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關於愛的故事》?

電影君a


這部電影是一部老電影了,《關於愛的故事》該電影拍攝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上映時並沒有獲得很高的評價,如今這部電影是在抖音上火起來的,最近也備受大家的喜愛。

電影的導演是周曉文,主演是高虎、李雲、劉小蓉等人,《關於愛的故事》是一部以殘疾人為背景,幫助同樣患者走出印象,奔著自己理想奔跑的一個故事。

這樣的電影在當時還是很一般的,並不是很暢銷,但是到了如今,這樣的電影很容易引起大眾的同情心,在沒有華麗的特效和流量明星的一部電影,在如今看來是很不錯的,很是考驗一位演員紮實的演技,高虎把一位中度腦癱患者演繹的可謂是淋漓盡致,完全展示出了一位患病者的真是形態。故事情節發展導演把握的十分精準,並不顯的趕劇情和緊湊,拿捏的恰到好處。

整部電影觀看下來,除了同情之外,還有的就是感動,在經歷了各種打擊之後,並沒有萎靡不振,反而激發了自身的拼搏不惜的潛力,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殘疾人並不是不能成功,他們也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們跟我們一樣,反而我們正常人卻很多卻沒有向他們那樣拼搏的精神,無論你身體是健康還是患有殘疾,只要有夢想敢於去拼搏,就能離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

到如今,這類的電影很少有導演會拍攝,也很少有演員會去演,因為這種類型的電影並不會產生高票房,而且對演員的演技需要超高的水平,並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夠勝任的。

像《我不是藥神》裡面飾演癌症患者的王傳君為了能夠演出癌症癌症患者真實的形態,在醫院住了好長一段時間,為了就是能夠在大熒幕上為觀眾演繹出真實的一面。

最後,還是希望國產電影多出一些像這種類型,需要超高演技的電影,少一些只會被數字乾瞪眼的電影吧!


墨影娛樂


評價《關於愛的故事》

《關於愛的故事》是一部劇情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周曉文執導並且由高虎、王麗媛、王群等聯袂出演。

這部電影1997年上映,劇中有志青年馬大力雖然是一個腦癱患者,但是身殘志堅的他去開導勸說其他的殘疾朋友,在他的勸說開導下不少殘疾朋友擺脫了精神上的痛苦,思想上更加豁達和開放。他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受到很多人尊敬,敬仰!

劇中還有一個身殘志堅的女青年她叫李英,同樣她也是一個腦癱患者,有一天陳剛被壞人欺負,被人打慘正好被李英看到,陳剛危在旦夕之時,李英奔波一百多里路,來回求人,終於把陳剛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就這樣馬大力、李英這一群有志青年在北京天安門暢談著各自的理想!

有夢想就得去實現,在他們的努力下,成功辦了一家康復中心,到處幫助陌生殘疾人,雖然處處碰壁。

總而言之,本劇深挖人的本性,讚揚主角心裡的美,同時也諷刺社會的不公。








太行影視


大家好我來說下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首先這部電影高虎飾演(馬大力)是個腦癱殘疾人,趙平飾演(劉小蓉)護士,王群飾演(李雲)殘疾人。

1:這部電影展現了正能量,溫暖,看了讓人充滿對生活的希望,演員的演技演的都特別好,特別是高虎。跟女主角。

2:時而正能量,時而高級黑,時而帶點諷刺,時而揭露社會的問題,誇張與寫實之間搖擺不定,女主角瘋了是的救一個不熟的人。這在現實是不可能出現的,感覺太假了。

3:這個硬傷太多了,高虎他媽是怎麼知道護士懷孕的,第二諷刺與歌頌。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4:從女主瘋狂救一個不熟悉的人表達出了人間自有真情在,高虎也不簡單,兩個故事讓人觸動和心酸,開始的時候馬大力和李雲未能合照,結束的時候兩人雙雙登上天安門上合照,前後呼應可謂神來之筆。

