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野釣的水域有鰱鱅?

飛揚66271870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判斷水域是否存在鰱鱅的辦法有很多,可以通過眼睛去看,通過作釣時漂相反應等。鰱鱅多是相關管理部門投放用來淨化水質的魚種,所以在作釣時還是奉勸各位釣友儘量釣獲放流。本著答題盡善盡美的原則,咱們共同來探討怎樣判斷水域有鰱鱅以及如何規避如何作釣等。

瞭解水域是否有鰱鱅,一問、二看信息全知道

假如我們到一個陌生的水域作釣,首先應瞭解該地區水域的魚情。最好的辦法就是與當地釣友溝通,或者前往附近漁具店諮詢。通過這種辦法我們就能瞭解釣場魚類的品種、個體大小等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有備無患。在掌握釣場信息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點來判斷水域是否存在鰱鱅。

一、通過魚類行為判斷

水面有魚的背鰭露出並伴有遊動時的水韻,基本可以判定是鰱鱅在浮水進食。鯉魚、草魚等很少會有這種行為。

二、通過魚星來判斷

魚類在水下呼吸進食時會產生氣泡,即我們所說的魚腥。通常,鯉魚的氣泡有大有小,成團狀或成帶狀,伴隨魚的移動而移動;鯽魚是三三兩兩的小氣泡;草魚的魚腥相比其他魚類會大,單個或兩個;只有鰱鱅的氣泡是成片的細小碎泡。

三、作釣時通過浮漂來判斷

通常鰱鱅進窩後,浮漂表現會與小雜魚鬧窩不同。雜魚鬧窩更多的是浮漂動作幅度大,而鰱鱅則表現為陰漂,陰漂即浮漂向上或向下緩滿的移動一目,數秒或十幾秒後又慢慢的回到釣目。

段落總結:鰱鱅是通過腮過濾水體中的藻類,有機碎屑來進食,所以在進食時會產生氣泡。而嘴巴在餌料附近不斷的開合會使水壓對浮漂產生推力 ,但又沒有明顯的吃鉤動作才會出現陰漂的現象。

作釣鰱鱅與規避鰱鱅的方式可以互通

鰱鱅分為花鰱與白鰱,兩者個體均可以長的很大。不同的是花鰱是味道鮮美的經濟類魚種,而白鰱由於肉質渣口感差等因素僅為工作類魚種,經濟價值較低。魚類習性上,白鰱具有聚群性,往往是成群結隊出沒,花鰱則是單獨行動居多。

在我們已知的信息裡,由於鰱鱅具有淨化水質的特性,所以很多的管理場會禁止作釣鰱鱅。而鰱鱅進窩後又不能好好的吃食,導致底釣困難漂相混亂。基於以上因素,釣魚人在鰱鱅的問題上會分為兩種,一種以作釣鰱鱅為樂,一種是堅決不釣。下面我們將通過以下幾點來淺談如何作釣鰱鱅與規避鰱鱅。

一、從窩料材質上入手,來吸引或規避鰱鱅。

吸引鰱鱅進窩的因素首先是窩料,眾所周知,鰱鱅喜歡酸臭類食物。發酵過的窩料會產生酸敗的氣味,如老壇玉米、五穀雜糧等。一些釣魚人在作釣鰱鱅時會使用腐敗的豆腐或豆渣,臭味也可以導致鰱鱅進窩。所以如果是作釣鰱鱅不妨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如果是規避鰱鱅進窩,可以使用本味的窩料,如小雞飼料、麥麩、老玉米,或者淡腥味的顆粒窩料。

二、窩料的霧化,是直接導致鰱鱅進窩的原因

我們在製作窩料的時候,往往會添加一些輔料來增加誘魚的效果,如在老壇玉米中添加泡發的養殖用顆粒飼料、麥麩或者一些其他商品餌。在窩料投入窩點後,因為輔料沒有粘性而產生散落,會使該窩點全水層形成霧化帶,這樣就會吸引鰱鱅與小雜魚的注意。所以作釣鰱鱅時可以從窩料霧化入手,而規避鰱鱅則需要添加比重較大的輔料,使窩料形成底散。

