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應不應從小學開始就教會孩子們怎樣做飯?

走南闖北283998051


做飯這個項目可以作為興趣班來上課,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山大可以去減壓!


梁梁的小緒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學習做家務,學習做飯對小學生來說應該去嘗試,因為我們要求的不是讓孩子真正的做出來一盤美味的菜餚,而是讓他學會規劃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審美的能力等等!

當我的孩子不到3歲的時候,我就讓他參與做飯這件事,孩子一開始學著摘豆角,洗菜以及打雞蛋,有時候我會讓他踩到凳子上我手扶這鍋鏟拌幾下,這些都讓他覺得他在家裡原來也是有作用,樹立了一個“我能行”的信念!

現在孩子4歲了,他可以幫著把青菜的黃葉子摘掉,一片一片的把菜葉剝好,清洗乾淨,中間他會好奇的問媽媽,有些葉子為什麼會發黃?有些葉子為什麼是綠色的?為什麼要多吃青菜?總之大人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孩子參與的過程中,你真的不知道引發他多少個好奇的心!

小學生簡單的西紅柿炒雞蛋,真的應該作為一個週末挑戰,給孩子一個嘗試的機會。從他準備食材,到烹飪以及品嚐時,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懂得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感恩自然的饋贈!


小豆貓


學校是學知識的地方,不要指望學校什麼都教,連家庭功能也包攬了。我家兄弟姐妹們,都在6歲左右,被母親斥著學做飯、學游泳。記得娘說的,做飯不管好不好吃,能做,不餓死自己就行,游泳不要你遊得怎樣,掉到河裡池塘裡能游上岸不弱死就行。


東鵬南水


不應該,不應該,不應該!

學校不是萬能的,不應該什麼都寄希望於學校。家庭教育是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父母除了啟蒙孩子熱愛學習以外,還要啟蒙孩子生活的技能。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可以指導孩子學會做飯了。

讓孩子參與擇菜、洗菜、切菜,再指導孩子簡單的炒菜、煎蛋,然後教給孩子使用灶具的方法。慢慢地,循序漸進,孩子就逐漸學會了做飯,掌握了技能。

孩子能否獨立生活,能否養成習慣,主要在於家長從小有計劃的培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父母應該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引導孩子學會各種生活技能,擔當一定的家庭責任。

孩子3—4歲,可以指導孩子穿、脫衣服、拿碗筷。5—6歲的時候,就可以指導他刷牙、梳頭、掃地、抹桌子等。7—8歲的時候,要培養孩子洗襪子、做飯、整理自己的物品。8—9歲的時候,可以培養孩子洗衣服、熨衣服、照顧小孩等。網上有許多不同階段孩子教育側重點的內容,如果父母真正能夠指導成功而不是放任不管,那麼,孩子就能夠逐漸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且還會覺得許多事情是自己應該做的,而不是覺得理所當然的是父母的事。這其實也培養了孩子責任意識、感恩意識。

一些孩子長大後,好吃懶做,不懂感恩,脾氣暴躁,肆意妄為……父母管控不了,求爺爺告奶奶,為時已晚。歸根結底 父母沒有做好孩子的老師。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責任。不推卸責任、不期待他人,收穫的,將是孩子獨立的生活,健康的成長!


地球9999


學校的確是教孩子知識和技能的地方,但是,如果學校教孩子們做飯,那麼孩子的媽媽、爸爸教孩子做什麼呢?希望題主能夠明白: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們的目標基本一致,但是卻各有分工!


現在的家長,往往誤把“學校教育”當成“教育”的全部內容!

一說到“教育”,家長們往往就只知道“學校教育”,實際上,教育一般被認為三大板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實施的教育;“學校教育”是指在學校環境中,老師對學生開展的教育;“社會教育”是指在社會活動中,各個活動主體對學生實施的教育。

這三種教育,缺少任何一種,學生的成長都必然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偏離。輕者犯錯,重者犯罪。輕者一經點撥立刻醒悟改正,重者深陷迷途屢教依然不改。

現在的一般看法是:學校主要教給學生知識、技能;而家長則教給學生習慣、責任;社會應該教給學生規則和公德。

所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它們的關係是:三位一體,各司其職。

其實,“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個補充,“做飯洗衣”應該是家庭教育的內容!

基於對“問題學生”的發現和研究,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家庭教育”才是整個教育的中心,是最重要的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只是對家庭教育的一個補充。

“做飯洗衣”明顯屬於家庭教育的範疇,試想,學校即便是打算教孩子做飯洗衣,配備得有相應的工具嗎?學校不具備這個條件,只有家庭當中,才具備這個條件。

而作為孩子的家長,應該明白“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對一個孩子的重大影響,學校主要側重於對學習知識、學習習慣、學習技能的講解和傳授,但是對於生活知識、生活習慣、生活技能,則更多的需要由家長、父母來繼續講解和傳授。

但是,現實生活當中,一些家長,為了學生的“學習”,為了讓孩子花費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往往不讓孩子做一點點家務活,不讓他們做飯,不讓他們洗衣服,不讓他們打掃衛生,這樣的結果便是,孩子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越來越差,到了高中或者大學,同齡人之間的差距就非常明顯了!


