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時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樓處尚未開放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兇猛,伴隨著返鄉人潮,迅速擴散至全國。多地政府採取了一級響應措施,宣佈企業延期復工以及暫停公共交易活動等。

因疫情的急速蔓延,房地產行業休眠,企業銷售停擺。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新冠”疫情對房地產企業的最大影響來自於假期停工、復工推遲而導致的“收入劇減、支出依舊”局面。若沒有銷售回款,房企面臨的現金流壓力無疑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中小企業,資金面趨緊疊加兼併收購潮來襲,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除了售樓處關閉之外,目前各地也要求工地暫停開工,房企開發投資節奏被迫放緩,這些都是企業今天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而何時復工關係到未來房企生存以及上下游行業發展。企業復工的節奏、什麼時候全面復工同樣是行業內最關注的問題。

我們對復工情況、人員到崗情況等進行了摸排, 預計三月中旬大部分城市將全面復工,由於疫情會帶來一些城市的政策紅利,企業應當在融資、銷售、投資上做好準備,尤其是疫情結束後供需可能出現集中釋放,供貨準備更需提前鋪排。這樣才能在市場窗口期實現快速銷售,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疫情影響巨大,何時復工是關鍵

本次疫情對房地產行業帶來的影響正在持續發酵,土地市場拍賣、商品房銷售遭受重挫。另一方面地產行業的開復工普遍延期,特別是項目建設普遍處於停滯狀態。

1、土地成交大幅下滑 多城市呈現零供求

除了各地方政府均對項目建設開工有嚴格規定之外,目前大量人員尚未返程也是開工難的主要原因。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相關數據,節後(1月25日至2月14日)全國共發送旅客2.83億人次,同比分別下降82.3%,僅為節前春運客流的六分之一。

截止至2月14日,全體約3億人次的農民工返崗客運量僅返程0.8億人次,據預測,到2月底將要返程約1.2億人次,3月以後返程約1億多人次,屆時才將是全國重要城市密集復工的時間節點。

受疫情的影響,多城市大批土地延期出讓,根據CRIC不完全統計,目前明確表態土地出讓延期的城市有26個,暫停的城市有34個。有些城市土地延期出讓已經延期至3月,譬如泉州延至3月3日。受此影響春節後兩週全國重點城市僅成交了108幅土地,總成交量僅674萬平方米,同比去年同期下降62%,下降趨勢明顯。

過年期間售樓處全部暫停開放,導致大部分城市返鄉置業潮“爽約”,銷售也幾乎停滯。供應層面,CRIC監測的84個城市中,95%的城市新增房源“零供應”;成交量僅37萬平方米,部分三四線城市甚至出現零成交。

2、延期復工嚴重困擾房地產業

很多城市都將復工的時間延長,或者加大了對於復工的防範要求。大部分房企都只能在線辦公,而有一些在建工程也需等待有關部門通知。原本應該在節後立即開工的項目,現在已經停滯兩到三週。

開復工延期對房企影響最大的還是現金流問題。若沒有銷售回款,實際上房企面臨的現金流壓力無疑是非常巨大的。

截至2019年上半年,174家上市房企加權平均淨負債率為91.37%,較年初提高了4.29個百分點,達到歷史最高值,這意味著174家上市房企平均超負債率80%紅線11.37個點。

在這其中有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2019年初房企融資出現了窗口期,大多數企業加大了融資力度而導致的,但是總體來看,房企高負債率的問題近一年其實一直都存在著。

進入2020年,很多企業原本還期待著市場可以延續著2019年底的部分城市的人才寬鬆政策而有所回暖。

然而疫情打破了美好的期望,除了直觀可見的線下售樓處停止對外開放,三四線年關的“返鄉置業”計劃破滅,一季度去化幾乎全線停擺、庫存激增,在融資方面也深受影響,這將對房企未來兩三個月的現金流管控提出更大的挑戰。

