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雍正要殺年羹堯?

粵漂小二哥


雍正殺年羹堯,“功高震主”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年羹堯的得寸進尺,刺傷雍正的自尊心。

年羹堯本來也沒有什麼履歷背景。但是不到30歲,康熙48年(1709年)被康熙慧眼相中,破格提拔為四川巡撫,成為一方封疆大吏。因為戰功累遷,康熙57年(1718年)成為四川總督。


由於當時西北盤踞著很多蒙古勢力,新疆等地尚未徹底納入版圖。所以四川總督這個位置就異常重要,是康雍乾歷代皇帝的心腹重臣。

不得不說康熙識人非常準。年羹堯的軍事才能以及執行力非常人可及。

雍正初年如若不是年羹堯速戰速決,解決了西北羅卜藏丹津的叛亂,極有可能讓羅卜藏丹津趁著胤禵回京奔喪,繼續坐大,與策妄阿拉布坦聯合到一處。那樣整個西北乃至整個大清都會出大亂子。

所以“平定青海之功”也給年羹堯帶來了仕途上的頂點。雍正對他的恩寵無以復加,雍正甚至希望能和年羹堯做“千古君臣互信的榜樣”。

但是從雍正2年(1724年)10月,年羹堯第二次進京陛見開始,君臣互信盡失。


這期間發生了三件事情,表面看起來是年羹堯“傲慢,無人臣之禮”,和《雍正王朝》劇情類似。

第一件,發生了”讓直隸總督李維鈞、陝西巡撫範時捷等跪道迎送”事件。

其實雍正不是小氣人,但是李維鈞本身就是年羹堯保舉的人,雍正很賞識,“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這些雍正初年的改革新政,都和此人有關。你是關起門來你們行家禮就無所謂,但是李維軍可是直隸總督,他公開跪道迎送,那性質就不一樣了。這裡面涉及到涉及到赤裸裸的結黨營私,也就是說,如果不整治,年羹堯說話比自己還好使。


第二件,”進京不久,雍正獎賞軍功,京中傳言這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

這個比剛才更厲害,甚至有點脅迫雍正的意思。獎賞軍功本來是雍正的事情,這是年羹堯沒跟自己打招呼,就對外宣佈,說自己已經同意了。如果自己真的同意了,年羹堯更是得隴望蜀;如果自己不同意,說好的君臣互信呢?說好的要做千古君臣的榜樣呢?

第三件,說雍正整治阿靈阿(皇八子胤禩集團的成員)等人,也是聽了年的話。

這件事情,不單單同樣有無視雍正,過分抬高年羹堯重要性的意思。更關鍵的是,他公開暴露了雍正與胤禩之間的矛盾。雍正此刻還指望著胤禩替自己穩定局面做事情呢。此刻挑破,置雍正於極端被動。


換了誰,接連遇到這三件事都會出離憤怒的。嫌隙一旦產生,任憑再鐵的關係也無法彌合。

但是我們會想這件事情,除了第一件事情可能性比較大之外,其他兩件事情,都是道聽途說,存不存在一定的陰謀論?不好說。

不過年羹堯再沒有機會向雍正解釋了。所以年羹堯回去之後,就收到了“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這實際上是對年羹堯的警告,已經是比較高級別的警告。雍正自然是希望年羹堯能“負荊請罪”,深刻反省下自己的錯誤。然而年羹堯的表現,令人大失所望,他根本就沒有上心。連朝乾夕惕都寫反了, 這再次深深的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


給你機會解釋,你不解釋。接下來就沒有機會了。雍正對年羹堯態度的變化,使得那是敢怒不敢言的人,終於找到了方向。

第一時間出現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印象,比如說“老虎進門”等等。似乎連上天都在昭示著年羹堯該死。於是雍正快刀斬亂麻,先除掉你的兵權,發往杭州將軍任。然後下獄治罪,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光砍頭的就有32項大罪。

事情發展到這裡,即便雍正也沒辦法赦免年羹堯了;不管雍正願不願意殺年羹堯,年羹堯都得死。

年羹堯後期的很多行為令人無法理解。自命清高、恃寵而驕,可以理解。但是“作”到那個份上,在自己被雍正幾次高級別警告之後,連“朝乾夕惕”都能寫反了,這說明那一刻年羹堯的確內心對雍正是沒有半點敬畏之心的。

如果年羹堯真的如電視劇裡,一介家奴或許一介武夫出身,犯這種錯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年羹堯可不是什麼一介武夫,他是正兒八經的舉子。靠科舉功名上位的,是在庶吉士這個位置授職翰林院檢討,最終成為內閣學士。


那麼年羹堯為什麼還會迷失自我呢?

