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接燕王朱棣進城,他的結局如何?


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接燕王朱棣進城,他的結局如何?

李景隆是誰?相信大家都清楚朱棣是從自己的侄子手中奪得了皇位。還是燕王的朱棣,率領燕軍,直逼南京城,而那時候給朱棣便利的就是李景隆,他投降打開了金川門,讓燕軍不費一絲力,攻進京師,燒掉皇宮,登上皇位。李景隆對建文是叛徒,對朱棣卻是大功臣,那麼他的下場怎麼樣?

美男子家世富貴,官途順暢

李景隆的身世也算是大富大貴的人家。他是曹文公李文忠的兒子,能被封爵的官員,那都是有大功在身的人。而李文忠,是最開始跟著明太祖朱元璋開天闢地,開國的有功之臣。這樣的功勞,自然配得上公爵,並且,李文忠對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日子過得更是有滋有味的。

在這樣的有功之臣家庭裡出生,李景隆的仕途更是順暢。有著父親的關係,以及家裡在朝堂上的地位,他不用費一點力量就居於高位。而且,家世優渥的他,自小就通讀文學軍事,他對軍事也是真的感興趣,軍事書籍讀的也不少,算是理論知識儲備豐富。

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接燕王朱棣進城,他的結局如何?

而外界對李景隆的評價就是從他的外貌來說。張廷玉評價他就是"長身,眉目疏秀,顧盼偉然。每朝會,進止雍容甚都。"這般形容形容一個男子,可見李景隆確實長得不錯,也是一個古代的美男子。但是,卻說他"景隆貴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諸宿將多泱泱不為用。"

意思便是李景隆也就是道貌岸然,只懂得紙上談兵的一個貴公子。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後面李景隆為何會選擇背叛建文帝,打開金川門,讓燕軍順暢的進入南京城。

打開城門迎燕軍

朱元璋去世之後,繼承帝位的是他的孫子朱允炆,也就是後來我們說的建文帝。當時,建文帝也是忌憚各叔伯的勢力,害怕位置坐不久,於是,計劃了削藩的計劃。李景隆作為開國功臣之後,自然也加入了這一活動中。但是,李景隆卻不是一個用兵之材。

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接燕王朱棣進城,他的結局如何?

他所讀的兵書,只是增長了他的理論知識,在實際戰鬥中,卻無勇無謀。率軍征討燕軍時,也是草包十足,前前後後大敗,損失十萬大軍。但是,這樣他卻沒有被剝去官職,仍居要職,把守關門,這也留下了隱患。

建文四年,燕軍打過長江,直逼京師,建文帝也害怕了,但是不知道是怎麼想的,未聽他人的勸誡誅殺李景隆,反而重用李景隆,讓他去請和。但是,朱棣的野心可不是繼續當臣子,他想要的是帝位,他的侄子建文帝,又沒有他有才能,帝位非他莫屬。

於是拒絕了請和,繼續向前進。而李景隆看著怏怏大軍,心理也是害怕極了,怕自己屍骨無存,於是打開了城門,讓燕軍順利的進入了南京城。這對建文來說,就是一種背叛了。但對朱棣來說,也算是一個幫他的功臣。

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接燕王朱棣進城,他的結局如何?

背叛建文幫助朱棣,下場卻悲涼

大家也都知道,後來的結局是朱棣登基,遷都至北京,建文帝在皇宮中一把大火燒燬了。相傳,火滅後,發現屍體,已面目全非,辨認不出是不是建文帝朱允炆了。也有人說,他逃出了皇宮,在一座寺廟出家,當起了和尚。年代久遠了,也不知真假。

建文帝倒臺了,有些重臣自然是要被革除,以免建文帝的勢力危害到朱棣。但是,對李景隆,卻是好之又好。畢竟,李景隆也是建文帝的大臣,他被授予了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這官職,也是不小的,算是對他來說不錯的結局了。

但是,朱棣身邊跟著的大臣,對他非常不滿。畢竟一個叛徒,背叛了建文帝,難保不會第二次背叛。所以,背地裡明面上,都在打壓著李景隆的勢力。《明史》裡記載,"朝廷有大事,景隆猶以班首主議,諸功臣鹹不平。"越來越多的不滿,傳入了明成祖朱棣的耳中。

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接燕王朱棣進城,他的結局如何?

朱棣心中也是有了間隙。後來,刑部尚書鄭賜也彈劾李景隆受賄,這也給了朱棣理由削弱李景隆。這還只是剝去了他的功臣之名,留著爵位,退休在家罷了。但是,朝堂上並未就此罷休。禮部尚書李志剛又上奏,李景隆在家裡立莊田,養百奴。這可就觸及了帝王心中的底線了。抄家軟禁,李景隆最終鬱鬱而終。

雖然不知道其他大臣所參奏的內容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李景隆究竟有沒有做過那些賄賂,養勢力的事。但是這樣的一個能背叛建文帝,投降的人,自然不受待見,也讓人心中有著隔閡,不敢去信任重用,這也是李景隆為何會落得鬱鬱而終下場的主要原因了。

被免職,奪爵位,對一個位高權重家庭出來的孩子來說,是最沉痛的打擊了。父親是開國功臣,因自己,而導致沒落,最終竟然連家產都沒有,抄家監禁,驕傲如李景隆,自然受不了。但是能怪誰?是他自己選擇了背叛建文帝,投靠朱棣,卻忽略了,帝王對叛徒的芥蒂,以為自己能有更好的前途,卻不曾想,落得這副田地。

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接燕王朱棣進城,他的結局如何?

李景隆,對他的評價就是賣主求榮的叛徒。但是,一個位高權重家庭裡出來的孩子,驕傲,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要與朝堂的大臣打好關係,才不會被針對。而讀過許多的兵書,也許是他後來做出叛變的緣由。讀過許多的兵書,看多的謀略,以及最後關頭做出的選擇,才讓他做出這樣的決定。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

一個富貴人家的公子,仕途順暢,位居高位,雖精通兵書寶典,卻只是紙上談兵之輩,在守城的情況下,投降敵軍,打開南京城門,迎接敵軍進城,成敵軍功臣。卻在之後,受朝野針對,皇帝不信任,彈劾參奏,數不勝數,一點一點,功臣之名被剝奪,爵位也被剝去,落得家道中落的下場,最後抑鬱而終。

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接燕王朱棣進城,他的結局如何?

所以,從歷朝歷代叛徒的下場來看,做什麼都不要做叛徒,不會有任何好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