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利出一孔"与"贫富相资":宋朝的高利贷思想为何区别如此之大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此期间,不仅文化获得了积累,经济方面同样成果显著。为人瞩目的便是宋代,经过三百年的时间,宋代经济达到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攻峰状态,它是我国封建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最为繁盛的朝代。同时,其商品经济大放异彩的盛况直接奠定了宋代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突出地位。

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在时代大背景下,宋代的借贷行业随着商品经济的繁盛快速发展。但同时伴随而来的经济矛盾多,其中民间借贷活动暴爲的问题尤为突出。为化解此类矛盾,达到稳定社会局面的目的,宋代统治者们纷纷釆取了颁布法律或制定政策的手段,从而进一步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

宋代针对民间借贷活动所作法律规制的深入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宋律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动态,从而为宋史的研究増添价值。

研究宋代对民间借贷活动所作的法律规制对当今社会有极强的借鉴意义。经过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民间借贷活动也日益繁多。原本以生活生产性借贷为主的民间借贷活动逐步发展为营利性民间借贷活动占

主体地位。市场经济带动民间借贷活动发展,民间借贷活动也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増长。

然而,当前民间借贷活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的同时暴露出的何题也值得深思:地下钱庄、高利贷、专门的追债公司等非法借贷活动不但有损家庭关系和陸,更有甚者,视法律于无物,不惜釆取侵害人身的方法遇债,酿造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

因此规范民间借贷活动,针对民间借贷活动进行专门立法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宋代针对民间借贷活动所作法律规制,可以为我国今后专门性民间借贷法的出台増添科学依据,提供可资参考的历史借婆,因而在学术层面上有必要増强对宋代民间借贷相关法律规制的研究。

一. "利出于一孔"官府控制借贷的思想

在北宋中期的变革思潮当中,王安石站在时代的潮头,顺势而动,继承、发挥了秦汉以来的"利处于一孔"的理论。

《太平治迹统类》记载了王安石对宋神宗所讲的时代的弊病和改革的主旨,安石曰:"今财用分于开阖,敛散不能相通,故多费失。天下之财,使利出于一孔。自秦汉以来学者不能推明先王法意,更以为人主不当与民争利,今欲理财则当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权。然此法既修,必大违流俗,而异论者众,在陛下先有以断之,然后可为。"

王安石的

"利出于一孔"而摧抑兼并的思想形成于他进入仕途的早期。他曾经在《兼并》一诗,分析了农民疲困的原因,认为"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 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礼义日以偷,圣经久埋埃。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哈。俗吏不知方,捂克乃为才。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有司与之争, 民愈可怜哉!"

苏辙后来评论说:"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恵贫民,不知其不可也。方其未得志也,为《兼并》之诗。"正反应了王安石的抑制兼并的思想。更有后人对苏辙提出批评,虽然这一批评要以程氏理学代替蜀学,但至少反映了一部分人对抑制兼并的支持。

但从后人对《周礼》的注疏当中可以从反面窥探王安石理论的踪迹。北宋人王昭禹作 《周礼详解》,考其背景乃知,王昭禹处于徽钦时代,去王安石不远,且徽宗倡导遵从新政,《周官新义》列于学官,是官方认可的教材。王昭禹作《周礼详解》并不敢公开指责批评王安石新法。在众多《周礼》的注疏当中,可能王昭禹之《周礼详解》最为接近王安石《周官新义》了。

二. "贫富相资,官不为理"的国家

"贫富相资,官不为理"的国家不干涉借贷的思想,在北宋以苏辙、司马光、郑侠等反变法派为代表:在南宋以叶适、真徳秀、黄震为代表,既有事功学派人物,也有理学家, 本节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介绍这一借贷思想。

"贫富相资,官不为理"的国家不干涉借贷的思想,在北宋以苏辙、司马光、郑侠等反变法派为代表,他们的主张类似于《盐铁论》

中贤収文学的观点,他们的"贫富相资,官不为理"的国家不干涉借贷的思想产生于反对青苗法的斗争之中。

王安石变法之中及之后,不少士大夫主张官府要正确处理主佃关系,反对不顾客观实际而运用政权的力量实行的所谓"抑兼并"的政策,主张在地主、佃农、封建国家三方博弈中,国家既要保护佃农,更要保护富民或豪民。具体到借贷关系上,反对运用官营借贷业,打压私营借贷。