原因在於雍正,因為雍正“捧殺”了年羹堯。雍正前期給年羹堯太大的權力,而且過於寵幸,年羹堯在西北打仗的時候,雍正甚至“千里送荔枝”。動不動就是這樣的漢子,動不動就要用一半江山來籠絡年羹堯。可能由於太逼真,年羹堯竟然分不清現實與理想狀態了。


炒米視角


年羹堯是雍正帝從奪嫡到繼位初期穩固皇位的兩大功臣之一,另一個是隆科多。

在奪嫡的階段,年羹堯主要的作用是身為川陝總督,鉗制在西北統兵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在繼位初期的階段,年羹堯幫助雍正帝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叛亂,穩固了局勢,增長了雍正帝的威信。

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是在雍正二年,當年十月就進京面聖,一時之間榮耀加身,滿朝的王公大臣無人可及,甚至於年羹堯面對前來迎接的文武百官,視若無物,也不下馬,面對滿族宗室王爺,也只是在馬上頷首而已。

從雍正繼位開始,到年羹堯被撤掉撫遠大將軍職位,雍正多次賞賜年羹堯,肉麻的雍正帝恨不得要跟年羹堯並股而眠。

雍正帝除了不斷給年羹堯加官進爵,賞賜朝服朝珠、冠帶花翎、金銀珠寶,甚至賞賜他一些平常的日常之物,比如摺扇、琺琅鼻菸壺、荔枝、枷楠香等等,為了安穩住年羹堯,雍正帝還一廂情願地把年羹堯的長子年熙過繼給他的另一個大功臣隆科多為子,而年羹堯向來不喜歡隆科多這個人,說隆科多是個平常人。

雍正二年,雍正給年羹堯的摺子批過很多的硃諭,除了跟年羹堯說正事,還夾雜著很多肉麻的話,以及罕見的家常話。比如,雍正說不知道怎麼疼年羹堯,跟年羹堯說,你過繼給隆科多的兒子年熙病了,不過快好了,你別擔心,比如說,我把你兒子過繼給隆科多,你雖然沒說什麼,可是你爹終究是祖孫情深,頗有不捨,別擔心,你家裡的事,我都好好給你看著呢,你好好打仗就行。

然而,就在年羹堯打完勝仗,雍正對年羹堯的態度從如膠似漆,就變成了恨之入骨,漠然如路人。雍正三年,雍正帝就開始借勢整年羹堯。

其實年羹堯剛打完勝仗,雍正就開始壓制他了。

青海西藏叛亂,皆因當地各部族不合,又天高皇帝遠,今天羅卜藏丹津叛亂了,說不定哪天又有哪個部族要叛亂,所以,趁著剛剛平叛完,大棒打過以後趕緊給個蘿蔔,好好安撫青海西藏的各部落。

而這顆蘿蔔就是年羹堯。雍正帝通過打壓年羹堯,換取各部族的信任。

所以,當時年羹堯在打完勝仗以後,給雍正帝上奏的處理青海的相關建議,很多都沒通過,甚至於雍正還安排其他人去處理青海的善後問題,把年羹堯隔絕在外。

所以,清代史料上說,剛打完勝仗的年羹堯“頗失聖意”。這很反常態。

但是,打壓歸打壓,年羹堯畢竟還在前線,他的很多問題還沒暴露。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進京面聖,這時候他的問題開始暴露。主要有三點。

一,年羹堯整天上奏雍正帝,一方面要求罷黜他認為不合格的西北地方大員,另一方面要求重用自己推薦的人填補。這其中當然包括自己親信家奴和仇敵。

年羹堯參與官員的選任,特別是西北督撫大員,是雍正許可的,畢竟當初為了平叛,雍正帝為了使年羹堯便宜行事,統一指揮,不但把大將軍印信交給他,還命令西北各省的督撫道總兵等等大小官員,全都受年羹堯的節制。

打完仗以後,年羹堯不知收斂,仍舊行使如故,甚至變本加厲,而且,年羹堯藉此有日漸做大,要做西北王的態勢。這漸漸演變成了朝野皆知的“年選”。這不得不說觸動了雍正以及很大不批人的利益。

二、年羹堯自恃功高,居功自傲,跋扈專橫。

雍正三年十月,年羹堯進京,雍正帝為了樹立自己剛繼位就打了勝仗的威信,要求全國督撫大員進京集合,跟朝廷裡的文武百官去迎接打了勝仗的年羹堯。

結果年羹堯居功自傲,專橫跋扈,不下馬,對文武百官視若無物。見了滿族王爺才打個招呼。這惹了眾怒。然而,此時,年羹堯還是受到雍正重用的,年羹堯還被雍正委任為宣佈上諭的重任,這種活平時只有身為宰相的總理事務大臣馬齊和隆科多才有資格幹。

據史載,年羹堯甚至要求雍正皇帝給他侍衛,然後讓這些侍衛給他在前開道。在西北大營,年羹堯更是無法無天,他不僅讓隨軍的滿族皇室給他下跪,還讓蒙古和各族的王爺族長們給他下跪。

三、年羹堯跟朝廷很多家族和重臣不合,尤其是雍正信任的“舅舅隆科多”。

年羹堯早年追隨雍正於潛邸雍王府,自認為是雍正家門的老人,他平時上摺子,有時候也不稱雍正為皇上,稱雍正為主子。所以,他自以為資格老,瞧不起隆科多,說隆科多實在是太平常。

雍正為了撮合自己這兩大功臣,多次跟十三阿哥怡親王從中翰旋,比如把年羹堯的長子年熙過繼給隆科多,比如,賞賜年羹堯物件的時候往往也有隆科多的份,賞賜隆科多的時候,也不會忘了年羹堯。

