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包拯為什麼會娶個丫環做老婆呢?

liwei2004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鐵面無私的包拯也不想娶丫環做老婆,奈何包拯的正牌老婆董氏不爭氣。

在早年間,包拯的正牌老婆董氏是一位官宦人家的小姐,父親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縣委書記,官宦人家下嫁小姐除了嫁妝之外,一般最少會配備一名丫環,這個丫環就是歷史記載的包綬的母親。包拯和董氏剛剛成婚後不久,就有了一個兒子,可惜的是由於古時候醫療條件太差,這個兒子早夭。

為了延續包家後代,包拯不得已娶了董氏的丫環姓名不詳,但不是正牌老婆而是妾。但這名女人從丫環當上小妾,驟然富貴脾氣可能沒有以前好,和包拯有了衝突,被包拯發配回老家。但這名小妾也比較爭氣,回到包拯老家沒多久就發現自己懷孕,順利的給包拯生下一個兒子叫包綬。

包拯沒辦法派人接回了兒子交由正妻董氏撫養,至於這無名氏小妾就再也沒有記載。不過包拯包青天的肯定會善待這名小妾,這件事做不好,肯定會有一大堆政敵等著拿這件事攻擊他。


陸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便剛正不阿如包青天者,也不能例外!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青天大老爺,包拯先後娶了兩妻一妾!


包拯的原配夫人李氏,去世的早,未能給包拯留下一兒半女。

包拯的繼室是董氏,比包拯小一歲左右。

董氏雖然不是出身於名門望族,但也是官宦人家,父親曾做過地方上的父母官,家道也算過的去!

因此董氏在嫁給包拯時,並不是一個人嫁過去的,還有貼身丫鬟孫氏一起跟了過去!就這樣,包拯娶了一個妻子董氏,還得了一個媵妾孫氏。

媵妾,地位要高於妾,而低於妻!


包拯在35歲的時候,和董夫人生了一個兒子,也是包拯的第一個兒子,取名叫做包繶。包繶19歲時,娶了大戶人家女兒的崔氏為妻。

可惜,包繶福薄,結婚時候第二年就去世了。還好,崔氏還是成功的給包繶誕下了一個兒子。不過,天意弄人,包拯的這個長孫在5歲就夭折了。

包拯的大兒子包繶去世時,包拯已經55歲了。而自包繶之後,董夫人再也沒有能給包拯誕下兒子。

不過東邊不亮西邊亮,包拯在59歲時,他的媵妾孫氏孫氏懷上包拯的骨肉,看來包青天也是寶刀未老啊。但此時的包拯並不知情,反而由於某些原因把孫氏趕出了包家。

就這樣,孫氏回到孃家,並生下了她和包拯的兒子!當然,這一切,包拯是毫不知情的!但是此事被有一個人知道了,那就是包拯的大兒媳崔氏。崔氏在丈夫和兒子死後一直沒有改嫁,留在包家。

崔氏得知孫氏已經是有孕之身,私下裡揹著包拯接濟孫氏,等到孫氏生下兒子,有把嬰兒偷偷接回家中扶養。

包拯六十大壽之時,崔氏把襁褓中的嬰兒抱給包拯夫婦,告訴包拯這是他和孫氏的兒子。包拯本以為自己已經絕後了,沒想到老來得子,異常高興,將此子取名為包綖(後改名為包綬)。

綖者,延也!包綖,即包家血脈的延續者!

由於包拯在4年便去世了,董夫人則在包拯死後5年去世,扶養包綖的任務實際上落到了崔氏的身上!

也就是說,對於包綖來說,崔氏既是嫂子又是娘,所謂“嫂娘”便是如此。

但不知道為什麼,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嫂娘”這一事蹟竟然被移花接木到了包拯的身上。

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包拯年幼便沒了父母,全靠自己的嫂子養大成人,因此包拯稱呼其嫂子為“嫂娘”。

包拯的侄子包勉因為貪贓枉法被包拯叛鍘刀之刑,包拯的嫂娘來求情,在親情與國法之間,包拯選擇了國法!

