到安宁


《鼠疫》·博集天卷


3. 这是一本寓言式的小说,加缪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小说呢?

加缪说,他同时代的人出生于一战初期,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上台后制造的事件、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进程使加缪认识到要起来反对荒诞的命运。鼠疫象征着法西斯,也是荒诞的现实和存在。其内容是由一位第一人称的医生所述。他目睹疫病的发生,肆虐一座小镇,使之必须与国中其他地区隔离。疾病在小说的背景发生、恶化,然后逐渐消退。人们在其中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从奉献牺牲到无法无天不顾别人死活都有。这是一本现代世界难得一见的寓言之作。带来疫病的鼠辈正是纳粹党,而隔离的小镇不是法国便是纳粹占领下的欧洲。在小说中,即使最微不足道的人,也无一站在鼠辈一边,但现实情况确实如此么?

重启阅读计划:一个人没有希望,心境就不会得到安宁

《鼠疫》·博集天卷


4. 读完《鼠疫》,看看加缪如何用故事来表现人性,想想在疫病袭来时的人的态度和选择?

《鼠疫》表现出了善良的人奋不顾身地与邪恶事物斗争的场面。每个人对他周围发生的事都负有责任。作为一场灾难的见证人,小说中的里厄医生一边不顾死神的威胁与病毒搏斗,一边拿起笔来,记录下人们迫于困境做了些什么,又基于责任感承担了些什么。所以,当恐怖的灾难再度来袭的时候,我们可以怀有警惕,并坚信“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一场鼠疫被战胜了,现在新的疫情又冒出来挑战人类。人性的恶或许不能被根除,但必须相信人性善的力量,并期望它能帮助人类的一次次渡过难关,战胜苦难。

重启阅读计划:一个人没有希望,心境就不会得到安宁

书籍 内封+外封


不过,要是只懂得些东西,回忆些东西,但却得不到所希望的东西,这样活着就叫做“赢了”的话,那么这种日子该是多么不好过啊!大概塔鲁就是这样生活过来的,而且他体会到,一种没有幻想的生活是空虚的。一个人没有希望,心境就不会得到安宁。

塔鲁认为,人是无权去判任何人刑的,然而他也知道,任何人都克制不了自己去判别人的刑,甚至受害者本身有时就是刽子手,因此他生活在痛苦和矛盾之中,从来也没有在希望中生活过。难道就是为了这个原因他才想做圣人,才想通过帮助别人来求得安宁?


——加缪 《鼠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