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用双锤的武将吗?

jinkie


在小说演义中,用锤的武将有很多,而且武力值都很高。在封神演义中,黄天化用的是一对八棱亮银锤。隋唐英雄传中,李元霸用的是一对擂鼓瓮金锤,裴元庆用的则是八卦梅花亮银锤 。在说岳全传中,狄雷、岳云、严成方、何元庆4员小将用的也都是双锤,他们冲入金兵大营,金银铜铁8柄大锤左挥右抡,上挡下砸,骁勇无比,直杀得金兵鬼哭狼嚎,岳家军大获全胜,八锤大闹朱仙镇,让人看得好不过瘾。而在清代文学家魏禧的传奇传记散文《大铁椎传》中,则刻画了一个善用铁椎的好汉,他用的这柄铁椎,“重四五十斤,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大铁椎夜战响马,在几十名响马的围攻下,毫无惧色,将一对铁椎舞的虎虎生风,“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真乃奇人也!

但是,上面这些都是小说演义,不可当真。既然这个题目问的是历史上真的用双锤的武将,那我们就不说演义里的故事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看历史上“锤”这一兵器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作为兵器使用的“锤”

你以为锤是这样吗?

但其实它是这样的:

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是不是感觉落差太大,想象一下,李元霸和宇文成都拿着这柄小锤大战三百个回合,那画面顿时感觉萌萌哒。其实,这种小锤才是古代真正最为兵器使用的锤。如果真像演义里面,一个锤像南瓜般大小,那可是实打实的铁啊,少说得上百斤一个,真的拎两个200多斤的铁锤去打仗,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天生神力,能舞得动这对铁锤,那连锤带人加披甲,少说也有400斤,马也受不了啊。

锤这种兵器,古代早就有了,应该说从兵器出现的时候,就有了锤。毕竟,相比于做工复杂的刀剑,锤制作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铸一个实心铁块,在加一个握柄就行了。但是,锤真的大规模的使用在战场上,还要到南北朝时期。

我们知道,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方很多政权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很多游牧民族的传统习惯被引入中原,锤就是其中之一。游牧民族的锤最早是用来放牧的,主要是对付狼。草原上狼多,牧民在放牧是,经常受到狼的威胁,在和狼近距离搏斗时,刀剑有时候还不足以使狼立刻毙命,但如果拿铁锤照着狼的天灵盖来上一锤,足以把狼头砸的粉碎。慢慢的,牧民发现锤这么好用,就把它用于战争了。

隋唐以后,中原也慢慢接受了锤这一兵器,锤也大量列装进入军队。唐代的军事著作《太白阴经》中,就记载,唐军除了装备常规的刀剑、弓箭外,还给骑兵装备了大量的锤、斧钺等近战武器,“马军及陌刀,并以啄鎚、斧钺代,各四分支”,啄鎚就是一种类似锤的兵器。

二 锤是怎样使用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有疑惑,这么短小乖萌的锤,是怎么冲锋陷阵的呢?这里就要说到锤的用法。

其实,说到底,锤也只是一种副武器,战场上讲究“一寸长则一寸强”,如果拿着这么一柄短锤去和陌刀、长矛对阵,肯定要吃亏的。锤一般在骑兵在坠马后使用,最为贴身肉搏的近战武器,或者重步兵纠缠在一起后使用的武器,这时候,锤的威力就发挥出来了,拼尽全力一锤下去,即使对方身披重甲,也要砸出内伤,顿时失去战斗力。但是,锤这种兵器用起来也很困难,首先使用者一定要力气大,势大力沉,才能发挥它的威力,另外,由于锤的重心基本集中在锤头上,所以砸出去就很难快速收回来,而且下一次攻击又要拉开距离,有足够的蓄力时间,不像刀那样灵活,如果没有一击必中,给了对方反应时间,那极有可能被反杀。所以,一锤下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锤子买卖”。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崔器,他使用的锤应该是所有影视剧中最接近真实的,可以看到这对锤就没有这么夸张,也就一个拳头大小,而且很短,不会超过二尺。在巷战贴身肉搏的时候,崔器手中的锤就有很大优势了。