5:身殘志堅,腦癱群體見義勇為高調宣傳,女主角楊雲的睿智與顛簸。

總體感覺電影還是不錯的,值得一看。





妍邦影視


我沒有在看電影之前去看故事簡介的習慣,所以剛開始以為是部愛情文藝片(這符合我一貫的口味),加之到處都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度蠻高,才促使我走進了電影院。等我完完整整的看了整部片子,才發現自己被電影名字騙了,而且還哭了好久。

看過預告或者簡介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是部講述關於拐賣兒童的片子。故事情節的起伏,演員演技的精湛等等都證實了這是部好片子。其間也反映了現如今中國的一些制度法規的漏洞,但電影點到為止收放拿捏地恰到好處。電影告訴了我們兩個道理:堅持和換位思考。

電影一開始介紹了主人公的工作和一些簡單的人物關係,並講述了孩子是如何丟失的。之後便鋪墨展開了一段漫漫長路的尋子故事。田文軍和魯曉娟一次次的尋找孩子鵬鵬,他們的堅持也讓他們最終找到了他們的兒子,他們可以歸類為“堅持的成功者們”。但電影中也有一個強烈的反差也就是堅持了卻失敗的人們。韓總也丟失了自己的孩子,為了找尋自己的骨肉,發起了尋子團,聚集了有相同經歷的父母們並和他們一起堅持著。但時間過去六年了,他找到了鵬鵬,自己的孩子卻依舊下落不明,他在一個夜晚,在車上給田文軍發了條微信,道明瞭自己已經絕望的心情。在鵬鵬的生日會上,韓總跟大家宣佈他的放棄並狠狠地親吻了田文軍的兒子鵬鵬之後大步離開,卻在夜晚的巷子角一個人痛哭不已。這淚水包含了太多無奈、悲傷、憤怒、不公……這是一個大男人的淚水。

片子放到後半段,大部分筆墨集中在人販子的妻子李紅琴。原本作為和主人公一派對立的形象,李應該是需要被狠狠譴責的,但電影通過佟大為飾演的律師講出了一個我們都該懂的道理就是“當這個社會人人都學會換位思考,這個社會會好很多。”李絕對是個悲劇的中國底層女性的代表:沒有太多的文化,生活貧苦卻勤勞善良的農村婦女。她被患肝癌而死去的丈夫欺騙,以為自己不能生育,以為她的小孩一個是丈夫和別人生的娃,一個是棄嬰。當她一直疼愛有加的兩個小孩被強行帶離她的身邊時,她所表現出來的是女性的本能、是偉大的母愛。她去找律師,去城裡打工只是想去換回她想要的,而最終她從醫生嘴裡知道體檢結果是懷孕了,她是如此驚訝,如此不知所措,上帝奪走了她的兩個不該屬於她的孩子,卻賜予了一個真真正正屬於她的孩子。故事到這兒也畫上了句號。

這部片子不能被貼上煽情、催淚的標籤,因為所有的情感都是如此真實確切地表達出來。它所講述的道理也是融在故事和人物之中,絲毫沒有硬生生地表達出來。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它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們內心深處一塊柔軟的角落,學會用愛去溫暖,去填滿這個原本殘缺而又不完美的世界吧。





一起看電影大家


《關於愛的故事》是上海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的一部劇情片。

由周曉文執導拍攝,高虎、王麗媛、王群等演員聯袂出演,於1997年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腦癱患者馬大力是個模範青年,幾年來,在他的幫助下,不少殘疾朋友擺脫了精神的痛苦。他的先進事蹟和他自強的精神深得人們的稱讚。同樣腦癱患者女青年李雲也是個模範,在一次突發的事件中,她目睹了青年陳剛被壞人打傷的慘劇,為挽救陳剛的生命,奔波一百多里路,終於把陳剛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馬大力、李雲和他的殘疾朋友們相聚在北京,在天安門城樓上,暢談著美好的未來。