三、從餌料的狀態形成改變

我們在餌料搭配中通常會添加雪花粉類餌料來增加釣餌的霧化,這時導致鰱鱅進食的最主要因素。如果是以作釣鰱鱅為主,可以大量添加此類餌料,如尺上、速攻2號等。在民間流傳著以臭豆腐加玉米麵加雪花粉的自制餌料,通過雪花粉的散落可以吸引鰱鱅進食,成品鰱鱅餌料也是出於這個道理。

基於以上因素,如果要規避鰱鱅吃食就可以減少餌料的霧化甚至使餌料完全不霧化,如添加米之誘或粘粉、麵粉也可以使餌料軟粘,這種方法是以作窩為主形成釣底的守釣。在規避鰱鱅的同時也可以規避雜魚的鬧窩。

我們在夏季作釣鯉魚、草魚、鯿魚時還可以使用老玉米作窩,鮮玉米作釣,同樣是守釣的模式,往往會釣獲有大個體魚類,這種方式也可以規避鰱鱅與小雜魚。作釣草魚時還可以用岸邊的新鮮葦葉作窩,用地瓜葉、玉米葉作釣,只是這種形式發窩較慢。

釣魚人習慣用抽竿的方式來增加誘魚,抽竿時沒有融散的餌料會被帶起形成霧化帶,這樣就會吸引鰱鱅的注意。所以我們在打窩作釣時可以選擇儘量的少抽竿。

四、從調釣上做出改變

通常我們作釣的目標魚為底層魚,搓餌作釣時多會選擇調靈釣靈,如調五釣三、調七釣二等,這種調釣方式雙鉤子線狀態一般為:一鉤觸底,一鉤懸浮。鰱鱅的嘴巴向上,這種釣靈的方式就給了鰱鱅進食的時機,所謂的陰漂就常發生在這種情況。而浮漂產生這種漂相時又很難釣到鰱鱅,即使釣到也是基本靠錨。所以這時候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做出改變:

  • 調頓釣靈:調平水釣一二目,使雙鉤子線在水底狀態為子線彎曲,一鉤躺底,一鉤觸底,儘量不給鰱鱅進食的機會。

  • 調靈釣頓:在釣靈的基礎上拉高釣目,如調五釣三改為調五釣六,這樣也可以形成一鉤躺底,一鉤觸底的狀態。

  • 釣跑鉛:釣跑鉛可以使雙鉤全部躺底,鰱鱅的進食就很不方便。

以上辦法是為了規避鰱鱅,如果以作釣鰱鱅為目標,可以通過加減鉛皮或者更換吃鉛更大的浮漂來實現釣浮。(下圖為不同調釣下雙鉤子線的狀態)



段落總結:多數情況下,鰱鱅進窩其他魚類很難再進窩吃食。如果是以規避鰱鱅為目的,那麼需要結合以上所述的窩料、餌料、調釣等三個因素。如果鰱鱅密度過大,依然造成釣者困擾的話,此時仍需要堅持釣底,避免亂層。如果是作釣鰱鱅為主可以按照以上辦法來吸引鰱鱅。

最後的總結

以我個人來講,在作釣中我會選擇規避鰱鱅。一是釣到鰱鱅會導致子線、主線、魚護上全是黏黏的體液腥臭無比。二是鰱鱅在中鉤後短時具有很大的爆發力,雖然手感超棒,但切線的現象頻發。三是鬧窩的以白鰱居多,肉質如木屑沒有任何作釣價值。最後我所作釣的場地多是養殖型水庫,鰱魚的密度比較大,如果進窩基本難以釣獲其他魚類,且管理場不讓帶走鰱鱅。至於釣友們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釣與不釣全看自己。

好了,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幫助釣友解惑。我是樂園之失,一個釣魚領域創作者,如果文字對您有所幫助可以加個關注。本文為原創首發,站外轉載需授權。謝謝閱讀,再見!