然而事實上卻不是如此,包拯28歲考中進士時,其父母尚在人世,包拯了照顧父母,一度辭官在家贍養父母,知道父母相繼去世才再度入仕!


小鎮月明


這個丫鬟可不是一般的丫鬟,而是一個有身份證的丫鬟!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


兩句話,把包拯包青天的身份地位和價值取向淋漓盡致表現了出來。要說古代的官方代表人物形象,恐怕沒有哪一個能與北宋名臣包拯媲美了吧?(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很多人對於包拯鐵面無私維護吏治印象深刻,普通老百姓都喜歡風清氣正的清官,包拯以其“眼睛裡不容沙子”的作派,贏得普通老百姓的尊重和傳頌,並不意外。

但是,話說回來,對於包拯的私生活,很多人卻是知之甚少,不管包拯多麼受百姓愛戴,同時多麼不受同僚善待,但不可否認的是包拯在當時是重要的官員,古代當官的,就是再屁也不會混的太差。

因此,包拯有個三妻四妾並不讓人意外,至於說包拯為什麼娶個丫鬟做老婆,這個丫鬟可不是一般的丫鬟,人家是陪嫁丫鬟,誰的陪嫁?包拯原配夫人董氏,董氏父親縣太爺,有這個陪嫁的實力。


陪嫁丫鬟一般來講就算是董氏的孃家人了,雖然是個下人,但卻是董氏身邊最貼心的人,孃家怕董氏寂寞無聊,特意挑選的緊身丫鬟,一般從小就在董氏身邊的,與董氏一同前往姑爺家。

這些丫鬟平時出克端茶倒水伺候起居之外,還有一個職責,那就是在董氏身上不方便的時候,替董氏履行妻子的義務,以防包拯在外面亂搞,拈花惹草。

包拯要是喜歡,隨時可以把董氏身邊的小丫鬟轉正,成為妾,也可以稱之為滕妾,附帶或者說附屬的意思。包拯娶小丫鬟的時候都六十多了,當然他不是喜歡小的。

而是六十來歲家裡還沒個大胖小子傳宗接代,如何確定包拯六十歲還沒兒子,包拯做監察御史時曾向宋仁宗建議“早立太子”,宋仁宗問他“你覺得誰合適呢?”包拯雖然耿直,這時候也知道不能往下接了,便說道:“老臣六十歲膝下尚無子,實在不知道兒子是什麼樣的好!”

古代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包拯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在雙親在世時,一直侍奉在家,足有11年餘,到了六十歲還沒兒子,也就不奇怪他要把董氏的隨身丫鬟轉正了,而且效果好像還不錯,第二年,包拯就有了個兒子――包延,延續香火的延!


歷史三日談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今安徽省合肥市肥東人,北宋名臣,官至樞密副使、給事中等,加封東海郡開國侯,賜紫色金魚袋。

紫色金魚袋,是個好東西。當然這個魚袋不是用來裝活魚的,而是用來放魚符的,也有放金龜的,所謂的“金龜婿”由此而來。這是皇帝對於地位比較高,功績卓越的臣子的一種賞賜,是標誌身份和榮耀的物品,並不是人人都有的,類似於現代的勳章一樣。三品官員及以上一般賞賜紫色金魚袋,五品及以上一般賜緋色銀魚袋,六品及以下官員是沒機會得到魚袋的。武俠小說中最大的組織丐幫,長老和弟子們的口袋創意估計就是借鑑了這個。

包拯去世後,皇帝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

包拯因為公正清廉,聞名於世,又被後世稱譽為“包青天”。在民間傳說中,稱包拯為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閻羅王之一,名曰森羅殿主,這點也是有歷史依據的。《宋史·包拯傳》中記載,包拯剛毅公正,不苟言笑,因此“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由此京城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都稱包拯為“閻羅包老”。包拯因為鐵面無私,被塑造成了“黑臉”,死後又成了閻羅王,從此閻羅王的形象也成了黑臉。所以麼,閻羅王沒什麼可怕的呀。

