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双一流的学生是否从整体能力来讲,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

鸭一嘴


双一流的学生从整体上确实要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

中考和高考的选拔机制,加剧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考上211比例5%,考上985比例2%,普通大学成大学教育普及化的主力军。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学生们经过至少两道筛选器。第一道筛选器是中考,第二道筛选器是高考。每道筛选器都设置了复杂的参数,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分数",虽然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却是非常重要、也相对公平的标准。

分数类似于货币,很多情况下,可以交换教育资源,双一流大学的学生通过寒窗十二年,用高考分数证明自己的实力,当然除了分数,还有更多高考升学路径。

第一道筛选器:中考

每年中考,在中考分数的作用下,大约50%的学生不能进普通高中,他们被分流到职高、技校。

职高的学生有一部分有机会考取普通本科院校,而大部分会考入高职高专。进入高中的学生分布在省重点高中、市示范高中、普通高中。这些绝大多数是"分数"的杠杠在起作用,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在学校的普及,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仅分数高,而且综合素养也很不错,体育、艺术、科技、口才演讲等。

高分的背后,体现了强大的自我管理、自律、自学、抗压能力。这些能力广泛的分布在优秀高中,以及部分普通高中的优秀学生群体中,而他们的高考目标就是双一流大学,或者原来的985、211大学。

这世界很冷酷,不是因为它很冷,而是因为你不够强!

第二道筛选器:高考

高考虽然一直作为人才选拔的机制,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越来越普及化,但是好大学依然很难考,不会普及化。据数据表明,全国大学录取率81%,211录取率5%,985录取率2%。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所谓的普通大学。

目前双一流大学高校数量是49所,双一流学科95所,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双一流大学的占比非常低。

相比普通大学,国家对双一流大学会投入更多的教育和科研经费,这对于双一流的学生来说就有了更好的学习平台,整体能力远超普通高校的学生。

总结

从自身综合能力上来讲,双一流的学生都是身经百战,经过国家和政府人才选拔制筛选后的优秀人才。

从资源投入上来讲,双一流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重点高中,或者普通高中的尖子生,从高中到大学,他们得到的关注和教育资源一般会优于普通大学的学生。

所以,双一流的学生的整体实力要强于普通大学的学生。这是他们拼搏努力的结果!同样,普通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很优秀,只要心中向阳,阳光为你灿烂!


幸福观察


从整体上看,双一流当然比普通学校的学生优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双一流学生学习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眼界更开阔、更努力、进取心更强。

请不要拿个例说事,如果喜欢拿个例说事,那请用普通学校的”学霸”和清华本科拿特等奖的比,和中科大拿郭沫若奖的比,一样会被秒掉。

能入读双一流,高考成绩普遍比当地一本线高出50分以上

而进入普通大学的同学,高考成绩绝大多数在此之下。

可能有人会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属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之类话,但别忘了,优秀高考成绩意味着什么?高分背后是什么?

好成绩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努力、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思维模式、自律性更强、更为聪明,这些优势多具有延续性,不会到了大学就无故意外蒸发和丧失,这些优势必将对他们的大学学习和进步继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条件和平台差异

特别是C9大学、985大学,不乏院士、图灵奖得主、IEEE fellow、千人、长江学者、杰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名师等优质师资力量。

这些教师多半都有国外顶尖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学习或访问经历,有世界级学术视野;这类学校经常会聘请行业内世界级专家学者去讲学、访问、交流;也不乏各国元首政要、诺奖得主等的光临。

这些影响对学生是潜移默化的,无形中会提升学生内在气质、精神优越感、社会责任感,是对他们的精神鼓励和鞭策。

名校和一些顶尖企业有较多合作交流

名校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多半也是去大中型企业或知名企业,得到业内精英的指点和感染,毕业待遇和发展明显高出平均水平。

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实习基本都在中小型企业、不大知名的企业,很难遇到行业顶尖人才,成长环境也会逊色很多,毕业待遇和发展水平一般般。

纵观国内各行各业拔尖企业的中高层,多数都有较好的教育背景

例如,在 BAT、华为这样 IT 企业,清华、北航、北邮、电子科大等这类 IT 名校的毕业生很多,一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就很少见了;前者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基础打的比较扎实,发展后劲也比后者好不少;普通院校毕业生再想后来居上追平或者赶超前者,需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在四大银行、“四大”等金融、会计领域,很多中高层都是该领域的名校毕业的,如中央财经、上海财经、五道口金融学院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校友资源差异

求职、考研、出国时,知名大学的校友很多在名校和知名企业发展,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能够和你分享。名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渠道和信息来源要广很多。

名校学生的校友,有大量省部级高干、院士、教授、名企高层以及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或者高端人才,活跃在社会中高层的居多,这些往往可以成为隐性资源。

普通院校毕业生,无论从职位、收入、社会地位等看,多数都处于中下层,晋升到上层的相对名校毕业生而言,少的多了。

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与教育程度有关

但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教育也只是一方面,还有为人处世能力、情商、忍耐力、胸襟等因素。