前面說的,雍正賞賜年羹堯御筆書扇,就有隆科多一份。

而雍正通過在雍正三年“借勢”整年羹堯的導火線,就跟這把扇子有關。

雍正喜歡賞賜年羹堯一些小玩意兒,其中有這把親筆御書的扇子,扇子上有三個字“為君難”。在賜扇的同時,雍正帝還賜給年羹堯兩方圖章,章文分別為“朝乾夕惕”、“雍正宸翰”。隆科多有一把一樣的扇子和兩方同樣的圖章。然而:

二月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羹堯疏賀,用“夕惕朝乾”語,上怒,責羹堯有意倒置,諭曰:“羹堯不以朝乾夕惕許朕,則羹堯青海之功,亦在朕許不許之間而未定也。”

結果,雍正帝藉著年羹堯這個錯誤,突然發難。

接著,西北大軍和西北各省參年羹堯的摺子開始紛至沓來。於是雍正以這些彈劾為由,說年羹堯不再適合做撫遠大將軍,把他貶為杭州將軍,後來又降為閒散旗人。

在此期間,雍正給年羹堯下過一道諭旨,警告年羹堯:

朕聞得早有謠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朕今用你此任,況你亦奏過浙省觀象之論,朕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自不肯為,有你統朕此數千兵,你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此二語不知你曾聞得否?

給年羹堯安上了造反的大罪名。因為有人參劾年羹堯的時候,曾經參 劾他有謀逆之心,說年羹堯以黃土填道、用鵝黃色荷包、擅用黃包袱等罪狀。黃色向來是皇家御用之物。

此時,全國各地官員,特別是西北和杭州的,意識到雍正有意要弄死年羹堯,紛紛開始上疏揭露年羹堯的各種罪狀,這其中包括廣西巡撫李紱,河南巡撫田文鏡等等封疆大吏。

然後,雍正帝以年羹堯不思悔改為由,將年羹堯逮捕進京,交由議政大臣審訊,議政大臣羅列年羹堯九十二大罪,請求立正典刑。這九十二條為大逆之罪五,欺罔罪九,僭越罪十六,狂悖罪十三,專擅罪六,貪婪、侵蝕罪分別是十八、十五款,忌刻罪四條。

但是雍正此時又表示出一種君臣一場的態度,格外開恩,讓年羹堯自裁。

至於年羹堯的家人,他的父兄也曾經是朝廷大臣,削去爵位,但是不受連坐,他的兒子年富判斬立決,其他子女發配邊疆充軍。

年羹堯在大獄中自裁前,曾給雍正上過《臨死哀求摺》雲:“臣今日一萬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憐臣悔罪,求主子饒了臣。臣年紀不老,留作犬馬自效,慢慢的給主子效力。”

此時,年羹堯還認雍正為主子,想以主僕之情打動雍正,求得一條活命。

然而,雍正其實早就警告過年羹堯了,當時雍正說:

為君難,為臣不易,但知難諸事是矣!為君為臣原是一苦境,不過盡此天地父母所生之身,利益社稷蒼生,造他日之福耳!

意思是,他日我要是我無情了,你可別怪我,你沒當過皇帝,不知道為君的難處啊。他送給年羹堯的那柄扇子,題的三個字就是“為君難”!

雍正在奏摺硃批裡,總是說年羹堯這個人聰明,細心。可是後來的人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年羹堯這個人太粗心了。雍正早就警告過年羹堯,年羹堯粗心大意沒有察覺而已,還總是把自己當做潛邸的奴才,以為雍正待自己跟別的人不同,甚至比歷朝歷代的君臣關係都親密。

史學家孟森認為,雍正對年羹堯那麼好,只是給年羹堯灌迷幻湯而已,年羹堯粗心大意,察覺不到,以為雍正真的待自己跟別人不同,導致自己後來養成了專權跋扈的個性,不懂功高蓋主和收斂,年羹堯是咎由自取。


西堤君


雍正皇帝殺年羹堯的理由,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但這都是雍正自己羅列的理由,至於真正的原因,其實就是雍正繼位,沾了年羹堯很大的光,年羹堯功高震主了。

鑑於很多人熱衷於研究《雍正王朝》,文章的最後面再簡單說一下小說和電視劇裡面雍正殺年羹堯的原因。



歷史上的年羹堯並不是慫人,他是典型的高幹子弟,而且年輕有為。二十一歲考中進士;三十歲時升任四川巡撫;三十九歲破格提拔,升任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統領四川的軍政和民事。

可能有人對年羹堯這份履歷沒有概念,我這麼說吧。張廷玉比年羹堯大七歲,他們兩人同年中的進士,但是年羹堯出任川陝總督兼二等公爵的時候,張廷玉才僅僅是一個吏部右侍郎而已。年是超品級待遇,而張則只是一個三品京官而已。

試想一下,四十歲都不到啊,就已經是封疆大吏了。而年羹堯取得的這一系列政治成就,都是靠他的能力爭取來的,都是康熙賜的,沒有沾雍正的光,與雍正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年羹堯和雍正之所以攀上關係,是因為康熙五十五年,雍正向康熙請婚,求康熙允許他納一個側福晉。由康熙皇帝做主,將年羹堯的妹妹年妃許配給了雍正。(並非是《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描述,是年羹堯不知廉恥的跟雍正攀關係。)

看見沒有?年羹堯到底有多重要?連康熙都要主動跟他結親,何況是雍正?


