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看待热播剧《陆战之王》中用运-20空投96A坦克?

迷彩情


电视连续剧《陆战之王》,不仅国内的军迷,而且家庭主妇也看得津津有味,但此军旅热播剧自开播以来,在网络上争议却很大,仅从炒作角度而言,《陆战之王》的编导已经非常满意,此剧事实上已成功了一半,毕竟属于央视首播,有多少国内电视连续剧能够享有央视首播的权利。

观众的吐槽似乎集中在用运-20大型运输机空投96A主战坦克,作为军迷个人以为,以运-20型60余吨的载重量,要运输重达42吨的96A主战坦克,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其舱室的高度、长度和宽度,足以容纳下一辆96A主战坦克,飞行数千公里机降以后出舱。

但问题是《陆战之王》在第一集中,就来了个空降42吨重的96A主战坦克,而且这还不算,编导硬是设计了一个空降途中,降落伞缠住无法打开,96A主战坦克舱内人员出舱,用刀具割断降落绳的惊心动魄的桥段,对于稍有军事常识的观众来说,他娘的就是欺骗观众么,当观众都是三岁小孩,说严重点编导侮辱了军迷的智商。

空投42吨的96A主战坦克,显然有悖军事常识,因为军事史上空投坦克也就美军曾经有过试验,其战斗重量只有区区15.8吨,也即军史上大名鼎鼎的美制M-551“谢里登”轻型空降坦克,冷战时期美军第82空降师曾有过少量装备。

然而,在装备使用的过程中,随着防护要求的不断提升,M-551“谢里登”轻型空降坦克战斗全重达到了18吨,再加上空投用的货盘伞具什么的,整体的重量超过了20吨,这已超过了当时C-130“大力神”运输机的运输能力。

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M-551“谢里登”轻型空降坦克并没有进行过空投,记住没有进行过一次真正的空投,只是徒有“空投坦克”的名声,其在美军第82空降师的基本任务,仅仅只是担负侦察任务而已。

M-551“谢里登”轻型空降坦克,有太多的错误和细节过于简化,以致始终无法成为一款优秀的轻坦,国外的军事博物馆和纪念馆有M-551“谢里登”轻型空降坦克实物展览。

另外,一型著名的空降坦克当属俄罗斯的2S-25,战斗全重18吨,搭载有一门125毫米的滑膛炮,火力可谓十分的强劲,可由伊尔-76军用运输机进行空投,实际上并不是空投坦克,严格意义上来讲,2S-25是一门反坦克突击炮,北约国家称为反坦克歼击车。

现在,我空军有了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坦克、步战车、自行榴弹炮等装甲车辆也日趋成熟,可以说已具备了研制开发装备空降轻型坦克的条件,原先纠结空降/空投是因为其他机械化部队跑不快,纠结18吨/20吨的重量是因为受到运输机和伞降系统的限制,这些难度而今都已迎头而解,关键是愿不愿意发展的问题。

作为论坛军迷,据个人所掌握的资料,我军开发20吨左右的空降坦克的过程并不顺利,尽管军工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甚至从俄罗斯请来了相关的专家;目前也解决了105毫米高压滑膛炮甚至125毫米大口径火炮在10余吨底盘上的适装性,但其威力却因为地盘自身重量不足而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因此,个人认为我军工非常有可能放弃空投坦克的进一步研发,特别是在15式轻型坦克和04A式步战车已经服役的背景下,其实已没有必要搞一型伞降过程非常复杂,即便成功也不一定每次空投都有保障的空降20吨左右的轻型坦克。

随着我军步战车和各种反装甲火力的普及,其作战环境已不同以往,将防护能力严重不足的所谓空降坦克投入战场,本身就是一件高危高风险之事;况且,空降坦克也没有任何机动优势,薄装甲轻重量,都经不住RPG火箭筒甚至35毫米榴弹发射器穿甲爆破弹的打击,所谓的空降坦克不要也罢。


国平军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说过了,萨沙再说一下。

其实电视剧有军事常识错误,很正常。

因为编剧大多不懂军事,也没有必要太懂,找个好的军事顾问就得了。

然而这部剧出现一些常识错误,估计是连军事顾问也没有找。

第一,目前的技术,无法空投96A坦克。

现有的空投装甲武器的上限,不超过20吨,是美军研制的专业空降坦克M551轻坦。

这个坦克曾经很牛逼,参加过越南,可以发射炮射导弹。

我记得M551轻型坦克是17吨,这就是目前的记录。

苏联当时也很强调空降快速突击作战,研究过很多空投武器。

比如目前最先进的BMD-3空降步兵战车,重量不过13吨而已。

第二,采用坦克自行开出货舱,也是不靠谱。

这就是神剧了。

实际上,坦克不要说在飞行期间自行横穿整个机舱开出去,就算运输期间也要严格固定。

这是因为运输机飞行期间,存在重心问题。

如果货物随便移动,会导致运输机重心失衡,是非常容易导致坠毁的。

大家应该都看过那个波音737货运机坠毁的视频,就是当时坦克没有固定好,在货舱内自己移动,导致飞机坠毁。

第三,空降40吨坦克也未必有意义。

在空地一体化的今天,绝大部分火力支援都以在空中完成。

战机就是飞行的坦克,空降部队根本不需要重型坦克。

空降部队需要做的其实就是快速突进,快速攻击,具有较强的突破能力和机动能力。

至于攻坚能力,空降部队需要具备一些,但并不需要去硬碰硬的打敌人主力部队和坚固据点。这是和空降作战相违背的。

所以,即便是装备105毫米火炮轻坦,或者BMD-3 30毫米机关炮的单人炮塔和1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火力也算是够了。