三古代有没有真正用锤的武将

基本上是没有,就像前面讲的,锤不适合做主武器使用。但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记载了两件使用锤的历史事件,一件是朱亥椎杀晋鄙,《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记载: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於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朱亥是个大力士,受信陵君所托,击杀晋鄙,夺取虎符。朱亥用的是一个四十斤重的铁椎,古人衣服都是宽袖大袍,朱亥事先将铁椎藏在衣袖里,趁晋鄙不足以,拿出铁椎,一举击杀晋鄙。

令一件事是张良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张良为了刺杀秦始皇,也是找了个大力士,这个力士更夸张,用的铁椎重大一百二十斤,当秦始皇的车队东游至博浪沙时,力士掏出铁椎,奋力砸向秦始皇马车,马车当即粉碎,可惜没砸准,砸的是秦始皇的副车。

这件事都是刺杀事件,可见,铁锤威力极大,一击毙命,是刺杀的不二之选。


一卷青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真的有,岳飞的养子岳云就是使用双锤。

锤子并非不实用,古代战场让它必须实用。

锤有长短两种,正式装备的长柄锤,大约在115~140厘米左右,短柄锤则只有几十厘米长。由于短柄锤夹带方便,常用作暗杀装备。

在唐宋以前,锤子并没有大规模出现在战场。

这主要是锤子有着很多自身的缺陷。

第一,锤子重量远远大于枪矛刀甚至斧。

一把朴刀,往往不过几公斤而已。木杆长矛也差不多。

而即便最小的战锤,至少有20公斤,大的就没边了。

这么重的武器,就必须使用者有强大的臂力才能舞动,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



第二,锤子格斗上有很大缺陷。

锤子只能砸和挡,而且必须有较大幅度的舞动幅度,速度相对较慢。

它重心太前了,这直接导致非常难来回抡,抡出去非常容易,但收回来极难,也就是回手难。

相比可以快速刺、砍、削的刀矛之类,拿锤子格斗很不利,很容易被杀。

岳云就因此差点挂了:《宋史》记载:“颖昌大战,无虑十数,出人行阵,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


但是唐宋以来,锤子等打击类武器却越来越流行,原因只有一个:铠甲的发展。

唐开始,士兵的铠甲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重步兵和重骑兵,他们的铠甲不能可以对付弓箭,近战也很难被刀矛刺穿。

这种情况下,打击类武器的时代就来了。

任你铠甲再厚,我当头一锤,你也得死;我当胸一锤,你也得骨折。



敲棒、骨朵、狼牙棒之类,从大概念上来说都属于“锤”的范围。

宋朱彧《手书》中说:“金人自侵中国,唯以敲棒击人脑而毙”,可见这些兵器很可能是宋代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

而传入后也很快得到了宋朝军方的使用,比如《水浒传》中的秦明,用的就是狼牙棒。

不过随着明代火器的兴起,铠甲也就越来越薄,那么锥子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清代绿营装备的短柄双锤, 每只长二尺, 重仅一斤多,等于是健身用品了。


萨沙


在各路演义小说和民间传说中,一些牛气冲天的武将都喜欢使用双锤。什么擂鼓瓮金锤、八棱梅花亮银锤、青铜倭瓜锤、镔铁亚油锤。

在《隋唐》相关的小说和演义中,有所谓的隋唐八大锤之说。

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就使用一对双锤。400斤一个大铁锤,在李元霸手中抡的呼呼作响,一锤下去就是一大片,185万大军被李元霸锤的只剩65万。

隋唐第三猛将裴元庆也使得一手双锤,能和天下无敌的李元霸对上三锤子,实力相当不俗,毕竟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也只能扛上三锤子。

此外,秦用和梁士泰也是善使双锤。

除开隋唐,《说岳》中也有八大锤之说。第一金锤将第一金锤将严成方,第二银锤将岳云,第三铜锤将何元庆,第四铁锤将狄雷。

那么,在演义和小说象征着无敌的双锤在历史上究竟是不是真的有武将使用?