双一流不是保险箱,也不是送你平步青云的天梯,但是无疑是一张通往较好平台的不错的船票。


金凯瑞


对于题目中的“双一流”的学生从整体能力来讲是否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我的回答问题是肯定优于的,其理由如下:

1,“双一流”大学作为振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程项目,推出已经有一年多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确定是42所,其中分为A类36所,B类6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总计95所,所有211高校都入选,并且新增了一批高校。那么依“双一流”大学的名单,进行大学排名似乎是可行的,这样的榜单会体现大学的国家地位和以后的发展前景。

例如,在我们安徽省除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以外,其它的各高等院校都不是“双一流”高校。

2,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以41和34个一流学科数,大幅度领先其他所有高校,位居第一、二位。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组成了第二方阵,一流学科数都超过14个。一流学科数超过10个的高校还包括: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和武汉大学。之前的C9成员,西安交通大学有8个一流学科排名第14位,哈工大则以7个一流学科排名16位。东北师范大学则在我国教育部直属公费师范类大学中的一流学科建设中排名第一位,因为它有6个学科入选。

3,现在的“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就像二十年前的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一样,属于新生事物,今后也就是成为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以选调生为例,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选调生招聘均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或QS排名前100高校,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将会把“双一流”高校与国际高校评价体系进行挂钩。


求實雜談


双一流的学生是否从整体能力来讲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双一流院校的学生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但是只要努力,普通大学也可以非常优秀;如果不努力,名校的也可能垫底。

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1.高考是选拔的方式,能够考入双一流大学的学生,都是相当优秀的。

当然不排除,高考没考好,进了普本通过努力也非常优秀的;更不排除进入双一流名校,不努力变差的优秀生。当然优秀的人扎堆,肯定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人。环境很重要。

2.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高中班级来说。为什么挤破头想进火箭班或者特优班呢。不用多说,这样的班级里都是拔尖的人。优秀的班级里更容易走进名校,双一流高校;而相对普通一些的平行班级,也会有进入名校的,相对人数较少。这样的方式也能看得出来,优秀的人组成的团体肯定整体实力强于一般的普通的。

或者说,为什么要上名校呢?你想去上,就说明你心里已经有底了。不光里边的学生学习好,师资力量,教育硬件,都是比一般学校好。

在优秀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和促进都是正向激励。更容易,三人行必有我师。

3.找工作的时候,单位也更愿意要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并且薪酬也相当高。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双一流的学生整体能力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毕竟面试先看学历,再看能力。从概率上来讲,名校更容易招到有能力的员工。

不过,只要努力,普本也能出优秀的人;如果不努力,再好的一流学校,一样出差生。学校可能无法更换,但是努力在自己手上。普本的同学,可以通过努力学习。用考研的方式进入双一流大学。事在人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自己怎么利用自己的时间了。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学思而勤行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不用质疑。如果双一流学生的整体能力没有双非大学的学生的整体能力高,双一流大学的录取分数就绝对不会那么远远的超越一般双非大学的录取分数。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根本原因;

首先,在招生录取的过程中,双一流大学在顶端位置录取,就选拔了考生中成绩比较优秀,综合能力比较强大的学生,学生的整体质量比较高。

其次,双一流大学在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学风建设,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高尖端人才的引进等方面要远远超越一般的双非大学。双非大学大师云集,而只有一流的导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因此,在塑造学生的平台和条件方面,也要超越一般的双非大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造人",一个人的成长成熟与他的环境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是因为双一流大学的学生的整体能力要比一般的双非大学的能力强,在大型的人才招聘会的现场,在大型的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的人才才招聘时,一些顶尖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时,才对学生的学历做了严格的限制。很多单位或者院校对双非学生是做了严格的限制的,非985工程大学非211工程大学的学生是不能报考的。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分数虽然不能代表所有的能力,但是可以代表基本的学习能力,能考上985211的,必然都是学习能力强的,不管你是刻苦的学还是聪明的学,总之要比普通大学的学生要强一点,差别还是有的,否则各种企业也不是傻子为啥都爱要985211的学生


醉也无归1


整体上来说,肯定是的,不用怀疑。


自笑平生为口忙


一般情况是这样,但不包括有特例。

双一流学生高考分整体高,潜藏着这样的事实:认知能力高,接收能力强,纠错意识好,固化知识快。可以说,这样的孩子上大学前已养成成熟的解决问题做事的套路和模式,至于事业上能走多远,在于他主观的意愿,能力项上已足够。

双非大学也能出能力超强的人,有些人天赋异禀,只是时机没对上点而已。

事业的高度,与是否双一流非线性关系,而与个人的性格(乐观、坚韧、希望)、机遇等非能力项密切相关。能力强的给能力差的打工现象比比皆是,说明能力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一家之言。


微量元素ly


毫无疑问要强一些,你这无疑就是拿石头和鸡蛋相比较。能够考入双一流学校的学生,在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肯定要优于普通的学生。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学生以前非常不错,考取了双一流学校,但是经过4年的学习之后,或者是他放弃学习了,可能比一般的大学的学生还要差。



80师说


最起码,人家分数线比普通大学高得多,人家是千军万马过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