由於包拯的清正廉明,為民做主,由此也產生了很多關於包拯的傳說,比如開封府的三口鍘刀,龍頭鍘專鍘謀逆之皇親國戚,虎頭鍘專鍘汙濁之文武百官、狗頭鍘則用於窮兇極惡之刁民。還廣為傳頌很多包拯辦理的案件,如《狸貓換太子》、《陳州糶米》、《鍘美案》、《鍘龐昱》、《鍘判官》、《鍘包勉》等等。

有人要問了,說了這麼多,都是傳說呀,並非史實,是不是要說包拯娶丫鬟的事情,也是傳說?這點奕天可以保證,包拯娶丫鬟這件事,千真萬確,而且是被寫入史冊的。

包拯,至少有三位有據可查的夫人,分別是原配妻子張氏,早卒;繼室妻子董氏;及一名滕妻,民間稱其為孫氏。

包拯有多位夫人,這在古代不必大驚小怪,古代的婚姻制度本就是一妻多妾制。特別是級別比較高的官員,有數十位妻妾也不足為怪,明朝開國功臣湯和就曾一次遣散過上百位滕、妾。況且宋朝官員的賜地很大,俸祿也很高,所以,包拯在保持清廉的情況下,養活數十、上百口人並不是件難事。

那我們是怎麼知道包拯至少有三位夫人呢?最可靠的當然是墓誌銘了。1973年,合肥市鋼鐵二廠擴建,擴建區域的墓地都需要搬遷,其中就包括埋葬包拯的包氏宗族墓地。考古工作者就對包氏宗族墓地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在包拯和其夫人董氏的遷葬合葬墓中發現了包拯和董氏的墓誌銘。其中,除了詳細記載了包拯和董氏身世、事蹟外,還記載有包拯“初娶張氏,早卒”,然後又“續娶董氏,封永康郡夫人”的事情,可見包拯先後有兩位正妻。

包拯的滕妻孫氏,記載於《宋史·包拯傳》中,“拯嚐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包拯因故趕走了滕妻孫氏,孫氏此時已經身懷有孕,並在家產子,就是包拯的小兒子包綖。包拯的兒媳崔氏“密撫其母,使謹視之。繶死後,取媵子歸,名曰綖。”其實,這就又牽涉到了古代的另外一種婚姻制度,滕妾制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歌,就是中國有名的音樂大家王洛賓所寫的《達坂城的姑娘》,其中有一句歌詞,“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百萬錢財,領著你的妹妹,趕著那馬車來”。好幸福呀,當時娶老婆不但不用男方買房買車,還可以得到女方陪嫁的百萬錢財。想想我們,好悲傷……當然重點不在這裡,而是“領著你的妹妹”。開心吧,得了百萬錢財,還外加一個妹妹,所謂的“滕”就是這個“妹妹”。“滕”在古代的地位,是僅次於“妻”,而高於“妾”的。

按照古代禮制,“滕”一般是隨正妻一同嫁入丈夫家的女子,是同嫁,還不是陪嫁。“滕”,最高規格的就是正妻的親姐妹;中等規格是地位相對正妻較低的同宗族女子;級別最低的就是正妻的侍女,數量可以是一名或者多名。看到這裡更開心了吧,哈哈。

在古制中,滕有正式身份,可以受到官府的冊封,並可以參加正式的高規格宴席,而妾沒有這個資格;滕在正妻去世後可以轉正為妻,妾沒有這個資格,妾轉正妻是違法的;如果正妻沒有產子,那麼滕產的子就是正妻的子,畢竟滕是正妻的孃家人,是用來保證正妻的利益和地位的。這點也可以從包拯繼室董氏夫人的墓誌銘上得到印證,“二子:長曰[銘文缺失],早卒;次曰綬,大理評事”。滕孫氏的兒子包綬直接被說成是董氏夫人的兒子,由此才有了被包拯趕走的滕妾是董氏同嫁丫鬟的說法。

