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為什麼現代人很難寫出唐、宋時期的詩詞賦?是不是真的退化了?

上善若水敬業樂群


詩詞賦屬於韻文,在我國古代特別發達,儒家(《詩經》)和道家(《道德經》)各有一部基本經典是用韻文寫成的。在古代,剛入學的小孩子就開始學“對課”(俗稱“對對子”),為寫詩作賦打基礎。



唐詩的興盛,與唐朝科舉制度考詩歌創作有關,還和社會風氣有關。



宋朝人重視詞(一種音樂文學,又叫“詩餘”),文人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很高。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所以民間詩詞文化大盛。宋詞有豪放派(蘇軾、岳飛、辛棄疾等人為代表)和婉約派(李清照、柳永等人為代表)之分。“有井水處皆可歌柳詞”講的是大詞人柳永。他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我們都知道,文學來源於生活,今人的生活明顯“快”過古人。如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社會轉型加劇,文學作品的各種文體,以小說為王,詩歌(包括深受西方詩歌影響的現代詩和舊體詩詞)“退居二線”了。社會上對詩歌的重視程度也沒有唐宋那麼高。當然,詩歌一味追求藝術價值,忽視了的社會價值的承載,導致全社會對詩歌的認可度降低。生活變快了,消費主義的“麥當勞化”讓詩詞的社會基礎和古代迥然不同,所以表現出(相對於唐詩宋詞的)“退化”來。


慈善文化研究


我同意現代人很難寫出比肩唐詩宋詞的作品,但這並不是退化的緣故。我們並不缺乏才華橫溢、驚世絕豔之人,那為什麼無法重現呢?

1.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文學體裁

唐詩、宋詞、元曲…我們可以看到,每一種體裁都與時代緊密聯繫在一起,並且信息量是越來越大的。

唐詩以五言、七言絕句為主,通常在20-56字左右;宋詞分為上下兩闕,字數由於詞牌名的不同而在40-100字左右;元曲篇幅就更長了。而在現代,許多鴻篇鉅著都是幾十萬字的。

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文學的主流體裁也會相應變化,所以唐詩、宋詞已經不是我們現在的主要創作形式了,就像李白、白居易也很難寫出詩經、離騷一樣,創作技藝因此生疏也是可以理解的。

2.現代人的心境發生了變化

退一步講,既然我們能夠熟練掌握唐詩宋詞的創作規律,同時也具備相應的才華,那為什麼難以創作出可以與前人比肩的作品呢?

主要就是現代人的心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古詩詞當中通常都是用來抒發鬱郁不得志的心情,相思離愁、官場失意、屢遭貶謫、理想難以實現…諸如此類,意氣風發則較少。但前人的愁緒放在今天來看,可能根本不叫事。

就拿送別詩來說,那時交通落後、瘴氣肆虐,很多人被貶謫邊境就再也回不來,所以詩裡飽含著生離死別的悲情,到現在,去全世界的任意角落也不過是打個飛的,社交網絡拉進了人們的距離,所以很難再有當時的心境,也就難以寫出類似的詩句了。

3.今人審美上的違和感

李誕在奇葩說辯論時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比蒙娜麗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燒的蒙娜麗莎。就像是白月光與硃砂痣,逝去的一切在我們眼中都帶有光環。所以,無論再怎麼好的詩詞,總是下意識認為難以比肩前作。

大家有沒有看到過景區的仿古建築?我們已經盡力去模仿的一模一樣,但是它們矗立在高樓大廈之間,穿著現代裝的遊人在其中交織,就總有一種深深的違和感。古詩詞也是同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全盤仿古,否定自身,而是古為今用,去進行創新,找到更加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形式!


喝著汽水看著書


每一種文學形式,都是不可取代的,都有其特定的藝術價值。不同的文學體裁也是不同時代特定背景下的產物,不能說當前的文學形式就一定落後於前朝時代的。當代文人的古詩詞水平達不到唐宋的水平,並不能說明這是一種退化。

從詩歌到詞到曲再到今天的白話散文、小說,這一系列的文學裁體的形成,是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一個必要過程,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結果。

中華五千年,眾多的文學形式是怎樣形成的呢?