康熙臨駕崩前夕,年羹堯的權勢達到了可以左右皇權的程度。

當時,十四阿哥胤禵被召回京城,康熙的授意下,年羹堯與大將軍王的副手延信共同執掌軍務,並授予二等公之爵,控制了西北十幾萬精銳力量。待胤禵回到西北後,實際上已經喪失了軍權。

不久後康熙駕崩,雍正繼位,年羹堯選擇支持雍正。

很多人可能會納悶,年羹堯的支持,對雍正來說很重要嗎?我的回答是,非常重要!

因為雍正新君登基,對外朝沒有統治力。年羹堯身為川陝總督,統轄西北三省的軍政大權和朝廷的精銳,如果年羹堯選擇支持老十四,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回京城,估計皇位的歸屬,還指不定是誰呢……

假如年羹堯跟雍正不是外戚的關係,他憑什麼支持雍正?所以,是雍正沾了年羹堯的光,而不是年羹堯沾了雍正的光,最起碼也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如果年羹堯支持別的阿哥,也一樣有擁立之功,權勢不會比雍正賜予他的小。這對於雍正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因為年羹堯與雍正時期重用的大臣相比,比如張廷玉、鄂爾泰、李衛、田文鏡等人,有本質性的不同。

簡單的說一下:

康熙在位時,鄂爾泰只是內務府員外郎,從五品的小官;

康熙在位時,李衛只是戶部郎中而已,正五品的小官;

康熙在位時,田文鏡只是內閣侍讀學士,從四品的小官;

只有張廷玉稍微強一點,康熙在位時當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但也只是三品而已。

他們這些人,在康熙朝基本都不受重用,是雍正的破格提拔,才位極人臣。

年羹堯呢?康熙時期就已經受到重用,而且還是二等公爵,超品級的存在,雍正豈能容得下年羹堯?

只不過,雍正剛登基,根基不穩,並且青海又發生反叛,暫時還不能動年羹堯。不僅不能動他,而且還要重用。



這是雍正遣九阿哥到西北軍前效力時,寫給年羹堯的密摺。告訴他九貝子要來,但雍正又不想年羹堯見老九,於是就跟年羹堯說:

【他若藉此要來,使不得。你只言不曾有旨與你,不要放他來。】

可以看出,雍正當時非常重用年羹堯。君臣二人甚至可以私下裡搞點小秘密……

但是,只要雍正的權力牢固了,遲早要動年羹堯。至於年羹堯飛揚跋扈,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那只是雍正殺他的催化劑罷了。可以理解為藉口,但不是殺他的根本原因。

————————分割線————————

再說說電視劇裡面為什麼要殺年羹堯。

電視劇裡面,雍正處死年羹堯,跟飛揚跋扈有一點點關係。甚至可以說,年羹堯的死,就是他自己作死。

電視劇裡,雍正原本只是想處罰他一下,讓他受點教訓就可以了。從撫遠大將軍貶為杭州將軍,又從杭州將軍貶為參將,再從參將貶為城門官。一貶再貶,雍正也沒有想過要殺他。

即使張廷玉跟雍正羅列了年羹堯的九十二項殺頭大罪,雍正也沒有下決心殺他。

但是,張廷玉借李袚的話,成功的擊垮了雍正最後的一道心理防線。

張廷玉說,年羹堯雖被貶到浙江看城門,也仍然穿著黃馬褂,絲毫不知道收斂。依然在炫耀自己的功勞,暗諷雍正對他不公,向世人昭示雍正鳥盡弓藏的邪惡用心。

年羹堯一日不除,雍正的英名,就會被世人多誤會一天。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電視劇裡面,雍正殺年羹堯的根本原因是老年不知道收斂,惹怒了滿朝文武的官員。彈劾他的奏摺如雪片一般,雍正也招架不住了。為了自己皇帝的名聲,只能殺年羹堯。

此乃棄卒保車的辦法……


Mer86


年羹堯(1679年—1726年),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人(今安徽省懷遠縣),在雍正年間,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重量級人物,他率兵徵青海、平西藏,戰功卓著,官拜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位極權重,深受雍正倚重,但為什麼會落得個被賜自盡身亡的下場,一句話,他不懂得君臣交往之道,犯了皇帝的大忌,也就是說他情商太低,不會人際交往。

一是皇帝信任有加,但他卻無人臣之禮。一開始,雍正非常看好年羹堯,朝有大事,必先與他商議,徵求他的意見,這本來是好事,但他卻忘了“伴君如伴虎”的古訓,慢慢地就自以為是,對雍正不再是敬仰愛戴,由敬畏仰視變為平視,甚至是不屑。他在雍正面前行止失儀,態度也十分驕橫,“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雍正心中極為不快。現實生活中,兩個人過從甚密,不分你我,到後來往往是矛盾最深,水火不容,何況君臣之間?《清史稿》中記載:“隆、年二人憑藉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即於覆滅,古聖所誡”。

二是拉幫結派,培植個人勢力,搞小“圈子”。在雍正年間,雍正用人,起先都先與年羹堯商議,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這樣一來,年羹堯藉此機會,不斷培植個人勢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他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他的勢力越來越大,縱使他忠心耿耿,沒有造反、謀叛之心,雍正能相信嗎?你已危及到了江山社稷,雍正能放過你嗎?

