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机枪明明打不穿坦克,为何还要拼了命朝坦克射击?

潘欣冉


用机枪打坦克打不穿是真的,但是人家本来就不是为了打穿坦克啊!

想拿机枪打穿坦克那基本都是没睡醒的,不是很现实。

但是拿机枪打坦克有没有用?有的,坦克有观察口,如果打掉了这个,坦克就能变成瞎子;这时候除非坦克成员露头,不然这坦克就是无头的苍蝇,这个时候就有用了。

再一个,震动对坦克内部的人员是有影响的,当然影响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影响是真的。

而且子弹在这个时候根本不值钱,你不用的话万一你要是牺牲了,这些子弹和机枪就是敌人的物资了;与其把这些子弹留给敌人,还不如直接招呼过去呢。


无双杂货铺


这种场景可以分为好几种,有时候是战术需要,有时候就是一腔怒火了,但是我们都知道,坦克也是人开的,只要你持续攻击坦克,坦克里的人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的。


首先说第一种可能性,坦克是金属的,金属传声性能很好,曾经有人在战场上发现一辆基本完好的坦克,还能开动,但是他不动了,因为被一枚火箭弹命中了,火箭弹并没有击穿坦克,坦克只是外部稍稍受损,战术性能完好,但是驾驶人员全部牺牲了,因为剧烈的爆炸引起了坦克内部剧烈的震动,而且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在紧张的战场局面下,导致了坦克内部驾驶人员直接被震休克了。


机枪也能发挥类似的作用,虽然起到的效果比起炮弹和火箭弹的轰击效果差,但是对于坦克里面的人而言,不胜其烦的震动和声音会对其执行作战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毕竟人对环境是很敏感的。现在我们说说第二种情况,也就是一腔怒火的情况。在二战时期,有一些轻型坦克的装甲很薄,因此二战时期反坦克武器中还包括一种反坦克步枪。


也就是说,只要火力足够,持续性足够,威力足够,对付那些装甲厚度很薄的均质钢装甲轻型坦克是可以使用反坦克步枪或者大口径机枪射击的,二战中类似于日本的97式轻型坦克一类的坦克又被现代军迷称之为豆战车,意思是非常的小,小就意味着轻和装甲薄,可以说,金属在持续的打击下也会有疲劳效果,一旦机枪连续设计某一块装甲,这样的豆战车是会被洞穿的。


如果实战中,步兵一腔怒火,就抱定了你死我亡的态度作战,面对这样的豆战车,用机枪持续的打击确实是有可能击穿坦克伤及驾驶人员的,所以会出现连续的射击坦克。当然,现代主战坦克都是多层复合装甲了,很难用机枪打穿,也就不会再有这种情况了。


海事先锋


想起曾看过一个资料,中国远征军的经典一战——腾冲战役,远征军遭到顽强抵抗,付出巨大的代价后收复了腾冲。在进攻文庙时,被一口大钟挡住了去路。大钟上有个眼,从眼中不停地有枪弹射出,远征军拿它没办法。干脆直接对着大钟一阵枪炮齐射,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大钟也几乎没有什么损伤。但最后大钟里面停止了射击,当将大钟掀开时,发现里面的日军已被震得七窍流血而亡。



由此得到启发,仅仅是个人推测,虽打不穿坦克,但子弹撞击坦克的声音远高于人能承受的程度,即使将坦克中的人震不死,最起码操纵坦克的能力会大打折扣。所以,对坦克射击还是有一定收效的。


甜甜向上314159


机枪子弹肯定打不穿坦克,但是可以对伴随坦克的步兵造成极大威胁

自从在一战时坦克出现之后,这种铁甲怪兽就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模式。在坦克的冲击之下,曾经风靡一时的堑壕战就此终结,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成为新的陆战形势,而坦克也有了一个霸气的称号——陆战之王。

