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和仙女座中間有什麼?難道是一片百萬光年的虛空嗎?

揚州老張555


仙女座星系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一個大型河外星系。它距離到地球有254萬光年的距離,到銀河系的邊緣也有250萬光年以上。有朋友好奇,在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中間這250多萬光年難道是空無一物的真空嗎?

圖示: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

宇宙中的星系就像地球上飄零在汪洋大海中的島嶼。島嶼和島嶼中間被大海隔開,但是島嶼之間並非除了海水什麼也沒有。這中間有有礁石、暗礁還有偶然經過的船隻等等。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中間那幾百萬光年的空間也並非空無一物。

首先,在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有兩個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小麥哲倫矮星系。它們分別距離地球大約16萬光年和20萬光年。

圖示:大小麥哲倫星系

其次,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中間還有大量的流浪恆星。由於星系之間的空間十分空曠,這裡的宇宙有害輻射非常的低,因此如果這些流浪恆星周圍存在著行星的話,都是很可能存在著生命的。

最後,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的存在的物質叫做星系際介質。天文學家發現星系的運動速度高達1000公里/秒的量級。而星系在高速運轉的情況下能夠保持穩定,說明這其中有星系際介質來維持著。這就是科學家所認為的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圖示:仙女座星系

因此,銀河系和仙女座中間看上去空無一物的空間事實上並非空無一物。


兔斯基聊科學


答:銀河系距離仙女星系大約250萬光年,兩者之間絕大部分是虛無的空間,其餘的也分佈一些矮星系和流浪天體。


仙女星系和銀河系,是我們本星系群中最大的兩個星系,猶如兩個孤島存在於宇宙當中;仙女星系距離地球254萬光年,在每年7、8、9月份的晚19~21時,北半球晴朗的夜空可以肉眼看見仙女星系,面積大約是滿月的五分之一。

仙女星系位於天球上赤經00h42m44.3s,赤緯+41°16′9″,視星等4.4,肉眼看起來呈一團霧狀,也稱作仙女座大星雲。

在仙女星系和銀河系之間,並非完全的虛空,期間也存在許多天體,比如:

(1)矮星系

在仙女星系和銀河系周圍,存在許多衛星星系,由於這些星系的規模太小,所以稱作矮星系,一般小於100億倍太陽質量,比如小麥哲倫星雲和大麥哲倫星雲,就是銀河系的兩個衛星星系。

(2)星團

在星系合併碰撞的時候,一些恆星有可能被加速後拋出,然後聚集在大星系周圍成為一個的星團,一般每個星團有數萬顆恆星;比如Camargo 438和Camargo 439星團,就是天文學家在2015年發現的兩個圍繞銀河系的星團。

(3)流浪恆星

星系中的恆星,在和其他天體的相互作用中,有可能被黑洞等大質量天體加速,然後徹底脫離星系的引力,成為一顆流浪恆星。

比如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2014年利用LAMOST望遠鏡,發現一顆超高速恆星“LAMOST-HVS1”,正在以470km/s的速度逃離銀河系,這樣的恆星在銀河系周圍還有很多,由於距離太遠很難被發現。

(4)其他流浪天體

在銀河系和仙女星系之間,還會存在一些星際氣體團、流浪行星、黑洞等等天體,由於自身不發光,所以很難被地球上的望遠鏡發現。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那麼在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相隔250萬光年的空間中,難道不存在任何東西嗎?難道只有無盡的太空嗎?答案並非你所想象,哪怕是在我們的太陽系內,真空也不意味著它真的是真空,真空包含著輻射、光線、聲波等其他你看不到,但是卻存在的物質,而在兩個星系相隔的這麼大一片空間內,存在著諸如很多無家可歸的天體成員!

例如這些成員都包含了,流浪行星、流浪恆星、流浪黑洞以及甚至是一些流浪矮星系,那麼這些天體是如何形成的呢?流浪行星是由多星系統形成,例如太陽系,永遠也不會誕生流浪行星,當然如果太陽有一天突然消失的話,太陽系也會變為流浪星系!

流浪恆星:流浪恆星一般都出現在球狀星團中,原因在於受到黑洞的加速度吸引所造成的,當受到黑洞的加速度吸引時,在受到另一顆所產生的引力時,黑洞強度的力量就會將恆星拋出去,最終有的在星系間飄蕩,有的則進入其他星系造成滅頂之災!