三是生活不檢點,又貪腐成性。年羹堯才氣凌厲,太過於攬功,你的意見建議被皇帝採納並實施,那也得說是皇帝的英明。但年羹堯為了顯示自己,愛顯擺、表功,如他說整治阿靈阿(皇八子胤禩集團的成員)等人,是聽了他的話才處理的,等等,這不是在挑戰皇上的權威嗎?何況,年羹堯貪圖財富,貪髒受賄,凡是想升官的,必須先給他進貢,收受銀兩達數百萬兩之多,是典型的貪官,得罪的官吏又多,雍正又是雄才大略之人,看的清、認的準,這就註定了年羹堯的結局。公元1724年,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賜自盡,死於獄中。





zj史海拾貝


年羹堯被雍正所殺,原因就是一個不知收斂的笨下屬遇到了一個過於精明的主子,年羹堯死都不知道怎麼會死,也不知道雍正已經隱忍他很久了,只是時候未到而已才沒有動手!

當然說年羹堯“笨”,大家可能都不會同意,年羹堯絕對不笨,而且還很聰明。不然雍正也不會把眾多大事安排給年羹堯處理,而且悉力培養他,讓年羹堯最終成為大將軍,雍正登基前最為得力的部下,併為雍正登基立下汗馬功勞。


說年羹堯不笨吧,但是他也太蠢,只知道自己是雍正的忠實奴才,也知道自己為雍正做了貢獻,自己的妹妹也成了雍正的愛妃,但是並不知道琢磨皇帝的真正帝王之術!

皇帝喜歡什麼樣的人?除了才幹之外(這個年羹堯有),還有忠心、明智、知退進等。忠心耿耿這個年羹堯也沒有問題,他絕對不會起兵造反,當然他也沒有實力也不敢。但是他的確不知道該怎麼成為皇帝喜歡的下屬。

權傾朝野,任意妄為。他可以自己決定他自己管轄範圍內的官員任命,他推薦的官員被稱為年選,肆意插手不在他範圍內的事情,放大了皇帝對他的信任。他行進的時候,地方官員要跪地叩首,甚至官銜只比他低一等的官員也要如此。就這樣當他出事的時候,別的官員只會幸災樂禍,絕對不會為他求情,可憐他的。

膽大包天,不懂規矩。在江夏鎮他自作主張,把江夏鎮全鎮滅光,就為了謀取財產,事後雖然胤禛並沒有多說什麼,還鼓勵她,但是也對年羹堯的膽大殘酷感到擔心。他帶領的兵士回到北京,只聽他自己的話,皇帝下命令將士都要看看年大將軍,只有年大將軍發話,將士們才敢照做。這樣的行止,作為精明過人的雍正心裡會怎麼想?恐怕他一旦沒用了就會殺之而後快!



當然除了這些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當時年羹堯已經不是那麼不可或缺了,嶽鍾琪等已經逐步發展起來了,完全可以代替年羹堯!年羹堯也差不多完成了他的主要任務,青海叛亂已經基本平定了。年羹堯可以處理了,雍正不能再忍受他了,所以也就到了該死的時候了!


敏學訥言


年羹堯最終被雍正帝下令在獄中自裁。雍正為什麼要殺年羹堯呢?雍正並非薄情寡義的帝王,這在早期給年的批示中可以看出來:“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這放下了帝王的架子,當他是戰友與同事了。“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字裡行間散發出濃郁的激情,令人感覺這是熱戀中的小夥子在給自己心中的女神寫情書,真情實意溢於言表,的確令人動容。

甚至忌刻的雍正皇帝還用六百里加急快馬給年送過新鮮荔枝以示恩寵。所有這些,說明雍正對年是厚待與重視的,封官、賜爵位、給禮遇,雍正對年的關懷已經無微不至了。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雍正付出這一切是要求年羹堯與自己風雨同舟、肝膽相照,但年羹堯恃才傲物,戰功顯赫,再加上皇帝又特別寵信自己,早變得盛氣凌人、飛揚跋扈、目空一切了。

西北叛亂被平定後,年大將軍進京面聖。雍正鄭重其事,下令朝臣出城迎接——王公下馬,其他官員一律跪迎。而如此隆恩之下的年羹堯騎著高頭大馬,旁若無人地昂首進城,自始至終,沒看道路兩旁王公、百官一眼。

