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鲁迅同窗的陈寅恪,却为何对他只字不提?晚年说出原因

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陈寅恪

提起陈寅恪,几乎人人都称赞有加,这位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曾经是很多人的偶像,就连像梁启超这样的名人也对他十分敬佩。

只是,陈寅恪的一生,却太低调,一生谦虚,一生安静,他曾经与鲁迅有过两年的同窗经历,然而,在之后的人生旅程之中,他从未提起过。鲁迅与陈寅恪之间,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曾与鲁迅同窗的陈寅恪,却为何对他只字不提?晚年说出原因


初次相见

1902年,鲁迅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官费留学生的名额,那年,他登上了去日本的邮轮。在同一条船上的,还有陈寅恪与陈衡恪兄弟二人。那时候,陈氏兄弟二人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维新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因为父亲的缘故,兄弟二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那年,陈寅恪只有12岁,尽管年纪尚小,可是陈寅恪十分好学,他刻苦读书,再加上作为名人后代的影响力,陈寅恪也得到了去日本游学的机会。

曾与鲁迅同窗的陈寅恪,却为何对他只字不提?晚年说出原因

在去日本的邮轮之上,陈寅恪与鲁迅第一次相见。


同窗之谊

来到日本之后,鲁迅又与陈氏兄弟在一个学校——巢鸭弘文学院学习,在这样一个日本学校中,他们苦练日语。他们不仅是一个学校的同学,还是一个房间的室友。因为同是中国人,他们被安排在一间房中,一起生活。

那时候,在日常的相处中,鲁迅对陈氏兄弟十分欣赏,他跟陈衡恪的关系尤其好,二人几乎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至于陈寅恪,因为性格内向的缘故,他一直话不多,相较于陈衡恪,他与鲁迅的交流也少得多。

之后,面对国内的黑暗,鲁迅认为,学医改变不了中国的落后,如果中国想要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唤醒国人的思想是唯一的出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他搬离了与陈氏兄弟合住的房子,来到了东京

。不久之后,陈寅恪因为意外伤了脚,也回到了国内。

曾与鲁迅同窗的陈寅恪,却为何对他只字不提?晚年说出原因


再相遇

回到国内之后,陈寅恪依旧刻苦学习,他考进了当时的复旦大学,后来,他离开了中国,到欧洲各处游历,同时,也在欧洲各处学习到了很多。而陈寅恪在欧洲一待,就是15年的时间。

15年身处异国他乡,陈寅恪的语言能力有了飞速的进步,他掌握了22门外语,擅长写八国的文字。而这一切,都是陈寅恪自学的,因为陈寅恪对宗教、历史等十分感兴趣,为了了解欧洲各国,他就自己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这样一来,陈寅恪不仅对中国相当了解,还十分精通外国文化。对于外国的历史与宗教,陈寅恪也都颇有建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欧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于是,陈寅恪不得不回到了国内。回到国内之后,在中国没有依靠的他只能去北平投奔陈衡恪。

曾与鲁迅同窗的陈寅恪,却为何对他只字不提?晚年说出原因

那时候,陈衡恪和鲁迅同在教育部任职,两个人也算是同僚,之后,因为陈寅恪的才学,他成为了蔡锷的秘书,同在一处的陈寅恪和鲁迅也算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因此两个人也算是熟悉。只是,那时的陈寅恪十分痴迷于学术研究,在他的眼中、心中,除了研究学问,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


斩不断的缘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痴迷历史与宗教的陈寅恪再次远赴海外,鲁迅依旧留在中国,两个人从此也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了。

陈寅恪36岁的时候,经过别人的介绍,与妻子相识。巧合的是,陈寅恪的妻子是学校的老师,而许广平就是陈寅恪妻子的学生。许广平后来在与鲁迅的相处过程中深深被鲁迅的才气吸引,两个人成为了情侣。

曾与鲁迅同窗的陈寅恪,却为何对他只字不提?晚年说出原因

陈寅恪一家人

只是,虽然陈寅恪与鲁迅关系匪浅,但是在后来的公共场合中,在大众面前,陈寅恪对鲁迅只字未提,对于鲁迅的评价,陈寅恪也从来没有发表什么意见。然而,对于陈氏兄弟,鲁迅却印象深刻,他经常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对陈氏兄弟的感情。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晚年说出缘由

在陈寅恪晚年的时候,他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为何自己即使与鲁迅有着斩不断的缘分,却依旧只字未提的原因。原来,陈寅恪专门研究国学,换句话说,陈寅恪痴迷的,是传统文化。可是鲁迅曾经全面否定过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认为这些传统的文化阻碍中国的发展,也正因如此,两个人在价值观上有巨大的分歧。

其实,对于陈寅恪来说,他只是一个专注于学问的学者,他的生活从始至终都只有学术研究这一件事情,专注于学问,陈寅恪也因此形成了内敛的性格,他天生谦虚,也很少讲话。

可是,众所周知,鲁迅是一个十分有才气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鲁迅性格外向,陈寅恪性格内向,两个人性格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与鲁迅关系较好的人是陈衡恪,而不是陈寅恪。

曾与鲁迅同窗的陈寅恪,却为何对他只字不提?晚年说出原因

而陈寅恪虽然话不多,但是专注学习的他也是十分骄傲。

鲁迅在文坛上的成就那几乎是人尽皆知,如果陈寅恪此时提起鲁迅,不免会让人觉得,陈寅恪是想要沾鲁迅的光。陈寅恪是个何等清高的人物,这样的谣言他可是万万听不得的。为了避嫌,陈寅恪只能对鲁迅只字未提了。

只是,不论是性格内向的陈寅恪还是性格外向的鲁迅,他们都是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作为研究国学的泰斗,陈寅恪给我们展现了优秀传统古文化、优秀历史的魅力,而鲁迅却用笔唤醒了国人的思想,带领我们走出愚昧,走向新时代,抛却其他的因素,两个一身才华的人应该会相互欣赏,惺惺相惜。

同窗、同僚,陈寅恪与鲁迅之间的缘分十分奇妙,这斩不断的缘分,对于两个在各自领域称王的人来说,也是彼此斩不断的牵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