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一切的起源——“士族”

文|歷史時刻錄

解密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一切的起源——“士族”

〈八王之亂:諸王權力鬥爭示意圖〉

八王之亂可以定義為西晉皇族司馬氏內鬥,其歷時十六年之久,兵戈不斷,極大的消耗了西晉國力,直接導致五胡亂華,使中國進入長達三百年的黑暗動亂時代。

是什麼原因導致八王之亂爆發?

皇帝無能?後宮干政?政治腐敗?諸王叛亂?

沒錯!這些都是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但是如果我們剝開這些表面的浮華,會發現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形成一根線貫穿整個西晉,這根線就是“士族”,八王之亂的起源就是“士族”。

故事的開端:曹魏政權宗室弱、士族強

“士族”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萌芽於先秦時期,貫穿整個兩漢到隋唐,而其真正崛起則是在曹魏時期。

這一切還要從曹丕的皇位說起,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號令天下。

曹操南征敗於赤壁,從此吳蜀魏三分天下。曹操擁立漢獻帝,自封為丞相,以丞相之身,有天子之實,被他人喻為“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而曹家內部則上演了一場奪位大戲,經過驚心動魄的明爭暗鬥後曹丕終奪得曹氏大位。

解密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一切的起源——“士族”

〈魏文帝:曹丕〉

奪得大位後的曹丕,心中所想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而其為此主要做了兩件事:

一、拉攏士族

原本無論漢獻帝多麼“有名無實”,名義上漢獻帝仍是君,而曹丕則仍是臣。

曹丕強迫漢獻帝退位,自己稱帝,即使禪讓詔書寫的在華美,這仍然是十分明顯的篡位行為。

“諮爾魏王: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

曹丕的皇位來之不正,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來之不正則擔憂,曹丕如何才能坐穩皇位呢?自然是要有人支持,而又要何人支持?

這個人就是“士族”

在當時“士族”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再加上曹丕本人的威望,兩者相輔相成必然可以幫助曹丕坐穩皇位。

於是,曹丕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去討好、拉攏士族,這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人才選拔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建立。

九品中正制影響了後世三四百年,使後世呈現出“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的不合理狀態。

解密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一切的起源——“士族”

〈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

九品中正制也讓“士族”力量徹底崛起,成為可以左右天下的一股力量。

二、排擠同宗兄弟

曹丕充分的繼承了其父親曹操多疑的特點,在其登上大位之後仍對自己的眾兄弟保持足夠的戒心。

曹丕上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曹植的兩個心腹丁儀、丁虡給殺害。

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廩並其男口。——《三國志·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

之後遣返曹植讓其回到自己的封國,不久藉故將曹植貶為安鄉侯,同年又改封為鄄城侯,後封其為鄄城王,又改封雍丘王。

曹丕殺曹植親信、不斷改封曹植,使其勞於奔波,可見曹丕對曹植的態度。最後曹植誠懇的向曹丕認錯,希望曹丕能夠給自己一個機會,自己痛改前非。

而曹丕面對弟弟的悲苦祈求卻仍沒有心軟,最後絕望的曹植常年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年僅四十一歲便發病而死。

面對曹植後期的淒涼遭遇,《世說新語》還引出一則關於曹植的故事,他就是曾寫進我們小學課本中的七步詩。

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解密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一切的起源——“士族”

〈曹植七步詩〉

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盡人間世態炎涼!

這是曹丕對待曾與自己爭奪大位的弟弟曹植的態度,那麼曹丕對待其他弟弟如何呢?

這個我們在《三國志》曹植傳中仍可看出,三國志中寫到:

當時的法制,對待藩國十分的苛刻,藩王身邊都是些鄙俗無才的人,軍士也都是老弱殘兵,且人數不會超過二百人。

時法制,待藩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三國志·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

由此可見,曹丕對待同宗兄弟很不友好,甚至可以說是排擠。因此,曹魏時期的宗室、藩王形同虛設,並無實權。

西晉政權對曹魏政權的總結

吳蜀魏三分天下,最後卻盡歸司馬家,這是三國故事的結束,卻也是西晉故事的開端。

司馬懿以“高陵平之變”,使司馬家成為了三國鬥爭中最後的贏家,為之後的司馬炎建立西晉打下了基礎。

高平陵政變具體的細節在這裡不做過多的陳述,我們只談兩點司馬氏對這次政變的總結:

解密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一切的起源——“士族”

〈高平陵之變〉

一、得士族者得天下

司馬懿為什麼能夠輕易成功?

