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心电图?

用户57208076816


不知道你是想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只是简单的了解,下面我就来简单说说各波形的意义,希望能帮到你。

1.P波:为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有时可有切迹,但切迹双峰之间的距离<0.04s。正常P波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1、V2)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正常P波的时间≤0.11s;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时,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逆行向心房传导。

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间的距离Ⅰ>0.04s,提示左心房肥大;P波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常表示右心房肥大;低平无病理意义。

2.P-R间期:自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心室肌所需要的时间。正常成年P-R间期为0.12~0.20s。P-R间期受年龄和心率的影响,年龄小或心率快时P-R间期较短,反之较长。

3.QRS波群:为左、右心室除极的波,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V1导联VAT<0.03s,V5导联VAT<0.05s。QRS波群时间或VAT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及预激综合征。

Q波:正常人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正常情况下,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V3导联极少有Q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

4.S-T段 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情况下,S-T段表现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抬高在V1-V3导联不超过0.3mV,其他导联均不应超过0.1mV。

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

 S-T段上抬超过正常且弓背向上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弓背向下的抬高见于急性心包炎。 S-T段上抬亦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和室壁膨胀瘤。

 5.T波 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T波是一个不对称的宽大而光滑的波,前支较长,后支较短;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电压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6.Q-T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通常情况下,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越长。



大医小超


心电图是临床诊断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何才能看懂心电图呢?请参考如下内容,或许对你了解心电图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欢迎与我交流。

心电图(ECG)是最简单和最古老的心脏调查之一,但它可以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并且仍然是评估心脏病患者的重要部分。

使用现代化的机器,可以在床边快速方便地获得表面ECG,并且基于相对简单的电生理学概念。然而,初级医生经常发现难以解释。

这是一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旨在:

  • 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心电图记录。
  • 减少面对心电图时常常遇到的一些焦虑症。

基本原则什么是心电图?

ECG仅仅是心肌电活动的表示,因为它随时间变化,通常印在纸上以便于分析。像其他肌肉一样,心肌收缩响应肌肉细胞的电去极化。它是这种电活动的总和,当被放大并记录几秒钟时,我们称之为心电图。

心脏的基本电生理学(见图1)

正常的心动周期始于窦房结的自发去极化,窦房结是位于右上心房(RA)中的特化组织区域。然后,电去极化波通过RA并穿过心房间隔进入左心房(LA)。

心房通过电惰性纤维环与心室分开,因此在正常心脏中,从心房到心室的电去极化的唯一传播途径是通过房室(AV)节点。AV节点在短时间内延迟电信号,然后去极化波通过His和右束和左束的分支向下扩散到室间隔(IVS),进入右侧(RV)和左侧(LV) )心室。因此,在正常传导的情况下,两个心室同时收缩,这对于最大化心脏效率是重要的。

在心脏完全去极化后,心肌必须再次极化,然后才能准备好再次进行下一个心动周期的去极化。

图1.心脏的基本电生理学电轴和记录引线向量(见图2和图3)

通过在患者皮肤上放置一系列电极来测量ECG - 因此它被称为“表面”ECG。

电去极化波从心房向下传播到IVS到心室。因此,这种去极化的方向通常是从心脏的上方到下方。由于心脏在胸部的向左取向和左心室的肌肉质量比右侧更大,因此去极化波的方向通常朝向左侧。通过心脏的电去极化的整个行进方向被称为电轴。

ECG记录的基本原理是当去极化波向记录引线移动时,这导致正向或向上偏转。当它远离记录导线时,会导致负向或向下偏转。

电轴通常向下和向左,但如果我们了解每个记录导线测量ECG的“方向”,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计个体患者。

图2.肢体引线的方向显示每个引线“看起来”在心脏的方向

按照惯例,我们使用12个不同的记录导联方向记录标准表面ECG,但相当容易混淆地只需要皮肤上的10个记录电极来实现这一点。其中六个是从覆盖心脏的胸部记录的 - 胸部或心前区导联。从肢体记录四个 - 肢体导联。必须将10个记录电极中的每一个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否则ECG的外观将显着改变,从而妨碍正确的解释。

肢体导联在冠状平面中记录ECG,因此可用于确定电轴(通常仅在冠状平面中测量)。肢体引线称为引线I,II,III,AVR,AVL和AVF。图2显示了它们“看”心脏的相对方向。通过心脏的水平线并定向到左边(恰好在引线I的方向)通常标记为0度(0中的参考点Ò)。其他导线“看”心脏的方向是根据与此基线的角度来描述的。

去极化的电轴也以度表示,并且通常在范围从-30 0至+ 90 0。有关如何确定轴的详细说明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但此处提到的原则应有助于读者理解所涉及的概念。

