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崇拜李白,李白崇拜誰,你知道嗎

李白是在中國曆來的詩人中受到人民普遍熱愛的一位。提起他的名字,在我國很少有人不曉得。李白是那樣的熟悉,以至於閉上眼都能想象出他的模樣。我們為什麼會熱愛李白?因為無論是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還是他“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刻苦學習的精神;無論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奔放氣魄,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屈的人格;無論是他“我亦為君飲清酒,君心不肯向人傾”的率真,還是他“孤高繡衣人,瀟灑青霞賞”的飄逸和灑脫;李白都讓我們深深折服。李白折服我們卻也被別人折服著,你知道是誰嗎?


我們崇拜李白,李白崇拜誰,你知道嗎

一. 李白的第一個崇拜對象魯仲連

李白有多崇拜魯仲連

魯仲連是李白在事業上最為崇拜的人物,李白對他的崇拜一點也不亞於我們對李白的崇拜。“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誰道大山高,下卻魯連節”“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日不受賞,羞於時人同”“恨無左軍略,多愧魯連生”;“魯連善談笑”,李白的很多首詩都是為魯仲連而作,可見魯仲連在李白心中的位置多麼重要。

李白為什麼崇拜魯仲連

魯仲連何許人也?竟讓我們狂妄自負的大詩人崇拜到如此地步!

魯仲連(約公元前305年-約公元前245年),又名魯連,尊稱"魯仲連子"或"魯連子",中國戰國末期齊國人。此人長於闡發奇特宏偉卓異不凡的謀略,卻不肯作官任職,願意保持高風亮節。

魯仲連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曾經替平原軍說服了魏的將領新垣衍,打消了尊秦為帝的舉動。此間難得的是魯仲連不是有求於平原君,他只是為了正義憑藉口才之強,說服了執拗的新垣衍。平原君要賞魯仲連,魯仲連卻笑著說:“所謂貴於天下之事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他終於沒有受賞,反倒辭卻平原君,再也沒有見面。做的第二件事是,燕軍守著聊城,田單怎麼也攻不下,魯仲連便寫了一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這封信竟感動了燕軍,聊城就攻下來了。田單又要給魯仲連官做,但魯仲連卻又逃開了,逃到海上。他說“吾與富貴而拙於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李白曾感嘆道:"我也是和他一樣淡泊坦蕩的人呀,事了拂衣去,功成身退是我們共同的志向。"

李白平生疏散人,絕不耐煩,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只能是做說客、策士之流。他羨慕平地一聲雷的人物,絕不願意去磕頭作揖求取功名,而是希望有人來請,忽然出山,忽然立功,從容輕易從政。最後功成而退,遠禍藏身。而魯仲連包括了李白所說的一切資格,既是說客,又是策士,既是平地一聲雷,由平凡而參與政治,又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這正是李白嚮往的呀。

我們回看魯仲連的一生也不由得佩服,既主張正義,又有才幹,既獲得了成功,又得到了自由。更重要的是,魯仲連的結局逃到海上,李白作為道家子弟,海上正是神仙家嚮往的地方,合乎道家的思想。無怪乎我們的大詩人李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們崇拜李白,李白崇拜誰,你知道嗎

李白如何崇拜魯仲連

魯仲連既為李白最理想的從政人物,所以李白的從政史可以說是模仿魯仲連史

1.做食客

李白二十多歲開始離開家鄉從事政治活動,他流浪於襄漢、洞庭、揚州、汝海之間過著“食客”的生活。他到處拜謁地方長官和卿相顯貴,倒真有點像魯仲連了。只是卻沒有什麼建樹,還時常遭到毀謗,“食客”做得也不安穩。

2.平地一聲雷式的從政模式

李白真正踏上政治的舞臺已經42歲了。李白的一位叫吳筠的道教徒朋友,被唐明皇宣詔入京了,吳筠就推薦了李白。唐明皇也可能早聽說過李白,三次邀他入京。這對李白來說就是平地一聲雷呀,這也是他理想的從政模式,雖然“遊說萬乘苦不早”,但有機會像魯仲連一樣施展才能,還是很令他得意的。他留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言壯語,洋洋得意的往長安去了。

