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領導比員工還多,說明什麼?

瀟湘汐苑68


我車間男的3個,女的3個,男的原來5個,後來有人當組長,搞管理,再裁員一個,就剩三個幹活的,組長不幹活,6個員工一個組長,三個組長一個班長,呵呵,由於疫情,今年年終獎聽說沒戲了,唉


打工族的生活


如果是這樣的公司的話,那顯然是公司老闆不懂管理,而且這樣的公司能發展起來的機會很小。

這個現象確實很有意思,我曾聽朋友說過一家類似的公司。

這家公司總共就十來個人,領導人數比員工多了整整一倍。公司裡各種總監各種副總,各種主管經理。而且,更關鍵的是,這些領導跟老闆全是親戚關係。有的只是印個名片寫個什麼總監什麼經理,實際業務能力根本沒有。

來這家公司工作的員工當然是因為短期之內沒找到工作,一旦有合適的機會就都離職了。當然現在那家公司發展怎麼樣不得而知,但如果一直是這樣的模式註定走不遠。

正常一個公司的組織架構中,肯定是頂端一個負責戰略的,CEO也好,總經理也好,老闆也罷,起到統籌作用。然後他再去管幾個分管不同業務線的副總或者其他管理,等等,以此類推。這樣算下來員工數是肯定比領導數多的。

設想一下,一個公司十個領導五個員工,兩個領導管一個員工?這是員工太重要,還是領導管理能力太弱?

這明顯是管理上的問題。

而且管理的薪資遠高於基層員工,請那麼多管理,又是一項高額成本。如果一個公司不懂得控制成本,再多的現金流也不夠揮霍,公司更別提能有所發展了。

因此,如果一個公司放眼望去全是領導,而基層員工屈指可數,那麼一定是公司管理有問題。


關注@筆記先生 分享更多職場觀點,加速職場成長!


筆記先生


在職場上有一種公司特別怪異,這種公司管理人員特別多,甚至比基層員工的數量還要多。在這樣的公司上班,可能大家都會覺得很憋屈,因為到處都是說話的人,而真正做事的人非常少,工作辛苦不說,而且很多人都會來說教自己。下面是一位讀者分享的經歷,大家一起來看看:

小田大學學的酒店管理專業,畢業之後去一家酒店當服務生,慢慢的混到了管理層,後面因為地域限制,小田想回老家發展,就辭去了這份工作,去了老家一家酒店應聘,當時是一個朋友把小田推薦到這家酒店的。工作了沒幾天,小田就發現一個很怪的現象。這家酒店的管理人員特別多,而且那些服務人員特別少,小田感覺很詫異,按理說酒店應該是需要大批的服務人員來維持正常運營,為什麼會為什麼卻有這麼多的管理人員呢?

而且工作到第二個月,小田就發現更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管理層要求老闆漲工資,老闆為了給他們漲工資,把原本的20多個員工開除了幾個,最後只剩下15個人,相當於從開除的員工工資裡面給管理層漲了工資。到後面深入瞭解小田才知道,原來這些管理人員全都是老闆的親戚朋友,很多都是走後門塞進來的,他們佔著位置也不做實事,就擔任一個管理層的角色,每天在公司打醬油。

因為公司的員工太少了,讓現在15個人做以前二十幾個人做的事,很多員工都哀聲怨道,都鬧著說想辭職,小田覺得公司這樣發展下去,公司肯定會特別畸形,基層員工肯定也會想著要離職,小田為此很擔憂,專門為這事找了一趟老闆。

小田很客觀的向老闆陳述了一下這個情況,指出了酒店目前面臨的一個處境,小田建議老闆把那些能力比較差的管理人員都給開掉,這樣可以讓酒店更有效率一些。本來小田以為自己的意見,老闆會很高興的採納,但後面老闆卻罵道:我自己招的什麼樣的人,還要你來教嗎?我自己看不見他們是怎麼做事的嗎?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怎麼那麼喜歡多管閒事?