詩歌的形成:

詩歌起源於遠古時代人類的生產勞作和歌舞,自從創立了文字以後,便將勞作中的經驗記錄下來,形成了詩歌。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便是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時期五六百年間的民歌,而這些民歌,以四言為主,配以樂調,記錄了這段時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民俗等各個方面的生活面貌。

楚辭和漢樂府民歌:

楚國時期,士大夫屈原在詩經民歌的基礎上創作了一種新的詩體——楚辭,楚辭的詩句以六言、七言為主,長短不一,靈活多變,每句用“兮”字結尾,以此來增強閱讀的音律感。《離騷》、《天問》便是經典的代表作。楚辭想象豐富,風格絢麗,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為中國文化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

在漢朝,朝庭設置的樂府機構大量收集坊間民歌,形成漢樂府民歌,漢樂府民歌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敘述完整的故事,語言樸素自然,活潑生動,人物刻畫細緻,性格鮮明,開拓了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也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如《孔雀東南飛》。

魏晉時其詩歌

魏初期,五言詩漸漸被當成一種主要的詩歌形式,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曹氏父子和以孔融、王粲為代表的建安七子。七言詩也在這時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其他文學形式如散文、賦也得到了發展,其產生的文學作品也有很高的成就,比如曹植的《洛神賦》。

這個時期的詩歌,反映了動盪社會的現實生活,風格慷慨悲涼、剛健遒勁,為以後的詩詞發展奠定了基礎。

魏晉交匯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繼承了《詩經》和建安文學的優秀傳統,語言率真,崇尚自然,進一步的推進了四言詩、五言詩的發展。

西晉統一後,經濟得到發展,上層社會開始了犬馬聲色的奢靡生活,為了穩固統治,統治階層推崇的玄學盛行,詩風也受此影響。這一時期,詩歌雖然得到了發展,但受玄學思想的嚴重影響,形成了說教刻板的“玄言詩”。相比較而言,這時期以敘事為主的“賦”得到了文人的推崇,其成就比詩歌高許多。

近體詩的發展:

到了東晉,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打破了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容的玄言詩風,開創了清新自然,陶樂山水的田園詩派。《歸園田居》、《飲酒》是其代表作。這時候的陶淵明,不僅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歌,散文、辭賦,也非常出色,著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等。南朝的謝靈運繼承了陶淵明的田園詩風格,並著重對山水進行描摹臨畫,開創一代山水詩派。另一位詩人鮑照,著力發展七言詩,他將七言詩體的逐句押韻改為隔句押韻,同時還可以自由換韻,為七言詩的發展拓寬了道路。南朝永明年間,音韻學家周顒發現並創立以平上去入制韻的四聲說,南朝史學家、文學家沈約、謝朓等人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的聲、韻、調的配合,創立了“永明體”。“永明體”講究四聲、避免八病,強調聲韻格律,用韻相當考究,以押平聲韻為主,押本韻很嚴。詩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為主,並講求駢偶、對仗。“永明體”的創立,為唐朝近體詩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聲律的發展:

在聲律論產生之前,詩賦創作講的是自然的聲韻,而且又多與音樂的曲調相關。古代音樂按宮商角徵羽的組合變化,可以演奏出各種優秀動聽的樂曲;隨著五言詩創作的不斷繁榮,五言古詩已逐步脫離樂府而獨立發展成為不入樂的徒歌,“永明體”中四聲是根據漢字發聲的高低、長短而定的。而詩歌則可以根據字聲調的組合變化,使聲調按照一定的規則排列起來,以達到鏗鏘、和諧,富有音樂美的效果。這時候,詩歌就徹底擺脫了音律而自成一體。

唐詩:

初唐時期,沈佺期、宋之問以“永明體”的詩歌格律為基礎,促進了“近體詩”最後定型。而隨著唐朝經濟的繁榮以及對外來文化的吸納與兼容,加上統治者思想開放,對於文化的高度重視,使前代的文學精華得到了很好的繼承,所採取的科舉考試製度也使得一大批文人湧現出來,詩歌便如沐甘露,像春筍一般瘋長起來。這時候的詩歌,由古體詩漸變為格律嚴格的近體詩,詩風也不一而同,從初唐陳子昂的慷慨激昂的詩風起始,至盛唐時期田園詩、邊塞詩的盛行,既有李白的狂傲不羈、瀟灑飄逸,也有杜甫、白居易的沉鬱深邃、批判寫實。唐詩就像盛開在春天的花朵,百花齊放,盛極一時。

宋詞:

隨著唐朝的衰落,唐詩也跟著由盛而衰。中唐時期,白居易等人開始寫詞。這時的詞只流傳於民間,是一種供傳唱的樂府詩體。到了晚唐,溫庭筠開始著重填詞,詞風豔麗,主要描寫閨閣相思和離情別恨,開創了“花間派”。到了南唐,後主李煜繼承了花間詞風,但融入了更加豐富的寫作題材,尤其是亡國後,詞風沉鬱,感情濃烈,悽婉絕美。為詞的成熟和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時候的詞終於在詩歌繁盛的唐朝佔到一席之地。