司马光完全站在唯心主义人性论的立场上,认为上智下愚对于借贷不同的做法是造成贫富差别的原因,贫富差别、贫富相保是历史的常态。他认为会出现"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贫者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资以保其生也。

三. "利出一孔"与"贫富相资",宋代两种不同的高利贷思想,为何区别如此之大

1. 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借贷体系

宋代借贷业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为时人借贷准备了多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借贷的需求。

在宋代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个体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还是生产単位, 作为小生产者,经营的规模狭小,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社会风浪的能力很低,一次小小的变故都可能使之受到严重的冲击,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因此借贷成了他们渡过难关的首选

,一个体系比较完备的借贷业为其准备了多种筹集生活、生产费用的梁道。

当时国家赈贷及免息措施为灾民提供了部分渡过灾荒的资金和粮食;经营借贷的社仓类似于社区信用合作机构,方便了居民就近获得贷款:肖苗法则为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候能够得到金融援助提供了制度保证;市易法为城市工商业者的经菅提供了本钱:京城的抵当所和遍及全国各地的抵当库为处于"缓急阙乏"的人们得到帮助开辟了另一途径。

生库相当于寺院和官方合作的慈善基金和公用事业基金:检校放贷探索了一条信托财产保值增值的道路,同时为人们开辟了新的借贷渠道;私营质库及民间自山借贷则相当于大量的类似今天的私营贷款公司。这就构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借贷经营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虽然真正的银行尚未出现,但经营借贷业务的非银行机构大量存在,主营借贷的机构大量涌现一质库、检校库、抵当所、抵当库、长生库、社仓等,这些借贷机构既有官菅机构,也有私营机构,它们一起形成了专门的借贷市场。

宋代大量的借贷机构的出现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而且,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在借贷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属铸币参与到借贷活动当中,金属铸币的借贷便于借贷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核算,交易更容易形成。

更为进步的是,信用货币交子、会子部分取代金属铸币参与到借贷活动当中,前面所述宋代法律规定的"中半之制"便是信用货币会子参与到借贷当中的明证。

另外一些冇价证券也渗入借贷业中。如:度牒是末代 特有的有价证券,在社会上流通行用,并进入借贷业。如:开封府"富民贷后绝僧牒,为缗钱三十万踰期,殳责倍输,身死财籍,乂锢其妻子"

。信用和货币两个相对独立的范畴逐步融合,相互渗透,最初的金融体系开始萌芽。

2. 私营借贷业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官计借贷业的某些弊端

私营借贷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获利为目的,有效地避免了官计借贷业的某些弊端。如询上章所述,苏辙比较官私借贷的不同,阐述了私营借贷比官昔借贷经营的灵活性,降低了借贷者的借贷成本,等于节省了交易支出。韩琦则从新旧债务可以叠加借贷,论证私营借贷的优势。

晁说之以为农民借贷是日常之事,私营借贷应以近便为原则。正是如此,私林借贷才避免了官甘借贷繁发而死板的手续,避免了经营借贷业的官吏在办理各种手续中上下其手,从中渔利,増加借贷者利息以外的负担。

私人借贷业的存在同样有助于克服官营借贷业的官僚作风。官营借贷业在私营借贷业的影响下,引入私营借贷业的市场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官营借贷的官僚习性

在官府气息比较浓厚的赈贷活动中,利用市场的规律,引进民冋力帛:参与到救灾活动中去,让富人借贷给穷人,政府利用自己的权威和信用来保证穷人的偿还,不同于一般单纯依靠政府赈贷的做法。私营借贷业的弊端是较高的利息率加重了对下层百姓的剥削。王安石讲到实行青苗法的原因时曾经说放贷者利用供需不平衡的情势抬高利率水平,虽然宋代利率较前代有所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