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使用後的口罩去向何處?你會不幸“中招”嗎


警惕!使用後的口罩去向何處?你會不幸“中招”嗎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

醫用口罩短缺

不法商人趁機哄抬口罩價格

牟取暴利

上海市監局公佈

第二批口罩違法案例

有不少商家售賣冒牌口罩

更發現有人高價回收

使用過的口罩

再出售斂財

相信大家都很關心

日常使用的口罩去向何處?

醫療機構使用的口罩又去往何處?


警惕!使用後的口罩去向何處?你會不幸“中招”嗎

欲知口罩的去向,先得知曉現行口罩佩戴指引。根據國務院印發的《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和使用技術指引》對易感人群佩戴口罩進行分類,高風險暴露人員和較高風險暴露人員都應當至少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而普通居家人員、出行人員、居家隔離人員基本屬於中等風險暴露或較低風險暴露人群,僅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是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即可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


針對不同人群使用後的口罩應當如何進行分類處理呢?使用過的口罩確實可能攜帶大量微生物,如病毒、口腔細菌等。這些微生物不僅可能源於外界,通過吸氣,吸附在口罩的外表面,也有可能因為使用者本身攜帶細菌、病毒,通過呼氣,吸附在口罩的內表面。因此,使用過的口罩是可能存在很大感染風險。


警惕!使用後的口罩去向何處?你會不幸“中招”嗎


針對有高危感染性風險的口罩

(含高風險暴露人員和

較高風險暴露人員使用後的口罩)

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屬於醫療廢物,根據《醫療廢物分類目錄》:棉球、棉籤、引流棉條、紗布及其他各種敷料;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及一次性醫療器械等都屬於感染性廢物,這種條件下口罩即屬於感染型的一次性醫療器械。在醫療機構中使用過的口罩會被放進乾淨、密閉的袋子裡,再放入黃色有特殊標識的垃圾箱。在醫療機構中醫療廢物會一般會分黑、黃、紅三色。黑色塑料袋裝生活垃圾,黃色塑料袋裝醫用垃圾(包括感染性廢棄物),紅色塑料裝放射垃圾和其它特殊醫療廢物,再進行進一步處理。醫療廢物具有空間汙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徵,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如果處理不當將造成環境嚴重汙染,更可能成為疫病流行的源頭。正是因為醫療廢物的特殊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將其納入危險廢物進行管理,處置過程嚴格遵守危險廢物處理相關要求及規範,如轉移必須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容器及包裝物必須設置危險廢物標識等。

警惕!使用後的口罩去向何處?你會不幸“中招”嗎

以《上海市醫療廢物衛生管理規範》為例:醫療廢物轉交給轉運人員時,應當填寫醫療廢物交接單,交接單填寫後應當由交接雙方核對無誤後,簽字確認。交接單一式三份,醫療廢物產生部門、暫時貯存管理部門、醫療廢物監控部門或專(兼)職人員各保存一份,保存時間3年以上。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轉運應當使用專用工具(包括運送車和盛器),專用轉運工具應當防滲漏、防遺撒、無銳利邊角、易於裝卸和清潔,外表面須印(噴)制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和文字說明。最終屬於醫療廢物的口罩會交予專門的轉運機構運至焚燒場所進行焚燒,完成其光榮的使命。

警惕!使用後的口罩去向何處?你會不幸“中招”嗎


警惕!使用後的口罩去向何處?你會不幸“中招”嗎


針對中等/較低風險暴露人群佩戴

的醫用外科口罩或是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中等風險暴露或較低風險暴露人群佩戴的醫用外科口罩或是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是否屬於醫療廢物?如果不屬於應當進行如何分類呢?


一般來說醫用外科口罩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料,纖維直徑可達0.5-10微米,通常為三層紗,在兩層無紡布之間夾著一層過濾布;一次性口罩是用兩層28克無紡布面料製作,鼻樑處採用環保型全塑條,不含任何金屬,佩戴透氣,兩者既不可以回收也不屬於有害物質。日常使用過的口罩,應當直接投放至其他垃圾(即幹垃圾)收集容器內。


在當下疫情的環境下,對存在發熱、咳嗽、打噴嚏等症狀的人,或是接觸過此類人群的人,應將口罩用密封袋裝好密封后投入其他垃圾(即幹垃圾)收集容器內,幹垃圾的處置方式一般為填埋或者焚燒。對於疑似感染的病人使用過的口罩,應當在就診或者採取隔離措施時,將口罩交給相應工作人員,作為醫療廢物進行處理。

警惕!使用後的口罩去向何處?你會不幸“中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