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清朝康乾盛世有著什麼樣的歷史背景

解密:清朝康乾盛世有著什麼樣的歷史背景

1644年,崇禎帝在煤山殉國後,清攝政王以"為明覆仇"之名,親率兵佔領了北京,取代了的大順政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開始。隨後,清軍南下,挫敗南明和農民軍、三藩等勢力,逐步統一全國。

清朝初年,由於經過數十年的戰爭,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人民多遭慘殺,田土盡成丘墟",各地多是"官雖設而無民可治,地已荒而無力可耕"。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集權統治,緩和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不得不實行一些恢復經濟的措施。

親政後就宣佈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康熙五十年,清廷下詔永不加丁稅即人口稅,只收田租,但有人此舉只是恢復舊制。 康熙還宣佈"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引進外來農作物,使得清朝人口大大提升。他先後任用靳輔和于成龍治理黃河與大運河。在六次南巡期間,康熙考察民情習俗,親自監督河工。因戰亂而遭到嚴重破壞的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為安定社會秩序,他頒行十六條聖諭,要地方人士循循告誡鄉民。此外,為消除士大夫的民族意識和言論管控,實施,到與時期這種情況加重。康熙晚期,由於官員薪資過低以及法律過寬,導致吏治敗壞,而太子一位反覆廢立也導致黨爭的始亂。終在1722年康熙臨終時傳位於,即雍正帝。

雍正即位後針對康熙時期的弊端採取補救措施。他任用以幹練、刻覆著稱的 張廷玉、鄂爾泰、鏡與李衛等。雍正還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表示自己勤於政事,他在中央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親自批改奏摺。削弱親王勢力,注重皇子教育,採取秘密立儲制度以防止諸皇子爭位的局面。雍正所派遣的特務遍即天下以監控地方事務,官員們的一言一行都被他掌握在手裡,密摺制度在此時期完善,然而雍正還屢興文字獄箝制言論自由;經濟上實施攤丁入畝,減輕無地貧民的負擔。為解決地方貪腐問題提倡火耗歸公,耗羨費用改由中央政府計算;設置養廉銀以提高地方官員的薪水。然而雍正即位的時候獲得隆科多的協助,賴平定青海亂事以穩固政局,後來因故賜死年羹堯、幽禁隆科多。 1735年雍正帝去世, 其子繼位,即乾隆帝。

乾隆時,清朝的文治武功走向極盛。乾隆帝繼位後介於康熙帝的仁厚與雍正帝的嚴苛,他以"寬猛相濟"施政。此間江南與廣東等地的絲織與棉織業很發達,景德鎮的瓷器都達到歷史高峰。同時,銀號在山西出現。乾隆期間清朝疆域最大,達1300萬餘平方公里,乾隆帝以十全武功自譽,他平定準噶爾與回疆大小和卓之亂,使川黔等地繼續。 西方傳教士將中國文化介紹給歐洲人,引發18世紀中國風的熱潮。歐洲人追崇中國文化、思想與藝術。

到了乾隆晚期,乾隆帝寵信貪官,官員腐化使政治大壞; 文字獄也是愈演愈烈;六次下江南所至鋪張過盛,擾民有餘,連年的征戰致使國庫嚴重損耗;閉關鎖國政策使得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當時人口暴增與鄉村土地兼併嚴重,許多農民失去土地,乾隆晚期到時陸續爆發民變,清朝國力日漸衰落 到18世紀末,康雍乾盛世進入尾聲,西方出現負面評價。 與乾隆帝不歡而散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認為清朝已經衰落。 1795年乾隆帝因為誓言禪位於子,即嘉慶帝。1799年乾隆帝去世,嘉慶帝得以親政。然而嘉慶帝未能解決弊端,清朝繼續走向衰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