其實,“滕妾”稱為“滕妻”更準確,類似清代的“側福晉”,還是有“妻”的地位的,跟妾還是不同的。

瞭解了這些中國的傳統禮制文化,對於包拯娶丫鬟為老婆這件事情,根本無需大驚小怪,本來就是同嫁的,只是遵循當時的婚姻制度吧。

再說說包拯的後人吧,《宋史》和墓誌分別有記載。包拯長子包繶,娶妻崔氏,早卒。崔氏生有一子,即包拯長孫,董氏墓誌銘記載“妻崔氏者,[銘文缺失]幼卒,且無子”,墓誌銘上的文字缺失,很可能是“女幼卒,且無子”,民間傳說為包拯長孫包文輔。包拯次子,包綬,即滕妾所生,最初被包拯長媳崔氏抱回撫養,所以有“嫂娘”之說;直到現在合肥包拯故里包氏宗族中,還有對家族中嫂子特別尊重的傳統。按照包拯墓誌銘的記載,包拯還有兩個女兒,“一女適陝州硤石縣主簿王向,一女適國子監主簿文效”,都有比較好的歸宿。


奕天讀歷史


1973年的春天,合肥二鋼擬在安徽省合肥市大興集雙圩大隊黃泥坎生產隊那興建石灰窯,要求當地限時遷走包拯墓,如果逾期將按照無主墓平掉。

當地文物保護部門不得不對包拯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據當時參與發掘的工作人員記載,包拯墓墓室很小,只出土了一口金絲楠木棺材,另有幾塊破碎的墓誌銘,經鑑定,其中一塊上書《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而另一塊尚缺一角的墓誌銘上則寫著《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誌銘》。

一個墓中同時出土兩塊墓誌銘極為罕見,經專家鑑定,墓中遺骨卻為包拯,而這兩塊墓誌銘也為後人解開一段鮮為人知的秘辛。其中就包括包大人的家事。

據墓誌銘記載,包大人原配董氏,出身官宦人家,“父浩,鄂州武昌令”。宋朝的鄂州武昌就是今天武漢市武昌區,只不過是個縣區級單位。董氏相當於縣委書記的女兒。

嫁過門的董夫人是個賢內助,墓誌銘記載:“夫人佐公,承顏主饋,內克盡婦道,外不失族人歡心者,蓋十三年”。而在包拯死後,包夫人獨立持家,恪守婦道:“教子於外舍,未嘗少假溫色”。

董夫人活了68歲,在當時可謂高壽,皇帝欽冊:永康郡夫人。董夫人生有兩子兩女,“二子:長曰繶,早卒;次曰綬,大理評事。二女:一適硤石縣主簿王向;一適文效,皆士族佳器。”

如果單從墓誌銘來看,包拯的兒子都是董夫人所生,但從其他資料來看,並非如此。

據《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傳第七十五》記載:

"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嚐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繶死後,取媵子歸,名曰綖。有奏議十五卷。

崔氏就是包拯長子包繶的妻子,包繶早亡,有一個兒子叫做包文輔,五歲就夭折了,崔氏沒有改嫁,還在包繶死後,取“媵子歸,名曰綖”。

媵,原本指隨嫁的人或物,媵女單指陪嫁出去的女性。在古代,陪嫁出去的丫鬟經常被男主人納為小妾,可見包綖是小妾所生。

至於為什麼掛在董氏名下倒是可以理解,董氏是正妻,所以即便不是她親生的兒子,也一樣是她的兒子。

包綖由嫂子崔氏撫養成人,後世傳說中包拯是由嫂子撫養大的,有“嫂娘”一說,其實是張冠李戴,把兒子的事情搞到老子身上。

說到這大家就明白了,包拯並沒有娶丫頭做老婆,只是要為家族留後(包拯有倆哥哥,都夭折了),納了老婆的丫頭為妾,生了兒子。



日慕鄉關


包大人,公正無私的代表人物,以臉頰額頭中央有一黑色月亮印記為識別象徵。“開封有個包青天”這句話家喻戶曉,包拯的名號也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了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百姓父母官典範。今天,我們不談他的判案經歷,也不講他的逸聞趣事,今天的話題有關風花雪月,對單身狗的傷害指數較為大,如有不適,敬請繼續往下看。