况且,轻型车辆通过能力强,维护简单。96式坦克难道投下去,不依赖体系就能自己长期作战了?

自然,电视剧不是纪录片、科普片,有些常识错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娱乐而已。


萨沙


由陈晓、王雷等主演的现代军旅题材电视剧《陆战之王》目前正在热播中,作为近些年少有的军旅电视剧,《陆战之王》一开播就备受关注。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即希望看到刺激好看的剧情,也希望这种电视剧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现实,贴近部队真实。在第一集中,九旅举行坦克载人空投演习,用运-20运输机直接把载人的96A坦克扔下来。这一幕尽管看着很爽,却也遭受到了批评,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而故意夸大不存在的现实。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根本就不存在运-20空降96A坦克这回事。

导演和编剧的想法还是好的,用我国最新的运输机来空降主战坦克,可问题在于这个是否具备真实可操作性。我们分析下用运-20空投96A坦克这回事。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这几乎难以实现。我们都知道,运输机在空投物资装备或者投放人员时候往往都是通过机身后部来进行的。96A坦克一辆重达40多吨的大家伙,所以到底要怎么样让它从机身后部以一个平行姿态顺利出仓。

另外,吨位这么重恐怕会让运-20的机头被压起来,就像跷跷板一样。这种结果最大坏处就是,飞机容易失速,进而也就容易坠落。如何在空中保持伞包伞线不会缠绕在坦克上,如果是人的话直接调整好姿态根本不会受此影响。但坦克若没有调整好将直接以一种被缠绕的姿态降落,最后很可能会在着地时发生意外。电视剧中解决办法是士兵直接打开坦克舱门出来人力处理,千米高空像在地面上一样,真是厉害了。

空投96A可能并不太难,但加上人员一块投放就大大增加了难度。即使俄罗斯这种国家,在人车一体空投上玩的也不怎么好。最大问题在于要最终保护装备的同时也要保护内部乘员人身安全,只要人员受到伤害人车一体空投都算失败。

BMD空降战车的蚌壳式伞兵座椅,用于该车携带乘员整车伞降,伞将的时候,乘员在车内被牢牢的绑在座位上,根本不能随便活动。

俄罗斯在几年前曾经尝试过空降载有人员的战车,最后获得了成功。可是大家知道吗?那部BMD-MDM伞兵战车原本是可以乘坐7人的,但最后只能容纳3人,其余主要空间都被一些气囊之类的保护设施占据了。说实话,以强硬和粗狂而著称的俄罗斯人对这件事也是没谱的。尽管最后成功了,但却并不对现实有太大意义,也就是说并不具备实战意义,反而给其他有这方面想法的国家提了个醒。

说到底,我军的空降部队到底需不需要96A主战坦克,需不需要用运-20运输机来空投它。空降兵的指责在于快速出击,出其不意的夺取重要地点,短时间内很快形成控制力。所以就要求快,96A坦克的速度不符合空降部队要求。过于笨重,不灵便,根本不适合空降部队操作。

除此之外,运-20现在服役我军空降部队的说实话也没有几架,而且从相关资料来看96A坦克也是没有服役空降部队的。综上所述,电视剧中出现的运-20空降96A坦克纯属胡扯。希望导演和编剧以后用点心,别老搞这些神剧片段来吸引观众眼球了。


科罗廖夫


我也算是个军迷,剧情就不讲理各种吐槽,看这部剧主要目的就是看坦克和剧中动用了非常多的现役武器装备,这也自然非常吸引了不少军迷。

当然了,我们更希望能够看到优秀的剧情。不过该片一开始非常重磅的一场戏就是运20空投96A主战坦克,而且还是人车夜间一体化空投,这个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运-20运输机空投96A主战坦克。那么大型运输机到底能不能空投超过40吨重的主战坦克呢?专家指出,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空投空降系统能完成这一任务,但是研制这种系统未必不可能。(准备好搬砖专家来了)