樂園之失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鰱鱅是四大家魚的品種,純野生的是不存在的,也不能自行繁殖。雖然有些人在釣起的鰱鱅腹中發現有魚籽,但好像鰱鱅的籽是不能自行受精孵化的,所以也就不能自行繁殖。<strong>

如此說來,只要是有鰱鱅都是人為投放的,只不過是間接的或直接的。判斷野釣水域裡是否有鰱鱅,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 問詢當地人

這是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式,既然鰱鱅都是人為投放的,那一般的問問當地人也就知道了,不過很多地方鰱鱅都是禁釣魚種。當然,也可以問問當地人,平常大傢伙在家裡都能釣到什麼魚等。只要沒有被騙,這種方式算是最“廉價”且不傷腦的。

2. 自行尋找鰱魚存在的跡象

指釣者自行觀察水體,企圖找到鰱魚存在的證據,我覺得這是很難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條件。什麼條件,鰱鱅雖這全水層魚種,但到達水錶的時間也不是很多,只有當氣溫很高的夏季才會游到水錶。這時站在岸上可以看到水錶下魚的黑影,只要密度夠,一般都是成群,稍有動靜就會受驚而躁動。

3. 利用相關信息分析

這也不太容易,首先可以通過水系的結構看看,這河通什麼地方,所通之處是不是養殖水域,春夏的時候,水位高會不會漫出來——這是野外鰱魚間接投放的較多方式。其次可以看看岸邊周圍有沒有鰱鱅的針對性釣具,比如水怪龍籠,或鰱鱅的餌料袋,如果有的話也說明此地有鰱鱅。

對於自己不瞭解的水域,判斷有沒有鰱鱅,我覺得大致就這麼幾種方式吧,首推第一種,可靠而直接。不過需要提醒一下,鰱鱅的垂釣對密度依賴較高,如果較大的水域裡只有幾條的話,也就不要動它們心思了。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江釣人狂龍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對釣魚有點心得,不管是鰱鱅還是其他淡水魚類都有自己的一套經驗,很高興能與釣友們分享。首先,鰱鱅也叫鰱魚,分白和花兩種,白鰱魚喜歡酸,花鰱魚喜歡臭,想釣他們其實也很簡單,不過對氣候也有要求,鰱魚攝食的氣溫再28-35度最為活躍,10度一下基本不攝食,所以,釣鰱魚的最佳時間是夏天中午前後,大太陽當空照的時候最佳,也是人賊難受的時候,鰱鱅是濾食性魚類,吃浮游生物,所以釣鰱鱅最好的辦法是釣浮,因鰱鱅可以長到幾十斤重,所以線組儘量放大一點,對吃口基本不影響,比如5+4,3+2,魚鉤也勁量大一點,上下鉤距10釐米左右,魚餌掛上鉤,下鉤不掛餌,餌料幹散抽窩,有魚進窩換黏軟做釣,味型以酸臭為主,也可以加大蒜粉或草莓粉,魚漂沒講究,用短腳短尾的鰱鱅票就行,10元一根,吃鉛5克左右的就可以,調漂肩,掛餌後漏出2目即可,抓黑漂和有力頓口,有時會看到魚漂有晃動,這不是咬鉤信號,這是有魚進窩曾線,魚竿選擇5.4米以上高碳竿,因為抽大頭(鰱鱅也可以叫大頭魚)需要高頻率拋竿,高碳魚竿才會使魚竿變輕,太重的魚竿不適合抽大頭,麒麟臂除外。這裡推薦一款鰱鱅魚餌,武漢天元的浮雕鰱鱅,單開就可以,野釣不用添加任何小藥。總之,釣鰱鱅的技巧就是高頻率抽窩,幹散餌。有魚進窩就換軟粘等口,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純手打,累,附上我的魚獲圖。











倍嘉尚品


你好,我是釣魚飛飛,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我也是一位野釣愛好者,釣魚也有好幾年了,關於你提出的問題:怎麼判斷也釣的水域裡有沒有鰱鱅?我來說說我個人一些看法吧,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陌生水域裡怎麼才能知道有沒有鰱鱅魚存在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辦法來判斷

第一:看

第二:誘

第三:問

第四:釣

①我們怎麼判斷陌生水域裡有沒有鰱鱅魚,我們可以通過“看”來得知的,一般只要水域裡有鰱鱅魚,我們是可以看得到的,一般早上或傍晚它們都會浮起水面來找食物的,所以我們通過水麵是可以看得到的,只要看到鰱鱅魚了,我們就可以判斷水域裡是有鰱鱅魚的。

