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在文学领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上古神话”?

郁轮


上古神话是民族久远时代留下的记忆。虽然说,中华民族8000年的历史延绵不断,碾压了其他的各民族。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个第一名就是货真价实的第一名,没有任何缺陷的第一名。只能说,其他的民族更弱而已。那我们这个民族的缺陷在哪里?——在上古神话里就隐藏着一些秘密!因为这个文化在流传到现代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遗失,篡改,变异,但是,那些神话不会再变了。他们都有特殊的意义,从修身的角度,内文明的角度等可以管窥一部分。



明庶风


在中国,文学的源头究竟是神话,还是六经呢?刘毓庆认为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他的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没有神话概念,这就意味着神话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存在。所谓的上古神话,其实是对上古史的一种记述方式。徐旭生先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说:“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当下文学史著作中所讲述的上古神话,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共工触山等,并不是产生在上古,而是战国以后,真正属于上古的神话很有限。像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黄帝战蚩尤等,这属于上古神话,而这些神话都有历史作内核,其实是上古史的神话化。

即使神话存在,也构不成文学之源的功能。所谓“源”,一定要形成对“流”的规定性作用才行。即所谓“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它要决定其“流”之巨细清浊。只有有了“流”,“源”的意义才能成立。尽管中国上古产生过神话,但这些神话对中国文学并没有规定性,形不成“源”的功能。无论怎样抬高它,它也无法取得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学史上那样的地位,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并不像研究者所说的那般巨大。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设问和思考:假如没有上古神话,中国文学是否会逊色?中国文学史是否会改变它的形态与发展方向?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巨星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是否会出现?我想结论是很清楚的。

假如没有西方学者神话研究的理论与观念的输入,恐怕至今人们也不会意识到有神话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神话,中国文学史不会重写;而没有六经,中国文学史则必须重写。因而把神话定位为中国文学之根,是不能成立的:将神话作为中国文学之源,是用西方概念规范中国学术的结果。





真实的恩典


古代(上古神话)是我们现在很好的借用来说明。《人生看事要看清,小人恶人没写脸,做事做人要良心,以后福运天道赐。



赵柱良


先上一张图

这些神仙是中华文明上古神话中的大佬,也就是圣人,圣人之下皆如蝼蚁!那么上古神话仅仅这些人吗?当然不是,他们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遍布中华文明神话体系,可以说吊打漫威DC!这就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史的好处,创作素材丰富多彩,不用现编。

文学创作领域最怕什么?最怕没有素材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理!作为文学创作者,上古神话会极大丰富你的创作题材,那些有志于洪荒流,玄幻流的作者,无疑是饿狼看见羊,乞丐有了粮!

什么?要不要考据一下上古神话的真实性?我说你是文学创作者,不是历史学家!除非你想修道成仙,重演洪荒!快收了神通安心创作吧!

当然你是报告文学创作者或者你是科幻领域创作者,我建议你还是不要研究上古神话了,不对路啊!

文学创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我们文字去描绘多彩多姿的世界吧!


明明如月49


在文学领域,我们怎样看待上古神话。

小时候,总对一些上古神话充满遐想。

想象力大无穷的后羿如何能射下九个太阳,想俊美的嫦娥怎样飞向月宫,想夸娥氏是哪路神仙,能让两个儿子背着太行、王屋二山,一座放于朔东,一座放于雍南。

我经常幻想着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世界多好啊,我们的世界就会少了许多难题。

但是一些所谓的“砖家”总装着很懂的样子,告诉我们这些神仙是不存在的,是远古先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对世界的认知极其有限的条件下臆造出来的,随着自然力们支配,神话便消失了。

说实话,我真的很痛恨这种说法,它禁锢了我们对世界甚至世界以外的美好的想像,迟滞了对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实在是可恶之极。