胸部导联在横向或水平平面记录ECG,称为V1,V2,V3,V4,V5和V6(见图3)。

图3.胸部横切面显示六个胸部导联相对于心脏的方向电压和定时间隔

通常使用标准测量电信号的幅度和记录期间纸张移动的速度来记录ECG。这允许:

  • 轻松了解心率和心脏间隔
  • 在不同场合或不同ECG机器上记录的ECG之间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记录的电信号的幅度或电压在垂直维度上以ECG表示,并以毫伏(mV)为单位测量。在标准ECG纸上,1mV由10mm的偏转表示。肌肉量的增加,例如左心室肥大(LVH),通常导致更大的电去极化信号,因此ECG上的垂直偏转幅度更大。

ECG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心脏的电活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将ECG视为图形,绘制垂直轴上的电活动与水平轴上的时间的关系。在实时记录期间,标准ECG纸以每秒25毫米的速度移动。这意味着当观察打印的ECG时,沿水平轴的25mm的距离表示1秒的时间。

心电图纸上标有小方块和大方块网格。每个小方块沿水平轴表示40毫秒(ms)的时间,每个较大的方块包含5个小方块,因此表示200毫秒。标准纸张速度和方形标记可以轻松测量心脏定时间隔。这使得能够计算心率并识别心脏内的异常电传导(参见图4)。

图4.标准ECG纸的样本,显示垂直轴上测量的电压比例,横轴上的时间心电图正常

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正常窦性心律期间被去极化的第一个结构是右心房,紧接着是左心房。因此,正常ECG上的第一个电信号来自心房,被称为P波。尽管在ECG的大多数导联中通常只有一个P波,但实际上P波是来自两个心房的电信号的总和,它们通常是叠加的。

然后存在短暂的生理延迟,因为房室(AV)节点在进入心室之前减慢电去极化。这种延迟是PR间期的原因,这是一段短时间内,在ECG上没有看到电活动,由直线水平或“等电”线表示。

心室的去极化通常导致ECG信号的最大部分(因为心室中的肌肉质量更大),这被称为QRS复合波

  • Q波是第一个初始向下或“负”偏转
  • 然后R波是下一个向上偏转(假设它穿过等电位线并变为“正”)
  • 然后S波向下是下一个偏转,只要它穿过等电位线,在返回到等电基线之前变为短暂的负电压。

在心室的情况下,还存在反映心肌复极化的电信号。这显示为ST段T波。ST段通常是等电位的,并且大多数引线中的T波是可变幅度和持续时间的直立偏转(见图5和6)。

图5.单个正常ECG模式的主要波形

图6.正常12导联心电图示例; 注意从aVR导致的所有信号向下偏转。这是正常的,因为电轴直接远离该引线正常间隔

在标准纸上记录ECG允许测量电去极化的各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通常以毫秒为单位。这种“间隔”有一个公认的正常范围:

  • PR间期(从P波的开始到QRS复合波的第一次偏转测量)。正常范围120 - 200 ms(ECG纸上3 - 5个小方块)。
  • QRS持续时间(从QRS波群的第一次偏转到等电位线的QRS波束末端测量)。正常范围最长120毫秒(心电图纸上有3个小方块)。
  • QT间期(从QRS波群的第一次偏转到等电位线的T波末端测量)。正常范围高达440毫秒(虽然因心率而异,女性可能略长)

心电图的心率估计

标准ECG纸允许从ECG记录中近似估计心率(HR)。每个时间秒沿水平轴表示250毫米(5个大正方形)。因此,如果每个QRS复合体之间的大方块数是:

  • 5 - 人力资源是每分钟60次。
  • 3 - 人力资源是每分钟100。
  • 2 - 人力资源是每分钟150。

医疗器械观察


心脏在收缩与舒张时,有微小的生物电产生,利用心电图即可从身体表面不同部位探测这种电位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心电图描记时毫无痛苦,对身体无害。


一般在做心电图时常规纪录Ⅰ、Ⅱ、Ⅲ、aVR、aVL、aVF、V1~V6共12个导联的心电图。这些导联的电极位置各不相同,根据各个导联的波形改变来了解心脏是否有心肌肥厚、心律不齐、心肌供血不足、心肌坏死等疾病。

P波:最先发生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


QRS波群:继P波之后发生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q波(有或无)、R波和S波组成。它代替着兴奋从房室结发出先后通过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纤细的浦肯野纤维进入心肌细胞,刺激心室的收缩,因此能够将其看作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现象。