坦克的优势在于火力凶猛、机动性强悍、防御力优秀,面对着坦克厚实的装甲,一般的步兵武器对它根本没有任何伤害。

不过坦克也有很大的缺陷,首先是坦克的视线非常差,即便是配有观瞄系统,但是仍有很多盲区观察不到,这就给了敌方步兵靠近的可能。

其次,坦克的近距离防卫能力很弱鸡,如果敌人步兵冲到坦克身边,坦克二炮手必须探出身子,用坦克顶部架设的机枪进行防卫。虽然现在也可以在坦克仓内部操纵外面的机枪,但是这会存在射击死角,给敌人士兵以可乘之机。(坦克顶部的机枪,需要坦克内部人员出来操作)

为了更好的保护坦克,人们于是发明了“步坦协同战术”。

“步坦协同战术”全称“步、坦、炮协同战术”,包括步兵、坦克、火炮三个进攻单元的协调作战。这其中坦克是进攻主力,负责撕开敌方防线。步兵则伴随在坦克左右,防止敌方步兵伏击坦克。而火炮则在后方为前线提供火力支援,压制敌人阵地。

“步坦炮协同战术”虽然看似简单,但也有很多国家玩不转。许多非洲劲旅在使用“步坦炮协同战术”时经常发生坦克压死自家士兵的状况,而后方火炮轰了自家前线坦克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美军正在对伊拉克士兵进行步坦协同训练)

不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步坦炮协同战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只要坦克出动,步兵必定会护卫左右,不可能放任坦克自己出去单干,否则耍单的坦克就是敌人眼中的铁皮棺材。只要敌人不傻,坦克耍单就是送死。

所以在对抗敌方装甲部队时,防守方必须用火力对敌方步兵进行打击,这样既可以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又可以迟滞敌方进攻速度。因为装甲部队在进攻时,坦克是绝对不敢脱离步兵单独行事的。因此步兵在受到攻击后一旦减缓速度,那么坦克的进攻速度也会随之慢下来。

除了打击进攻方步兵以外,防守方的机枪也可以对敌方坦克外部的随动系统、激光压制仪、热成像仪、干扰机等设备造成威胁,一旦打坏了敌方坦克的电子观瞄设备,就等于把敌方坦克变成近视眼。

虽然在现实当中很少出现坦克的观瞄设备被打坏的案例,但万一观瞄系统被打坏,那么坦克的战斗力会大大下降,特别是热成像仪的损毁会对坦克的夜战造成巨大影响。(艾布拉姆斯坦克上的观瞄设备)

总而言之,现代战场上的绝大部分子弹都打不中人的,目前子弹的作用主要是火力压制,所以也不用担心子弹浪费。


千佛山车神


机枪打坦克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所以一些纪录片或者影视作品中才会出现机枪手对敌方坦克射击这种看似毫无作用的画面。

首先举二战的例子,二战中的坦克往往有很多小窗等部位,比如坦克驾驶员的观察窗,在炮塔上设置的车长观察窗等等,对这些部位射击,有一定的概率能够击中坦克车体中的乘员,而乘员的伤亡就会导致这辆坦克的作战效能大大降低,为友军摧毁坦克提供战机。比如在俄罗斯电影《女狙击手》中,柳德米拉就凭借狙击步枪击毙了一辆德军坦克的驾驶员,很好的阻滞了这辆坦克的攻势。

此外,坦克的车体还有很多其他物品可以攻击,比如外露的油箱,散热器。炮塔座圈等等。比如集中炮塔座圈后,卡住的子弹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敌方坦克炮塔的转动带来麻烦(尤其是一些采用手动转动炮塔的坦克,比如虎式坦克),甚至直接卡住炮塔让其难以转动。

而对于现代坦克,同样也是如此。现代坦克相对于二战坦克,虽然乘员更加安全,难以攻击到,但是其更加精密,更依赖于很多观瞄设备,而这些观瞄设备一般都是设置在车体外部的,一旦成功毁伤观瞄设备,就能给作战带来很大的好处。比如敌方坦克装备遥控机枪塔,如果在攻击中能够摧毁其摄像头或者控制机构,就会让其无法发射,


一号机密


奉献精品内容,欢迎订阅本号!

