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孔子后人还享受衍圣公待遇吗?

千秋功业


衍圣公已成为历史,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依然在宝岛存在!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尽管封建王朝改朝换代、乾坤巨变,更换了一代又一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但是孔子及其后人所受到的推崇却有增无减,每况愈盛。孔子死后的封号也随着历朝统治者的加封而不断提高。唐代以前孔子被称为各类公侯爵。唐太宗李世民尊称其为先圣,唐玄宗李隆基尊称其为文宣王,元成宗尊封其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到清世祖康熙皇帝尊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此时的孔子的尊称已经无以复加!


而随着孔子的封号不断提升每年对孔子的祭祀仪式也愈发隆重。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世之时便册封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作为奉祀君,负责孔子每年的祭祀活动。并且在历朝历代里这一爵位世袭罔替。尽管具体的称号可能随着年代的不同有所变化,但孔子的嫡系后人的爵位一直都在。


公元1055年,宋仁宗至和二年。宋仁宗赵祯加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正式享受公爵待遇。宋仁宗赵祯想必很多人对其都十分了解。宋仁宗在位42年期间,推行仁政、任用贤良,文化兴盛,唐宋八大家的宋朝六位大文学家都生活在仁宗时代。更是诞生了一大批著名大臣。因此宋仁宗赵祯对孔子的后人进行了进一步加封。



从此以后衍圣公这一称号便与孔子的嫡系后代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称呼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袁世凯任职大总统之时,宣布衍圣公所有制度与清朝保持一致。1920年,孔令贻的遗腹子孔德成出生,随后民国北洋政府大总统册封百天的孔德成为衍圣公。

1935年,民国政府感觉衍圣公的称呼封建色彩太重。于是改任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从此以后衍圣公的称呼便成为了历史。但是孔子一家在中国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可以称之天下第一家。


(最后的衍圣公——第77代孙孔德成先生)

1949年,孔德成跟随国民政府前往了宝岛,在宝岛继续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2008年孔德成病逝,由于其长子龙维益已经去世,因此尤其长子长孙孔垂长继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而后在山东曲阜则取消了所有的封号,人民政府并没有册封新的奉祀官。

(现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第79世孙孔垂长先生)

很多人都知道由于南宋时期,中国划分为南北两个统治政权。因此孔子的后人也分为北宗和南宗,北宗以山东曲阜老家为中心,南宗以浙江衢州为中心。 后来在元朝天下一统之后仍然以北宗为正统。北宗享受衍圣公的称号。南宗也会任命一名奉祀官。称号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同样是世袭罔替!

(南宗——第75世孙孔祥楷先生)

1949年时,年仅11岁的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孔祥楷并没有前往台湾,而是留在了衢州。后来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的称呼停止使用。后来成年后的孔祥楷前往河北挖金矿。并在北方生活了38年。对于自己孔子嫡系后人的身份只字不提。

后来浙江省衢州市为了发掘本土的文化历史内涵,开始重视在衢州已经居住了近千年的孔子南宗。盛情邀请孔祥楷先生回到衢州担任孔子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近些年孔祥楷先生一直努力恢复南宗的祭祀活动。也多次带领南宗的孔子后人前往山东曲阜祭拜交流。


珞珈山的猫


(孔子)


现在已经没有“衍圣公”这个头衔了,但是孔子后人在宝岛还世袭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这个职务。


这可不是什么荣誉头衔,2009年以前这是实实在在的公务员职务。


也就是说在宝岛专门有一个公务员岗位叫“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科级、处级,而是省部级职务(特任官)。


而且这个公职是由孔家世袭的,每个月有大约有3.5万人民币的薪水。


当然,在孔德成先生去世后,孔家人经过讨论,提出新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不再领取薪水,只当做荣誉头衔。宝岛地区当然答应了孔家这个要求,不过答应这个要求同时立刻又重新聘“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国策顾问,这个国策顾问可是有薪水的。


宝岛的“国策顾问”究竟有多少钱?据说比宝岛的“立委”薪水还要高。


根据媒体披露,宝岛的“立委”月薪大概是4.1万人民币,还有接近6万人民币年终奖。


孔德成先生


也就是说,在宝岛的孔家人,每一代都有一个人不需要学历,不需要工作经验,只因为他姓孔,是孔子的后人,就可以拿4.1万人民币的月薪,还有年终奖。


顺便,我介绍一下“衍圣公”这个头衔是如何变成“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并没有取消“衍圣公”的头衔,孔子的第77代嫡孙孔德成1920年出生刚满一百天,就被当时北洋政府领导人徐世昌颁令袭封为“衍圣公”。