流浪黑洞:流浪黑洞指的是黑洞融合時,所出現的狀況,當一顆質量過於大和質量過於小的黑洞發生相互吸引時,大質量的黑洞會將小質量的黑洞吸引過來,但是由於距離太過於遙遠,並且速度過於的快,最終小型的黑洞被直接拋出去,當然這種情況也會造成滅頂之災,比如局部的星系都會被其強大的引力所影響到!

流浪矮星系:這些流浪矮星系誕生於銀河系所發生的融合,我們的銀河系在130億年前所誕生,銀河系剛開始並非現在那麼巨大,再次過程中它將周圍的星系吞噬掉,在星系融合的過程中,,大量的物質會拋出去,有的物質團會連帶著小型黑洞和恆星一起拋出去,最終在引力的作用下,它們形成了大量的矮星系,比如銀河系附近的矮星系就多達十幾個,未來都會成為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食物!

我是宇宙V空間,一個科普天文愛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間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疑問,請在下方評論和留言!


宇宙V空間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相隔約254萬光年,這在宇宙的尺度上看並不算是一個很大的距離,但是以銀河系的尺寸來看,這之間的距離也可以排上10餘個銀河系了。

如果按照星系的標準,這200多萬光年的空間卻是是很空曠的,但是,雖然空曠卻並非真的是什麼都沒有。

首先我們看下銀河系附近的空間都有什麼。

銀河系不是獨立在宇宙空間的,而是與周邊的星系共同組成了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叫做仙女座星系群。之所以叫仙女座星系群是因為這個群中質量最大,最核心的星系就是仙女座星系了,而銀河系在這裡排在第二位,而第三位叫做三角座星系。

除了這老哥三,還有數十個矮星系,總共有約50個成員組成了這個群。群中大多數的矮星系都分別圍繞在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周邊,圍繞著各自的主星系緩慢運動著,而這兩個主星系也圍繞著兩者的共同質心在運動。而三角座星系在另一個位置上緩慢繞著質心運動,在它附近的矮星系較少。

銀河系周邊的矮星系,也成為衛星星系,比較有名的是大小麥哲倫星系,其餘還有大犬座矮星系,小熊座矮星系,天龍座矮星系,船底座矮星系,六分儀座矮星系,玉夫座矮星系,天爐座矮星系,獅子座I,獅子座Ⅱ以及杜鵑座矮星系等等。而仙女座星系附近也有著十幾個衛星星系。

這些矮星系存在於兩個大星系周邊,也包括二者之間的空間中。

另外,在星系的外圍,一般都存在著大量的氣態分子云,一般可以延長到距離星系中心數十萬光年遠的位置,雖然密度非常低,但也是存在的。

因此,在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之間,雖然有著200多萬光年的空間,但是在這裡卻並非空無一物。這裡還有著數個矮星系,還有星際氣體和分子云,可能還存在大量的微小天體,因為不發光而很難被發現。


寒蕭99


由於人類認識的侷限性,不可能絕對地認識世界。因此,對於銀河系與仙女座之間有什麼的問題,我們同樣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因為,那裡離我們實在是太遠了。而且,我們對於兩個星系之間的探測手段也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我們只能根據業已掌握的現象以及人類認識的基本原則來做出推斷,給出最為可能的答案。

其實,星系之間存在著什麼,在邏輯上不外乎有以下幾個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空無一物。當初牛頓建立萬有引力定律時,該力是超距的。當然,這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因為,牛頓是根據觀測資料歸納出的萬有引力公式,他並不知道產生引力的物理機制是什麼。

不過,兩個星系之間的空無一物,是不符合人類認識的基本常識的。因為,萬事萬物皆有原因。兩個相互吸引的物體,一定存在著相互聯繫。這一聯繫只能藉助於空間來實現。

第二種可能是認為兩個星系之間存在著一些基本粒子、流浪的物體以及各種輻射的光子。這種可能性雖然是極有可能存在的,但是卻遠不足以起到連接兩個巨大星系的作用。要知道,在太空中,物質的密度是非常小的。即便是把各種天體都計算在內,在宇宙中每立方米所含有的基本粒子也沒有幾個。

於是,從邏輯上只有第三種可能,即空間不空。如果我們把空間比作大海的話,那麼不同的星系就是漂浮在海水中的各種泡沫。物質只是空間的凝聚態,其最終會還原為開放的空間形態,迴歸為空間。

於是,我們的問題,由空間是否存在,轉化為空間是由什麼構成的?