第一個故事本來鋪陳得挺有意思的,卻戛然而止了,可能是編劇想不出來不俗套的情節吧,反正結局無非是成功辦了家康復中心。第二個故事改編自小說,應該是諷刺性的,至少是揭示社會問題的,但電影的基調卻在諷刺與歌頌、誇張與寫實之間搖擺不定,而且女主角瘋了魔似的救一個不熟的人,其動機難以說服我。

電影乍看是寫實風格,其實故事挺魔幻的 電影故事之外的另一個主題大概是科普腦癱這一病症吧,希望大家正確的對待這些人們。

總而言之,本劇深挖人的本性,讚揚主角心裡的美,同時也諷刺社會的不公。


蘿蔔視角


樓主!你好!我是影視領域的高黑瘦大叔!

我覺得電影籠罩現實主義色彩貫穿始終,諷刺形式主義,啼笑皆非的穿插很有老北京的味道。圍在一起的人情冷漠,而每一個人卻又都是有血有色的個體,無論是社會的底層工作者還是中產階級的,還是都體現出了人性之中善良的一面的,小小的個體勇於衝破制度,階層的束縛,人本無階級之分,只要心中充滿愛,每個人都能散發光芒。

雖然有心酸,但是結局還是蠻理想的啦。只是不懂李云為什麼要逼陳剛救人,可能是我太自私了吧,也可能是時代不同。不過按照李雲的性格,再為他東奔西走湊錢也是符合人設的。從醫生,到警察,再到修車師傅和夜總會小姐,竟然無例外都掏錢幫忙,也許這就是《關於愛的故事》吧!

國內老電影基本都是這樣,沒有什麼大場面,沒有大製作,主要依靠的就是劇情和演技,電影中的演員演技都不錯,劇情方面,雖然有些生硬的地方,但是電影本來就是時間限制比較大的體裁,可以諒解。另外,整部電影反映了國內當時許多使其能夠的運作十分不完善,但是也因為這些不完善,襯托出了大部分人的善良,起碼人心大部分還是好的,即便有些小家子氣的時候,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都是善良而又可愛的。

最後祝願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高黑瘦大叔


關於愛的故事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97年的老電影了,其主要劇情為:腦癱患者馬大力是個模範青年,幾年來,在他的幫助下,不少殘疾朋友擺脫了精神的痛苦。他的先進事蹟和他自強的精神深得人們的稱讚。同樣腦癱患者女青年李雲也是個模範,在一次突發的事件中,她目睹了青年陳剛被壞人打傷的慘劇,為挽救陳剛的生命,奔波一百多里路,終於把陳剛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馬大力、李雲和他的殘疾朋友們相聚在北京,在天安門城樓上,暢談著美好的未來。



閒時視聽


影片講述腦癱患者馬大力是個模範青年,幾年來,在他的幫助下,不少殘疾朋友擺脫了精神的痛苦。他的先進事蹟和他自強的精神深得人們的稱讚。同樣腦癱患者女青年李雲也是個模範,在一次突發的事件中,她目睹了青年陳剛被壞人打傷的慘劇,為挽救陳剛的生命,奔波一百多里路,終於把陳剛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馬大力、李雲和他的殘疾朋友們相聚在北京,一起討論他們的未來。

不幸的馬大力因患中度腦癱,行動受障礙,只能坐在輪椅。在母親和醫生的鼓勵下,馬大力決定做手術改變坐輪椅的生涯。可手術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為了讓腦癱夥們們有個娛樂的去處,他坐著輪椅到處拉贊助,找場地,他的行為感動了每一個人。患有輕度腦癱拄著柺杖的李雲身殘志不殘,她為了搶救一個向惡勢力挑戰的朋友,竟表現出了超了常人的意志和勇氣。在自強自立的英雄事蹟報告會結束後,馬大力和李雲這兩個相互尊敬的殘疾勞模的手終於握在了一起。

這是一部以殘疾腦癱患者為主線,通過寫患者為了生活,為了夢想不懈努力,相互支撐,相互有愛的勵志電影。電影深刻體現了愛的力量,有愛一切都可以戰勝,也從另一方面給我們帶來教育,該劇主人公身殘志堅,積極向上,支撐他們的是愛,是相互的扶持和幫助,也希望我們讀者能從中學習,被感染,被薰陶!