李白到長安,排場不小,傳說唐明皇,降輦步迎,親為調羹。說什麼“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意思是您是老百姓,可是您的大名能讓我也知道了,如果不是平素道德高尚,如何能到這樣。唐明皇給了李白“翰林供奉”的職務。所謂“翰林供奉”,是唐朝有一才一藝的便可以供奉內廷的一種從官。唐明皇表面上似乎很看重他,實際上不過拿他來玩弄而已。

3.迅速立功,趕快飄然而逝

他在長安的建功立業無非就是起草《出師詔》《答番書》,當然還做了一件很風流很膾炙人口的事就是寫《清平調》三首。那時宮裡有牡丹盛開,爭奇鬥豔,皇帝和楊貴妃便乘著夜深在園裡賞花、飲酒作樂。皇帝忽然覺得舊歌詞不能表達這種目前的情趣,於是讓大音樂家李龜年專請李白做幾首新歌出來 ,當時李白正處於醉酒狀態,不過立刻答應了,而且立即交了卷。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首新歌詞當時就被唱了,楊貴妃非常高興,從此後唐明皇就高看李白了,對他格外優待,並想要重用他,但最終沒用得到重用。其中原因大概和李白傲視權貴,嘲弄當時最有勢力的太監高力士有關吧。

李白在宮廷裡就這樣混了一陣子,詩人特有的敏感很快讓他有所醒悟了。他本是自由疏散之人,在這裡受拘束。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異常險惡的局面李白是不容易應付的,尤其像李林甫那般狡詐的老官僚,還有為李白脫過靴子的高力士,就連一般的權貴也嫉妒他、排擠他。李白是一個空有單純抱負的人,不要說鬥不過他們,連看懂他們玩的一些小把戲都不容易。李白曾想像魯仲連一樣迅速立功,趕快飄然而逝的理想沒有機會得到實現

4.漫遊不忘魯連志

李白在長安不過三年,便又開始了他的漫遊生活。這一次消耗了十年左右光陰的漫遊,讓李白對盛唐統治者的面目認識得更清楚了,但此刻李白已是54歲的人了,李白老了。但他還是躍躍欲試的找機會實現“欲濟蒼生”的理想。

李白55歲那一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趁機蹂躪中原。安祿山在755年11月在范陽起兵,第二年6月就攻入長安。唐明皇不抵抗,逃到了四川,太子退到靈武(今寧夏的南部)。李白對唐明皇的不抵抗,認為非常不妥。他寫下有名的政治諷刺詩《蜀道難》。“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側身西望長諮嗟!”李白心情非常沉重,他認為應該收復中原。但時局讓他看不到一線曙光,理想渺茫,但也沒忘了,要做魯仲連。“談笑三軍卻,交遊七貴疏,仍留一支箭,未射魯連書。”

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帶領妻子避禍江西廬山。他對安祿山的行徑十分痛恨,他祈望唐王朝早日匡復,只恨自己不知如何出力。此時,唐玄宗對天下作了簡單的劃分;太子李亨守住黃河流域,另一個兒子李璘被封為永王守住長江流域。而李白所處的廬山正在李璘的管轄範圍。李璘知道李白的大名,偶爾知道他的躲藏之處,便派人邀他下山加入幕府。這讓

李白又看到了實現他學魯仲連的理想的希望,他一口就答應了,還“誓欲清幽燕”“不惜微軀捐”

不曾想,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唐明皇成了太上皇,這給李璘帶來了大麻煩。此時李璘正遵照父親的指令在襄陽、江夏一帶招兵買馬,準備揮師東進,不想傳來哥哥指令,要求他撤回成都,侍衛父親。李璘沒有聽,就被李亨認為蔑視帝位,故意抗旨,便安排軍事力量逼近李璘,李璘兵敗,逃亡途中被殺,罪名是反叛朝廷、圖謀割據。李白也成了叛軍的一員被捕入獄,後被流放夜郎。雖流放途中被赦還,但李白很苦悶,因為他的志向得不到伸展,此時李白已經是59歲的人了,一切抱負眼看就要化作幻影 ,但仍沒忘了當魯仲連,“君草陳琳檄,我看魯連箭”。