②我們怎麼判斷陌生水域裡有沒有鰱鱅魚,我們可以通過“誘”來得知,一般只要水域裡有鰱鱅魚,我們投點鬆散的窩料,鰱鱅很快就會被吸引過來,我們就可以看到它們了,只要看見鰱鱅了,我們就可以判斷水域裡有鰱鱅的。

③我們怎麼判斷陌生水域裡有沒有鰱鱅魚,我們可以通過“問”來得知 ,看看水域附近有沒有釣友在釣魚,有釣友在釣魚,我們就可以問問他了,問問他們有沒在這水域裡釣鰱鱅魚,只要他們說有釣過,那我們就可以判斷這水域有鰱鱅的。

④我們怎麼判斷陌生水域裡有沒有鰱鱅魚,我們可以通過“釣”來得知,一般只要水域裡有鰱鱅魚,我們用它們喜歡吃的餌料,我們就可以釣到它們的,我們釣到有鰱鱅魚,我們就可以找證明水域裡是有鰱鱅魚的。

總結:怎麼判斷野釣水域裡有沒有鰱鱅魚,我們可以通過四個方法來判斷,看、誘、問、釣等,只要水域裡有目標魚,我們就可以用這幾個方法來判斷,準確率是非常高的,也是最簡單,有效的。


釣魚飛飛


您好,我是棲野釣娛,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鰱鱅有著明顯的攝食特徵,一是喜歡高溫,喜歡在25〜30°C的水溫下進食;二是在水的表層或者水面下一兩米濾食和進行活動,所以,我們便可以利用這些特徵觀察野釣的環境中是否有鰱鱅。

其次,根據鰱酸鱅臭的原則,選用合適味型和狀態的餌料,在合適的溫度下,進行多次少量的打窩。鰱鱅餌料的比重一定要輕這樣才能浮在中上層,霧化性一定要好,這樣鰱鱅才能方便濾食,再來就是溶散速度,控制在幾十秒即可。

  把握好上述的關鍵要點,然後可用鉛皮帶窩或者是魚鉤捏散炮的方式進行引誘,儘量避免手拋窩,因為鰱鱅活動在水的中上層,很容易被驚嚇而離開。鰱鱅魚進窩後,會呈現鰱鱅魚特有的氣泡。鰱鱅魚產生的氣泡以氣泡群呈現,氣泡很碎很小很細,有時魚快速遊動時呈現一米左右長的細泡,出水就碎了,不象鯉魚的氣泡群那麼大,那麼猛。當發現窩中出現碎這種類型的泡群時,就要開始注意鰱鱅可能進窩了。從浮漂的動作上,也能看出一二,因為鰱鱅很少到底層吃餌,又是過濾吃食,嘴是大口吸吐的,在鉤子上方一定距離進行吞咄活動,浮漂語言的一個主要表現是無明顯的頓口和明顯的上頂信號(精確調四釣二),出現的是慢慢的、陰下去1/2或1/4目,慢慢的、升上來1/2或1/4目,反覆多次,上下結合,讓你覺得想提杆把握不好時機,不提杆總是這樣往復,提杆空槍多。從浮漂上看,這是明顯的鰱鱅吃口。

上述的觀察和試釣都能判斷出這個水域是否有鰱鱅的存在。碼字不易,希望對大家有用,感謝大家的閱讀!








棲野釣娛


一般水庫都有投放鰱鱅形成水循環,溪裡面也會出現,但個體不大,1/2斤的算是個體比較大,
下面就說說,我自己釣鰱鱅的一點兒經驗:


一、開魚餌。我當時自己主釣的是大頭魚,也就是我們那裡說的花鰱。大頭魚是喜愛香甜的餌料,所以開的一款草莓香型的餌料。和餌料的時候,前期可以保證魚餌附鉤時間短一些,一般在15-20秒,為的是高霧化,提高誘魚的效率,等有口以後,可以適當增加魚餌附鉤時間到30秒左右。一般可以通過多團下魚餌,就可以增加魚餌的粘性效果。

