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算是做自己?

我是妙女郎


請認識你自己

哲學家蘇格拉底早在兩千三百年前就給我們佈置了這個作業。我覺得這是做自己的第一步。因為現在好多年輕人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要認識自己這個問題。

比如木頭,你只有認識它、瞭解大的性質之後,才有可能被做成你想要的東西,要不然你只知道拿來燒火取暖。

因為你從來沒認識他還有能做成凳子的作用。

自己現在處在什麼階段

有沒有足夠的視野來觀察這個世界?

有沒有足夠的知識去了解身邊的社會?

如果沒有,那麼你處在什麼階段,你有沒有一個目標,一個前行的方向,為了這個方向,你準備到了什麼程度。

當然不必精確,有個大概的模糊足矣。這就決定了你是不是有那個能力去做你自己。

做自己是有能力要求的。

最後,你要做一個怎樣的自己

這就涉及到了你的價值觀問題,以及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程度,也就決定了自己以後成長的空間有多大。

做一個怎樣的自己,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無論怎樣肯定要是正念的,建立在社會興趣基礎之上的。

怎樣才算做自己,就是你在思考怎樣做自己的這個過程!


心理學分析


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麼樣開始做自己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是不喜歡我自己的,我經常覺得,我這樣一個渾身是缺點的人,為啥會活在這個世界上?

長的不好看,身高還低,身材也不好,學習也不好,脾氣更不好,真是覺得自己哪哪都沒優勢。

因為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好,所以就活的畏手畏腳,特別怕別人知道自己身上的缺點以後,就不再愛自己,這樣的想法就是造就了自己錯過了很多美好的東西,留下了一地遺憾。

這樣的想法,還使得自己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怕被別人笑話呀,說閒話啥的,反正總結下來,就是看著很跋扈,其實內心深處活的很卑微。

真正讓我做自己的時候,是我三十歲那年,婚姻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磨盡了風花雪月,對別人越失望,就覺得自己越無能,於是決定不再寄希望於別人,自己要將自己的生活過成詩與遠方。

那一刻,才是我真正做我自己的一刻。

做自己,首先要真實地面對自己,不再刻意將自己的缺點或者自己認為不好的地方隱藏起來,而是,努力的將能改變的都變好。

我開始學習畫畫、寫字、練瑜伽、看書、偶爾還寫作,等我走出去的時候,我發現世界如此美好,很多以前我揪住不放的東西,隨著我眼界的拓展,都變得不一樣,自身也快樂了很多。

在做自己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被需要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自我價值感,一個人只有找到了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價值,才會充滿力量地活下去。

做自己,從面對真實的自己,從找到自我價值感,從不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從自己活的有力量開始,加油吧!


嘟嘟媽媽要讀書TT


面對這個問題,首先覺得,我們應該對於“做自己”有一些瞭解,它應該是想自己內心之所想,做自己內心之想做,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和影響,一門心思朝著自己內心的路前進。那怎麼樣才算是做自己呢?

一是我們要基於對自己有很好的瞭解,全面的挖掘自己內心所思所想,並將這種抽象化的事物轉化為具體的執行計劃,按照這個計劃運行,並保證不能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是一種傾向理想化的生活;二是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不去在乎別人的評價,不考慮別人的想法,專注做自己認為可以做的事,不受其他人影響。

但總的來說,做自己只是相對的,很多事情是需要考慮很多因素,並不是我們能夠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因為社會是一個整體,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做自己應該是在一定的原則和前提下,儘量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奮鬥中的伢子


怎麼樣才算是做自己

我們必須先認清自己,才能好好愛自己,才算是做自己。

蘇格拉底說,他對自己總是一無所知,才一直致力於幫助我們認識你自己。他一直認為所有的美德善行都是蘊藏於我們、內置於我們的身心的,自己只是發揮一個助產士的作用。然而我們沒有這個助產士,我們還認識自己嗎?

無獨有偶,中國的《老子》第三十三章寫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貴有自知之明”。講的也是認識自己的問題。

18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和助手做了一項讓新生嬰猴和媽媽分離的實驗。他們做了一個鐵絲母猴媽媽和一個絨布母猴媽媽。鐵絲媽媽胸前放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只要猴子飢餓就可以去吃奶。另外一個絨布媽媽不能提供奶水。剛開始,嬰猴都圍著那個鐵絲母猴,因為他們需要喝奶,但是沒過幾天,嬰猴就只在飢餓的時候才跑到鐵絲媽媽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時候都是與絨布媽媽呆在一起。

