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上大學與不上大學有什麼區別?

用戶133916062


我是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螢火蟲老師

沒有本質區別。

上過大學的人,品行不端,那還是一個渣;

沒上過大學的,品行優秀,那就是一個人。

很多人以為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的人會有許多區別。

實際上,過於界定於“大學”兩字。

我母親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我就是沒讀過書啊。假如那個年代讓我去讀書了,我就不會現在這個樣子。”


這樣的話往往出現在她理虧,但又說不過我的時候。

讀書在她心裡是一個未完成的事件,而這樣的事件在她看來,就是高智商人群與低智商人群的區別槓桿。


而實際上,我的母親情商非常高,與人交往都能讓人感受到正能量,即便是吵得不可開交的兩個人,我母親也能輕鬆兩句話化解矛盾。


讀沒讀過書?上沒上過大學?

與一個人的情商,智商真正地沒有關係。


優秀的人群擁有大五人格。

大五人格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科斯塔和麥克雷在1987年編制而成,後來經過兩次修訂,該測驗的中文版由中科院的心理學家張建新教授修訂,屬於人格理論中特質流派的人格測試工具。


研究者們在對人格進行因素分析時,有了驚人的發現,一些不同的研究群體從許多不同的人格資料中不斷地發現關於五個人格維度的證據,這五個因素在大量不同方法的研究中都是特別突出。


大五人格分為:神經質,外向性,經驗開放性,宜人性,責任意識。

1. 神經質:指的是對情感的調節和情緒控制的穩定性。

2. 外向性:是指表現出精力充沛,樂觀,友好和自信。

3. 經驗開放型:對經驗的開放性,探求的態度,不會墨守成規,獨立思考。

4. 宜人性:樂於助人,可靠,富有同情心,更注重合作而不是競爭。

5. 責任意識:自律地控制自己,做事有計劃性,有條理,並且能持之以恆。

上沒上過大學,和讀過多少書,明瞭多少理沒有本質的聯繫。

都在於個人的選擇。擁有優秀大五人格的人,也未必都是上過大學的人。

即便是上了高校,讀到了博士,碩士,但做出來的事還是雞鳴狗盜之事,實質上還是個劣質的人。

而有一些人即便沒有上過高校,沒有高文憑,做出來的事,就是那麼讓人讚歎。

人與人的本質是不一樣的。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學習不僅僅是拿到幾張文憑,更多的應該是明理和知事。

上沒上過大學,沒有本質區別,有區別的還是人與人。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這裡有一張調查表。是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水平差異。



通過調研,通用能力四方面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科研機構、985院校、211院校(非985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在很多人主張學歷沒有能力重要的今天,現實情況卻是院校的實力越強,畢業生的通用能力越強。


這裡的通用能力說的接地氣一點。就是我們日後混生活的能力。比如一個不學無術的富二代。他的起步很好,但是因為他通用能力弱。管理管理不行,交際交際也不懂,專業知識更是一塌糊塗。有錢也會被敗光。


再說史玉柱,他的通用能力就特別強。最早下海創業算是不錯,可惜後來玩砸了。血本無歸。但是因為他的通用能力強,再次創業,再次成功。


雖然現在很多人說,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是從數據的情況上來看,學歷和能力依然成正比。而剛才也說到了,決定你以後的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你的通用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容易被大家忽略。如果你讀的是985院校,你交到的朋友也讀985院校。如果你讀的是專科,你交到的朋友也是專科。如果你沒讀過大學,那麼你的朋友也沒讀過大學。


高質量的朋友可以給你帶來高質量的社交圈,高質量的社交圈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低質量的朋友可能不會幫到你,有些人甚至還會拖你的後腿。


包括我在內,我也幻想過那些沒有高學歷甚至沒有學歷但卻異常成功的人。畢竟,他們的故事總是那麼激勵人。但是隨著年紀漸長,總是要看透一些東西,磨平一些稜角。


昨天我讀到了一篇文章,講的是三和的一個紀實故事。那裡的人基本出身在農村,也都沒讀過大學,甚至初中都沒讀過。他們日復一日的在那個人才市場等待著黑中介給的工作機會。好一點的月薪能到3000,差一點的連飯都吃不上。沒有中介找上的時候,就吃著泡麵,抽著最便宜的煙,在網吧裡消磨時間。


因為他們不知道還能去哪,做什麼,以及成為誰。


源姨


不知道題主今年幾歲,看到這個問題,其實我是有點難受的。

首先你要知道,能不能上大學,上什麼大學,並不能夠以你的主觀想法去左右,而是基於你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我不知道你提出這個問題,是不是想給自己一個不好好讀書的理由,我希望不是我想的這樣。但不論題主的出發點是什麼,我首先認為,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大學。

我們在高中階段學習的知識,對未來一生都有非常大的幫助。記得之前在網上看到略帶調侃的段子,說這一生學識最淵博的時候,就是高中那三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數理化,英文也不差。而這些知識,這些在學習的時候,讓我們甚至感到痛苦和反感的知識(當然還是有很多孩子喜歡學習並不反感的),在我們將來的工作、生活中,都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觀點,學習是重要的。

接下來我們回到正題,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的人生的區別。

我覺得,最大的區別,在於思想的深度和眼界的寬度。

在大學裡,我們仍然處在求學的路上,還懷揣著單純的求學思想,這個時候,我們總會思考各種各樣的學業的問題,我們還有時間思考哲學問題,科學問題,而不論這些思考是否有效有結果,思想的深度,是在不斷的進步的。在大學裡,我們仍然是無憂的學子,有志同道合的同學,有彼此欣賞的戀人,有共同進退的室友,還有可以問道的師長。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著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追求,而與我們親近的人,總是會默默的影響到我們的喜好和追求,電影、音樂各種藝術,科學,神學不同學科,政治、戰亂各種問題,我們與人相處,能夠看到他們所看到的,眼界的寬度也就不斷的進步了。

不上大學,代表的是進入社會。不論我們進入社會以後獲得了何種社會分工,圍繞我們的問題大多數變成了:升職、薪水、客戶、合同巴拉巴拉之類的內容,這些每天沉浸在我們生活裡的內容,著實會令我們變得世俗,變得沒有時間思考那麼多問題,沒有時間去看這麼好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