所以,我们在文学领域,要敢于打破这种惯性思维,充分发挥文学的想像力、创造力,给这些上古神话以新的生命力。

比如,这些上古大神会不会来自史前文明,这些神话故事会不会和外星文明有关。

有段时间我看《三体》这本书,其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

有一名神射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他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射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假如我们是这个靶子上的二维生物,这个射手是不是有天然神力的后羿,他居然能把宇宙射了几个洞。


射手轻轻吹一口气,我们这个二维生物是不是就轻易飞上天,嫦娥飞天是不是很容易。

射手轻轻地掸走靶子上的一点灰尘,是不是相当于搬走了我们周边绵延数百里的大山。

希腊神话中、圣经中乃至中国的传说中,都有过的灭绝整个人类的大洪水。想像一下,假如射手不小心往靶子上洒了一些水,对于我们是不是形成了足以毁灭整个世界的滔天洪水。


如果用这样的思维把我们的远古神仙们呈现在文学作品中,是不是很有趣。

更重要的一点是,万一是真的呢。


我们的生活本就枯燥无聊,让我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给生活添点乐子吧。

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本文为原创,欢迎讨论。


一棹春风一叶舟


文学领域,如何看待上古神话?

其实上古神话是一切文化的发源之本,可谓之文明的本源。参天大树也是从种子开始生长的。文化是文明的载体,而文学是文化的具象化表达。

所以文学领域,我们应该知道上古神话,是一切文明的本源,是来时路,是溯源的根。

贴一首传世经典,上古神话的上古思考……

屈原《天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


大义秋冬


上古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泉,对后世的文学诗词创作及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精神世界与思想灵魂,满足了人类在现实社会中,难已企及的精神追求。

上古神话是:没有文字记载,口口相传,叙事文学的一种体裁。从鸿蒙混沌的盘古开天劈地,到三皇五帝的古来传说,燧氏取火,女娲造人,夸父追日,伏羲八卦,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都无一例外给予了神话般色彩。

他们都有洪荒的神力,颇具移山倒海之法,畅游云天之术,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隐身出形,造福天下苍生的本领与能耐。

从今而看,那只能说是上古时代人们的生产力低下,不能合理解释宇宙的起源,自然的现象,社会的矛盾变化,而加以非现实的想象与幻想,表现出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征服和支配思想的渴望。

可,这一渴望始终思贯穿在人类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之中。時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充满在人类的思想与灵魂之中,热红网络,遍见书册,满足着人们精神层面的多种需求!


净心修道


上古神话一般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神话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口耳相传的结果。

所以,上古神话是没有文字记载,口口相传,叙事文学的一种体裁。比如有一首诗就写到:

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juan 清除)。

其实它讲的就是上古神话。

从鸿蒙混沌的盘古开天劈地,到三皇五帝的古来传说,燧氏取火,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追日,伏羲八卦,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都无一例外给予了神话般色彩。

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上古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对于上古神话,我们不必过分苛求考古学对它真伪的验证,须知,许许多多没有考古验证的神话内容,就不见得一定是虚无缥缈的传说,相反越来越多的发掘和研究正在雄壮的表明:很多神话传说都是真实的!

上古神话是人类历史的影子!

上古神话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精魄!








农科传播


先有神话而后有哲学、哲学而后有科学!



对于文学而言,神话是其源头、是创作的养料、是想象的空间。

文史哲是一体的!它们构成人类社会对于自己生存空间、环境、人类社会的总体思考!科学是什么?是工具、是补充!



文学的探索可以通过哲学、史学,作为辅助和支撑,甚至就是一体的,但是怎样寻找源头和养料以及自己的空间呢?在神话这里!

大家可以看看金庸先生为代表的武侠系列,里面的精彩之处恰恰就是江湖的浪漫、武学的造诣、出神入化的境界,而这一切恰恰是源自浪漫、想象、神话和生活!

什么是江湖武学的源头?什么是江湖的源头?神话!



科学是理性工具,不能提供浪漫、源头!可以提供一种认识方法和工具,却过于理性,缺少人性和美。

所以,文学以及文学创作要经常回顾神话!这是一种溯源和精神加持!这个空间无限广大!


聿剑传统文化


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上古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