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跪拜朱元璋,朱元璋又跪拜孔子,这两位皇帝为何有这一跪?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朱元璋建国之时,设坛祭天,告祭天地,恢复山河,建号洪武。不久之后,朱元璋主持祭拜孔子仪式,并且带头祭拜。满清入入主中原之后,入关第二位皇帝康熙帝南下,来到南京明孝陵祭拜朱元璋。这是历史上相当罕见的后朝之君祭拜前朝开国皇帝的现象,就发生在朱元璋与康熙之间。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主持孔子祭拜大殿?推翻明朝的后世朝代为什么要祭拜前朝开国之君呢?

朱元璋祭拜孔子

其实这个问题要比第二个问题简单一点。

自从孔子仙逝之后,其弟子、学生就开始大肆宣传其思想。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直接被推崇到了极致。在中国人的崇人不崇神的传统之中,总希望被崇拜者能像神仙一样没有任何缺点,是绝对正直纯洁的。

可血淋淋的现实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样,中国儒家的造圣运动就开始了!

孔子从一个凡夫俗态成为了“大成至圣先师”,中国的圣人。

其实,控制不仅仅是读书人的圣人,更是民间思想中的圣人,也是政治工具的最高代表人。

这样一来,朱元璋祭拜孔子就无可厚非了。在笔者看来,朱元璋祭拜孔子有以下几点利处:

①:确立政治优势。

②:制造政治舆论。

③:保障政治稳固。

④:减轻政治压力。

康熙祭拜朱元璋的原因

之前有这么一句话:康熙的一拜为大清换来了两百年的安稳统治。

这是一句高度的总结,意思就是大清的将近三百年国祚与康熙祭拜朱元璋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关系在哪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关系:

①:确立政治正确。

②:平息政治舆论。

③:收复众人之心。

<strong>

可以说,祭拜朱元璋是康熙具有极强政治目的性的举动。但是时至今日,仍旧有很多人单纯的认为是康熙崇拜朱元璋的个人功绩,只能说有这种思想的人太幼稚了,他们将政治家当成了小说人物。

康熙是一位伟人,就凭着以后朝之君的身份在明孝陵三拜九叩,绝大多数的帝王都没有他这样的胸怀与气度。

这一跪,让天下士族明白了一点:清朝与大明江山相同,是明教化的,懂事理的;清朝的继承是名至实归、天意使然。言外之意就是大明烂泥扶不上墙,已经是烂到根子里面了;大清的统治是继承大明衣钵,平复众人“异族”入住中原的愤愤不平。

结束语:政治斗争永远是不间断的。不要把政治家当成是温文尔雅的小棉袄。以前有过这样一个说法:最会骗人的莫过于政治家与他所阐述的话题本身!这是政治特性使然,并不是什么难以解释的或者有所忌惮的事情。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入关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父亲顺治是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康熙八岁登基称帝,从康熙二十三年到康熙四十七年期间曾六下江南。

每次南下都到南京明皇陵去祭拜朱元璋,并且行三跪九叩大礼,这是先皇没做过的事。

至今明皇陵还留存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4个字——治隆唐宋。

据考证说是康熙亲笔所题。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治理的大明超过了唐朝和宋朝。

读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是被清朝灭亡的,按说康熙和朱明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

这就奇怪了,康熙为何跪拜朱元璋呢?

原来康熙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笼络汉人,是为了缓解民族矛盾。

历史上清朝入主中原属于异族侵略,之前除了元朝外都是汉人统治天下。

由于汉人是正统的共识,“反清复明”的抗争一直持续不断。

比如清朝为了从思想上彻底征服汉人,强制推行“易服和剃发令”,随之爆发了清朝“嘉定三屠”的血腥镇压,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此时顺治皇帝还年幼,国家大事由他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做主。

面对如此乱局,清朝第一谋士范文程对多尔衮道:“我主不宜咄咄逼人,汉人反抗是暂时的,现在当务之急是为崇祯皇帝重修陵墓,然后迁葬崇祯。

对外宣称我们夺取的是李自成的江山,不是从崇祯手中夺取的天下,这样汉人更容易接受”。

(范文程)

不得不说范文程确实足智多谋,他要转移汉人的目标,把矛盾引向农民起义军。

讲真李自成确实做了18天的皇帝,崇祯确实被李自成起义军逼着煤山上吊了。

但这之前清朝才是明朝的大外患。

崇祯皇帝生前没有修建自己的陵墓,死后被李自成草草葬到了田贵妃墓中。

现在范文程提出为崇祯重修陵墓,并且让小皇帝祭拜崇祯,目的就是收买人心,缓解民族矛盾。

康熙当政后,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为了标榜仁治,表面做戏善待崇祯的后人,实则是要赶尽杀绝。

当全国“反清复明”不成气候时,康熙在六下江南时祭拜了朱元璋,其所为依然是政治作秀的延续。

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在取得绝对胜利后,都不吝啬对前朝的肯定。

比如朱元璋就曾对子孙们说过:“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元朝给的”。

这话没毛病,老朱本是穷光蛋,赤手空拳夺取了元朝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朱元璋得天下靠的是打打杀杀,但他知道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所以称帝后开始大肆屠杀武将。

与此同时重用一些文人,比如重用浙西四贤——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等人,宋濂还是皇太子朱标的老师。