就史料记载而言,确实没有明确记载把双锤作为惯用武器使用的武将。

有人说,岳飞的养子岳云就是使用双锤的武将,我们来看一下究竟是不是。

《宋史》中记载岳云使用的是两柄大铁椎:

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那么,双椎究竟和双锤是同一个东西呢?

《武穆公遗事》记载:

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锥,首先登城。

《武穆公遗事》的作者黄元振从小就和跟随岳家军一起南征北战,他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在他的记载里,岳云使用的是双锥,和《宋史》的双椎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东西。

除了双椎、双锥,在其他的一些记载中还出现了双槌,如岳珂写《鄂国金佗萃编续编》中,岳云使用的是两柄大铁槌。

椎、锥、槌都出现过,唯独没有出现过锤。而且锥出现过的次数最多,我们可以推测岳云使用的是一种叫做锥的武器。

根据一些人考证,在宋代,锥这种武器,应该属于枪的变种,名为锥枪。

北宋兵书《武经总要》记载:

锥枪者,其刃为四棱,颇壮,锐不可折,形如麦穗,边人谓之麦穗枪。

岳云使用的武器,就是这种锥枪,而且是双手各持一把。和双锤没有多大联系。这种锥枪比一般的枪更重,具有很好的破甲效果。

双锤这种武器,听起来很厉害,一锤下去人马具碎。但是实际上,双锤的可操作性很差。

第一,双锤很短。

战场上,可不是一对一的单挑。在可操控范围内,谁的武器更长,就越容易杀伤敌人。所以古代战场上,常规武器一般都是矛、槊之类的长兵器,比如说曹操就有横槊赋诗之举。当年挥舞着两把短锤嗷嗷冲向敌人,被人一矛就给扎死了。

第二,双锤很笨重。

双锤武器的性质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太轻,虽然说将领们一般都是天生神力,但是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一直挥舞着笨重的大铁锤还是很消耗体力的。在长时间的战斗中,能够用最省力的方式造成最大的伤害,那才是最佳选择。双锤很明显难以达到这个要求。

当然,双锤这种武器,在某些特定是时候应该也是有人使用的,只不过一般人不会将其做为常规武器。


小镇月明


没有。

不知道题主听过一句话叫“一锤子买卖”没。

为什么会用“锤子”来形容呢?因为在古代,锤其实是一种非常笨重的兵器,它的重心分布极为靠前,这导致了四个特点:

1、挥出去容易,但收回来极难。

2、要应用于实战的话,长度不会超过80cm,再长就容易脱手,挥一下就飞出去了。那种一米多的通常出现在仪仗队伍。

3、相比制式刀剑和枪矛,锤的长度决定了他只能用于短距离格斗和贴身肉搏。

4、杀伤力很大,一个大疙瘩直接砸你脑袋上是什么体验。

所以,这一锤子挥下去,基本就决定了结局:要么你被我砸死;要么你闪开了,然后趁我收不回来的时候一锤子砸过来,ok,结束。正所谓一锤定音,没有什么事是一锤子决定不了的事。抱歉,绝对不会有第二锤。


明白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下结论了:锤在冷兵器中,通常被作为副兵器使用。比如骑兵落马或下马近战时,有可能会从背后掏出把锤子。当然,也有类似清朝“铁锤军”那样的步兵营,但实在少数,大多数是用来对付敌方有铁甲兵存在的情况,比如下图:

(配图:听说你刀枪不入?要不我抡一锤子试试?)


锤的特性,也就注定了历史上将他作为主武器的武将基本为零了,一般拿来当做战术性武器。因为对手不是固定的靶子,他会闪躲、会移动,你砸不到他就等于零作用。再砸不到,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容得你那么多失误?历史证明,你拿着锤子,对面拿着刀剑长矛,分分钟把你完爆,你还没挥下去,敌人早就把你戳出好几个窟窿了。什么,你还要拿双锤?你真当自己巨灵神下凡??