居功自傲,無人臣之禮!這是瓢涼水,令雍正從頭涼到了腳。雍正當然心生不滿——年羹堯傲慢的態度刺傷了雍正作為皇帝的自尊心,使雍正在情感上受到了嚴重的傷害。所有帝王都是面子動物,自此他對年羹堯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年羹堯回到西北後,雍正發來諭旨:“……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儘管沒有罵得他狗血淋頭,也有強烈譴責的意味。是旁敲側擊,有提示年反思的意思。按雍正的脾氣,已經隱忍到了極限。可以說,年羹堯如果是聰明人,當看作這是雍正對自己的一次警告,明顯要求自己慎重自持。但年沒覺悟,依然趾高氣揚,我行我素。

接下來,雍正皇帝對年的訓斥與批評就多了,甚至拿雞毛蒜皮的小事做文章。朝堂大臣嗅覺敏銳,懂得見風使舵,畢竟年得罪了不少人,落井下石者立現,很快形成了一股“倒年風”。導致雍正帝鐵了心要搞掉年羹堯,年羹堯最終被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被賜死。

由以上可以看出,年羹堯最終的可悲結局,主要是因為他在雍正帝面前,不知收斂,沒有規矩,無人臣之禮。辜負了雍正作為皇帝對他的禮遇和期望,不是一句簡單的功高震主就能概括了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雍正殺年羹堯的原因我覺得很簡單,那就是阻擋了新政的推行,還有就是對雍正不服,最後惹怒了雍正。


最初雍正皇帝只是為了削奪年羹堯的軍權,畢竟年羹堯跟了自己那麼多年,如果貿然殺了他,不免有兔死狗烹的嫌疑。所以,雍正皇帝只是想解除年羹堯的威脅,讓年羹堯在一個小地方安生地待著就好。畢竟年羹堯干涉官員任免,新政推行,是一個典型的守舊派。

年羹堯覺得自己那麼為雍正賣命,沒想到雍正卻不相信自己。剛剛把富寧安的八萬人馬剷除,雍正就立馬派老九跟十個御前侍衛去軍前效命,實際上就是為了監視年羹堯。這一點年羹堯還是非常明白的,所以這個時候君臣之間的矛盾就來了。

年羹堯又奉行著“大丈夫憂讒畏譏是死,轟轟烈烈也是死”,年羹堯覺得自己什麼都得到了,即使是死也值得了。所以年羹堯對雍正是有恨的,所以就一硬到底,絕不求饒。這下可就徹底激怒了雍正皇帝,所以就一不做二不休處死了年羹堯!


愛讀書的獅子


提起雍正王朝的事兒,必然繞不開“九王奪嫡”和殺年羹堯兩大事件。前者是雍正帝為坐上皇位,與眾兄弟之間鬥法;後者則是雍正帝為維護帝王統治和尊嚴,與自己寄予厚望的心腹重臣年羹堯之間紛爭。

那麼,雍正帝為何一定要殺了忠心耿耿的年羹堯?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年大將軍


年羹堯年大將軍,功勞赫赫,立下多次平定西北叛亂的不世之功,輝煌時擁有節制西北四省的軍政大權,一人統管四省,地位已遠超大清所有地方督撫之上,又兼任西北大軍三軍統帥大將軍,已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年羹堯是雍正帝坐上皇位的擁立功臣,也是雍正帝坐穩皇位的心腹干將,深受雍正帝倚重和專寵,甚至雍正帝與作為臣子的年羹堯常常“推心置腹”,視為心腹中的心腹,曾言要和年羹堯“做一對千古君臣典範”。

雍正帝因年羹堯之功不斷的給年羹堯加權,很多朝政大事都會徵求年羹堯的意見,又娶了年羹堯的妹妹為年妃,結為皇親國戚,雍正帝對這位有本事有能耐的“大舅哥”的信任和寵愛程度,有雍正一朝,似已無出其右了,可謂無以復加。

可是,一切都只是雍正帝的一廂情願罷了。建立功勳後的年羹堯,他的所作所為,讓皇帝雍正徹底失望了,最終痛下殺手,不得不上演了一出“兔死狗烹”的血腥結局。

雍正帝之所以,一定要殺年羹堯,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 1、恃寵而驕,功高震主

  • 2、結黨擅權,觸犯帝忌
  • 3、貪汙軍餉,權大樹敵
  • 4、帝要面子,臣忠死節

雍正上臺,爬上人生最巔峰



清朝康熙年間,西北地區騷亂湧起,屢次遭受準噶爾的侵擾,領土的統一與穩定日漸成為康熙帝的一塊心病,而此時的年羹堯年紀尚輕未滿三十,就已經驍勇善戰,盡顯軍事才能。


進士出身的他,為人聰慧,文武雙全,受到康熙賞識,遷至四川巡撫,遂步入封疆大吏行列。

1723年,雍正帝扥登基後,年羹堯奉命掌管西部一切軍務大權,西部官員均聽命於他,實權已大過其它一切地方督撫。這一年,年羹堯奉命平定羅卜藏丹津動亂,戰爭持續二年,年羹堯巧妙戰術橫掃全場,大獲全勝,於是聲名四起。

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間,官位一路飆升,從四川巡撫到四川總督、 川陝總督、 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特別是在雍正帝上位後,年羹堯地位達到了人臣巔峰。