朱元璋虽然治国冷酷无情,但他很推崇儒家思想,这从他选择接班人可窥一斑。

其长子朱标就是一位宽厚仁慈之人,朱标因病去世后,他毅然选择了同样宽厚仁慈的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

朱元璋深深知道,乱世用重典,要想长治久安还得仁义治国。

其实朱元璋崇拜孔子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当初他是反对祭拜孔子的,老朱没多少文化,后来吃了没文化的亏,许多文人拐弯抹角骂他,大兴文字狱就是为了惩罚这些文人。

到后来,老朱想通过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等思想,来束缚这些文人,来维护他的统治。

这时候朱元璋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孔府跪拜了孔子,目的就是号召天下文人尊孔重教。

孔子宣传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不得不亡”的思想,这正迎合了他屠杀功臣的行为。

综上所述,无论是康熙跪拜朱元璋,还是朱元璋跪拜孔子,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的一种策略,不过是政治秀罢了,二人心中实际在暗骂。


秉烛读春秋


change:

其是这两个都是很好理解的,无非是为了安定天下民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先来分析一下朱元璋拜孔子。朱元璋夺取天下建立明朝,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拥有伟大的雄心抱负,武力一统天下之后自然想在精神上也统一,让天下臣民都认可自己。而首当其冲的无异于士族文人,这些士族文人在封建王朝时期代表了大部分的利益。古代以孔子为圣贤,天下士子都是遵奉孔圣的,儒家思想影响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所以朱元璋祭拜孔表示自己对儒家孔圣的遵奉与支持、借以安抚天下士子之心。

💡康熙拜朱元璋。朱元璋以平民之身驱除鞑虏,创立明朝且养息民生是深受百姓爱戴的。而康熙作为清朝入关后的前期统治者,此时天下并不是很稳定,清军入关时杀害了许多汉族百姓让人深恶痛绝,天下臣民并不是都臣服于清朝统治,更不提思想上认同。康熙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明君为了巩固王朝基业,五次跪拜祭祀朱元璋。这样做使得明朝旧属臣民逐渐认同清朝的地位。


tangible小雨


朱元璋拜孔子,康熙拜朱元璋,看似无关实质目的都一样:收心之作!只不过朱老师收的是天下士子(读书人)之心而康老师收的是汉人之心!

儒家一直在历史变革中扮演着道统的身份,掌握着天下读书人的嘴,一个王朝的更替,得有人去宣传他的上位是正统的,正确的。在这一大环境下,祭孔是势在必行的!朱老师为什么不祭孟子因为孟子有一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令朱老师很不爽!

再来说一下康老师

当时明朝被李闯王灭,清朝打着为明朝报仇的旗帜,虽然有崇祯帝朱由检告诫他的敌人勿伤吾民的前提下,嘉定三屠,扬州……屠戮汉人(谁叫你们反抗的,我大清代表大明消灭你)到了康老师之时,极需汉人支持!因此它尊明为哥,自己为弟,弟弟继承哥哥的产业天经地义!再加上它本为蛮族,在强大的汉文化,望洋兴叹,因此它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道统,它所做的事是正义的!

其实都是演员,演给别人看的!跪不跪是一回事,尊不尊敬是一回事!


荣方亮


随便谈谈自己的心得。

1、康熙跪拜朱元璋,发生在康熙皇帝拜祭明孝陵的时候,因为到了康熙一朝统治,其实也是问题诸多,平三藩,收台湾,平叛葛尔丹部,朱三太子案。汉人不少依旧向着明朝崇祯。康熙所以拜祭朱元璋,表面尊重朱元璋,感谢他传下来的江山,要善待明朝后裔,还要给明朝后裔封官。其实说白了维护自己统治稳固。

2、朱元璋跪拜孔子,这很好理解,历朝历代帝王都会拜祭孔子,因为儒家思想就是几千年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祖师爷,自然会拜祭孔子。


小鱼谈文史


康熙跪拜朱元璋,是祭扫明孝陵,跪拜是行大礼,是表示对朱元璋的尊重敬仰,因为康熙很崇拜朱元璋,觉得朱元璋的治国的雄才大略,对他影响特别大,是一个很有眼光的皇帝,治隆唐宋,赞朱元璋比唐朝与宋朝还好的治国方略。朱元璋当了皇帝,不愿跪拜孔子,因朱元璋属法家革新代表人物,历代都有儒法斗争史。封建社会把孔子比喻成照亮世间的太阳,不伦君臣庶民都得朝拜习俗,大臣一个做法的叫康熙立即跪拜的。


14885143955


刘备摔孩子,哈哈😄这样形容贴切不?


稻米附阳光


万古一帝朱元璋,不论是政治才能军事才能还是治国才能几乎没有皇帝可以与他比拟的,肃贪恤民历史空前!没有皇帝能做到!康熙说过,历史上没有皇帝能和朱元璋相提并论!他跪拜朱元璋不仅是崇拜还有为了拉拢明朝的忠臣承认清朝的地位!朱元璋跪拜孔子那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国家统治有利!


夜色242860990


政治斗争的需要,表明立场,拉拢一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需要,治理天下要有文的方式,不能把人都杀了。


沉沉相殷


无非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做给别人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