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枉了一千年的張邦昌,其實他根本不是什麼叛徒

公元1127年,北宋東京開封淪陷。北宋兩任皇帝被抓走,將中原大片肥沃的土地拱手讓給了金人,史稱靖康之變。

被冤枉了一千年的張邦昌,其實他根本不是什麼叛徒

雖然說趙家人把土地讓給了金人,但是金人自己也知道,統治北方的難度,因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宋人治宋,扶植一個漢奸政權,幫著管理這一大片土地。

選來選去,這個人選就落到了47歲的張邦昌的頭上。

張邦昌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那心情簡直就是——崩潰了。他根本不想當這個皇帝,倒不是說他的思想覺悟有多髙,而是他自己知道,他勝任不了。民族危亡之際,皇帝被人抓走了,他變成了皇帝,大宋淪陷區的軍民基本上就兩個字:不服。

被冤枉了一千年的張邦昌,其實他根本不是什麼叛徒

所以,從接到命令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在謀劃自己的後路。不管金人怎麼安排,不管宋人怎麼看待,反正張邦昌的心裡必須堅定一個信念:我不是皇帝。因而從登基儀式開始,張邦昌就開始百般推脫稱病不起。

金國不開心,直接下了一個文件:三天不登基,在汴梁進行屠殺!

張邦昌沒辦法,只好登基。

雖然名義上當了皇帝,但是張邦昌依然時時注意,處處小心,給自己留盡了後路。

按照規矩,皇帝的辦公地點是紫辰殿和垂拱殿,所以張邦昌堅決不到這兩處辦公,自己選了一個文德殿湊合著處理一下政務。當然,辦公桌的朝向也有很大的講咒。皇帝的座位是面南背北,張邦昌不敢享受這個待遇,把桌子向西放置,以示自己決不當這個皇帝。

被冤枉了一千年的張邦昌,其實他根本不是什麼叛徒

既然當了皇帝,百官上朝的時候是肯定要跪拜的。張邦昌阻止不了大家給自己跪拜,但是他有辦法,轉過身來,跟大家一起行禮——就當是大總管率領大家給大宋的皇帝行禮了。

更講咒的是稱謂。皇帝自稱朕,張邦昌不敢,他總是自稱“予”;皇帝下發的文件叫聖旨,張邦昌依然不敢,管這叫“手書"。甚至當王時雍稱呼他為“陛下”的時候,他還把王時雍狠狠罵了一頓。

1127年4月1日,金兵帶著大宋的兩個皇帝,以及宗室、官員和無數的後宮佳麗北撤,張邦昌換上一身素服,率領滿朝文武,為徽欽二宗遙拜送行。事實上,在此之前,張邦昌還做了一件很耍心眼的事一一為了留下徹欽二宗的骨血,選了幾個懷孕的後宮嬪妃準備留下,結果被金人識破,未能如願。

被冤枉了一千年的張邦昌,其實他根本不是什麼叛徒

金人撤走之後,張邦昌立即迎接因為被廢而躲過一劫的哲宗元祐皇后進宮。

4月9日,張邦昌開會還政趙家,請元祐皇后垂簾聽政,同時將傳國玉璽獻給趙構,伏地痛哭清死。

第二天,張邦昌正式退位,大楚國宣告滅亡,南宋政權建立。就連《大金國志》也說“邦昌即位首尾三十三日……大抵每事不敢有僭意,逼迫金國之命爾。”


被冤枉了一千年的張邦昌,其實他根本不是什麼叛徒

趙構登基之後,在主戰派李綱等人的慫患下,開始大規模清算徽欽時期的主和派,張邦昌作為曾經親赴金軍大營的談判專家,自然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流放湖南長沙,隨後賜死。

有野史說,高宗弄死張邦昌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勾搭徽宗的嬪妃。不過這種說法應屬牽強。從張邦昌的行事風格就能看出,此人非常看得清形勢,知道僭越的後果是什麼,連皇位都可以忍住不要,怎麼可能為了一個女人得罪趙家。

張邦昌死後,南宋的史官把他定性為一個賣國求榮的漢奸,被《宋史》列為叛臣第一名,只能在文中含含糊糊說兩句公道話:“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 ”

被冤枉了一千年的張邦昌,其實他根本不是什麼叛徒

事實上,張邦昌頂多算是一個貪生怕死的投機分子,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不得已接受了金國的任務,但是如果要說他是漢奸、金人的傀保、大宋的賣國賊,恐怕真是誤會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