僅從利息支出來看,根據2019年上半年70家房企的平均融資成本和有息負債總額,70家房企月利息支出超過350億元。

高額的利息支出加上人力成本等各項影響,對於資金充足的大型房企可能面臨問題不大,但是對一些資金流本身就緊張的中小房企來說,就比較致命。

在融資受阻、銷售停滯、開工延遲等多種因素疊加下,這些中小房企可能會面臨債務違約,甚至破產。

2020年截止2月10日,共有69家房企破產,其中2月上旬就有20家,隨著疫情的持續,或將有更多的企業提交破產文書。

因此,何時復工、何時能夠全面而有效的復工是亟待解決的最重要問題,也是整個行業最關心的問題。

房企陸續開始復工

受到肺炎疫情影響,本應發生在1月末春運返工被大幅延後,各地政府連續發佈關於推遲復工的行政通知,普遍開工時間推遲到2月10日以後,全行業的生產均受到嚴重影響。

截止至2月24日,全國多省市陸續發佈關於復工生產的管理要求,其中廣州、青島、廈門、蘇州、南京、無錫、東莞等,通過簡化復工流程、提供補貼、等方式支持企業復工,力爭將疫情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數據來源:克而瑞調研、數據截止日期2月24日

從房企復工時間來看,絕大多數的房企都選擇在2月10日這一週復工。

按最早復工時間統計:

1)2月第一週(2.3-2.9),共計4家,約佔6%。新希望地產在2月3日即通過居家辦公實現復工;

2)2月第二週(2.10-2.16),共計42家,約佔61%。其中2月10日(週一)復工房企41家,融信則在週三復工;

3)2月第三週(2.17-2.23),共計23家,約佔33%。且均選擇2月17日(週一)復工,形成繼2月10日之後的復工小高峰。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數據來源:克而瑞調研、數據截止日期2月23日

按當前復工方式統計:

1)居家辦公的房企,共計9家,佔比13%;

2)分批次復工的房企,共計23家,佔比33%;

3)全面復工的房企,共計37家,佔比54%。相比上週,正榮集團、時代中國、景瑞地產和華僑城步入全面復工階段。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數據來源:克而瑞調研、數據截止日期2月24日

六成售樓處仍關閉

通過調研新房市場28個城市6160個項目發現有近六成實體售樓處尚未開放。

按項目統計:有3466個項目售樓處仍未開放,佔調研樣本的56%。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數據來源:克而瑞調研、數據截止日期2月24日

按城市統計:售樓處不開放的城市有武漢、西安、重慶。除以上3個城市外,其他城市按照不同比例開放。

各城市在售項目售樓處開放情況彙總表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數據來源:克而瑞調研、數據截止日期2月24日

超百家房企轉戰線上售樓處

隨著疫情期間線下銷售受阻,超過百家房企開啟線上售樓處。據CRIC監測的200強企業,截至到2月13日已經有143家房企重啟或新推出了線上售樓處。

其中TOP50以內的房企均設有線上售樓處,TOP100以內房企達到92家,TOP100到TOP200之間有51家。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7成房企設立自有平臺,小程序推廣度最高。截止2月13日已有107家房企推出集團或區域自有平臺線上售樓處,其中搭建小程序達到85家,且集團小程序為64家。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調研數據顯示,售樓處未開放但線上開放的項目超過1700個,佔未開放售樓處項目的五成。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數據來源:克而瑞調研、數據截止日期2月24日

長三角二線城市的項目對市場反應更迅速,蘇州、杭州幾乎所有調研項目都開放了線上售樓處,合肥也有9成項目開放了線上售樓處。

二手房:60%門店被迫暫停營業

從調研的二手經紀25個城市8383家門店來看,二手房經紀目前有四成門店已經開始對外服務,但線下開張的佔比僅為3%,另外37%仍然線上辦公,其餘六成仍然處於關停狀態。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數據來源:克而瑞調研、數據截止日期2月19日

其中在售項目幾乎全部線上開放的城市2個:合肥91%,鄭州90%。

線上開放很少或者幾乎沒有的17城,佔所有城市的61%。如福州18%,南通16%,

北京14%,小於10%成都、廣州、南寧、青島、泉州、深圳、長沙、重慶、昆明、廈門、無錫、徐州、漳州、長春。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數據來源:克而瑞調研、數據截止日期2月19日

