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汝南县三门闸街道六里村支部书记万军:防控一线“拼命三郎”

( 郭倩 杨保森)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春节,本应是万家团聚,共庆佳节之时,新冠状肺炎疫情却突如其来。汝南县三门闸街道六里庄村党支部书记万军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高端站位,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全力阻击疫情。

汝南县三门闸街道六里村支部书记万军:防控一线“拼命三郎”


六里村3000多人口,9个自然村,12村民组,81名党员。毗邻宿鸭湖街道、板店乡,汝留公路贯境而过。疫情防控路口多,村庄面广,任务繁重艰巨,责任重大。他坚持辩证思维,科学理性地研判疫情发展形势,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县和街道党工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要求,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细化任务,严防严控。他带领全村干部开展拉网式排查,逐家、逐户、逐人摸排;特别是武汉返乡人员认真细致排查,详细登记造册,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动员发动群众,采取“四包一”责任制,落实“五户联防”责任制。他每天和村医一道,一天三遍逐户、逐人进行宣传劝导、测量体温、发放口罩、院内外消杀毒。为宣传动员村民居家隔离,他自己编顺口溜录成音,每天拿着小大喇叭走村串户宣传,“居家过年别出门,陪着爸妈尽孝心。要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常开窗,病毒远离身健康;不打牌、不扎堆,不串门、不聚餐,疫情过后尽欢颜。”同时,利用村大喇叭循环播放防控知识和县委政府指令,劝导村民尽量留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加强自我防护,确保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宣传、解释和劝告,村民的防控意识不断增强、良好卫生习惯逐渐养成,群防群控体系正逐步形成。

根据疫情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方向,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大年初一,他来不及和家人送上新年的祝福,顾不上陪老父亲老母亲吃顿年夜饭,就分赴防控一线,逐个卡点督导检查,恐怕工作有漏洞。他坚守在街道卡点日夜值班,顶风冒雪,不顾严寒,对出入车辆和人员进行测体温、审核证件,登记造册。为筑牢以自然村为网络化单元的防控壁垒,发挥村规民约在疫情防控中的特殊作用,以村规民约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疫情防控新局面。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村民委员会反复讨论,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村规民约,将防控措施同村民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既突出防控重点,又得到群众认可。按照“单一设置进出口”的要求,实行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封闭防控措施,一个自然村设置一个卡口,由组长负责,党员、村民代表参与执勤,对出入人员实行“双证”出行,限制人数,每户三天准许一人外出,一个自然村每天外出人数限制5-7人,对出入人员详细如实登记相关信息,并测量体温。由于防控措施有效,目前,全村没有出现一例上升为医学观察发热人员,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每天看到万军匆忙的身影,有群众就问:“万书记,你成天介忙得马不停蹄,不图名,不图利,图个啥?”他总是说:“作为共产党员,国家有难,理应担当责任,为人民群众尽心尽责,全心全意服务。这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是党员干部的义务,啥都不图,就图责任担当!”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名退役老兵,在部队服役四年,锻炼成钢铁战士的坚强性格。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英勇无畏。曾经血战商场,开过饭馆,当过大厨,掌过大勺。防控期间,为了让执勤人员吃上热乎饭,他重操旧业,为大家伙儿做饭。十几号人吃饭,无论午饭或者晚饭,不但应时开饭,还常变着花样改变生活。大家开玩笑说:“万书记,你做的饭吃惯了,疫情过后想吃咋弄?”

他每天既要在街道卡点值班,又要督导全村工作,还做着十几号人的饭。每天下来,累的精疲力尽,腰酸肩疼。防控以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休息过,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坚守岗位,辛勤付出。他舍家为国,为千家万户守护,甘当人民老黄牛,热血奉献报党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