在分類和清理包拯墓內的文物時,一些破碎的墓誌銘殘骸引起了考古工作者們的好奇。在進行鑑定後,發現這是兩塊不同的墓誌銘:《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誌銘》。一個墓葬中出現兩塊墓葬極為罕見,前者是包拯的墓誌銘,這可以理解,而後者所記載的人物引起了我深深的好奇,在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這裡面隱藏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在這裡和各位做個分享。

在這裡說個題外話,包拯包大人的墓葬十分的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佔地面積小不說,裡面只有一口金絲楠木棺材和幾塊破碎的墓誌銘碎片,如此也深深體現了包拯包大人自身品德的高尚。由此可見,他成為百姓愛戴的官員、能夠名垂千古,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這背後的故事也就涉及到了本文的主題:包拯為什麼會娶個丫環做老婆?筆者這次不想賣關子,直截了當將答案奉上:包拯的孝順之心促使這種情況的發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包拯勤勤懇懇一輩子,縱觀他的人生,兩件事情就是他的主旋律。前半生在家裡侍奉父母,後半輩子為國效力。請注意哦,這兩件事情不是同時或者交替進行的,而是按照順序,前方事罷我登臺。為什麼要強調這個細節呢,這裡透露出了包拯包大人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品質,那就是孝順。

在父母紛紛仙逝之後,在鄰居夥伴的勸說之下,他才擦乾眼淚、背起行囊、趕往京城赴任,用後半輩子的事件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件事。上天和命運給了他一個特別大的打擊,就是他的子嗣實在是單薄。他的第二任妻子董氏育有一子,是為包拯包大人的長子,也是其唯一的孩子。可是天不遂人願,命運終究向他伸出了魔爪。在他中年的時候,長子去世,唯一的孫子也不幸離開人世。

於是,在命運的重重摧殘下,為國家、百姓奔波勞碌半輩子的包拯包大人彎下了他的脊背。他年事已高,很可能最後落得個子嗣凋零、滿門絕後的慘淡結局。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孝順的包拯包大人怎能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可是又無能為力。不過,好在上天還是將溫暖送給了包拯包大人,在他六十多歲的時候,上天終於還是給他開了扇窗:第二任妻子的陪嫁丫環懷上了他的孩子,這可不得了了,年齡已大的包拯包大人老淚縱橫,感謝上蒼。

這裡的人物看著有些混亂,就為各位稍稍做個解釋,也就是介紹我們包拯包大人的婚姻狀況啦。筆者有一絲激動,突然。

包拯包大人一生有三個老婆。髮妻為張氏,無後。第二任妻子即為董氏,為其生養長子,後長子去世,唯一的孫子也不在人世。最後一任妻子為媵孫氏,為什麼會稱為媵孫氏?她是包拯包大人的第二任妻子董氏的隨嫁侍婢,通俗的講就是陪嫁丫環。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媵孫氏被包拯包大人送回孃家了。回家後發現自己懷孕了,便託人捎信給包拯包大人的嫂子崔氏。這時候,包拯還是沉浸在一連串的打擊之中,自己的兒子、孫子一一離世。接二連三的打擊令他日漸消瘦。這個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突如其來砸中了他,但他是個有原則的人,並沒有馬上接回媵孫氏,而是託人給她捎了錢財和物品。

媵孫氏順利產子,包拯將其取名為包綬。包綬五歲的時候,包拯去世。年紀尚幼的包綬由包拯包大人的嫂子崔氏代為撫養,因為當時包拯包大人的第二任妻子董氏年事已高,沒有經精力來照顧一個尚處於稚童年紀的孩子。

包拯包大人的這段心酸往事實在令人感嘆。這裡也隱約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道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總是會隱藏在歷史的背後,我們需要通過一些科學手段去發現這些遺落在歷史人物背後的故事。