当时“衍圣公”主要收入来自于免税田,大概每年有2万银元的收入,不过“衍圣公”府要自行承担孔庙祭祀的开支。曲阜孔庙每年二、五、八、十一月上旬的丁日都要举行大祭,称为“四大丁”,这是孔庙最隆重的祭典,开销也最大,一次就要用26头猪、31只羊(其中5只是代替鹿的)、2头牛。此外还要用大量的牛油蜡烛、白面、果、蔬、酒、木炭、炭饼等。


此外“大丁”之后,在当月中旬丁日还要举行“中丁”祭祀,即祭祀孔子家庙。此外还有每月朔望祭典,孔子诞辰祭典,“圣卒”祭典,元旦、元宵、寒食、端阳、中元、重阳、十月初一、冬至、十二月初八祭典,尼山书院祭典,中兴祖生日祭典,张姥姥春秋二祭……这些祭祀费用加在一起,花费相当巨大。


可以说,“衍圣公”其实每年也积攒不了多少现金。


1935年,国民政府觉得“衍圣公”这个头衔实在太封建王朝了,所以正式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级别是特任官,在民国,这就是省部级了。而且开始支薪水了,每月工资大概是800银元,这笔钱可以购买大米10561.6斤。

(目前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


1950年代,孔德成先生去到宝岛,一直担任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一职,并且担任“国策顾问”一职,因为担任了“顾问”也是有薪水的,所以孔德成先生一直没有领取“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薪水。


2008年孔德成先生去世后,“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这一公职由孔德成嫡长孙,1975年出生的孔垂长担任。也从2009年开始,“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从宝岛的公职变成了荣誉职,但是“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默认担任宝岛的“国策顾问”这个潜规则还在,孔垂长也因此成了新一任“国策顾问”。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衍圣公”这一职务名义上在1935年就废除了,但是事实上的“衍圣公”职务一直留存到了今天。


兰台


靖康开始,孔家已分南北。南孔在金人入侵宁避走浙江,忽必烈拿封号诱惑也不回。留下北孔一脉在山东,算是继承了封号。可是这些人金人来了投金,蒙古人来了投蒙古,满人来了投满,日本人来了投日。为的就是衍生公的封号延续。历史表明,在这些北孔后人眼里,家族利益高于一切。所以说南孔延续衍圣公还说得过去,山东的北孔就呵呵了。


记忆中的乡愁


那一次外族入侵,孔家不是卑颜屈膝的迎接然后继续做衍圣公,自己打着忠孝仁义的旗子,确实实际的软骨头,解放后批林批孔是有道理的,毛主席看透了孔氏的根本,不是儿子英雄儿好汉,是因为一群不肖子孙透支了孔子的信誉。


执著嗯嗯


“四海咸歌盛世”,这是当年多尔衮打进山东的时候,孔家上的献表,呵呵。


吃瓜群众00123


中国有一句话叫作,百年王朝,千年世家。意思是说王朝传承最多也不过几百年,而传承千年的世家却有很多。

比如范仲淹的范家,从宋代一直传承到民国。在清朝时还是当地有数的大地主。但要说到传承久远,地位尊崇,还得说是孔子的家族,从孔子之后,传承又序,一直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孔子从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被封为“褒成宣尼公”开始就被不停的加封各种称号,什么“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等等。

孔子的后代也水涨船高,从“奉祀君”“宗圣侯”等等一路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封孔子第四十六世孙孔宗愿为第一代“衍圣公”,这个称号一直延续到民国,从1055年直到1935年才被取消,足足有880年的历史。

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德成说起来人有点传奇经历。他的父亲是一脉单传,结果连连生了几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眼看着传承800多年的衍圣公嫡脉就要绝嗣了。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衍圣公孔令贻竟然去世了。这时他还没有儿子,但是妻子怀有5个月身孕。