聽完老闆說的話,小田感覺很莫名其妙,而且感覺自己非常委屈,明明是為了酒店著想,為什麼老闆還要這樣說自己,後面小田回家想了很久,這家酒店的經營肯定是有問題的。照這樣下去的話,酒店肯定發展不長,而且待在這家公司肯定很坑。第二天小田就遞交了辭職報告,老闆什麼都沒問就同意了。





廣東啊榮


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國有企業當中,我是一名私企的員工,在我們公司辦公室的領導一樣要去車間幹活,而國企呢?你出不了貨,跟我沒有關係,因為我是坐辦公室的,你就看辦公室的人正的副的協助的比干活的還要多上好幾倍,為什麼國有企業沒有競爭能力?只能靠壟斷,隨著中國市場逐漸的開放,相信倒閉的國有企業會越來越多,註定會被私企打倒。


xp嘻哈


公司領導比員工多,在一些企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都知道企業不養閒人,所以一些員工就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領導。

綜合起來說,領導比員工多,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既不符合管理的基本規律,又不利於企業長期發展。其主要原因,在於企業的管理和經營的性質。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說明的兩個觀點:

1.領導與管理者是不同的。

不少人將管理人員都定義成領導,這是不合適的。

管理人員是一種職能的分工,是相對於業務人員、技術人員、運營人員等不同職能序列而講的。是一個類別的概念。

而領導的概念則不同,領導是一種職業層級的概念,是相對於一般員工來說,級別更高、權力更大、資源更多的工作人員。

領導是管理者沒錯,但是管理者卻未必是領導。比如,辦公室的文員,其實也是管理者,但卻不是領導,因為她的職級極有可能處於最底層。

觀點:說領導比員工多,不是說管理人員多,而是說職級比較高的人多於普通員工。

2.有些人在解釋這個現象的合理性的時候,以偏概全。

我看到網上有一些所謂的合理解釋,比如老闆說,所有領導都是有資源的人,是為了企業更好發展等。

這些解釋,不但片面,而且淺薄。根本是答非所問。如果說資源,人人都有。而且領導的職級確定不是以個人資源掌握情況為標準的。否則公司將會大亂。

對於企業的問題和現象,脫離不了三大關鍵,那就是公司治理的問題、公司管理的問題和公司經營的問題。


首先,我們從管理和治理角度來看一下領導比員工多的原因。

需要強調的是領導比員工多是一種人力資源的配置問題,而人力資源的配置是以企業治理結構為基礎,以公司經營為導向,以基礎的組織架構為指導的。

1.企業體制問題

所謂企業體制,又叫企業性質,或者叫所有權性質。比如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企業不同的所有權,意味著其組織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式,是按照所有者的思路和意圖來進行的。

在一些國有企業,因為其人力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基本原則,和“只要有蘿蔔就要有坑”的習慣,不少轉崗的、轉業的、轉行的職務較高的人員,都會被“安排”到較高的位子上。

比如,在某國有集團公司,省工業廳副廳長內退,就被安排成企業副總裁;某銀行行長,則被安排成財務副總。當很多的“蘿蔔”都聚焦到一些企業的時候,普通員工會發現,好多的領導,但是幹事的人沒有增加。

2.股權為主的企業控制權博弈

在當前和曾經過去的一段時間,企業併購與合作成為一種潮流。不少企業為了獲得整體的資源整合優勢,為了在贏得行業的話語權,於是合作組建薪的公司;還有一些強勢企業併購另外一些企業。

這種合作或者併購背後,一定涉及到企業股權的操作,誰佔的股份多,誰掌握了董事會,誰在企業的關鍵崗位上佔據人事權,誰就有控制權,就有話語權,就能夠更好的避免風險和獲利。

當一個公司的各方股東都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在股權上誰也不會輕易讓步,而且都想把握董事會的控制權,都希望在各部門安插自己的人,於是公司迅速出現一種“膨脹”現象,那就是領導人員迅速增多,比員工還多。不同部門的領導或者同一個部門的不同領導,各自代表自己“東家”的利益,相互監督和傾軋,把公司搞的烏煙瘴氣。