进行重型装备的空投需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飞机的载重能力,二是空投系统的投放能力。对于运输机来说,仅仅能装得下、拉得动大型装备,并不意味着能将其顺利安全地空投。空投单件重型装备,会导致飞机重心的大范围变化,如果超出控制范围,就会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特别是在低空、慢速空投的情况下。前几年,有一架美军租用的波音747货机在起飞过程中失控坠毁,就是因为起飞过程中装载的货物固定系统出现问题,货物发生移动导致飞机的重心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飞机失控。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飞机安全起飞和着陆,飞机重心可通过改变配重或载荷位置进行调整。飞行中,机舱后部的货台被投放后,重心会发生前移。因此起飞前,就应计算所有投放物重心变化,以保证所有飞行情况下重心移动都在极限范围内。而在重型装备空投过程中,重心也可能会发生后移。后移后,飞机处于静不稳定的状态,而且有很大的抬头力矩,这时候需要控制系统进行补偿。但飞机的俯仰控制力矩也是有限的,所以一架飞机能空投多重的单个车辆,需要精密计算,必要时还要为运输机加装部分设备。目前,最大起飞重量70吨级的C-130可以用“低空牵引空投”的方式投放重15吨的M551轻型坦克,从这个角度看,最大起飞重量200吨级的运-20未必不能空投超过40吨的96坦克,当然这还需要综合其他因素进行精确计算。

其次是受到空投平台自身的限制。专家表示,美国的G-11空降系统能够一次空投6万磅(27.216吨)的装备,而俄罗斯现役的空投系统也能达到大约25吨的单件重型装备的空投能力。有资料显示,苏联/俄罗斯还曾经成功进行了单件重量35吨的空投试验。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系统还不能满足空投超过40吨重的主战坦克的要求,不过差距也不算大。通过技术创新,空投超过40吨重的坦克并非完全不可能。比如,G-11系统能通过12个主伞衣实现6万磅的空投能力,其伞衣面积为730平方米。美国还研制过1640平方米和2920平方米的重型投物伞,这种重型投物伞还有潜力进一步提高单件的空投重量。

美俄重装空投玩法各异

美国的重装空投比较追求系列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目前主要有G-11、G-12和G-13空投系统作为主装备。其中G-11系统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主伞衣数量,来适应不同的空投重量,比如,4个伞衣可满足空投2万磅(9吨)货物的需求,8个可以满足4.2万磅(约19吨)的空投需求,12个伞衣能满足6万磅(约27吨)的需求。美国还研制了“夏尔巴”(Sherpa)降落伞制导系统,通过GPS制导,可以精确控制空投地点,该系统的空投重量为23吨。C-17运输机可以投放单件27吨的装备,一次飞行连续投放重量为49吨。

除了使用投物伞的空投方式以外,美军还经常使用一种“低空牵引空投系统”(LAPES)进行超低空空投。也就是运输机在离地大约2-10英尺的高度飞行放出引导伞,通过引导伞拉出牵引伞,再通过牵引伞直接拉出货台,货台上不安装传统意义的投物伞,而是直接落地,通过货台上的减震装置降低冲击,满足安全要求。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可以精确、快速投放。LAPES系统最大可以投放重4.2万磅的单个货台。

俄罗斯空投装备则比较多样,既有1400平方米的巨型主伞,也有多伞组合方式。俄罗斯还率先开展了人车一体空降技术研究,这样在落地后,省去了乘组找回车辆的环节,大大减少了部队收拢时间,便于快速投入作战。但这种技术对空降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对落地缓冲速度也有更高要求,而且使用了专用座椅。俄罗斯虽然完成了相关技术,但目前的演习演练中,仍然是以人车分开空投的方式为主。

俄罗斯/苏联的空降系统除了使用常规的气囊等减震技术以外,还使用了火箭缓冲系统。1970年,用于从安-12B运输机上空降战车的PRS-915伞降-火箭制动系统通过国家试验,装备空军和空降兵部队。

战时需要空投主战坦克吗

既然现有的运输机和空投技术有望解决40吨级装备的空投问题,那么未来作战中,会不会看到主战坦克空投的场景呢?

专家表示,尽管96式主战坦克重量刚刚超过40吨,但现在世界上主流主战坦克的重量普遍在50吨-60吨。也就是说,要想空投主战坦克,最好要有能够承载60吨级别装备的空投系统。那么要安全可靠空投这样的主战坦克,至少要C-5、安-124级别的重型运输机。这也会给空投系统带来很大问题。通常会增大主伞尺寸和数量,而增大主伞尺寸后,可能会在包装、组配、维护、回收等方面存在困难,也会增大加工难度。其复杂性将大大提升,可靠性随之降低。

另一个问题是,实际作战场景中是否真的需要空投这种级别的重型坦克呢?空降兵的灵魂是机动,是速度,弱项是火力和防护。目前的重装空投,以增加火力和机动为主。这可以通过空投轻型火炮、轻型坦克歼击车的方式增强火力,或空投伞兵突击车、伞兵战车,它们能在提供一定火力的基础上,增强伞兵的地面机动能力。更猛烈的火力需求可以通过呼唤轰炸机、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等航空火力来满足。在这种场景下,主战坦克的火力不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主战坦克不能搭载更多人员,无法提高空降部队整体的机动性和防护力,所以空降主战坦克可能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