但作为副武器还是很常见的,尤其北方的游牧民族,左手持盾,右手持锤。如下图,我们称之为“铁骨朵”,俗称狼牙棒:

直到一战,锤依然是种没被淘汰的冷兵器,俗话说大力出奇迹嘛!看下图:

所以,当你看到小说中描述那些专用双锤的武将,都是耍流氓,图个乐呵就好。尤其是问题配图的那个斗大银锤,艺术加工成分太过严重,根本没人抡得动那种玩意儿。


新奇角度看历史


古代武将常见兵器,是长矛长戟和槊。

从力学角度来说,使用刺杀型武器,是最省力的。

长矛长戟长度多数在3米以上,攻击距离远,刺过后的伤口比较大,很难治愈,所以杀伤力比较强。

以刺为主的长兵器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又节省体力。要经常练习刺杀的动作,能够做到快准狠就很容易能够击杀对方。

所以古代用矛和戟的武将占绝大多数。

项羽、吕布、张飞、秦琼概莫如是。

古代兵器之王是“槊”。这是一种重型骑兵武器,由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的长度,即可用于骑兵持槊冲锋、又可舞槊横扫。能刺能砍能扫,所以被称为兵器之王。

古代将领用槊的非常多。比如隋末的单雄信、张须佗,唐朝的薛仁贵都是使槊的名将。

(马槊刺杀)

古代用长柄单锤的武将都比较少,用双锤的更是绝无仅有。为什么呢?因为双锤

太短了。战场上讲究“一寸长,一寸强”,用双锤冲锋的时候根本够不着对方的骑兵。而且自己还要避开敌人的攻击后,才能够反击。

锤的重量也不是一般人能驾驭得了的。双锤的重量要高于单锤,一般都不少于几十斤。就算人吃得消,马也吃不消。

锤子也不利携带,长柄武器可以挂在马鞍的“得胜钩”上,使双锤都不知道挂在哪里。

锤子最大的缺点是攻击面太窄,只有冲到敌人面前才能使用。而且防御力也差,特别是面对对方的弓箭时,锤子就是个累赘。

使用双锤的武将多见于民间演义,什么李元霸、裴元庆、金弹子,这些听听就好,千万不要信。

历史上有据可考的使用双锤的将领,只有岳云一个。

《宋史》记载:“云,飞养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从记载上我们可以看出,岳云的一对铁锤有八十斤重,要知道南宋初期的一斤换算成现在的重量是625克,八十斤是多少,大家不妨自己算算。所以每次看到这个记载,我都认为岳云是外星人奥特曼。

有没有人用单锤呢?有的。这个人叫朱亥,是信陵君请来的朋友。

《史记·魏公子列传》上说:“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可见朱亥是使一个锤子的。

如果算上流星锤,那三国时魏将王双算一个。根据记载,王双善使三个流星锤,舞起来一定很好看,然并卵,还是死在魏延之手。

(魏延斩王双)

锤子在古代一般不做为战场兵器使用的,反而刺客很喜欢用锤子。因为重量很大,所以一锤子下去,目标往往被砸得脑浆迸裂,根本没有抢救的可能。

前面说的朱亥杀晋鄙,包括刘邦的儿子淮南王刘长杀审食其,都用的是锤子。战场上锤子的优点就不突出了,反而攻击距离短,成为它致使的弱点。因此,武将们很少用锤子,尤其是短柄的双锤。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刚日读史


李元霸 〈与李渊第三子李玄霸为原型〉 〈如果要说,使用双锤最著名的人物,那就非李元霸莫属了〉 出现于《隋唐演义传》,小说中记载为天下第一好汉,隋唐十八好汉之首,力大无穷,兵器为一对铁锤,一个400斤,两个共计800斤。 另外,根据小说所显示,裴元庆,秦用,等人使用的兵器也是双锤 但是这毕竟是小说杜撰的人物,虽然说在历史上有对应的原 型,可是修改的部分较大,争议较多 。



岳云 〈如果真有真实历史人物使用双锤为兵器,岳云使用的可能性为最大〉 岳云〈1119年到1142年〉,字应祥,号会卿,岳飞长子,在当时被人们称之为“少年将军”。 绍兴11年,岳飞父子两,被皇帝赵构以及奸臣秦桧等人谋害,岳云死时才23岁 但是即使是岳云,由于众多因素影响,其实我也不能很肯定的把它划分为使用双锤〈随着查找资料的深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疑点,分歧也越来越大〉