到了宋朝,封建社會的發展達到頂峰,經濟持續發展,統治階層的生活富足,奢靡風氣開始盛行,歌舞昇平,作為與音樂一起傳唱的詞,得到了眾多文人墨客的追捧,從最初的閨情離緒,到後期的開闊壯麗,內容多樣,詞風多變,由此將詞推向了鼎盛。

元曲:

宋朝沒落後,元朝建立,元朝開疆闊土,地域遼闊,城市經濟繁榮,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匯合,劇場新興,

以彈唱為主的書會得到民眾喜愛,民間流傳的元曲開始進入詩壇。北方的詩人開始大量創作元曲,從散曲到雜劇,他們以民間題材為主,語言直白詼諧、尖銳活潑。表現力豐富且極富感染力,深刻反應了民間疾苦。著名的曲如馬致遠 的《天淨沙.秋思》,雜劇如王實甫《西廂記》和關漢卿的《竇娥冤》。元曲也因此取代詩詞成為元代文學成就最高的體裁之一。

明清小說:

明代,隨著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都市經濟高度繁榮,流行於民間的說唱藝術廣泛流傳,說話底本(有講史﹑小說﹑公案﹑靈怪等)已初具小說規模﹐並在流傳的過程中得到創新﹐使之逐漸成熟。而印刷業的發達﹐使民間的小說脫離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到了明代中葉﹐白話小說便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因發源於民間,故明代小說題材多樣,神怪、英雄列傳、歷史、公案、世情等等包羅萬象。代表作有《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我國的四大名著,明朝就佔了三部。可以說明代開創了我國古典小說的盛世。到了清朝,因科舉制度腐化,文人多從八股,文風趨於腐朽,但也有一部分文人認識到了弊端,寫了許多諷刺社會腐敗和科舉制度的小說,代表著有《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而白話小說也開始盛行,《紅樓夢》便是白話小說的經典之作。

近現代文學:

中國晚清,由於政府的閉關政策,導致中國文化無法與世界交流,守舊、閉塞、停止不前,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中國輪為半殖民地,許多愛國志士開始尋思救國之路。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康有為、梁啟超發動了戊戌變法,豈圖以資本主義之法拯救中國。而戊戌變法前後,梁啟超便是提出了“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的明確主張,並試圖改良元戲曲和雜劇。而此時,一大批流洋學者又將西方的文學作品帶入中國,試圖傳播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西方文化與舊的文化思想相碰撞磨合,中國文化處於一個比較混亂的局面。這一時期,也誕生了不少的詩歌和揭露社會墨暗、歌頌革命的小說,如曾樸的《孽海花》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和西方思想的不斷傳播,民國時期,又爆發了以文化革新為中心的新文化運動,在反對迷信,提倡民主,反對獨裁,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的新文化運動開始後,白話文從得到廣泛的應用,這期間,新文化的領軍人物陳獨秀、胡適、魯迅、錢玄同、周作人等創作了大量的白話文小說和散文,引導了中國文化從文言文,半文言文到純白話文的徹底轉變。

到了現代,隨著建國後經濟快速的發展,現代小說﹑話劇﹑新詩歌﹑雜文﹑散文及散文詩等新的文學體裁都有新的創造,這期間產生了大批的優秀作家,如徐志摩、沈從文、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錢鍾書、莫言等等等等。中國現代文學創作出現百花齊放的盛況。並一度取得代表世界文學最高水平的諾貝爾文學獎,與世界文學水平保持相當的高度,開創了具有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文學。

雖然,現代文學的詩歌在音律、詞韻上無法與唐詩宋詞相媲美,但現代文學的散文、散文詩、小說、話劇所取得的成就,卻是唐詩宋詞無法比擬的。我們不能光被古代文學的光茫遮住了雙眼,而看不到現代文學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俞木榆


現代人寫不出唐詩宋詞,我以為不是現代人退化了,而是社會環境變化了,現代人的表達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古人無以為樂,就以詩歌之!《國風》,《楚詞》說明了當時北方和南方人都愛哼哼兩句,兩本集子就好像現在出版的詩歌彙編和詩人專輯!隨著社會發展,到唐朝時候,國家富裕了,老百姓唱的更歡了!送同學的,一邊拜拜一邊寫兩句,想老家了,一邊看月亮🌙一邊寫兩句,考不上學了,埋怨兩句,連睡過頭了,也好意思寫: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那時候,樂器也齊備了,吹拉彈,就剩唱了!唐玄宗在後花園搭起了戲班子,請來了高手李太白專門寫歌填詞,你說這唐朝的詩歌能不興盛嗎?