我是科罗廖夫,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时期,机枪打坦克这种事一般来说不会发生在现代战争,基本上都是一战和二战那个年代才会发生的事情了。至于为什么当时机枪打不穿坦克还要使劲打,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自然是为了骚扰敌人。机枪子弹打不穿坦克的装甲,但是可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持续的射击可以吸引对方坦克兵的关注,从而起到掩护己方的作用。有些情况下,坦克之间对战时也用机枪射击对手,除了尽量分散敌人注意力外,还有用曳光弹指示目标的意图。

第二,坦克上有很多脆弱的部位,并非全部铁板一块。坦克上有副油箱,打掉还是有损伤的。坦克正面也有驾驶窗,观察窗或潜望镜,有瞄准或观察用的光学镜片,普通机枪子弹的射击就可以损坏,要是打坏了,坦克的作战就大受限制。

12.7毫米口径以上的重型机枪,或者反坦克枪(比如德军装备的20毫米反坦克枪,或者苏军大量装备的14.5毫米反坦克枪),虽然不能击穿坦克的正面装甲,但是打烂坦克的炮管和机枪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在侧翼射击时,能打穿坦克的侧装甲。

还有一些战场上的各种意外造成的问题。士兵看到坦克自然会害怕,有些太害怕了,明知无效也要用机枪射击。还有些情况为了掩护战友,宁愿吸引火力暴露自己。

最重要的,机枪射击坦克,更多的是牵制射击或者干扰射击,是为了扰乱敌人的步坦协同,割断敌人坦克与步兵之间的联系,打击坦克附近的步兵,使得对方坦克和步兵脱节,方便己方的反坦克力量消灭失去步兵掩护的坦克。


科罗廖夫


提到机枪我们要提到一种特殊的子弹,叫曳(ye四声)光弹。

这种子弹在弹头尾部装有可以发出光亮的化学药剂,根据子弹和国家的不同曳光弹的颜色也不同。以美国在二战时期最广为使用的M2重机枪为例,使用曳光弹的情况下一般为红色的光芒,这一点在电影《狂怒(FURY)》中有所体现。

一般来讲,这种曳光弹一般应用在机枪上。在装填弹链的时候会每隔3-5发装填一颗曳光弹指示攻击目标。

而坦克上的机枪使用的曳光弹一般采用2-3发间隔,这样曳光效果更明显。

曳光弹有何作用呢?对于坦克来说,最有用的方式就是指示目标。

在较为复杂的平原地区、城市地区或者森林地区,坦克的视野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限制,基本跟个瞎子一样。而且炮长所使用的瞄准镜一般为高倍率瞄准镜,在近距离作战中瞄准效率并不好,而且最大的缺点就是:看不着目标。

这时候即使车长看到目标了,并且报告了方位了,射手还是看不见,该怎么办?

这时候就需要指示目标了。无论是车长给射手指示目标,还是随行的步兵,在无法明确表明敌方坦克位置的情况下只有这一个办法。

这需要机枪手拥有非常强的心理素质,因为一旦开火了就不能停,这段时间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点与海战夜战中的探照灯是一个意思,开了探照灯可以指示敌方目标,但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至于说想要破坏敌方坦克上的各种设施,有这种可能,但是目的不主要是这个。


利刃号


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严谨。坦克诞生在一战时期,一直到二战爆发前,其车体装甲都有可能被大口径重机枪发射钢芯穿甲弹所击穿。所幸当时的大口径重机枪还不算大量装备。实际上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装备的95式战车、97式战车,都有过被M2 12.7mm重机枪击穿的例子。

就算是在二战后研制的轻型坦克,其装甲同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厚实。62式轻型坦克的车体装甲只有30mm,这可以在500米内被12.7mm重机枪和14.5mm重机枪发射穿甲弹击穿。美军装备的M551“谢里登”,车体侧面同样是可以被机枪击穿的脆皮~


即便是步兵手中装备的中口径、小口径机枪,虽然无法击穿坦克,但是可以对坦克造成一定的影响。坦克在作战状态下,一般会将舱盖关闭。车组成员只能通过瞄准镜、潜望镜、车长周视镜、摄像头等观瞄系统来瞄准、观察四周;通过火控系统来控制火炮、机枪等武器的射击。而现役主战坦克的趋势是将观瞄系统高度智能化:未来的瞄准系统不是趋于将热成像、光电探测仪器和毫米波雷达等全部集成于坦克炮塔上,传统的光学瞄准镜基本沦为备份吗?