二、找魚層。因為鰱鱅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停留在中層水域覓食,所以我們在前期找底以後,就可以將釣半水偏下的位置。因為鰱鱅吃食都是緩慢吸食霧化的餌料,所以很多時候會發覺漂相很亂,甚至左右搖擺。其實,是鰱鱅在吸食餌料時,魚身碰撞了魚線。

1、先找底從底層開始往上。具體做法是,掛上餌料,先在底層釣約半個小時,如沒有見到浮漂有信號,再逐漸將浮漂往下擼,開始釣離底,每次大約三十到四十公分為宜,依次類推。如見到浮漂出現有力的下頓,這時就說明已經找到了魚層,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層上拋竿垂釣,只要抓住有力下頓的瞬間,揚竿就能中魚。



2、依據釣三分之一的辦法,先釣所釣水深的三分之一處,也就是三米深的水釣一米深,兩米深的水釣一米到八十公分,釣一會兒大約一小時左右。如浮漂沒有信號,再依據當時的天氣情況,如是熱天氣溫很高,我們可以將浮漂向下擼,釣再淺一點,一次擼浮漂不要太多,最多十公分左右。再試釣一會兒,如浮漂沒有信號。再將浮漂向上擼,繼續釣深試試,如果發現浮漂沒有出現頓口。而出現左右擺動。就說明我們釣的太深了。再次將浮漂向下擼,釣淺試試。

鰱魚是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改變水層的。所以,我們釣的過程中,如在一個水層釣一會兒,沒有了信號,我們就應調整浮漂。試釣其它水層,不能死守在一個水層。如何判斷泳層變換:

1、從漂相上判斷,當底釣無實口時,注意觀察浮漂語言是否出現不正常現象,諸如出現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時間無故延長、浮漂站立後未到釣目前出現異常停頓感、浮漂下沉速度明顯緩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過程中有抖動現象,則說明魚兒已經上浮。

2、從截口上判斷,在釣餌未到底前,多次出現截口,說明魚兒已經上浮;從水面波紋上判斷,釣點水面出現魚兒遊動的波紋或者時隱時現的魚兒身影,則說明魚兒也已經上浮。


3、從天氣上判斷。天氣突然驟變,氣壓低、氣溫高、悶熱無風、或早、中、晚溫差過大等因素出現,魚兒都會改變泳層。

其實,找魚層就可以根據漂相來判斷魚的位置。如果魚漂左右搖擺,一般魚層在魚鉤上。如果魚漂左右搖擺且有下頓的情況,魚層基本在和鉤同一平面。如果魚漂時有點頓的情況,魚層基本在魚鉤下。如果連續拋竿很久,魚漂不見任何動靜,就需要繼續向下找魚層,直到有漂相為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012f625353249e68621c034d25c2621\

大芒果威鋼


你好釣友,我是金彧,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淡水魚中的尚品,鰱鱅魚是我國淡水魚的一種,主要生長在淡水的湖泊、河流、大小型水庫。以人工養殖池塘的多一些。鰱鱅是溫水性魚類,適宜生長的水溫是26-32℃左右,比較適宜肥沃的水質環境。鰱鱅生活的水層,根據氣溫的變化,在上、中、下水層中都可以發現鰱鱅活動。

觀察水裡是否有鰱鱅魚活動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氣壓低的時候,水中的含氧量低,鰱鱅不耐低氧,需要大量的氧氣,所以在低氣壓的天氣,鰱鱅會浮頭到上層水域甚至水面活動或者下風口處活動,大個體的鰱鱅魚在水面活動時會出現效大的圓形波浪。鰱鱅密度大時,成群迴游,水面發出流水聲音,非常好觀察。

鰱鱅魚主要是以浮游生物為主,颳風天氣,觀察下風口處,下風口處浮游生物比較多,鰱鱅會到下風口水域吸食活動,不同的水層分佈的浮游生物數量差別很大,鰱鱅總會游到浮游生物最多的水域覓食。

