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有的传统节日为何大多在汉唐定型?

formason


中国的传统节日 是比较多的,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现在国家提倡过传统节日,七夕、冬至等节日也开始慢慢升温了。

节日就是重要的日子,古人强调礼乐教化,周公制定周礼,后来礼崩乐坏。汉书中的礼乐志,旧唐书中的礼志,都首先说明了礼的重要性,而后制定具体的措施,工人们去遵守。之所以传统借节日定型在汉唐,感觉主要原因:

一是汉唐是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只有国家实力全面发展了,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被反映出来,国家就会出面,顺应民意建章立制,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只有社会全面发展了,才有能力支撑这些节日传承下去,并不断的巩固。就如同当今社会,国家发展初期,向发达国家学习,过洋节的氛围很浓,现在国家发展起来了,大家都开始注重传统文化了。以前过2.14的情人节,现在中国的七夕也慢慢热起来了。

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没有断层。从汉以后的少数名族入侵一直到清朝,少数名族统治者没有大规模排斥汉族文化,使他能够延续,之所以叫传统节日,如果只出现在历史中,当今无人问津也就没意义了。比如寒食节,可能山西有人过,大部分地方好多人都不知道了。


关中拾遗


我们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后边都有着一段段为人所乐道的故事,这些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的节日,是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而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

目前我们还在过的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等,都是对我们传统文化内涵的继承。

大体来说,我们的传统节日,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

先秦发生期

就节日风俗而言,许多节日元素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流传至今的春节、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元素,先秦时代大部分已经形成,但当时的节日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时间也不那么固定。

节日习俗大都建立在原始崇拜基础上,信仰色彩浓厚。

汉代定型期

汉代,中国主要节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都已基本定型。

一方面,一些历史人物如屈原、介子推等成为某些节日的纪念人物,取代了原始崇拜和信仰,增强了节俗的人情味和真实感。风俗和礼俗融为一体,被人们约定俗成地接受并沿袭下来。

而汉代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各地区风俗的融合,先秦时期的荆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吴越文化圈、齐鲁文化圈、秦文化圈等,到汉代逐渐融为一体,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对节日风俗的统一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其次,汉代节日定型与当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太初历”确立了以建寅月为岁首,打破了先秦时代的原始崇拜信仰,为节日风俗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此外,汉代儒家独尊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节日风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今天许多节日礼俗大多可以在汉代找到它的源头。


然后是魏晋南北朝时,这个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交流,进一步促进了节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唐宋高峰期

唐宋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节日文化的发展。

其主要特点是:民俗节日从禁忌迷信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向礼仪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真正的良辰佳节。

春节放爆竹原是一种驱鬼手段,此时变成了欢乐的象征;元宵节祭神灯火变成了游艺观灯活动;中秋节祭月变成了赏月;重阳节由登高避灾演变为秋游赏菊。在节日风俗的演变中,还增添了许多文化娱乐活动,如放风筝、拔河等等。

节日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把节日民俗活动推向了高峰。


现如今,我们在过传统节日时,不仅要享受节日所带来的快乐,还需要多了解,多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那么,那么多传统节日,你最期待哪个呢,欢迎一起交流。


遨游者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可为什么不部分节日都是在汉唐定型的呢?汉唐文化统一,四夷宾服,促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型,华夏族自汉以后也逐渐改称为汉族。


合欢蠲忿


主要是因为在汉唐两个朝代是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盛世,因此传统节日很多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并定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