對此,大致上也有兩種可能。其一是空間由各種虛粒子對構成的,其二是由單一的最小粒子構成的。

根據現有的理論,幾乎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擁有自己的反粒子。於是,根據虛粒子對的假設,空間成了一個大雜燴,由成百上千種粒子對構成。這對於作為物理背景的空間來說,太過於複雜了。而且,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早期的超光速膨脹,其高速運動的肯定不是作為物質的基本粒子。

於是,只剩下最後一種可能,即由單一的最小粒子構成空間,而物質只是由最小粒子組成的封閉體系。

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是:

在我們的宇宙中,普遍存在著普朗克常數h,該常數的物理量綱為粒子的角動量,表明存在著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各種不同的微觀粒子都具有波動性,說明存在著統一且不連續的物理空間;

存在著微波背景輻射溫度,意味著在宇宙中普遍存在著最小粒子,正是這些粒子的無規運動構成了微波背景輻射溫度;

物質並不是實體,而僅只是更小的粒子高速運動所形成的封閉體系;

物質的運動會受到限制,其速度無法超過光速,說明物體的運動受到了物理空間的約束。

總之,宇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同物體的相互聯繫,都是靠具體的物理空間來實現的。這一物理空間是不連續的,是由無數個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構成的。

為了強調這一最小粒子的不可再分的特性,我們把該粒子命名為量子。於是,在兩個星系之間的空間,存在著無數個量子。宇宙中的一切物理現象,都是由量子碰撞的對稱性所決定的。


淡漠乾坤


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相距大約254萬光年,對於直徑分別為10萬光年、22萬光年的銀河系、仙女星系,這個距離相對來說是十分遙遠的。那麼,這片巨大的星系際空間是真空的嗎?

雖然星系之間的空間確實十分空蕩,但並非完全真空,而是存在著密度極低的氣體和塵埃。此外,星系際空間中也可能存在著一些流浪的恆星或者行星。出於某種機制,這些天體被星系驅逐到星系際空間之中。例如,如果多恆星系統中的某顆恆星被拽入黑洞之中,則其他的恆星可能會被黑洞強大的引力彈射出去,獲得巨大速度的恆星將有可能超過星系的逃逸速度,從而飛離星系進入星系際空間之中。

通過探測宇宙紅外背景輻射,天文學家發現了可能由星系際空間中的流浪恆星所產生的輝光。據估計,宇宙中可能有多達一半的恆星位於星系際空間之中。由於星系際空間十分空曠,這種環境其實十分有利於流浪恆星的行星演化出生命。以我們的銀河系為例,在銀河系的中心區域聚集著大量的恆星,強大的有害輻射瀰漫在空間中,使得生命很難在這種環境中演化出來。由於太陽系處在銀河系中較為平靜的區域,遠離有害輻射,從而才會有地球生命的存在。因此,在空曠的星系際空間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甚至高級文明。

除了普通物質之外,星系際空間中還能存在少量的暗物質。這種神秘物質既不發光也不輻射,其總質量大約是普通物質的5倍。雖然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暗物質,但它們確實產生了能夠被觀測到的引力作用。

總之,銀河系和仙女星系之間的空間並不是完全真空的,而是存在著一些普通物質和暗物質,但它們的密度要遠遠低於星系中的情況。


火星一號



宇宙空間其實非常空曠的,星系就像一座座孤島一樣散佈在無盡太空之中,並且由於宇宙加速膨脹,絕大部分星系其實都在遠離我們的銀河系,而仙女座卻在靠近銀河系,目前仙女座距離我們銀河系254萬光年,科學家估計在仙女座和銀河系將在37億年後發生碰撞。

仙女座和銀河系中間的確是254萬光年的虛空,在這個範圍內只有一些星際塵埃,還有可能存在太初黑洞或者流浪恆星,總體來說這254萬光年是非常空曠的。


很多人認為37億年後仙女座和銀河系互相碰撞會毀滅我們的太陽系,因為兩個星系都有上千億顆恆星,我們的太陽系到時候肯定會被仙女座的天體撞擊。但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宇宙太過於空曠,如果把銀河系的恆星縮小為一個個葡萄,那麼最近的距離我們太陽“葡萄”最近的比鄰星“葡萄”位於700公里之外。

