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服:被滥用的皇家特典

锦衣卫、东厂是大明王朝最广为人知的标签之一,他们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近日湖南常德市穿紫河北岸一处工地发掘多座明代墓葬,其中一座墓的主人是明代荣王府承奉司承奉正周胜,据出土墓志铭的记载,这位高级宦官曾获赐飞鱼服,这个关键词也成了新闻的亮点。大概是受《新龙门客栈》等武侠电影影响,很多人都认为飞鱼服就是厂公、锦衣卫们的公服,形制即为曳撒。久而久之,东厂、锦衣卫、飞鱼服、曳撒这几个关键词便被绑定在一起,构造出一套“官服体系”,以讹传讹多年。


飞鱼服:被滥用的皇家特典


  明代飞鱼服,香色,形制为贴里,右衽开襟,服饰上有蟒形飞鱼的纹样,仅尾部保留了分叉鱼尾的特征。现藏于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孔府)
  
皇家的特典
  严格地说,所谓的飞鱼服并非一种服饰,而是指服饰上飞鱼纹样的刺绣或补子。明代官员常服(日常工作正装)上的补子皆以飞禽走兽为图案,通过不同禽兽图案便能判断出其品级,“衣冠禽兽”一词最早便是指当官的。早在建国不久后的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便下令规范官员常服上的补子,除麒麟、白泽为公、侯、伯、驸马所用之外,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一、二品文官用仙鹤、锦鸡,武官为狮子;三、四品文官用孔雀、云雁,武官用虎豹;五品文官用白鹇,武官用熊罴;六、七品文官用鹭鸶,武官用彪;八、九品文官用黄鹂、鹌鹑、练鹊,武官用犀牛、海马。到了嘉靖年间,朝廷又对官员补子作了进一步规范。不过无论在哪个时期,找遍满朝文武补子上的飞禽走兽,都无法寻得“飞鱼”之踪迹,因为它压根就不在官服体系之内。

飞鱼服:被滥用的皇家特典


  飞鱼服属赐服,是一种特典,近日常德发现的高级宦官周胜墓的墓志铭上也强调了飞鱼服是获赐。飞鱼服并非明代唯一的赐服,在明朝赐服制度中,纹样最高级别的为蟒,其次是飞鱼,再次为斗牛、麒麟,故而有了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之称,但这些服饰并无特定形制,它们可能是出现在端庄的圆领袍或直身袍上的补子,也可以是刺绣在英武潇洒的曳撒、贴里袍上的纹样,形制不拘,样式各异。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内收藏有不少明代赐服,其中就有圆领袍款的蟒服、斗牛服,当然,最广为流传的还是那套香色飞鱼服。

飞鱼服:被滥用的皇家特典


  孔府内的香色飞鱼服形制为“贴里”,这是极容易与“曳撒”混淆的一种款式,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两者之区别。首先,曳撒原写作“衤曳衤散”,是一种袭承元代服饰而来,有浓厚蒙古风格的服饰,又称“一色”“一撒”,发音也源自蒙语。其次,曳撒作为明代比较常见的男装款式之一,关于它究竟属于汉服还是蒙古服,一直存有争议。洪武元年(1368)二月,尽管朱元璋曾颁布“诏复衣冠如唐制”之令,但在《宣宗行乐图》《出警图》等古画中,我们都能见到曳撒在皇家大行其道,说明即使在明代皇家,曳撒也未因其胡服元素而被打入另册。
  贴里的来源和曳撒的基本一样,都有浓浓的蒙古风格,两者在形制上很容易混淆,皆为上下分作两截,但“曳撒只是前襟分裁而后身不断,贴里则前后襟均分裁,腰部以下做褶,大褶之上有细密小褶,无马面,衣身两侧不开衩,亦无摆。贴里上也缀补子或饰云肩、通袖襕、膝襕纹样”。最直接的判别方法是看下摆,曳撒的下摆正中有马面(下摆中间无褶部分),而贴里则全为褶子,无马面,孔府收藏的香色飞鱼服下摆并无马面,形制为贴里。从《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出警图》等古画中不难看出,曳撒、贴里不仅常被明代士人穿着,也是宫廷太监、侍卫群体中被广泛使用的便服。


飞鱼服:被滥用的皇家特典


  《明实录》中有不少皇帝将飞鱼服赏赐给镇边将帅的记载,由于曳撒、贴里这种形制颇有戎装风采,绣上蟒、飞鱼、麒麟等纹样显得既美观又英气十足,这就是电影中给武艺高强的厂公、锦衣卫穿上曳撒、贴里的原因。随着近年来孔府旧藏的飞鱼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曳撒、贴里与飞鱼已经成了最佳拍档,许多人也因而形成了固有思维,只要看见衣服上有刺绣的曳撒或贴里,一律统称“飞鱼服”,也不管那衣服上绣的纹样究竟是些什么。