結束語:

孩子在學生時代不要怕他苦和累,再苦再累都沒有60後,70後,80後那麼苦和累。作為孩子的家長,現在讓他吃點苦,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那麼今後才能有更大在發揮空間!


飛魚勸學


我是說文寫作,來聊聊自己的看法。

突然想到一句話,廚師技術哪家好,山東找藍翔。言歸正傳,小學就應該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這是沒有疑問的,也是現在很多學校踐行的。

但是,勞動教育的範圍是很廣的,如果說,把勞動教育定為做飯,那就太狹隘了。為何這麼講呢?因為,做飯這件事情,更多的時候是在家裡完成的。

所以,做飯這門功課,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要知道,現在很多學校裡面的老師都是年輕人,甚至是剛畢業的。他們就算會做飯,這做的水平多半很差。

讓他們教學生怎麼做飯,只能紙上談兵,效果……

再說,在學校做飯,危險係數太高了。

所以,這件事情,在小學很難實行。如果偶爾一次,進行下親子活動,有這樣的做飯環節,還是非常不錯的。把做飯提到課程表,當做正課,每週都上,就有些不妥了。

相反,如果圍繞做飯這個主題,學習採購,學習採摘,學習各種水果蔬菜知識,這是可以作為校本課程的。

所以,無論是從勞動教育的角度,還是學生實際情況,我們都要實事求是,否則的話,只能說這種做法,會被人詬病不止的!

大家怎麼看呢?

大家想讓小學生在學校學做飯嗎?


說文寫作


春節剛過,疫情影響,各個家庭還在上演一部部家庭電視劇,“沒教作業前,父慈女孝;一教作業,雞飛狗跳”。

今年的上學時間,一再延期,這是好事,為國家做貢獻。

為什麼一教作業,雞飛狗跳,或鞭子,或責罵,或三代家長輪流上陣。

或許從小學教教孩子炒菜,也是一個好方法。

“長得清秀的,會炒菜”這句話不知是哪裡聽得,也是頗有意思。

1-4年級不建議學習炒菜,危險性較大。

5-6年級不為好的學習炒菜時間。

現在父母心太軟,看著孩子孤單一人,想哭;看著孩子手上流點血,想哭;看著孩子哪個鍋和鏟子估計會抽自己幾巴掌,狠自己不會賺錢,沒給家裡請個保姆。

白巖松說:我有機會一年就做個評分嘉賓,2000萬年薪,可是,我要這麼多錢幹嘛?我的生活方式用不了這麼多錢?如果接受這個工作,我每年做什麼呢?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所以,讓孩子學習炒菜不要歸結在家長會不會賺錢,它不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較早進去青春期,在5-6年級,已經有自己想法,進入叛逆期的請慎重。注意引導,溝通,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而不是父母在旁邊指揮。

學校裡小學可以開發炒菜的興趣課,當然,5-6年級開發這種課程,並且和家長多溝通,多加強家校聯繫,不強制,多鼓勵。



三人行教育賴帥


學校裡有勞技課,教小學生做飯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做法完全是浪費呀。

小學生要想學做飯,在家裡學習的機會太多了,除非孩子的爸爸媽媽是土豪,自己從來不做飯,孩子也從來看不到父母做飯,或者家裡面天天上館子,沒人做飯,從來不下廚,那可能沒有機會學做飯,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更多的時候,家長在做飯的時候,順帶就把孩子教了,這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兒。

家長在家教孩子做飯,一方面讓孩子體驗勞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親子之間的親密接觸和互動,增進彼此的感情和交流,更重要的是,每家的口味都不一樣,孩子從爸爸媽媽那裡學回來的傳承,一定也是適合自己的口味的,等他長大了以後,他同樣可以把這個傳承給他的孩子,媽媽的味道,奶奶的味道,就這樣一代一代相傳下去。

這樣的事情要勞動學校來教,不是浪費嗎?學校裡面的勞技課,完全可以學一點別的東西呀,學習家裡面學不到的,老師擅長的,或者是書上特有的。

另外,做飯是一個實踐性特別強的工作,光憑嘴說沒有任何用處。在學校裡面學習似乎不太合適,需要相應的工具和場地,。

我以前在職業學校上課,我們同類的學校裡面就有烹飪學校,我曾經代表我們學校去參觀過。他們學校裡面就有相應的廚炊場地和設施,並且專門配備耗材,學生在這裡學習和實踐,將來出來可以當廚師,對於這樣的學校來說,這些是他們必備的,而普通的中小學,顯然沒有這樣的機會來準備這個工具和場地,我想還是把這樣的機會留給家庭吧!給家庭多來一些這樣的親子互動,何樂而不為?不比在學校不倫不類地學更好?


蘇小妮


必須教!!!

……!!!





朱群老師四公專頁


我覺得孩子的很多本領應該不依賴於學校,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飯這種更應該實踐大於理論的活動不應該家長自己完成嗎?就是上學學的知識,更多的也要在生活中應用了才能加深孩子的記憶和理解。所以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不能偷懶,應該教會孩子更多的生活本領。我一般喜歡跟孩子們一起參與家務勞動,尤其做飯這種事情,好孩子參與更能促進和親子感情,讓孩子有滿足感,吃自己做的食物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