鰱鱅魚是溫水性魚類,喜熱,所以總是活動在水溫較高的水層中。水溫高浮游生物也會比較密,鰱鱅的食物充足,冬季鰱鱅迴游到深水區域。

鰱魚膽小,受到驚嚇會跳出水面,水裡有攔網的地方也可以觀察到鰱鱅的活動,水流的區域鰱鱅頂水,有攔網鰱鱅也會跳出水面。

鰱鱅非常好釣,素餌料,鰱魚喜香,甜、臭。


金彧尚品


你好,我是野釣小袁,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自然水域如何判斷有沒有鰱魚,個人實戰經驗以下幾點:第一 ,鰱魚喜歡的環境,就是高溫,中層魚嗎,水深的地方,溫度大約在30度左右,因此很多釣友一般都是在炎熱的夏天釣鏈子,你去一個陌生水庫,建議你拿點果味的,酸的都行,魚竿的話,建議用6.3,我一般就用長杆,上的鰱魚個體都大,長線釣大魚嗎,呵呵,建議先打窩,越多越好,窩料用粉狀的最佳,再上頻率提杆,讓你窩裡形成一個霧化區,我敢肯定,如果有鰱魚,肯定會過來的,第二,如果窩裡有鰱魚,釣不到,那你可要找好水層,其實鰱魚就是傻瓜魚,魚漂只要顫動,打就可以了,沒有正口的話,也會錨上來的,第三:用海竿綁上拋錨鉤,打出去,錨就也了,打的越遠越好,一般有鰱魚,都是鉤住的,這樣操作,提醒你,千萬別讓水庫老闆看到,會罰款的,其實很多水庫,老闆都不讓釣鰱魚的,水庫的水質環境都是靠鰱魚淨化的,第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問收費的管理員,有沒有鰱魚,就知道啦,呵呵,以上是我回答,謝謝你的提問







野釣小袁DY


我也曾有段時間特別喜歡釣鰱鱅,因為它的力量大,持續性強,釣上之後給你的感覺特別刺激。那麼如何在野生水域找到它呢?要想找到鰱鱅首先我們要了解它。

鰱鱅~名字很多,最常見的名字有花鰱、胖頭、大頭、麻鰱等。

食性~以腮耙濾食澡類及浮游生物和粉狀態餌料。

特點~鰱鱅喜肥水,耐氧能力低,以25—33度最為活躍,多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只有溫度較低時在低層潛伏。

鰱鱅在很多地方會因為它能淨化水質,生長速度快而被各大水庫和養殖塘放養。同時也是釣友們喜歡垂釣的魚種之一。

瞭解了鰱鱅的食性和特點之後我們再找到它就很容易了,可以到背風向陽的靜水區,水庫的庫灣或者下風口,這些都是鰱鱅喜歡待的地方,因為浮游生物大都被吹到這些地方,還有就是水面漂有綠藻的地方也會有它們的身影,你一定會問:那如何發現它們呢?其實很簡單,蹲下來觀察水面有無氣泡,鰱鱅的氣泡小而且非常密集,範圍也大,很容易發現,還有就是觀察水面有無水花,鰱鱅喜聚群,所以發現它們並不難。好了,以上就是我對如何找到鰱鱅的個人理解,不知道能否幫到你?也希望你能夠在以後的垂釣過程中輕鬆的找到鰱鱅,謝謝!。





山高我為峰1916


鰱鱅魚一般都是以養殖為主,自然水域野生的很少,大多是政府投放淨化水質。鰱鱅屬於慮食性魚類,喜歡集群活動在深水區水體的中上層,具有河湖洄游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江湖、水庫等較大的自然水域中,適宜水溫18-30度,冬季潛入深水蟄伏越冬。

要找到鰱鱅第一你要知道鰱鱅的活躍時節為夏季;第二你要知道鰱鱅魚是在水的中上層活動的魚類;第三你要知道鰱鱅魚是濾食性魚類,以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明確了以上三點,你就可以根據窩中的一些表現,判斷附近有沒有鰱子,你要說在這片水域看有沒有那就只有一種辦法看有沒有上浮的再確定其它只能用垂釣證明有沒有,鰱子主要以酸臭味型為主,但是也是雜食魚其它東西也吃,所以野釣只要有魚肯定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