無筆


題目說法不準確,包拯並未娶丫鬟做老婆,那叫媵妾,不是明媒正娶,而是娶老婆時孃家陪送的“贈品”,但這個“贈品”卻給包拯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延續了包家香火。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一個男人沒有兒子,無論他事業上有多大成功,都會留下終身遺憾,這個遺憾無法彌補,即便是過繼他人為子,也無法彌補。

所以古代但凡有些地位的男人,很多都三妻四妾,並不是他們愛好女色,而是因為三妻四妾是地位的象徵,更是生兒子傳宗接代的重要保障手段。

但生兒子這種事,誰說了也不算,即便青天大老爺包拯也不例外。

包拯原配夫人姓李,但李氏英年早逝,沒能給包家添丁,年輕的包拯當然要續絃再娶,迎娶董氏為繼室,兩人婚後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包拯的長子包繶,兩個女兒。

兒女雙全的包拯原本很幸福,也沒再繼續生育。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包拯的長子包繶成年後娶妻生子,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卻年壽不永,只活了二十幾歲就英年早逝。

白髮人送黑髮人,包拯十分痛苦,可他年齡已長,沒了生育能力,只能接受現狀。

包拯並不知道,其實他還有一個親生兒子,就被長媳崔氏所撫養。

包拯續絃娶董氏為繼室時,董氏也是大戶人家,除了陪送嫁妝,還把董氏的貼身丫鬟孫氏一塊送到了包家,這種女方嫁人時帶來的貼身丫鬟在古代稱為“媵妾”。

媵妾,即隨女主人嫁過來的丫鬟,地位不如妻妾,但高於奴婢,她們白天要操持家務,辛苦勞動,晚上要侍寢男主人,故而兼具僕人和小妾的雙重作用。

包拯雖以剛正著稱,也有人性慾望,媵妾孫氏就被他“臨幸”過,但孫氏被“臨幸”後很快又被包拯趕回了孃家,大家都不知道這時孫氏已經懷了包拯的種子。

包拯的長子包繶死後,其妻崔氏沒有再嫁,而是留在包家繼續孝敬公婆,後來她聽說被包拯掃地出門的媵妾孫氏懷孕了,就悄悄找到孫氏給她送錢送物,讓她好好保胎休養。

後來,孫氏生下一個兒子,崔氏知道這是公公包拯之子,將來要傳承香火,便把這個剛出生的“小叔子”抱到自己這裡撫養,對人說這是自己抱養的孩子,還給男孩取名叫包誕。

到包拯六十大壽時,崔氏終於將真相向包拯和盤托出,這時包誕已經十二歲,包拯老來得子,飽含老淚認下了這個親生兒子,給他改名叫包綬。

以上便是“長嫂如母”的故事了,傳說包拯被自己的長嫂養大,但歷史上真正被長嫂養大的是包拯的幼子包綬,編故事的人張冠李戴,弄錯輩分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包拯根本就沒有娶丫鬟做老婆!所謂娶丫鬟做老婆,純屬對於“媵”,即陪嫁丫頭功能的誤讀。

  在《宋史·包拯傳》結尾特別提到了包拯的家務事:

  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嚐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繶死後,取媵子歸,名曰綖。

  包拯差一點絕後。包拯晚年之所以敢仗義執言,向宋仁宗進言早立皇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包拯認為自己絕後。他告訴皇帝,自己無兒無女,進言早立皇子不是為了家族私利,而是為了大宋江山社稷。為此,宋仁宗非常感動。

  事實上,包拯並未絕後。

  包拯一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做包繶,迎娶了士大夫崔家的女兒,包繶最後也當了官,當到潭州通判,即潭州主管紀檢司法的副市長。可惜,包繶早死,兒媳婦崔氏很懂事,一直在家中守節,遲遲不肯改嫁。