小紅影視大全


昨天去資料館看了首映以及導演交流會,有幸見到了娜塔莉波特曼本人。說來也有趣,我在資料館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殺手裡昂》。娜塔莉本人身著十分素雅的米色連衣長裙,優雅大方;身材高挑而勻稱,只能說美極了。當最前排的相機閃光燈連續閃爍時,她會微微側著頭,展現出一副甜美又稍稍側目帶著調皮的笑容。當主持人宣佈提問結束時,娜塔莉聽到了坐在觀眾席中《愛與黑暗的故事》原著中譯本譯者的聲音,邀請譯者提問。回答完譯者的問題,她還狡黠的加了一句說她也要反過來提個問題給譯者,像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學生,問在翻譯過程中希伯來語的一些表達是否能全部對應到漢語,如果不能的話翻譯時該如何去處理。

回到電影故事本身。觀影前花了半個月時間讀完了原著,所以作為一個瞭解整個故事的觀眾,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觀感。之後關於情節的討論也會在原著與影片改編之間進行比較。

觀影最直觀的感受是,不知道故事將走向何處,不知道故事起伏在哪裡,不知道為何在此收尾。時時刻刻試圖找到原著故事的影子,直到最後有些凌亂。原著本身是一部巨長又結構十分鬆散雜亂的小說,在片後的提問環節,娜塔莉也自承說相比於原著故事情節自然要進行取捨。這時我才明白,也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影片整個故事已經不再是阿摩司奧茲的了,而是娜塔莉的故事。

原著是以阿摩司第一人稱視角來描寫的時代背景下我的整個家庭的故事,包含家庭成員間之間的情感掙扎與猶太人在以色列復國運動的抗爭;而影片則是娜塔莉飾演的範妮婭為主角,阿摩司視角為線索的女性主義悲劇故事,以十分淡的時代背景來映襯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娜塔莉試圖剝離出來一個情感故事,但並不成功。因為所謂“愛與黑暗”,情感與時代是並存的,是相融在一起的。

所謂“愛與黑暗”本身,並不簡單的是家庭的愛與時代的黑暗。而是無論家庭還是時代,都存在與愛與黑暗的陰影之下。阿摩司父母阿里耶與範妮婭之間的情感衝突中有美好的部分也有令人惋惜的部分。而深埋在父母感情背後的矛盾其實是各自家庭思想觀念的矛盾,是兩個人理想生活的不同。

影片中並沒有詳細的提到雙方的家庭,只是閃回的展現了範妮婭兒時的住宅,出現了範妮婭的姐妹和阿里耶的父母。小說裡前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講述兩人的家庭。範妮婭出身于波蘭富庶的磨坊主家庭,卻有著偏左的態度,從小渴望的英俊幽默有男子氣概的王子,她嚮往的是基布茲公社拓荒者的英雄主義;而阿里耶出身於俄國有著的宗教和學術氛圍的家庭,自由主義,喜歡講著讓人冷場的笑話的書呆子,不喜歡無產階級革命。他們之間從來都是隔著無限的距離,隔著無限的黑暗。

猶太人因為歐洲納粹的反猶浪潮被迫離開故鄉,回到“應許之地”以色列以希望能夠建立真正屬於他們的家。這樣的黑暗卻充滿希望的時代才讓阿摩司的父母有些意外的走到一起。然而聯合國通過以色列巴勒斯坦分治協議隨後的“獨立戰爭”,擊碎了範妮婭對未來最後一絲憧憬。她可能從未真正擁有愛情,而且已經面臨了生活的瑣碎,這些都可以忍受,但她最後依靠的以色列獨立的信念支撐,在經歷朋友與周圍人的死亡後,讓她徹底陷入了抑鬱。(原著中並未提及範妮婭抑鬱的原因,母親自殺時作者不到12歲,他也並不清楚。)