一般来说,如果使用双锤,太轻了,则没杀伤力,太重了,使用起来就并不灵活,所以说吧,局限性较大,极大的限制了,使用的人群 首先双锤我们都知道,杀伤力是非常依靠重量的,毕竟是一种钝器,在使用中并不如刀剑等兵器顺手,一般人使用起来,杀伤力并不大 而且双锤一边重一边轻,在争斗中,极容易甩出去,而且也极不利于防范敌人的进攻,使用并不方便 在古代战争中,一般都使用长枪等攻击范围较长的兵器,俗话说的好“一寸长一寸强”,反观双锤,如果制作的越长,所需要耗费的力气就越大,所以说,使用起来极其耗费体力。


小赵在来的路上


历史上用双锤的武将有许多,比如隋唐时期的西府霸王李元霸,他用的双锤重量是历史之最,双锤共重800斤,据说能抡起这对“擂鼓瓮金锤”的人只有汉朝的伏波将军马援和元霸二人。

据说他是金翅大鹏鸟转世。他用双锤一个人把十八路反王的军队像拍黄瓜一样,杀的185万人的军队只剩下不足65万人,李元霸真正做到了秒杀。

Δ李元霸

另一个用双锤的是《隋唐演义》中的裴元庆裴三公子。他手持一对银锤,重三百斤。坐骑“抓地虎”。传说他为哪吒转世。因硬接李元霸三锤而名扬天下。后被新文礼引入庆坠山,命丧火雷阵中。

第三个用双锤的是隋唐好汉草包肚子齐国远,据说齐国远用的是一对金锤,不过是用金纸糊的,这一对超大号的金锤,吓跑了李元霸,唬住了秦琼和裴元庆。待到双方兵器碰撞,纸锤立刻就露出马脚。齐国远的一对金锤是蒙人的家伙式。


Δ裴元庆

第四个是隋唐时期的梁师泰,梁师泰是天下第十五条好汉,是挂锤庄庄主,后成为李元霸的开路先锋。他手中一对镔铁轧油锤共重160斤,曾两锤将天下第十八条好汉,瓦岗五虎之一的单雄信震的两手酥麻,虎口震开。后在天昌关被伍天锡杀死。

第五个是南宋的岳云,岳云手执一对擂鼓瓮金锤,单锤重86斤,双锤共重172斤。他一生战绩主要有:锤震金弹子,两战陆文龙,大闹朱仙镇。可惜年纪轻轻刘和父亲岳飞一起被秦桧陷害而死。死时年仅23岁。

第六、《说岳全传》里的“八大锤”。八大锤指的四个人,除了岳云外,还有铁锤将狄雷,手执镔铁亚油锤、铜锤将严成方,手执一对青铜倭瓜锤、银锤将何元庆,手执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


当然历史上用双锤的武将还有不少,亲们知道多少呢?




秉烛读春秋


问题:历史上真有用双锤的武将吗?

这个问题纯粹就是没有道理的问题。自古18般兵器,斧钺钩叉,刀枪剑戟等,样样有人用,样样有人玩的溜。用锤子的武将可多了,锤子很实用啊,为什么会不实用呢?一般用锤子的武将都是勇猛无敌,臂力惊人,天生神力之人,拿着大锤子一敲,轻松搞定对手。

金锤将:李元霸(擂鼓翁金锤)、银锤将:裴元庆(梅花亮银锤)、铜锤将:秦用(人面铜锤)、铁锤:梁师泰(镔铁轧油锤)。隋唐里的4个玩锤的高手,全都玩的一手的好锤。仅仅是隋唐就有4个家伙玩的好,那么上下5000年里玩的好锤的人就更多啦。我就不给你说了,自己查吧!随便说一个,江湖卖杂耍的人,有一个很出名的绝活:“胸口碎大石”,就要锤子玩的好啥。

另外锤子可是很拥有的武器,“一锤子的买卖”自古就很流行。其实锤子在现在这个社会同样有很多人玩的非常好。不知道你们看过的电视剧有没有发现,现在这个社会里,有人拿着锤子一敲,然后说“肃静”,一屋子的人“屁”都不敢放。你看锤子多么的食用。现在还有的地方,有人拿着锤子,大声叫到:“什么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成交。”然后大锤一敲,搞定。(像不像一锤子买卖)。

所以不但古时候的锤子很用,战斗力爆棚,就算是在现在玩的好锤子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横穿古今,锤子都是很实用的东西。您觉得呢?