  包拯晚年喪子十分悲痛,其妻董夫人有一個陪嫁丫頭。所謂陪嫁丫頭本是大家閨秀從孃家帶來的小丫頭。在自己容顏衰老後,常常會被夫人貢獻,將之作為籠絡丈夫的工具。陪嫁丫頭有很大幾率成為通房大丫頭(可以侍寢),成為小妾(有正式名分),只有極少數能夠成為正妻。在古代,丈夫將妾升格為妻,是要受到家族鄙視的。

  58歲時,包拯與陪嫁丫頭同房。估計是老包做事不周密,被老婆董夫人發現,陪嫁丫頭就被趕出了家門。本來,陪嫁丫頭這輩子就倒大黴了,沒想到老包寶刀不老,竟讓陪嫁丫頭懷孕了。

  陪嫁丫頭懷孕的消息傳來,包拯的老婆董夫人大怒,依然不肯讓陪嫁丫頭回家。兒媳婦崔氏知道了,悄悄跑去找到陪嫁丫頭,將那生下來的小叔子抱走養大。包拯這第二個兒子叫做包綖。一直到包拯去世後,董夫人才肯認這個兒子。

  《三俠五義》中包拯的父母早亡,是嫂嫂養大的。事實上,包拯的父母都長壽,是包拯中年時才去世。包拯的兒子包綖才是由嫂嫂養大的。


葉之秋


從古至今就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而一代斷案如神的包拯曾面臨沒有後代的境遇,不過還好一位小妾為包拯在其六十歲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兒子。

而他的兒子在朝中的地位不比包拯在世的時候低,他的名字叫做包綬。

包拯生平

包拯是宋朝的神斷,在天聖五年的時候,考上了進士。從此便開始了自己廉潔公正,鐵面無私的官場生涯。

在為官期間其敢於為老百姓仗義執言,而且英明決斷,在好友公孫策的幫助下,發明了三把鍘刀,上可斬鳳子龍孫,中可斬貪官汙吏,下可斬地痞無賴,為宋朝開創盛世立下了悍馬功勞。

包拯的妻妾

包拯的原配夫人是李氏,但由於身子骨並不是很好,所以早早便去世了,沒有留下一兒半女。

包拯很是惋惜,雖然忠於自己的妻子,不過從小讀聖賢書的他認為,有後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父母,所以此時的他取了第二位妻子董氏,並且一起娶了其丫鬟孫氏。

董氏是大家閨秀,但沒有一般小姐的脾氣,所以並沒有為包拯這樣做而生氣,反到在生活中處處禮讓孫氏,而孫氏也很尊敬董氏,所以包拯的後院從來沒有起火。

包繶

董氏的肚子很爭氣,一年後便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包繶,而自己的兒子也繼承了自己膚色以及在判案方面有著超人的天賦。

在其長大後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但由於身體問題在生下一個兒子後,便死了,所以包拯也想要把自己的家族傳給自己的孫子,但自己的孫子也在五歲的時候就早早的夭折。

丫鬟

此後包拯總是憂心忡忡,原因是自己面臨著絕後的危險,畢竟當時他已經五十九歲了,古代雖然有在六七十歲還生有子嗣的人,但畢竟還是在少數。

包拯作為清官,以廉潔處事,所以不能過多的娶妻,就算是為了傳宗接代也不可以。由於自己的兒子死後,妻子董氏的性情大變,對待侍奉包拯多年的孫氏有了意見。

孫氏之前就是她的丫鬟,被包拯看上後,經常侍寢,也沒有為丈夫生下兒子或是女兒,所以她對待孫氏非打即罵,最終還將其趕回了孃家,並且慫恿包拯一紙休書讓孫氏自生自滅。

不過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孫氏已經懷上了包拯的兒子,但由於被休也回到了孃家,這件事情也沒有和包拯說,孃家人堅持讓孫氏打掉腹中的孩子,但她還是堅持將孩子生了下來。