3.組織管理的架構設置問題

按理來說,人員的配置,是按照基本組織架構的定崗定編原則來進行的。但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公司不多。

一方面,公司的實際人事權掌握在老闆手中,他在人事安排上具有“一言堂”的作用,他說怎麼安排,就怎麼安排。為了拉攏人心,為了“激勵”員工,為了“巴結”一些主管機構的領導,這些老闆極盡所能,在公司安排各種領導崗位。在這些老闆眼裡,“精英員工”是其管理的基本原則,也是其認為的企業存亡發展的關鍵。

另一方面,很多人事管理部門,沒有人力資源管控的意識。不懂得崗位編制與人員數量的合理搭配,在領導或者老闆“大力招聘中高層”的口號下,迅速擴編領導層,短時間內出現領導臃腫,普通員工偏少的現象。

凡事出現領導人員偏多,普通員工偏少的公司,背後一定有管理的原因。至於這種現象對於個別公司是否合理,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了。

其次,我們從企業的經營角度來看一下領導比員工多的原因。

經營其實也是管理,但是是一種特殊的管理,是以業績、利潤、市場和競爭為主的資源配置與戰略執行行為。

1.個別公司因為業務需要,領導設置的偏多。

有些公司是資源支撐型公司,不需要任何人之間過多的配合,不需要很多具體做事的人,只要有“骨感”帶頭做好事情就行了。

比如,一些諮詢類公司,真正出馬解決問題的幾乎全部是領導。因為客戶的特殊需求,和“知識付費”的特徵,一般基層員工無法提供客戶滿意的解決方案,也無法輸出價值較高的“知識產品”。這種情況下,所有主要的工作,全部由不同層級的領導搞定。

當然,現在社會上不少打著諮詢幌子的騙子公司,僱幾個員工到處跑業務,至於領導的作用,那就是“品牌”。這樣的公司算不得真正的諮詢公司。

2.一些公司特殊的經營方式和發展階段,也決定了他們的領導偏多。

一些公司因為處於初始發展階段,因為其合夥經營的性質,導致公司內部幾乎全是領導。

比如,一些初始創業的公司,哪裡有領導和員工的明確分界線?你說他是員工他就是員工,你說他是領導他就是領導。一個公司總共十個人,幾乎八個人都是X總。這是這個特殊階段的需要,但不能長久。

還有一些公司,是屬於那種分散經營的“聚義”型公司,比如一些項目公司。當有項目干時,大家湊一塊,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當沒有項目時,各忙各的,彼此之間也沒有工作交集。

為了自己的業務開展和經營變現能力加強,一些公司採用特殊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這是某些公司領導比員工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無論怎樣,領導比員工多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這背後反映了怎樣的問題呢?

儘管有一千個理由,一萬個解釋,不管聽上去有多麼的合理,但是這種現象一定是不正常的。說它不正常,不僅是違背了傳統層級管理的金字塔法則,而且也是企業僧多粥少或者利舊糾葛的重要源泉。

1.領導多、員工少的公司,管理的效率一般都不高。

相對於正常公司來說,領導多員工少,意味著指令多出,執行力量薄弱。而且權力群體的過於龐大會擠壓基層群體的存在感與積極性。

即使類似諮詢公司,比如國內外知名的諮詢公司,他們領導多員工少,但是管理的效率一樣不高。對於他們來說,有一種顧了業務顧不了內部管理,顧了管理會耽誤業務的糾結。

領導多、員工少帶給管理的低效主要是架構失衡和信息傳遞的低效引起來的,這種做法不能長久,也不靠譜。

2.領導多、員工少,還反映出公司治理存在巨大缺陷。

我在回答其他問題的時候,說過類似的觀點。公司的治理原則和治理水平,決定著公司的管理水平。所謂公司治理,是指在所有權和經營權之間的權責界定,在公司決策層(董事會)與執行層(領導層)之間的權力劃分與利益分配,是公司整體的效率和激勵的模式基礎。