先说蟒服,作为明代最高级别的赐服,除了赏赐给有功的文武大臣之外,属国的国王、部落首领也在获赐之列。获赐的官员通常会穿着它绘制画像,例如八岁袭封六十一代衍圣公的孔弘绪,他在画像中就身着蟒袍,从直观上看,那袍子上哪是什么蟒,分明就是一条龙。没错,蟒服上的蟒与皇帝龙袍上的龙极其相似,区别在于天子龙袍上的龙有五趾,而蟒为四趾。但即使是如此微小的差别,居然还有人要搞事。据《天水冰山录》记载,嘉靖年间的权臣严嵩倒台后,从他家里竟抄出五趾龙纹的衣料,看来这厮不仅是巨奸,还是个反贼。到了明后期,蟒服滥赐,像张居正、徐阶这些大臣更是获得了稀有的坐蟒服,这种蟒的纹样与皇帝的龙袍更相似,都是正面全身,以前坐蟒只赐予最贵蒙恩者,明中后期皇帝滥用特典,坐蟒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飞鱼服:被滥用的皇家特典


  既然蟒可以长出两角,飞升成龙,那么头部本身就长得像龙的飞鱼自然也要跟着学,也在头上生了两只角,原本飞鱼特征的双翼也“退化”不见了,若不是尾部保留着鱼尾特征,还真难以分辨出它是鱼是蟒还是龙。蟒服一般赐予一品官员,飞鱼则赐予二品,但由于两者太过相像,就连皇帝也会看错。嘉靖十六年(1537)二月,世宗皇帝春祭山陵时,将前来朝见的兵部尚书张瓒身上所穿的飞鱼服认成蟒服,十分不悦,问大学士夏言:“一个二品尚书,怎么可以擅自穿蟒(尚书二品,何以服蟒)。”夏言解释道:“张瓒所穿的是御赐的飞鱼服,只是和蟒相似罢了(瓒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耳)。”听了解释的世宗仍不满意,说:“飞鱼何组两角?其严禁之。”既然已被皇帝怒斥,礼部遂奏定,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异服色。同时规定锦衣卫指挥,侍卫者可以穿麒麟服。不过也特别指出了两种人不许僭用赐服,一种是还领着指挥使级别的俸禄,但已不是侍卫的。另一种是虽为侍卫,但级别不够的,如锦衣卫千户、百户。
  斗牛服和麒麟服是仅次于飞鱼的赐服,斗牛服通常赐予三品官员,而四、五品则赐麒麟服。斗牛的纹样也是蟒形、鱼尾,唯头上的下弯的双角有些牛角样子。几种赐服中,即使是较好辨认的麒麟服,也多少有些龙的影子。


飞鱼服:被滥用的皇家特典


  当然,如飞鱼服、麒麟服等除了作为给文武百官的赐服,却也的确算是锦衣卫的标志之一。锦衣卫除有军政搜集情报、巡查缉捕等职能外,也要“掌直驾侍卫”,同时还得充当仪仗队,由于这些特殊性质,他们穿衣的权限也相对较大。例如锦衣卫中有身着铠甲,手持金瓜的“大汉将军”,这些“大汉将军”并非真正的将军,而是身着铠甲的仪仗队。明代皇帝举行视牲、朝日、夕月、祭历代帝王等活动时,锦衣卫堂上官(指挥使)可穿大红蟒衣、飞鱼服,头戴乌纱帽,腰挎绣春刀,“千百户穿青绿锦绣服随侍”。要知道即使是锦衣卫指挥使也不过正三品,却能穿蟒服、飞鱼服,嘉靖皇帝下令规范制服,也唯独对锦衣卫网开一面,允许侍卫者穿麒麟服。从这个角度看,后世将飞鱼服误认为是锦衣卫的官服倒也非空穴来风,尽管它只是仪仗队着装。


 既然皇帝都如此,也怪不得下面的文武百官跟着乱套。明代由于赐服滥用过度,还出现过库存告竭的窘境。像英宗、孝宗、世宗这些皇帝,虽然都试图规范赐服制度,但同时又不断滥发滥赐,结果只能是真假难辨,僭用成风。

飞鱼服:被滥用的皇家特典


  明代彩绣香色罗蟒袍,形制为竖领,右衽开襟,宽袖。前胸后背各绣有一大金蟒,左右袖前后各绣有一金侧

到了明代中晚期,像蟒服、飞鱼服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赐服不仅在官员之间被滥用,就连老百姓也都纷纷开始仿制。此外,千万别以为飞鱼服是男人装,它在明代女性画像中同样经常出现。明代女装也有和官员相似的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等,大多款式为圆领袍,同时也有交领袍、交领袄裙、竖领袍等各种形制。起初这些服饰主要是命妇穿着,随着僭越的风气愈演愈烈,


飞鱼服:被滥用的皇家特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