嬰猴在遭到一隻木製的大蜘蛛的威脅的時候,就跑到絨布媽媽的身邊,並且緊緊的抱住她,似乎絨布媽媽更具有安全感。

從哈洛的實驗中我們知道,我們天生需要愛和被愛。既然我們已經認清了自己是需要愛和被愛的,那麼愛到底是什麼呢?弗羅姆在《愛的藝術》裡回答很清楚。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我價值並不依附於任何人,我們不是誰的附屬品。所以,我們要主動的愛自己。生活中,有些人表現出對自己沒有信心,不認可,他們不斷的自我否定,使得自我價值感非常的低。當我們缺乏愛自己的能力時,我們真的有可能放棄整個世界,放棄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愛自己。

下面3點,可以讓我們好好的愛自己,做自己。

1. 做自己,就是接納和尊重過去的自己。包括接納自己的錯誤,尊重自己的容貌。對於過去的事情不再糾結,讓往事隨風,眼睛向前看,力求過好今天和明天。《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中“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畢竟這個世界只有一個你自己,你就是一副風景。

2.做自己就是表現為,內心平和,與人為善。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我們自己。只有自己積極努力了,成功自然會向你走來。

3. 做自己,就是真實的表達或者說出自己內心的需要。做個有主見,有個性,有追求的人,而不是隨別人鸚鵡學舌,人云亦云。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我們要學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比如,我想說,你給我這篇文章點個贊。嘻嘻,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謝謝你!


趙趙的春天


一個人,漸漸不想說話了

聽到這麼一句扎心的話:

沒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痛哭,

也沒人在乎你要輾轉反側的要熬幾個秋,

外人只看結果,自己獨撐過程。

從未感覺到時間的腳步加快過,

但往回看的時候,

發現我們已經走過了人生的小半程路。

不管這段路上我們失去的多還是收穫的多,

都遇見了很多的人,也經歷了很多的事。

有人說:

“沉默,是一個人最大的哭聲,

是向生活低頭,

向現實妥協時最無聲的吶喊。”

其實我不這麼覺得。

一個人若是越來越沉默,

越來越不想說,

這不是懦弱,不是妥協,

而是意味著,到了這個年紀,

很多事已經看淡了,

很多人也沒用原來那麼重要了,

變得越來越成熟,

越來越懂得善待自己。

有時候我們沉默,是因為難過,

找不到傾訴的人,說不出心裡的話,

一個人靜靜的胡思亂想。

但有時候我們沉默,是因為失望,

是因為看透了人心而不想拆穿。

和人相處,覺得累了,

選擇沉默,慢慢遠離。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

沒必要強求自己去取悅誰。

這個世界很浮躁,

人們都在羨慕和追逐別人的途中迷失了,

雖行色匆匆,但內心翻騰,

不知道自己該奔向什麼,

又該珍惜什麼。

半生已過,學會沉默,

讓浮躁的心沉澱下來,

人生之路不是你走得越快,

看到的風景就越多,

而是當你靜下心來去欣賞,

會發現風景雖然沒有變多,

但是更美了,因為你開始用心了!





笑彎的語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我們本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但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生長環境,教育等因素影響,給自己裝上了厚厚的鎧甲!做自己就是找回原本自我的本性!

第一,識我

認清自己,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通過他人瞭解自己或通過專業的人士幫助認清自我!認清自我的個性和優缺點!

第二,悟我

理解自我,不是外界或他人使我們理解的道理,而是通過自我的認知,去嘗試理解本心,明心見性!

第三,真我

真我,佛教語。

涅盤四德之一。亦稱“大我”,與“妄我”相對,謂出離生死煩惱的自在之我。佛學常見詞彙,真我,意思是真正的我。凡夫執著五蘊假合之身為我,其實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樣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去偽存真,當我們去掉偽裝恢復本心,便能活出真我!

簡單來講就是,活的簡單,有主見,有自己的思想,不在意別人的態度和看法!追求自己的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為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竹官哥哥


怎麼樣才算是做自己,換句話說就是我是誰…多麼賦有哲學的問題…在這浮誇的世界,身邊的事和人都在影響著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是會讓我們迷失自己,陳果老師的哲學課曾經回答過這樣的問題,我記得她是這樣的“我的一切都在說明我是誰”。你覺得對的事就去做十個人的眼裡就有十個哈姆雷特。人家告訴怎麼樣做你自己,做出來的只是在模仿。你是獨一無二的對社會好的,不會傷害到別人的事都是我們該做的[送心][送心]一起加油


老潘看人生


快快去深山老林,不和其他人來往,吃飽喝足就睡覺,用棉花塞住耳朵。凡事都不理。


用戶6286586613585


既定目標,大膽前進,不受世俗羈絆。


夏之冰6


隨遇而安,隨性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