宋朝的時候,老百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唐詩太短,不足以表達博士生們滔滔不絕如江似海的情懷,就把詩寫長,格律太嚴,影響舌頭彈性,就變成了長短句。於是乎,高堂雅地,尋常巷陌,青樓瓦舍,水井邊邊,都哼唧起了大詞小令,全國上下都成了歌星,曲曲作家,就像現在都可以當明星,歌星,詩詞達人一樣一樣的!

唐宋詩詞的發達,一方面說明了中國經濟的發達,文化的進步和老百姓生活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也印證當時人們娛樂方式的單一。詩歌作為文化的載體,長期以來,在國家的發展和人民文化生活中起到了調節情致,娛樂身心,豐富交流方式的重要作用。

到了現代,人們的娛樂,交流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電影,電視,電話,微信,視頻……人們不再依賴單一文字來遠距離溝通了!因此研究詩詞的人就顯得少了,詩詞表達顯得文鄒鄒,慢騰騰,對急需辦事交代業務的人們來說,有點跟不上節奏的嫌疑,所以呀,對於一般場合來說,詩詞是不太得到重視了。

但是,絕對不是說詩詞就不重要了,詩詞水平就下降了!國家在提倡,從幼兒園開始,所有國語教育,都有大量詩歌篇幅教學;媒體宣傳,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很火很熱,小Y登臺,快遞小哥奪冠,都說明了人們對詩詞的熱愛,並且彰顯出了非凡的實力!另外,我國大陸,港澳臺以及各國華人圈,都把詩詞看做是一門高雅藝術,把能夠吟詩做賦者視為高雅芝士,並且湧現出了大批詩詞作家,詩詞愛好者,都在以多種方式,不約而同的弘揚著中華民族這種特有的文化符號。詩詞歌賦,通俗不失高雅,人人喜愛,是我們國家的獨特的文化藝術葵寶,一定要好好繼承和發展!


報紙廣告守望著


看待事物,要有一定的角度!現代人無法寫出唐宋時期的詩詞,與我們現代人和古代人所受的教育有很大關係。過去的啟蒙教育以《三字經》、《增廣賢文》,女子有《列女傳》等。而後期教育以《四書》、《五經》為正統教材。這些教材引經據典,不僅能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而且會極大程度的提高寫作能力!因而,古人能寫出優秀的詩詞,當然也不是全部能寫出。正因為如此,古人對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就相當薄弱。這就是導致封建社會到後期科學技術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

而現代人接受的教育包含方方面面,人文、自然、社會等等,多數廣而不精。難怪寫不出過去那麼高水平的詩詞,當然也有個別。

古人的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在道德領域!就拿一些秀才級別的讀書人而言,很少有違法亂紀的!讀書人知禮,是社會公認的!因而有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樣的歇後語。當然,我的話有些人會反對,說什麼中國的教育被儒家思想毒害了。我說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樣。以過去的角度來看,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的進步有不可忽視貢獻!到後期,隨著社會的發展,當然也凸顯出一定的侷限性!這個不可否認,任何一種體制,一種觀點都有它的歷史屬性。一種思想,不可能永遠正確!

反過來看現代人,一些高學歷、高精尖領域的人反而犯著一般人不會的高科技罪行!黑客,金融詐騙,毒害青少年的網絡遊戲,製冰毒,信息出賣,等等。而這些,低學歷的人估計都幹不了!

綜上所述,角度,所受的教育以及人的道德素養這些都是以上問題的關鍵所在!

本人觀點,請大家指正!


半醉半醒半癲狂


第一現代人只堆砌華麗辭藻,缺少詩詞意境。不懂平仄音律。

《中國詩詞大會》大家都看過。一定知道康震的大名。可仔細讀來。如此出名的大學者。也不一定能寫出極有意境的詩。

康震的七言詩

大江東去流日月,古韻新妍競芳菲。

雄雞高歌天地廣,一代風流唱春暉。

酈波的五言詩:

白日江山闊,風雲動古今。

人生難自負,求索見丹心。

一首七言一首五言。現代人多數是不懂格律、平仄的,所以要粘對、成律都難,就這兩首詩來看,筆者認為是高下立判的,這次我站酈波老師這邊。康老師的七言詩寫得是很霸氣的,每一句都有出處,首句是蘇軾的《念奴嬌》,次句是朱淑真的《春詞》,第三句是李賀的《致酒行》,第四句是孟郊的《遊子吟》。將4首千古名作中的經典名句融合到一首詩中,可見康老師確實是博古通今,令人服氣!但筆者竊以為,這種類似集句的寫法,少了一些原創性,而且此詩在工整度上稍遜色了一些。而酈波老師的詩,雖然辭藻上不如康老師那般華麗,卻勝在工整上,他這是一首極工整的五言絕句,這是現代人很難寫出來的近體詩體裁。五絕在唐代以前基本都是不工整的,盛唐後大家開始自覺要求其工整性。一首工整的五絕要求兩點:第一是要押韻,可以句句押韻,也可以隔句押韻,酈波這首做到的是隔句押;第二是講究平仄,五絕有4種基本句型,酈老師這首詩基本也做到了。

而從意境和遣詞來看,酈波這首詩的靈感當是來自王之渙《登鸛雀樓》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此詩是唐詩五絕的壓卷之作,雖只有20個字卻有千里之勢。酈波這首五絕雖氣勢上比不上唐人,卻一樣頗為大氣

第二我們能看到的古代詩也是極小的一部分

哥盛唐詩一共收錄唐詩多少多少首?但是在盛唐之時,寫詩的風氣極濃,氛圍極好。皇上都偏愛坐實。那麼唐詩的數量一定好,弱星海可《全唐詩》裡的詩是可以數過來的。我們就能知道能收入下來的是有多小一部分,寫詩不一定能存下來,存下來的還不一定好。於是我們看到的是極小極小一部分。所以在我們看來,似乎古代時全是好,現代是全是不好的詩。就像乾隆皇帝一生創作幾萬首詩,如果不是皇帝他能被收存幾首呢?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雲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無事迴避出採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穀雨臨明朝;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這像不像打油詩?

還有一首更著名的乾隆“名下”一首詩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八片九片十一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這首詩是鄭板橋的)






源源就是很好看







齊平天下


這好比市場經濟,沒有市場的產品就會淘汰,古代以文學素養搏取攻名,詩詞賦大有市場,文人純粹專注文化修養研讀,自然能寫出精美詩詞名賦名篇,而現代,國人要學的不單是國文,還要學習數理化生地等,大不必去研寫詩詞賦,雖說高校有破格錄取國學造詣高的考生,但也是極少數,我們繼承古代優秀文化,也不提倡復古,畢競科學才是強國的基石,如高考單考語文,以作賦作詩詞為考題,我想大有人才,以當今發達的習讀方法,肯定會有更多考生寫出更精妙的詩詞賦。因此,不是現代人退化了,而是實用至上的科學選擇。憧得科技知識是強國基石,而不是詩詞賦行之四海而皆準!


周躋969


唐詩宋詞那是至高無上的經典,也是古代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唐詩代表了詩的最高水平後來也有人寫詩如宋朝陸游明朝清朝等都有寫的,但是很難超越唐朝。唐朝是一個詩的朝代,不僅水平最高,而且量最大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宋詞也同此理。

今天我們對於古詩的重視程度已經降低了,爛熟於心的詩歌更是可以數見。對於古詩中的一些字詞的意思也頗費解,更不用說使用文言寫就詩歌。另外古詩講究對仗工整,平仄押韻,寓情於景,移步換景,寄情於景,意境幽遠。尤其對於意境的營造更是需要字字推敲。

詩歌誕生的歷史背景,文化風俗,風土人情等才是孕育當時文化碩果的沃土,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優秀文化作品,風格不同,但是精神內核,文化內涵相通。文化作品只要是優秀的能貼切反映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不拘一格。

我覺得人類文化水平不是退化而是進化了。可以使用更豐富的語言需來描述更豐富的生活體驗,精神感悟等。

而非要復古寫出類似唐詩那樣的詩句也可以,不過不是重複古人的路數就是遠遜於古人。當然也可以試著做做古詩,這樣可以更好欣賞古人的詩歌創作。更好體會古人詩詞的意境。


月出東山麓


歷史發展到清末,長期的科舉取仕讓我們長期以為才子是七步成詩,出口成章。還有就是家國天下,足智多謀,治國安邦。結果,發展到鴉片戰爭,甲午戰爭。。被人家打得屁滾尿流,抱頭鼠竄。割地賠款,誠惶誠恐。這時候,我們才發現,文章智慧是好,但碰不得科學技術。那時我們就意識到,丶詩詞歌賦很美,方略智慧很妙。卻逃不出屁滾尿流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