功高震主,危機重重



然而,年羹堯像古往今來的許多重臣一樣,犯了一個毛病:恃寵而驕。聖眷隆盛的年大將軍,開始飄了。仗著皇帝的寵信,忘乎所以了,他把驕奢淫逸、飛揚跋扈之風演繹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年羹堯來往出行,都有王公大臣跪地迎送,而年大將軍傲視而過,連正眼都不屑正瞧他們一眼。年羹堯住宅奢華鋪張,大量美女陪侍,車馬儀仗前呼後擁,所到之處無論官員還是百姓,統統避讓,甚至比厲行節儉的皇帝雍正還要氣派。

年羹堯功高震主,權勢熏天,卻不知收斂鋒芒、權大遭嫉,屢屢招搖於市,早已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嫉恨。不僅如此,年羹堯的手爪也伸的很長,竟大肆插手其他省份的官員任免,分了專屬皇帝的天下官員任免權,並藉此扶植親信、廣植黨羽勢力,時稱“年選”。

結黨專權,拉幫結派搞成自己一股黨羽勢力,事事唯你馬首是瞻,這歷來都是犯帝王大忌的,甚至比貪點拿點更嚴重,因為這已經威脅到了皇帝的統權根本。皇帝歷來是天下一人,最高皇權獨攬,皇權是獨享的、排他性的,敢分皇帝至高無上大權的,歷來都沒有幾個有好下場。

年羹堯擅作威福,甚至後來發展到,年羹堯在雍正帝君前奏事,君前無狀,跋扈之態昭然若揭,竟無人臣之禮。這令“極好面子”的雍正帝顏面喪失,帝王尊嚴和權威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和挑釁。


跌下深淵,身死名滅



隨著,年羹堯的結黨擅權、貪汙軍餉等事,陸續被爆出,加之跋扈的年羹堯權大樹敵,遭人嫉恨眼紅非議,大臣們紛紛彈劾年羹堯,最後居然被人舉報說要謀反。這一下,雍正帝忍無可忍,年羹堯最終把自己作死了。

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十二月,於上年入京的年羹堯,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從年羹堯來看,其實一直是忠於雍正帝的,甚至到了最後關頭也一直對雍正抱有很大幻想。當然,雍正帝也未必真相信年會謀反,他也知道只是羅織的一項罪名罷了。


從雍正帝將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貶官為杭州將軍這一舉動,至少可以推測出一點:雍正帝一開始並沒有想對年羹堯痛下殺手,置年羹堯於死地。


畢竟,二人久共患難、知遇多年,感情自然是有的,又曾是雍正帝的臂膀心腹,還是雍正帝的大舅哥,他們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君臣關係。


要不然,上來直接賜死不就完了,何必還要來個貶官(以觀後效)呢?雍正帝對這個昔日君臣知遇的年羹堯,又何嘗不是也抱有一絲幻想呢。

只是後來,形勢所迫,彼此幻想都破滅了。千條萬條皆表面,本質還是觸動到皇權了。



峰子奇觀


只要是看過連續劇《雍正王朝》的網友,都會對影視劇中的年羹堯留下了很深印象。戰功顯赫、威鎮四方的大將軍,滿朝的文武都佩服他的神勇,雍正皇帝也是對其特別恩寵,可謂一時間叱吒風雲、風光無限。然而,世事難料風雲突變,彈劾年羹堯的奏章接連不斷,各種罪行接踵而至,最後卻落得個削官奪爵,自裁而死。是什麼原因讓雍正帝非要除掉這個曾經的寵臣呢?

關於雍正帝殺年羹堯的原因,爭議一直存在史學界中。一種觀點認為:年羹堯是想造反;另一種觀點認為:年羹堯參與了當年雍正和兄弟的皇位之爭。無論是哪種原因,雍正都是為了殺人滅口,消滅證據。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第一種觀點:  

在封建社會,君臣之間不能亂了名分,為臣子的必須恪守為臣之道,萬不可做非本分之事。 

年羹堯不僅身處高位權大,而且還自恃功高,妄自尊大,做一些違法亂紀不臣之事,朝中大臣無不側目。在官場上也是盛氣凌人:贈送與屬物品,“令其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之文書,本是平行公文,卻稱其為“令諭”;視同官為下屬,蒙古國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都要向他行跪拜之禮。按大清例律,凡上諭到達地方之時,地方官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之禮,並跪請聖安,可是,雍正帝的恩詔兩次到達西寧時,年羹堯竟然“不行宣讀曉諭”。對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年羹堯本應該優待,但是,年羹堯卻把他們留於身邊作奴僕使用。

年羹堯的這些所做所為,是雍正帝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帝最痛恨之事,最終引起了雍正皇帝的極度不滿與種種猜忌。於是,雍正便開始了一步步整治年羹堯的計劃,而年羹堯不僅沒有反抗,甚至還沒人任何防範措施,只是幻想著雍正帝可以看在往日的功勞能夠法外開恩。所以,說年羹堯圖謀造反,只是羅織的罪名而已。年羹堯一直忠於雍正,即使是到了最後接到自裁的諭令,仍幻想著雍正帝會下旨赦免,於是遲遲沒有自裁。