除了司馬懿本身的威望、權謀手段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得民心,此“民心”即為士族的支持

曹睿死後,曹芳繼位,而由於曹芳年幼,此時的實際掌權者是大將軍曹爽。

據說這個曹爽是個酒囊飯袋,做了很多巧取豪奪、徇私枉法的荒唐事,但是其生平也做了一件十分有遠見、大略之事,而正是這件事將他推向了深淵。

曹爽當上輔政大臣後,逐漸的意識到“士族”的可怕,士族不利於皇權,也不利於自己,於是曹爽做出了行動。他任用不得志的“

非士族”何晏、鄧颺等人,改革九品中正制、簡併郡縣,企圖打破士族們的封鎖,而這觸及到了士族們的根本利益,使士族與曹爽成為對立面。

反觀司馬懿則是士族的代表,司馬懿即代表士族的利益。所以,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控制住曹爽等相關人士後,天下幾乎再沒有什麼抵抗,司馬氏順利繼承大位。

這便是“得士族者得天下”!

二、宗室弱不利於司馬家

高平陵政變司馬氏獲勝,其總結出來的第二點經驗就是“敵人太弱”。

曹魏政權經過曹丕對宗室的打壓後,幾乎沒有什麼宗室力量,曹氏宗室名存實亡,所以一但國家中央發生變故,曹氏只有束手就擒。

解密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一切的起源——“士族”

〈曹魏輔政大臣:大將軍曹爽〉

因此,司馬氏認為只有擁有強大的宗室力量,才能保證西晉江山永遠姓司馬!

為制衡士族,培養更大的“士族”

司馬炎登基後,即認識到了士族的重要,也認識到了士族的可怕,“士族”是一把雙刃劍。

士族很重要:所以司馬炎又進一步拉攏士族,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礎上,又制定了蔭親屬制,從而保證了士族階級的經濟利益,使其徹底靠向自己。

士族很可怕:司馬家就是以士族之身“謀反”成為帝王,司馬家自然不允許再有第二個“司馬氏”代替自己。

於是,司馬氏想到了一個辦法,大力培植

宗室力量以對抗士族力量,這也是司馬氏對曹魏政權弊端總結的一個應用。

司馬炎大封宗室王,晉武帝司馬炎建國之時便分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並且不斷的擴大諸侯王的權力,諸侯國可以自己任免官員、可以自己收取賦稅、可以自己組建軍隊。

諸侯王權力的不斷擴大,使他們成為士族之上的“士族”,他們擁有行政權、擁有土地、擁有軍隊,他們比士族可怕數倍。

倘若西晉一直擁有一個類似司馬炎這樣權威的統治者,西晉不會發生大亂,但是縱觀歷朝歷代歷史的發展,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一但沒有了這個權威的統治者,各割據勢力便會群起而爭之,致使天下大亂。

解密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一切的起源——“士族”

〈八王之亂:各勢力爭鬥圖〉

司馬炎的繼承者是晉惠帝司馬衷,司馬衷顯然不具備司馬炎的能力,而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則成為了八王之亂的導火索,八王之亂一觸即發。

結語

曹丕靠拉攏士族穩定地位,司馬氏以士族之身謀得地位,司馬氏又為打壓士族而培養出更大的“士族”,致使八王之亂爆發,西晉走向滅亡。

士族貫穿整個曹魏後期以及西晉,他似一種無形的力量操控西晉的走勢,“成也士族,敗也士族”,士族是一切的起源。

喜歡歷史時刻錄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呦!

參考資料:《三國志》《世說新語》《原來你是這樣的西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