Q波:是在发生向上的波之前发生的明确的向下的波形。如果它很小,宽度不到0.04s,深度不足0.15mV,我们将它记做q波;若它高且宽,才被称作Q波;


有了这些波之后,每一种症状都有一种相应的心电图特征。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


一、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1. 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增宽变形,QRS时限常>0.12sec,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2. 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3. 提早出现的QRS波前无P波,而窦性P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任意位置上。



二、心房颤动

心电图特征

1.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准确性最好。如果每天都有心脏病发作,而不知是在什么时候发作,可以做24小时心电图检查。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做过心电图的朋友们应该对这张图一点也不陌生吧,简单的波纹记录的正是咱们最重要的器官——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心电图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

那么就有朋友要问了:

心电图有必要吗,它能检查出什么?不是说要发作的时候做才有用吗?

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是不是重复检查?

两个检查有何区别,哪个更好?

……

对于许多人内心的疑问,现在就让我们来简要的了解一下。

心电图检查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1、 诊断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2、 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及由心肌缺血引发的猝死)、变异型心绞痛、典型心绞痛等。

3、 房室肥大、电解质紊乱的辅助诊断。

4、 不同人群的检查:健康体检、术前评估等。

5、 识别心脏病相关症状的原因:胸痛、心悸、晕厥、停跳感等。

6、 筛选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

7、 评估起搏器功能正常与否。

8、 评估或(和)观察某些药物对心脏的毒副作用或疗效等。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分别是啥?

两者是各有所长又各为互补。动态心电图是常规心电图的进一步检查,不能直接跳过常规心电图直接进行动态心电图的原因是:需要借助常规心电图内容进行补充。



湖南医聊


眼底出血看您成双影,雷珠抗单有疗效?


杨荣华23


要看懂心电图 首先要学会理解心电图形成的基础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正常心电图的表现 记住常见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表现及形成原理 一定理解基础上记忆 多看几遍 看多了反复印证 心电图自然会了


沐阳mi


窦性心动过速:指成人窦性心律频率〉100次/分。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等情况。

  窦性心动过缓:一般规定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近年大样本人群调查显示:约15%正常人静息心率可〈60次/分,尤其是男性。老年人和运动员心率可以相对较缓。窦房结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服用某些药物等亦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较常见的一类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例如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以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

  ST段:ST段异常抬高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等;若异常压低,多见于慢性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室肥大、心房肥大等。

  Q-T间期:Q-T间期延长见于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药物的影响,也可见于遗传性原发性Q-T间期延长。

  P-R间期:中老年患者P-R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T波:多数T波轻微改变没有太大意义。但如果T波明显增高,可能是心肌梗死早期或者是高钾血症。T波低平或倒置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更年期)、电解质紊乱、心肌炎、心肌病、神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等。

  U波:U波倒置见于高血压、心肌缺血、左室负荷过重或电解质改变等。U波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小番健康


您好,首先请详细说明您所说的“有点不规律”;如果以下几点,您无需担心。

1.心率,成年人的心率数在60-100之间;如果您稍微偏上或者偏下,只要没有什么不适并且没有家族心脏病史,正常情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重视自己心脏管理的可以使用现在市面上的动态心电图机,好一点的心电图机后台会直接出心电图报告。

2.心电图上的心律不齐,指过缓、过速,或者房颤等。本人有时候加班喝酒也会遇见窦性心律不齐,平时调整下就没事。

3.肉眼看的不规律不代表真的不规律。可以去医院使用下动态心电记录仪;然后请医生看下。当然如果你觉得时间特别忙,直接选用那些智能分析的心电图机也不算太差。我爱赶时髦,我就经常用这种智能分析,每天能抓到几个早搏,但是问了医生,也说没什么。如下图就不用特别关注。


唐海英咨询


问题很模糊,是说你学医的怎么学好心电图还是普通人怎么看懂检查的心电图?普通人就不要想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学医的话心电是一门入门简单但精通很难得学科,小医院只要懂几种异常基本就能操作了,包括:正常心电,窦速窦缓,房早室早,T波改变,ST段改变,传导阻滞及心梗(这个是这里面最难的)。这些你看看书和科主任学一两个月就能基本掌握了。再精深的就要自己平时多努力加好老师带了。就这些吧,丁香园和爱爱医的论坛有很多疑难心电讨论教学,经常看看收获会很大的。


残梦殤流年


普通心电图很好看懂的,最好要临床基础。

把正常心电图每个波形熟记,重要的具体正常及异常数值记一下。

各种常见的异常心电图要熟记及理解。

读图技巧:第一步看是否有p波,第二步看节律,第三步依次看波形。

多看看就行了,深入复杂的话,还是要花功夫学习的。

祝你学业有成^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