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皇叔說三國:敗走麥城的關羽,使蜀漢的未來一地雞毛(04)


劉皇叔說三國:敗走麥城的關羽,使蜀漢的未來一地雞毛(04)

哪個傢伙在外面

關羽的巔峰時期,就是襄陽之戰。

當初虎牢關下,說好聽點是三英戰呂布,說難聽點是呂布戰三英,想想都丟人。斬顏良誅文丑,更多人說因為他的馬快,人家又沒有防備。過五關斬六將,都是無名之輩,沒啥好炫耀的。

只有襄陽戰役,是關羽獨立籌劃和直接指揮的。江東呂蒙據說病了,來了個姓陸的書生娃娃,叫什麼忘記了。這個書生一來到前線就連續給自己來信,阿諛奉承那叫一個狠,連被奉承的人都被噁心到了。

於是,關羽選擇北上。

記得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分析天下形式時說的很清楚,先佔荊襄,後定巴蜀。現在,大哥他們已經在蜀中站穩腳跟,該自己出手了。荊州是出川的唯一水路,北上佔襄陽,可直擊洛陽;東進則順水直下,便是江夏要地。

襄陽戰役很順利。順利得有點讓人吃驚。水淹七軍,殺了那個抬著棺材叫戰龐德,還捉住一條更大的魚--于禁--這可是曹操援軍的一把手哦,現在關在荊州監獄裡,一定很想家吧。樊城指日可待,軍師當年的計劃是不是要由我關羽獨自完成了?想想,都有點可樂,我那三弟還不知道會怎麼羨慕俺哦。

當荊州失守的情報傳來的時候,關雲長懵了。這不可能!

突圍,直奔麥城!無盡的伏兵四起,終於,兵敗,身死。

由此,三國間的戰略形勢發生重大轉變。

在魏蜀吳三個政治勢力裡,曹操自然是佔據了最好的位置。但曹操的問題也在這裡,佔地幾千裡,西至西域,東至大海,北至遼東,南至長江,中原地區經歷多年的戰亂,人口嚴重減少。反而孫權那裡,和巴蜀境內,人口密度好更好一些。

劉皇叔說三國:敗走麥城的關羽,使蜀漢的未來一地雞毛(04)

如果當初讀的不是春秋,而是兵書,也許,後面就不會有麥城了吧

三方對峙的前沿陣地倒也很清晰。曹操和孫權對峙的地方,主要在合肥一帶。彼此拉鋸往復,都不敢疏忽。與蜀漢這裡,西邊就是岐山區域幾條小道,只要守好了,問題也不大;襄陽荊州一帶,是三家兵峰交集之地。曹操寧願荊州歸孫權,因為孫權不是一個有強烈攻擊慾望的人。人家本來是一群江東大地主擁護的政權,從來也沒有想到要到北方去發展業務。

而劉備則不一樣了。劉備他們本來就是北方打過去的,且總是打著大義的招牌,時刻想要到曹操這裡發展。這是一個戰鬥宿命的團隊,因為他們是外來的政權,不戰鬥,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就會很快被巴蜀土族勢力排斥出局。更何況,諸葛亮那傢伙,是很希望來北方證明自己的。裡裡外外一群飢渴到極點的傢伙。

荊州對於巴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擁有荊州,錢糧賦稅和人口的重要性不說了,更重要的這是巴蜀最好的出川口。巴蜀雖號稱天府之國,但畢竟小了些,除了一個成都府,其餘都是山地。想要有所發展,必須向外擴張。從哪裡出去呢,就是夷陵荊州。出荊州,則一望無際;無荊州,則被困死蜀中。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諸葛亮多次北伐,皆因為道路難行糧草不濟而失敗。

可巴蜀是必須要打仗的,外來政權與本地土族之間的矛盾必須要找到一個發洩口,戰爭是最好的方式。如果荊州在,與江東的聯合抗曹就簡單得多了,而且即使是做做樣子,也來的簡單,坐船到荊州旅遊一次,再回去,不怎麼耗費人力物力;不必像後來那樣翻山越嶺爬山涉水,最後都功敗垂成,勞民傷財。

而孫吳這邊呢,荊州則同樣重要,這就是人家的脖子,自然要保護得好好的。

自從丟失荊州,巴蜀政權的戰略優勢蕩然無存。當初北上東進進可攻退可守的局面沒有了,如果不選擇費力不討好的北伐,則就會被動地等著被曹魏吊打。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所以,諸葛亮只有北伐,進攻,北伐,進攻……

丟失荊州之後的劉備,當然知道後果的嚴重性。所以他拼死也要拿回荊州,名義上是為兄弟報仇,實際上是荊州太重要了丟不起。為兄弟報仇也是有的,因為這個團隊本就是靠兄弟義氣裹挾在一起的,這一點萬萬不能丟。而荊州,卻比兄弟義氣更重要--生和死的關係。

關羽丟了荊州,死了;為了奪回荊州,張飛死了,劉備死了,巴蜀政權當初最精銳的戰鬥班底,也一次性打光了。猇亭之戰後的蜀漢,戰鬥能力是很弱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否則為什麼猇亭之戰一結束,諸葛亮立即到荊州談判,重新達成聯合抗曹的戰略協議,並將被俘虜的士卒帶回去。

諸葛亮為什麼從來沒有想過再奪荊州?因為北伐還可以做做樣子,而荊州這裡,是連樣子都不能做的,否則,孫權那裡不高興,巴蜀也就沒有了活頭。孫權當時其實已經具備攻擊巴蜀的條件,但為什麼不?因為孫吳政權也明白,一旦失去那個小小的巴蜀政權,自己將獨自面對曹魏的打擊。再說,自己一個靠水軍起家的政權,巴蜀真的給自己了,還不知道怎麼辦呢,況且,人家巴蜀最後那點家底子,也不是你說想拿就拿走的。

可惜了,給予巴蜀政權致命一擊的,卻是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