影片中從開始間斷出現的範妮婭所憧憬的英俊青年,都只是她心中的幻像,是她渴望的投射。而最後範妮婭自殺前在特拉維夫的雨中擁抱著一位英俊青年,原著中並不存在這一場景。直到在雨中,她發現一直以來陪伴她的那個英俊青年其實是黑暗的深淵,無盡的黑暗。

改編電影始終要面臨一個困境。我傾向於將改編電影視為獨立的作品,因此娜塔莉的改編是一種獨特嘗試,只是她依然陷入了那個困境。她在回答問題時提到了影片最初是想完全以老年阿摩司的回憶為主線在講述(與原著接近),但後來改變主意採用了不同的方式。

導演試圖從自己的角度從原著抽離出一個簡單故事,並且重新講述和詮釋,卻依然取了與原著相同的片名。然而原著看似簡單的故事卻是建立在許多隱含著與潛藏著的信息之上的,導演對其的取捨略顯失衡,使得表達並不流暢,也難以直指人心。

娜塔莉的一些野心也可以在閃回與寓言故事中的表現手法已經影片的攝影和配樂中體現,這些點還是值得讚賞的。而本身很多角色包括她自己的演出也還是很到位的。從一些外圍的瞭解能夠看得出,娜塔莉十分努力且很有靈性,我依然期待她能夠有更加出色的作品。


哈哈影片剪輯


愛情的原料是兩個人,一個是男人,一個是女人,他們有著各自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不同。而Tom(男)和Summer(女)就是這樣的兩個人。Tom對愛情充滿著童話般的理想,覺得遇到了命中註定的情人,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而Summer經歷過幾次戀愛,不相信有什麼命中註定的愛情,相信此時此刻的感覺。不僅如此,Tom還充滿了羞澀,就連表露心跡都需要朋友在場的幫助。

像Tom這樣的男孩子隨地可見,他做的幾乎每一件事情都不在點子上。錯過了一次次的kiss的時機,浪費了有情人做快樂事的浪漫氛圍。雖然這些顯得有些笨拙和木訥,但這些並沒有太影響他們的關係與情感的發展。可令人感到唏噓的是他常常想要去確立他們的關係,而Summer覺得“男朋友”、“女朋友”這樣的標籤很幼稚。不管怎麼說,兩個人在曖昧中都感到快樂。

就在一次普通的酒吧衝突事件之後,Summer提出了分手。像許多經歷了分手的年輕人一樣,Tom經歷了一段頹廢的時光。在一次去參加共同朋友的婚禮上,他們再次相遇,Tom仍然不敢主動打招呼。看來一句”你好”對他來說太難了。Summer看起來就自然了許多,就像對待一個好朋友一樣。可此時的她已經訂婚了。之後在相識480天左右的時候,他們兩個人不約而同地回到他們當初最喜歡的一處地方。談論了這些天來的變化,Summer似乎變得相信了命中註定的愛情,而Tom卻變得不再關注這些。讓我難以理解的地方是,他們聊著聊著的時候Summer把手放在了Tom的手上,Tom的手沒有給出回應。Tom的舉動容易理解,他相信愛情是排他的、容不下雜質的。但是Summer在已婚的情況下,還握住Tom的手,大概她的愛情觀已經超出了我的想象。

最後,Tom遇到了Autumn,他開始了主動搭訕。相信他終於學會了主動,通過一次慘痛的教訓讓自己作出了改變。似乎又回到了下一個命中註定。

這樣的的故事時刻都在上演著,有時他們還不能稱作為愛情故事,或許應該將他們稱作有關愛的故事。一個完整的關於愛的故事,不僅包含著熱戀,也同樣應該包含失戀。往往失戀更加能夠讓人作出改變,去思考愛情與自己。就像Summer的最後一個舉動難以理解一樣,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過多年的戀愛後分手,卻在很短的時間內跟另一個人戀愛結婚?我至今難以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