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又一歐洲零售巨頭敗了,外國企業為何在國內難以立足?原因來了

2月25日,來自英國的零售巨頭樂購(Tesco)宣佈,將向華潤集團出售此前兩家共同出資成立的合資公司Gain Land的20%股權。與華潤集團聯合經營的這部分業務是樂購在華的唯一業務,此次併購意味著樂購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此前,由於在華經營的競爭加劇,樂購尋求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並最終與華潤集團於2014年組成合資公司,樂購旗下的135家門店統一轉變為「華潤萬家」繼續經營,華潤方面擁有合資公司80%的股權,樂購則擁有20%的股權。


樂購方面表示,出售其20%的股份使其能夠進一步簡化業務並將其重點放在核心業務上,所得款項將用於一般公司用途。

又一歐洲零售巨頭敗了,外國企業為何在國內難以立足?原因來了


事實上,這不是第一家尋求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的外國商超品牌,2019年9月,家樂福向蘇寧集團出質股權,搖身一變成為「蘇寧家樂福」。加入蘇寧以後,家樂福著手開始門店的數字化改造並且與蘇寧的線上渠道加速融合,推出到家業務,此舉不僅有利於緩解家樂福線下商超經營不景氣的問題,事實上也有利於蘇寧應對來自京東超市、天貓超市的擴張壓力。

又一歐洲零售巨頭敗了,外國企業為何在國內難以立足?原因來了


無獨有偶,另一零售巨頭沃爾瑪也在加速佈局線上電商業務。2月18日,沃爾瑪發佈了2019年Q4季度財報,中國區營收增長6.3%,遠超全球業務2.7%的增長率,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沃爾瑪曾表示未來一到兩年內將在中國大陸新增500-700家門店,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市場的競爭仍然十分激烈。一方面,沃爾瑪要與中國本土零售企業爭奪市場,另一方面,線上商超的迅速發展也極大的擠壓了線下店的生存空間。

又一歐洲零售巨頭敗了,外國企業為何在國內難以立足?原因來了


面對拼多多、京東、天貓的來勢洶洶,沃爾瑪的選擇是尋求合作。截至目前,沃爾瑪已收購京東12%的股份,並且向達達-京東到家投資5億美元,鞏固與中國電商巨頭的合作關係。藉助京東平臺來擴大銷售額,憑藉京東物流的強大實力,也能進一步提高門店的配送能力。


與國際商超積極佈局線上的策略不同,中國本土企業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時候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高端化」的道路。


以華潤集團為例,華潤萬家在2014年-2019年間推出了包括blt、Ole'等多個品牌。其中blt定位中高端,單店SKU數量在10000左右,高端和進口產品佔比約60%,走「小而精」的道路,定位於都市白領;Ole'則定位高端,單店SKU在20000左右,進口商品佔比則達到80%。同樣的,永輝集團推廣BravoYH品牌,北京華聯積極佈局BHG等。本土企業的高端化超市大多都更加註重室內裝修設計和服務,力圖以差異化的方式來打造不一樣的購物體驗,以此來吸引消費者,挖掘消費需求,例如blt超市內自有的烘焙坊,因其較高的品質成為了他們的招牌之一。

又一歐洲零售巨頭敗了,外國企業為何在國內難以立足?原因來了


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還會有商超像樂購一樣消失在大眾的視野裡,但不可否認線下門店仍然有著「所見即所得」的優勢。在線上超市大舉擴張的當下,如何讓傳統商超發揮優勢,突圍出局是擺在各家零售企業面前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