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教师职称、学生补课――带给我们的反思

关于老师职称、学生补课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金钱”造成的。教育一旦与金钱挂钩都变味。

教师职称、学生补课――带给我们的反思


老师也要养家糊口,也上有老、下有少。工资收入与教师职称挂钩,这就造成每一位老师整天想如何晋到一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哪里有精力全身投到教学工作中。这也间接给少数人制造机会,如何应付上级检查、如何讨好领导、如何年底评上优、如何学术、论文造假……这一系列问题出现既不是偶尔现象,南京大学教授梁莹事件出现给我们敲响警钟,这一切都是教育产业化、功利化结果。如果不能引起上层足够重视,就会出现下一个王莹、李莹、张莹……

教师职称、学生补课――带给我们的反思


问题本质不在职称高低,关键原因老师们工资与职称挂钩。如果能打破工资与职称挂钩,建立一套合理公平的工资评价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教育系统恶疾。现实生活中基本都是这样,评上高级的就少上课或者不上课。工资可以拿最高。这就是职称与工资挂钩的弊端。职称评定与薪资待遇挂钓,违背了我们立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教师职称、学生补课――带给我们的反思


现实生活中高级职称一般是领导先晋级占60%以上,其余是普通老师,通过与教无关的一些活动所得证书加分评选,真正扑在一线的教师是没有得证的,也就评不上。评上的老师兴高彩烈,然后就研究如何脱离一线岗位。要么去幼儿园哄小孩,要么去村小,一个班级四五小孩,挑不起重坦,要么就以各种借口请假不上班,泡病号。起不到高级的作用。导致其他教师心里失衡,从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

教师职称、学生补课――带给我们的反思


高级职称就像拴在狗嘴前面的一块猪肉——看得见,却永远赶不上、吃不到。所以,好多人取得中级职称后,就失去取得更高职称的动力,追求的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受批评。

教师职称、学生补课――带给我们的反思


评聘职称所需要的条件,好多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在一线教学上也没啥用,因此,评上高职称的老师也不再去争取这些东西,反而给予外人不求上进的错觉。

20多年来,职称设立的初衷是好的,但现实看来,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其消极意义远大于积极意义,急需加以改革。能被评上高级,就是有一定的门道,评上后迅速撤退,也是没人阻拦。职称特别是高级的评定可能有百分之八十是靠关系,这是公开的秘密,可以说教育系统最大的腐败。这种评定现状,不仅没达到激励的效果,还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到下决心大刀阔斧一并解决的时候了。

教师职称、学生补课――带给我们的反思


领着高工资,干着轻松活,这对高级老师本身就是一种讽刺!对其他领着低工资拼死拼活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更是重大的打击。如果以每年的教学成绩來评职称,则这种尴尬和不公平就不会出现。而且这样评出来的有效期只是一年,更公平公正,谁哪年教出来的成绩好,谁那年就高工资,大家都有机会,不会有一劳永逸的荒唐事出现。当然,教学成绩的评估一定要公平公正,高中老师好办,就以每年的统考或高考成绩作为评职称的唯一依据,绝对没有其他水分;其他小学初中如果想公平一点,也恢复以前的学年统考,这样大家都没话说了。

教师职称、学生补课――带给我们的反思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占多数,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不能像她们父辈一样兄弟姊妹多,这个没有出息,那个或有出息,父母年老以后兄弟姊妹一块赡养。独生子女父母年老以后要独自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家长对孩子寄托太多的期望。

教师职称、学生补课――带给我们的反思


独生子女家长大多数对孩子学习从小比较重视,不息花高价买学区房择校、农村从小把孩子送到城里好一点学校读书、花高价钱送孩子到私立学校读书,双休、假期送孩子到补习班。然而孩子成绩不理想,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时候,老师成为替罪羊、出气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