这可是孔府的唯一希望,生产的时候,北洋政府派了一名将军带兵保护,颜回的后人到场听命,最终天遂人愿,生了一个男孩。

百天后继承了衍圣公的封号,那是1920年的事了。民国之后大家破除一切旧思想,皇帝都没了,有个国公算是怎么回事,衍圣公府被推到风口浪尖。

最后衍圣公孔德成主动请求撤销衍圣公封号,被批准。至此传承了880年的衍圣公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孔子的后人实在是一个太过特殊的标志性人物,倍受重视。1936年12月16日,孔德成与前清状元孙家鼐孙女孙琪芳结婚时,蒋介石本来要亲自出席婚礼,后来因为西安事变而未能成行。

但是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特意嘱咐要带走3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后来孔德成在台湾教书育人,也有一段短暂的从政经历,最后于2008年10月28日在台北济慈医院病逝,衍圣公的传奇也就此落下帷幕。


长安西北夜读史


要不了多少年,我们大陆又会重新立起孔家的牌坊,因为统治者需要/在此立帖为证,


江水炖江鱼975


看到很多人看不惯孔子后代一直有一个人被各朝代养着,我只想说一句,假如出来一个圣人,能把中国变成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不仅能把中国带回世界巅峰,又能把世界文明带进新的一个阶段,那么世世代代俸养他的一位后代,过份不?


月明日朗照大地


孔子给我们画了个大圆,用道,德,礼,仁,义。我们在这个圆里活了几千年,没有进步,循环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路子。

但也正是这样,我们在圆里一点不落继承了先人的诗,书,陋习,风骨。这些东西还有个更大点的统称,那就是“民族”。

儒家是最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穷尽精巧的政治理论、统治哲学。在文艺复兴前,它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统治宝典,没有之一。

没有孔子,这片土地上可能会有刘姓日不落帝国,可能会有王家美利坚,但也有更多的可能再也没有汉族,用一己之力成为一个民族的传承的中枢,大概也就孔子一人了。

我不是汉族,一直很羡慕汉族出了孔子。



凉山真实故事


依我本人的看法,孔子的后人应该得到特殊对待,享受一些待遇也是合情合理的。


“衍圣公”是宋仁宗至和二年开始对孔子后人的封号,距今有九百六十四年的历史了。这个称号自1935年国民政府取消之后而成为历史,但孔府对中国仍有特殊的影响力和特别的意义。

孔家后人接受世袭封号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自汉元帝封孔家后人为褒成君起,后世每个朝代都对孔门之后礼遇有加,封号不断提升。从最初的褒侯,到褒亭侯、褒圣侯,再到宋仁宗的衍圣公,世系一直不断。虽然在南宋时出现过南北二宗,但随着南宗还位于北宗,衍圣公一直在曲阜繁衍生息,历77代而止。

孔家是中国最为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家,这完全是由于孔子对中国的贡献决定的。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黑夜”,孔子就是照亮中国文化的那一束光。他不仅仅只是思想家、教育家,也不仅仅是儒家的创立者,而是深深影响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圣人。

中国的社会形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中国人的行为准则,都深深打着孔子思想的烙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永远是中国读书人的梦想和追求,而儒家思想强大的同化能力,又使得中国的文化在历次外族入侵时得以保全。

孔子的儒家“仁”、“孝”、“忠”、“信”思想,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终生追求的“礼”,是一种极为高尚的行为规范。虽然他的思想有不适宜现代的内容,但我们不要忘了,他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人,用现代人的三观去要求孔子,是不公平的。


今天,随着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去世,“衍圣公”这个名词是成为了历史。但孔子的后人还是被优待,这是孔府的幸事,也是中华文明的幸事。

正宗的孔子后裔除了山东曲阜之外,海峡对面也有分布。而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当年去台湾后,其后人一直在台湾定居。

现在宝岛上还有一个职位是给孔家人安排的,这个职位叫“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专门负责孔子祭典之外,还肩负孔孟文化交流等任务,并不是如有些网友说的光吃饭不干事的。

这个"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是由政府发给薪水,也算政府系统的一员。每逢孔子诞辰纪念日,台北市孔庙都会举行祭孔大典,便是由"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主祭。

孔子的后人中,也只有一位能够担任奉祀官,其他人都要自食其力。

无论于公于私,祭祀孔子都是必要的,由孔子后人出任奉祀官,也是合情合理。

据说山东曲阜也准备建造“衍圣城”,由孔子后人担任城主,传播孔子的精神和文化。

我们不该忘记孔子,更不能用嫉妒的眼光来看待孔子的后人。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的民族,祭祀先贤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现在衍圣公已作古,一个由孔子后人担任的奉祀官,也容不下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