包誕

一次包拯的兒媳在機緣巧合之下,知道了孫氏為包拯生下兒子的這件事情,正直包拯六十大壽,崔氏讓孫氏將子帶到包拯大宴之上,包拯喜出望外,並取名包誕。


董氏對其母子的態度也恢復了剛來包府的樣子,不過幾年後包拯去世,而董氏也在傷心中於一年後過世。宋仁宗看到了這種樣子非常同情忠心耿耿的包家,由於包拯死後,一家人沒有了經濟來源,所以俸祿一直送到了孫氏的手上。

而孫氏死後崔氏也接手了包家的大小事務,並且悉心將包誕養大成人,並將包府歸還包誕。最終,包誕考取功名,在朝中做官到四十八歲病死,不過其為包家留下了四個兒子。

包拯的一生對於無愧於皇帝,但在傳宗接代的問題上,倘若沒有曾為丫鬟的孫氏,包拯大不孝的罪名會背一輩子,所以包拯才會在孫氏迴歸包府後,好好對待她。

不過娶董、孫二人,我認為包拯只是在為生兒子考慮,對二人並沒有什麼愛意。

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大國布衣


其實不是娶丫環做老婆,而是丫環為包拯生下了兒子。

包拯本來是有個原配夫人李氏的,但是她死得早,沒有留下一兒半女。在古代,沒有子女就是不孝的表現啊。好在包拯不是一根筋,她就又娶了一個老婆董氏。

董氏的父親是鄂州武昌縣令,雖不算什麼名門大族,但也算是官宦人家。董氏是個漂亮賢惠的人,在嫁給包拯的時候,帶著一個丫鬟孫氏作為媵妾一起嫁過去了。

董氏在嫁給包拯之後,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包繶,包繶長大之後娶了一個老婆崔氏。崔氏為包繶生下一個兒子不久,包繶就去世了。但是可惜的是,包繶的兒子在五歲的時候夭折了。

這個時候包繶已經55歲了,董氏除了包繶之外,再也沒有生下一男半女了。包拯面臨著絕後的風險,內心十分著急。

等到包拯59歲的時候,他的媵妾孫氏居然懷孕了。但是,那個時候包拯並不知道孫氏懷孕,反而是因為不知道什麼事把孫氏給趕回孃家,不要她了。

孫氏回到孃家之後就把孩子生下來了,但是因為包拯已經不要她了,她就沒有告訴包拯為他生下了個兒子。看來這個孫氏也是個烈女子啊,明知道包拯沒有後人了,還不告訴包拯這麼大的喜事。

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包拯的大兒媳崔氏在包繶死後一直留在包家侍奉包拯和董氏,有一次崔氏出遠門偶爾知道了孫氏懷孕的消息,於是她就暗自接濟孫氏,讓她順利生下了孩子。孩子生下之後,崔氏也幫著孫氏一起撫養孩子。

但是這一切都瞞著包拯。

等到包拯六十大壽的時候,崔氏知道這個喜慶的日子適合給包拯一個驚喜,包拯也容易接受。於是在宴席之上,崔氏讓孫氏突然將孩子抱出來給包拯夫婦看。

包拯看到孩子之後果然喜出望外,他沒想到自己六十歲了還能有個兒子傳宗接代,真是祖墳上冒青煙啦!一陣歡喜之後,包拯給孩子取名包誕,後改名包綬。

四年之後,包拯去世;包拯死後五年,董氏也去世了。這樣包綬就變成了了孤兒了。

好在,包綬有個好嫂子,崔氏擔負起了撫養包綬的重任。從此之後,崔氏作為嫂子,一把屎一把尿,又當爹又當娘地把包綬拉扯大,實在是不容易。

在很多文學作品當中,把包綬的遭遇強加在包拯身上,說他是“娘嫂”養大的,其實這是無中生有。包拯的父母在他28歲考中進士的時候還尚在人世!

由於包拯去世的時候包綬只有五歲,宋仁宗在祭奠包拯的時候看到董氏和包綬孤兒寡母的,十分同情他們的遭遇,於是授予包綬公將仕郎、守太常寺太祝。包綬長大之後又在朝為官,四十八歲的時候去世,留下四個兒子,這一點比包拯強,包家血脈算是無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