領導多、員工少,說明公司在治理結構中的經理層設置和管理上有問題,在決策層與執行層之間的搭配上也有問題。

公司治理的失誤是致命性的。即使有些老闆現在洋洋自得,總有尷尬的一天。

3.員工少、領導多還反映了一些公司腐敗的文化

在林林總總的企業之中,不乏一些賺了“大錢”的公司,老闆已經覺得“人生達到了高潮”,忘乎所以。表現在公司的管理上,就是大量引進所謂的精英人員,大量增加領導崗位。

開會的時候人越多越有面子,講話的時候,拍巴掌的人越多越感到高興。找了一大幫“領導”過來,卻不知怎麼用,甚至有些根本用不上。耽誤了別人,也坑了自己。

我上個月對接的一個客戶就是這樣,公司一共200個人,光副總經理就20個。為了做自媒體經營,直接聘用了一個號稱在央視做過策劃的“大咖”,其實什麼都不是。

招蜂引蝶,盲目引進領導,會造成不良的而企業經營管理氛圍,這是一種標準的腐敗現象,是人為自我膨脹造成的結果。

觀點:如果哪位職場人所在的單位領導比員工多,你就需要好好掂量掂量,到底是企業非常特殊,還是管理已經一塌糊塗;好好看一看,到底大家都在高效做事,還是都在濫竽充數。職場的“帕金森第一定律”足以說明這種情況帶來的“惡果”。

好的職業發展需要好的企業環境,這是必須要明白的道理。

更多職場觀點,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指尖視野”。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指尖視野


公司的領導比員工還要多,這種現象確實在一些公司存在,而且有這種現象公司將來還會繼續存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領導水平有限,需要下級扶持,導致公司機構臃腫,效率低下。

有一些公司由於管理不善,任命一些能力不高的領導,而這些領導既要開展工作,又怕下級太過優秀將來頂了他的位置,所以他就再認命兩個能力還不入他的下級來配合他工作,然後下級再任命更無能的下級,這樣形成了層層金字塔式的公司管理層,導致領導越來越多,辦事效率卻越來越低,公司逐漸走下坡路。



第二、股東和領導親近的人在公司任命做領導,主要從事後勤工作。

公司的一些股東和他們的一些親戚也可能到公司任命到領導職務,但由於他們工作能力有限,只能從事後勤工作或坐在辦公室喝喝茶,平時也沒有什麼工作壓力,也就是在家沒事幹出來散散心,相當於來養老啦!


第三、公司任命一些有資源、有人脈關係的人做領導,防患於未然。

還有一部分人更加清閒,任命在公司的領導職位上,但卻不經常來上班兒,偶爾來一趟,也就是給領導見見面、喝喝茶就走,這類人更不能小視,他們有可能掌握著豐富的資源或很強的人脈關係,是公司維持各種關係的紐帶,一旦公司出現問題,只要他們一出面很快就能解決擺平,他們的價值也不可估量。


這種領導多工員工少的現象,既然在公司長期存在,一段時間內一般也很難改變,還是主要和公司領導及公司需求有關,我們作為一名普通員工,就不要管那麼多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啦。


姜懷坦


公司領導比員工還多,說明這家公司離“倒閉”不遠了!

員工最好只有一個直系領導,拿破崙曾說過:寧願要一個平庸的將軍帶領一支隊伍,也不要兩個天才同時領導一支軍隊。為什麼?一個說打東、一個說打西,士兵無所適從,只能原地不動,你說這仗還要不要打?所以組織有一個鐵律,就是一個領導,可以有很多下屬;但是一個員工只能有一個領導!

這裡還是說的天才領導者們不能同時領導一支隊伍,不然勢必會起衝突,當一家公司比員工還要多的時候整個組織一定是僵化的。

前幾天一個做勞務派遣的國企老總給我打電話,他說企業已經連續幾年沒有盈利甚至還在持續虧損。

我問他企業主要有什麼問題?

他回答:企業的人力成本佔到了40%,二線部門員工和一線部門員工的比例是1:1,所以導致人力成本不斷升高。

我一聽就知道什麼情況了,二線部門基本都是不直接產生業績的崗位,比如財務類、文職類、還有行政類和後勤類等等

他們企業有500人,算下來就有250人是二線崗位,這樣的人員配置像極了題主問的這個問題。

二線人員這麼多,估計打印一個表格都要分給5個人去做,不然每天閒得慌啊!

