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新冠病毒可能於去年11月出現,變異一直在發生,但未產生全新毒株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經兩個多月,研究人員又有了新的發現。

據財新報道,衛生部門與疾控系統普遍認可第一例病例發生於2019年12月8日,而根據《柳葉刀》的一篇論文,則認為第一例病例是發生於2019年12月1日。2月22日,南方醫科大學學者通過對39條新冠病毒(SARS-CoV-2)序列進行研究,發現病毒可能出現在2019年11月左右。

新冠病毒可能於去年11月出現,變異一直在發生,但未產生全新毒株

而對於病毒源頭,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在接受《科學》採訪時稱,"說實話,我們仍然不知道病毒來自哪裡。"目前為止,新冠病毒的來源地仍是個謎。

新冠病毒發生兩個多月,截至2月24日18時,僅中國便有77000多例確診患者。公眾擔心病毒是否在快速變異,會不會殺傷力更強。近期的多項研究,可掃除此種擔憂。

當研究人員對38個病毒毒株進行基因序列比較後,發現從疫情發生至今,病毒已經發生了117處變異,好在變化不大,尚未出現特別"激進"的變異之處。

新冠病毒可能於去年11月出現,變異一直在發生,但未產生全新毒株

事實上,病毒的變異一直都在發生。新冠病毒是RNA病毒。"RNA病毒跟人的基因不一樣,在複製過程中沒有校準機制。"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一名研究人員說道。不過,從進化角度來說,病毒的進化要對自身有利,把自己變得更"毒",會把宿主殺光,自己也無處藏身,不利於繁衍。

根據研究人員對38個病毒毒株進行基因序列比較後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尚未發生重組。對此研究人員回應道,是一個好消息,也就是說不會產生全新的病毒毒株。

但學者仍提醒,在疫情兩個月後,要警惕新冠病毒傳播進程的加快。2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吳仲義,在《國家科學評論》撰文指出:2003年SARS疫情期間,病毒在開始的兩個月早期較慢傳播後,進入了中期加速階段。研究者提醒:SARS病毒進化的第一階段恰好是兩個月,此次疫情"最壞的可能性是,經歷了兩個月的'慢進化'模式之後,2019-nCoV'摸索'出了進化的途徑,開始蠢蠢欲動。"

新冠病毒的傳播力遠超SARS病毒,儘管病毒基因組很快被破譯,國內外多篇論文也揭示了基因組特徵,但這些特徵還難以解釋新冠病的強傳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