智能化,是坦克设计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坦克将会得到高科技的“加成”,但同样会拥有弱点。步兵手中的各种口径的机枪,都可以破坏外置在坦克炮塔外的各种光学窗口、天线。打坏了这些,坦克同样可以受到影响。只不过向坦克射击的射手需要一点运气。

当然,向坦克射击也不外乎是一种为自己壮胆的行为:士兵可以通过手中的武器跟坦克“较量”,当然这个恐怕是周围无反坦克武器的无奈之举。它同样可以用来掩护队友,在战场上总不可能大喊大叫来吸引坦克车组的注意吧?子弹显然更有话语权,也更容易引人注目。

在战场上,战友的协同合作才是重要的。使用机枪向坦克射击,从而吸引坦克车组的注意力——为队友的反坦克武器发射赢得时间和空间,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使用机枪向坦克射击,在一百个人眼里可能有一百种答案。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显然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用途。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堑壕中的大游民


1、损坏坦克外露设备。用穿甲弹打击坦克的薄弱部位。自1916年坦克诞生开始,就遇到了最早的反坦克武器之一。K子弹!

K子弹全称:SMK穿甲弹。K子弹原理非常简单,普通子弹是铜制外壳内装铅制弹芯而K子弹则是将中间的铅芯换成淬火钢芯,而之所以会被习惯性称之为钨芯穿甲弹是因为30mm长、5.79g的钢芯中包括了3.2g的钨。于是K子弹拥有了在100m处击穿11mm或200m处击穿9mm钢板的能力,这样的话普通士兵在200m距离内拥有了30%击穿一战大游民Mk1坦克的能力,在当时是非常有效的武器。由此可见机枪发射穿甲弹的威力,现代机枪的穿甲弹更大。例如北约7.62x51mm NATO M61穿甲弹在300米处能击穿0.28英寸(约7mm)的装甲钢板,在500米处能击穿0.2英寸(约5mm)装甲钢板。同时坦克的防护能力不是无懈可击。虽然机枪子弹不能打穿现代坦克的装甲 ,但是可以对坦克外露的设施比如观瞄设备、激光告警器、横风传感器、外露的空调与三防设施造成损害。

2、干扰坦克成员的对外观察。机枪手可以针对坦克的观察窗进行射击,虽然不一定能造成损坏但是可以对坦克成员的对外观察能力造成干扰。从而掩护己方反坦克火力的攻击。

3、用曳光弹给己方火力提供指示。用机枪发射曳光弹只是需要打击的目标是战场上一种常用的战术。曳光弹不仅可以引燃目标上的易燃物,明亮的弹道还可以在混乱的战场上指示需要打击的目标。


圆叔


咱们看影视剧经常会看到机枪手不要钱似的向坦克倾泻弹药。其实机枪手并不是想打透坦克前部装甲,而是再打坦克前面的观察窗以及潜望镜,同时也在压制火力。



自从坦克被人类发明以来,坦克的集群冲锋就成了重机枪的克星。坦克往往伴随着步兵一起行动,依靠坦克厚实的装甲,强大的火力,来掩护步兵冲锋,步兵也可以掩护坦克、清除障碍、增强坦克自卫能力,步兵坦克可以互相联系清除敌对火力点,步兵又可以清理残敌,这就是步坦协同战术 。机枪手对坦克倾泻弹药大多数时候是在压制后面的步兵。坦克与步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步兵伤亡惨重被打退,坦克也会后撤。



坦克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要时常观察前方视野才能继续前进,坦克在开炮的时候,炮手也会观察前方敌对目标才能开炮。机枪手在扫射坦克的时候多数都是在扫射观察窗以及潜望镜等观察部位,以便于干扰坦克视野甚至于击毁观察器材。



另外坦克在一二战时期说白了就是个铁疙瘩,用机枪攻击时铁疙瘩内部的人可不好受。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机枪手疯狂扫射坦克的原因。

我是抽烟的苦咖啡,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