但關鍵的問題是他們也不能裁員,其實老總自己也知道根本不需要這麼多人,但是由於各種緣由不能裁人,其中的道理我想很多人都明白,我就不多說了。

上面這張圖片可以說是非常形象了,周圍都是各種經理,幹活的只有一個。

現在考量企業員工能不能賺到錢有一個指標非常實用,就是“人效”指標。

人效:人效說白一點就是人均效率,是人均勞動效率的簡稱,代表一個公司、企業、團隊的效率。

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如果一家企業有100人,然後企業的年產值是1000萬,我們推算一下10000000/100=100000 也就是人均一年做了10萬元,然後在用10萬除以12個月,得出人均每月創造8333元,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這家企業員工的工資一定不高!

從這個角度在結合題主的問題,就知道領導的工資肯定要比員工的收入高,但是他們卻沒有直接參與生產,做管理的比干生產的人還多,人效提不上來的公司只能是賺不到錢,到最後就是倒閉關門的結果。


熊林企管諮詢師


資深國企,壟斷行業,遠離改革,分食皇糧,沒有競爭。

管理學有個“二八定律”,就是說一個工作團隊,骨幹佔比約20%。單位大小領導比例過高,說明大小領導中絕大多數都不是工作骨幹,或者說“幹活兒的人少、混子人多”。這樣的單位,肯定是幹無用功、吃皇糧的。


用戶5825410307


公司領導管理人員比員工多,說明不懂管理,公司人事管理混亂,管理層設計不合理,變相增加公司財務支出,閒人多的公司只能無限制壓榨一線生產員的產量,無限制剝削員工的休息時間和相應的員工權益,還有各種處罰,這種公司就像方便麵廣告,"加量不加價",這種公司員工流動大,以量取利,所以破產也就在不遠的路上。


大理旅途


公司領導比員工還多,這樣的單位是很常見的,但發藍認為它並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你得先搞懂這個公司是什麼性質,什麼運營方式,然後再來思考這個問題。下面簡單說兩個例子。

商務或商貿型公司

如果是這樣的公司,領導多於員工就是正常的,因為它的運營方式決定了沒有必要去打人海戰,僱傭過多的低層員工反而會成為一個很大的成本消耗,於公司無益。

製造型企業

涉及到實業或生產的企業,如果領導多於員工,那就要分兩種情況看待了。

第一種:公司有資質,有核心技術,但不注重自己去加工製造

當今的製造業,這樣的“皮包公司”並不少見,他們擁有強大的資質以及核心技術,甚至已經做成了很不錯的品牌,但所有加工全部“外包”,也就是委託一些小型加工廠去分別加工零部件,然後自己只進行後期組裝。針對這種情況,員工少於領導是常態。

畢竟在“微笑曲線”中,“生產製造”處於最低谷,附加值太低,投入又過大,可以這樣說,每增加一個底層員工,企業承擔的風險就會高上一級。

第二種,完全自產自銷

運營方式涵蓋設計、製造及銷售整套流程的公司,如果領導過多,而員工過少的話,一般是很難長久且平穩的發展下去的。

因為製造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注重週期的過程。產品的加工需要時間,一棟樓蓋起來也需要時間,但只有時間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有人。有工人,有檢驗,有監理,各個崗位都要飽和。尤其是底層員工數量必須足夠,這樣才能使那條龐雜、多變的“生產線”正常運行下去,才能見得利潤。

最後總結:發藍只列舉了幾種可能性,並不涵蓋所有企業。畢竟“智者治人,愚者治於人”,領導之所以能成為領導,本身就應該擁有“一個打十個”的作戰能力,所以面對領導多而員工少的公司,根據發藍以上所談綜合考慮,公司的好壞、有無發展前景已是不言而明瞭。

關注發藍,一起聊聊職場,品鑑【禪與機械加工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