只是魯仲連的箭始終沒有發的機會。永王璘的事件是李白最後的一次政治活動,李白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到這時已經接近尾聲。最後李白依著他的族叔李陽冰,住在當塗。寶應元年四月,代宗立,收羅賢人。便拜他為左拾遺。可是命令剛下不久,李白就在當塗死了,時年62歲。李白一生模仿魯仲連的的政治理想終於陷入幻滅之中了。


我們崇拜李白,李白崇拜誰,你知道嗎


二. 李白的第二個崇拜對象謝脁

“如果說魯仲連是在政治上李白最崇拜的一個人,那麼謝脁則是在文藝上他最崇拜的一個人。”

何以見得李白崇拜謝脁

謝朓是永明詩人的代表,在當世就享有盛名。梁武帝蕭衍說:"三日不讀謝(朓)詩,便覺口臭。"名重一時的劉孝綽也很推崇謝朓。"常以謝詩置几案間,動靜輒諷味"(《顏氏家訓·文章》)。杜甫說"謝朓篇堪諷誦"(《寄岑嘉州》),李白更是經常提起謝朓,"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三山懷謝朓,水澹望長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清人王士稹《論詩絕句》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

李白的確對謝脁崇拜得很認真,從沒有一位詩人讓李白如此讚賞。李白晚年從夜郎被赦回以後,便徘徊在宣城的附近,因為謝脁曾在宣州任過太守,宣城有謝脁的足跡所在。李白死後的墓,就在謝朓常去的青山之旁。李白追懷謝脁的詩中《宣州謝眺樓 餞別校書叔雲》猶在耳側。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我們崇拜李白,李白崇拜誰,你知道嗎

李白為什麼崇拜謝脁

謝脁為什麼會讓我們自負的大詩人李白如此崇拜呢?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謝脁這個人。

謝朓,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東昏侯永元元年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中,時年36歲。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沈約曾經評價他的詩說,二百年來,無此詩也!現存謝朓詩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詩的成就很高,觀察細微,描寫逼真,風格清俊秀麗,一掃玄言餘習。寫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穎,富有情致,且佳句頗多。如"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遊東田》)等,至今膾炙人口。

李白對於謝脁的崇拜,最主要的原因跟他的詩的風格有關

李白在他的詩歌《古風》當中,有對文藝的見解。“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聖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他提出了一個文藝標準即“清真”。何為“清真”?“清”就是不濁。所以說瀟灑;“真”就是不虛飾,不矯揉造作,是不隨和流俗。說到“清”謝脁當之無愧。李白曾有詩說,“中間小謝又清發”,其中“小謝”就是指的謝脁,“清”就是指謝脁的詩風。

李白對“清真”的推崇和道教有關。李白是在道教上有所修為之人,知道順應自然乃天下大道。順應自然才會“清”,才會“真”,否則就會失去“清真”。而謝脁的詩裡恰就有李白所說的“清”。


我們崇拜李白,李白崇拜誰,你知道嗎

3.李白對謝脁的超越

李白的詩比謝脁多了份真

由於時代的緣故,謝脁的詩裡“清”則有之,“真”卻還沒有充分的表現出來。李白的詩就顯然極其真,這一點李白遠遠走在了謝脁前面。

例《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四

小妓金陵歌楚聲,家僮丹砂學鳳鳴。

我亦為君飲清酒,君心不肯向人傾。

“我亦為君飲清酒,君心不肯向人傾。”恐怕從來沒有詩人會把內心對人的怨和不滿寫得這麼露骨。他坦率直爽的個性展露無遺。這是李白詩歌內容上毫不掩飾的真,李白因為真而可愛。

李白的真還表現在詩歌的技巧上。他的詩渾然天成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兩人對著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山中與幽人對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李白的詩明白如話,自然到讓人驚歎的地步,這和李白刻苦學習民歌也有很大關係。

李白的詩比著謝脁的詩多了份豪氣

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他的詩所取材歌詠的對象多半是雄大壯闊的,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讀他的詩,讓人感覺豪情萬丈。韓愈曾對李杜稱讚:“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沿著偶像謝脁的足跡,一步步走向詩歌的巔峰。

我們崇拜李白,李白崇拜誰,你知道嗎


結語

“李白在事業上想追蹤魯仲連,結果並沒能如魯仲連那樣得意。他在文學上稱讚謝朓,造詣卻遠遠超過了謝脁萬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