二手經紀業務停滯較為嚴重的城市(暫不開業佔比>50%)超過半數,主要聚集在長三角杭州、無錫、蘇州、寧波、合肥等城市,暫不開業比例均在75%以上。

二手經紀業務並未受到較大影響的城市(暫不開業佔比

时值二月末、仍有六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數據來源:克而瑞調研、數據截止日期2月20日

預計3月上旬疫情較輕城市全面復工

結合調研數據來看,當前企業復工的情況仍然不夠理想,復工相對艱難,整體復工率並不高,房企多以居家辦公為主。售樓處開放程度依舊受到疫情的影響,且部分在建工程處於停工或者等待政府開工通知的狀態。

但目前的形勢正在好轉,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重災區以外的城市新增病例已經連續15天下降,可以說在這些疫情較輕的城市,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因此在整個大背景趨好之下,企業復工的節奏會加快,復工的數量會增加。預計三月上旬疫情較輕的城市會率先實現大量復工,然後逐步進入全面復工態勢。

1、疫情壓力下因城施策的政策紅利可期

本輪疫情對於房地產企業造成巨大的壓力,我們認為在因城施策的大方針下,各地方政策仍會有局部的寬鬆和支持,政策紅利仍然可期。例如此前10個城市出臺的穩定房企現金流的寬鬆政策,以及近日蘇州出臺的土地端“放鬆限價”政策,未來會有更多的城市跟進和釋放利好。

如何抓住這一輪短暫的政策窗口期?企業需要從多個方面將相關工作前置。精準把握各城市的復工節奏同時,提前進行復工方面的準備。

第一,在資金層面,提前做好融資的準備,將一些合作伙伴的尋找和商談工作前置。復工之後企業運轉負荷較大,無論是銷售還是工程復工都需要響應的資金去保障。尤其運營層面,資金有保障意味著能和復工節奏無縫對接,也能夠快速響應短期窗口期下投資工作。

第二,工程運營節點、營銷上把廣告設計、商務資源洽談、上下游供應材料提前聯繫好,保證復工平穩運行和能夠快速適應市場發生的各種變化。營銷上,目前很多企業已經開啟了線上售樓處,繼續保持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在復工期內尋找客戶並圈層。

第三,從目前的相關政策來看,主要集中在土地市場中,且由於地方財政壓力,土地供應將會很充裕。對於企業投資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重新審視城市發展週期、重新設置符合當前市場的卡位指標至關重要。

2、供需都將快速回升考驗企業“產能”

對於復工以後的市場走勢,我們認為二手房市場肯定會滯後於新房。相較而言,二手房一些購買的特性比如現場看房,在疫情恢復期中,部分客戶比較牴觸,仍是線上看房主導,一定程度會影響二手房成交。此外,二手房購買週期較長,因此等到疫情警報徹底結束,或將迎來反彈。

新房市場而言,隨著企業復工的腳步加快,短期市場供應量將快速回升。實際從克而瑞調研的即將開盤的項目而言,多數城市的項目推遲到了3月中上旬。再加上此前各城市在售項目售樓處逐步開放,供應回升也會加大企業之間的競爭。

需求層面,疫情一旦平穩下來,甚至基本好轉之後。市場大概率會快速復甦,配合上政府出臺一些諸如降息等比較大力度的刺激性政策,這些都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一定的利好,成交量層面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報復性反彈。供需兩旺的市場之下,更考驗的是企業在項目當地的口碑、品牌影響以及營銷和運營能力。

對於復工過後的在建項目,實際上更考驗了各個房企“產能”,即項目快速變現的能力。一方面是快速去化當前庫存的能力;另一方面,長遠來看,疫情幾乎把各個房企拉回同一起跑線。進度落在同一個起跑線,誰的項目推進速度更快,就能佔據更大的優勢。企業未來要更加專注研究工程產品標準化,在合理範圍內縮短工期。

更多信息,微信關注北京買房幫住,政策解讀、買房問答、自駕看房,全get√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