我個人覺得,認為年羹堯之死是因為他想要造反,自立為皇帝的說法,理由不夠充分。因為,對於一個想造反的大臣,怎麼可能還會對皇帝有如此不切實際的幻想呢?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第二種觀點:

不僅是稗官野史中有這種觀點,有些學者也支持這種說法。據說,康熙本是傳位於皇十四子,雍正矯詔才得以奪位,這過程中年羹堯也有參與。年羹堯受雍正帝帝指使,在四川擁兵威懾皇十四,使其無法興兵東進進京爭位。也有人認為,雍正繼位的時候,年羹堯的人遠在西北,並不知曉內情,也不可能參與矯詔奪位之事。 

對於雍正篡改遺詔奪取皇位之事,在許多著作中都有描述,只是各家說法不一,莫衷一是。但雍正帝繼位之事的確有很多疑點。並且在他即位之後,先後處置了年羹堯、隆科多,這都是昔日的得力干將啊!這不禁讓人懷疑他的動機,殺人滅口。當然,這些只能算是推測,並無真憑實據。  


但無論如何,對年羹堯自己來說,他的死,的確是咎由自取。因為自己的自恃功高,作威作福,不知謙遜自保;不守為臣之道,結黨營私,貪贓受賄,為輿論所不容,為國法所不容,也是雍正帝所忌恨的。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最終是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小史坑


年羹堯死在功高但不自持,受寵但作威跋扈,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壞了君臣名分,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皇權。

年羹堯其人及功績

年羹堯,字亮工,進士出身,清朝叱吒一時的名將,隸漢鑲黃旗,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此人聰敏豁達,善辭令,能辦事。當年儲位之爭,多虧年羹堯獻計奔波,雍正胤禛才得順利登位,可謂雍正的心腹之臣。同時,年羹堯的妹妹又是雍親王的側福晉,深受寵恩,這更加拉近了他與雍正的關係。年羹堯自身也是才能出眾,先是康熙年平定西藏,後雍正初年又征戰青海,為大清保得一方平安,君臣之間這時毫無猜忌,互信若磐石,任憑滄海桑田。

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雍正二年,年羹堯被召進京;雍正三年,胤禛列九十二條罪狀,將年羹堯奪冠削爵,賜死。其子年富處斬,餘子十五歲以上者發遣廣西、雲南、貴州充軍,其妻則發還孃家。可謂家破人亡!

年羹堯為什麼會隕落的這麼快?雍正究竟出於什麼原因殺了自己的肱骨之臣呢?

其一,功高但不自持

《清史稿》記載:“羹堯才氣凌厲, 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公卿跪接於廣寧門外,年(羹堯)策馬過,毫不動容;王公有下馬問候者,年頷之而已。世宗前,亦箕坐無人臣禮。”這還哪像個做臣子的,比主子還威武。雍正在年羹堯的奏摺上硃批:“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全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若倚功造過,必至返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爾等功臣,一賴人主防微杜漸,不令至於危地;二在爾等相時見機,不肯蹈其險轍;三須大小臣工避嫌遠疑,不送爾等至於絕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樞要在爾功臣自招感也。我君臣期勉之,慎之。”這裡的警告之意已經很是明顯了。可惜年羹堯並沒有聽進去。

其二,受寵但作威跋扈

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氣勢凌人,引得官場同僚眾多不滿。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年羹堯被貶杭州將軍後,眾大臣紛紛上奏彈劾他,直隸總督李維鈞盡數其罪:“挾威勢而作威福,招權納賄,排異黨同,冒濫軍功,侵吞國帑,殺戮無辜,殘害良民。”他得得罪多少人!

其三,君臣不分,結黨營私,威脅皇權

這才是最重要的一條。

按照清制,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行三跪九叩大禮迎詔,跪請聖安,但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年羹堯被宣進京,在雍正面前以皇帝親戚自居,“箕坐,無人臣禮”。這是對皇權的挑釁。

如果無君臣之禮雍正尚可容忍的話,結黨營私,圖謀篡位,則是找死了。因為受雍正寵信,雖然遠在邊關,但能夠參與朝政,如此厚待,也引來了眾多官員的阿諛奉承。年羹堯不但沒有對這些事表現出警惕,還變本加厲。銓選官吏,只要是年羹堯推薦的人員,吏部和兵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年羹堯的這種行為使得各種鑽營官場之徒競走門庭,帶壞了官場風氣不說,年羹堯的勢力也越加龐大,肆無忌憚,甚至逼死現有官員而換仁自己親信。隨著勢力的膨脹,膽子也就大了,逐漸有了篡奪皇權之心,據《清代軼聞》記載,年羹堯被奪兵權後,“其幕客有勸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嘆曰:不諧矣。始改就臣節”。雖然這是軼聞記錄,但不排除雍正作為一個皇帝的猜忌之心。

清代學者趙爾巽曾這樣評價年羹堯:“雍正初,隆科多以貴戚,年羹堯以戰多,內外夾輔為重臣。乃不旋踵,幽囚誅夷,亡也忽諸。當其貴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親,受顧命之重;羹堯自代充為大將軍,師所向有功。方且憑藉權勢,無復顧忌,即於覆滅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聖所誡,可不謹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