历史扛把子


锤这种冷兵器属于钝器,主要作用破重甲,使用者也是非力大无穷者不能使用。双锤将更是罕有,虽然伤害高,但是属于短兵器,攻击速度又慢,所以甚少有人使用。

双锤将只在一般演义中出现,而且锤子都是一样的分为金银铜铁,例如《刘秀传》中的金锤公孙阳,银锤马逵,铜锤李金龙,铁锤冯迁郎。《隋唐传》中的金锤李元霸,银锤裴元庆,铜锤秦用,铁锤梁师泰。《说岳全传》中的金锤岳云,银锤何元庆,铜锤严成方,铁锤狄雷。还有《薛刚反唐》《大明英烈传》等都有四猛八大锤。


锤子起的名字也大致一样,比如金锤叫擂鼓瓮金锤,八棱梅花亮银锤,倭瓜锤,镔铁锤等等。那么我们最为熟知的《说岳全传》则是岳云等四人八锤大闹朱仙镇的故事,从小每每看到此处都是热血澎湃,兴奋不已。

那么,到底岳云等人是否用的双锤呢?本人以为有可能。众所周知,岳飞用的是枪,属于长武器,骑将一般制式武器也是骑枪,冲破敌人防御以后要近身作战,所以需要短武器,比如说刀,鞭之类,古代的锤其实也属于类似武器,没有刺杀,砍杀效果,只有靠武器本身重量带惯性来砸,这样的武器对重甲极具威胁性。结合当时对阵的是金国,而金国最出名的兵种就是重甲兵“铁浮屠”,我想岳飞手下将领用钝类武器的可能性明显大的多。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就有使用双锤的将领,长安崔器经常就拿着双锤出入,真正的双锤将的锤子都没有我们想想中那么大。以此看来,岳云,何元庆,严成方,狄青,呼延庆,李元霸,裴元庆(尤其传说他的锤头带铁链,极有可能锤头不大,不然怎么收的回?)等都有可能短兵器选择的是双锤,后来被演义夸大后,反而成了主武器在用,又把武器造型进行了艺术加工,导致了我们对锤这种武器的误解。

你想想中的锤是这样的:



但其实是这样的:

是不是有些失望呢?


望风瑟瑟


在以冷兵器作战为主的古代,战场之上两军对垒兵器多以大刀,长枪为主,使锤的武将很少见,“锤棍之将不可力敌”因为使锤对膂力的要求很高,力气小根本抡不动,虽然造成的伤害高,但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意见,攻击速度慢,所以很少有人使用。

小说演义里的使锤名将!

使锤好的多见于小说演义,比如《大隋唐》中的八大锤,个个力大无比,勇猛过人,他们分别是,西府赵王李元霸,使一对擂鼓瓮金锤,重八百斤,四平山一战一对金锤砸退了十八路反王百万兵马,并令他死伤大半,勇猛异常!银锤太保裴元庆,使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重五百斤,四平山一战砸伤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并且敢跟李元霸对锤,厉害的很!银面韦陀秦用使一对黄铜倭瓜锤,重三百斤,曾一锤砸死突厥大都督红海,也是难得的猛将!铁锤太岁梁士泰,使一对镔铁轧油锤,重一百六十斤,曾秒败单雄信,可惜就是个“龙套”角色!


历史上的使锤名将!

历史上真正使锤的名将十分罕见,《史记》里曾记载了一位使锤将军

“良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从上可以看出,这位大力士用120斤的大铁锤刺杀东游的暴君秦始皇,可惜最后刺杀失败!而这位大力士也没留下姓名,所以也算不上“名将”!

真正使锤的名将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儿子岳云,《宋史》曾里记载:

“云,飞养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以上可以看出,小将军岳云使的是重八十斤的双锤,跟随岳飞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