所以未來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不會發生物理上的碰撞的,因為星系中的恆星分佈太稀疏了,晚上在夜空中看到的近在咫尺的兩顆星星都有可能距離上千光年。

但是科學家認為我們所能看到的物質只佔宇宙物質總量的很少一部分,宇宙大部分物質都是我們看不到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也就是說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肯定存在很多我們看不到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除此之外,在兩者之間還存在暗物質和暗能量。根據目前的天文觀測,能夠發光的氣體僅僅佔到星系質量的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的物質都是以暗物質的形式存在,而且暗物質也存在於一個更廣的範圍之內,但是它通常也是在星系的中心分佈比較多,而隨著遠離中心,密度會逐漸減小。除過暗物質之外,還有一種更為神秘的就是暗能量,它是無處不在,而且平均密度都極為均勻,而且更為甚者的是,不僅僅在空間上密度均勻,在時間的尺度上,它的密度也是均勻的。但是很遺憾的是,對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究竟是什麼,目前科學家並不知道,儘管有很多的候選體,但是還都沒有確認。


除此之外,其實我們的真空也不完全是空的,真空也具有一定的能量,這些會產生一些虛擬的粒子,這些粒子會發生湮滅和再產生的過程,所以使得整個真空並不是空無一物,即使沒有暗物質和暗能量。


黑洞來客


首先,仙女座要比銀河系大一些,直徑22萬光年,銀河系的直徑是10萬光年。

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相距大約254萬光年,看起來好像很遠的樣子。不過在宇宙尺度裡,這個距離還算可以吧,據科學家估計,銀河系和仙女座正在相互靠近,總有一天會相撞到一起。

其次,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想弄清楚宇宙是不是真空?

實際上,並不是,絕對的虛空是不存在的,宇宙只是密度極低極低,比地球表面的空氣要低10^-27倍,這當中存在很多星際物質和塵埃。還有可能會存在著一些流浪的恆星或者行星。這些天體因為某些原因被驅逐除了星系,成為流浪漢。比如:如果一個多恆星系統,一個恆星被黑洞吞了,其他的恆星就很有可能會被黑洞強大的引力彈射出去,獲得足夠的速度,就很有可能從星系中逃逸出去。而且,科學家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發現了一些流浪恆星產生的餘輝。

所以,在這距離當中並不是真空的,有星際塵埃和星際物質,還可能出現流浪的恆星或者行星。


鍾銘聊科學


銀河系的鄰居就是仙女座星系,銀河系的直徑10萬光年,仙女座星系的直徑有22萬光年,兩個星系之間的距離為254萬光年,這麼大的距離可以說是非常遠了,而且據估計,20-30億年之後,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會發生碰撞融合。



銀河系和仙女座之間254萬光年的廣闊地帶,難道是一片虛空嗎?完全說是虛空又是不對的,至少太空中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空氣分子,而且星際塵埃也不在少數。在這個地帶,並沒有什麼巨大的天體,但是可能會有太初黑洞或者是流浪的恆星,跟星系比起來,這裡的物質密度可以說是非常小了。

宇宙誕生之時,製造出了大量的物質,但是這些物質很分散,後來隨著宇宙溫度的下降,這些物質逐漸凝聚成了星雲,星雲後來又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進一步凝聚,一步步形成了恆星,星系。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星雲都會成為星系的一部分,總會有一小部分散到浩瀚的宇宙空間,所以星際空間並不會是完全的虛空,而是分散著少量的星際塵埃。



當然除了星際塵埃之外,還會有少量流浪的星球,恆星,行星或者是小天體等。它們本來在星系中,當身處星系中的它們受到了引力擾動的時候,就有可能獲得逃逸速度逃離所在的星系,然後就飛到了星際空間裡面。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之外,星際空間或者是整個宇宙空間都廣泛分佈著暗物質和暗能量,只是目前暗物質並沒有直接被發現,但是科學家堅信暗物質一定存在,總有一天暗物質會被發現的。



有人可能會擔心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碰撞會不會給太陽系帶來災難,雖然說是幾十億年的之後的事,但是為我們的子孫後代擔憂一下也不是沒有必要。可是實際上不用太過擔心,因為星系中的星球彼此的距離是很大的,兩個星系發生碰撞,能夠直接撞上的星球不會有很多,地球不一定就會因此毀滅,因此也不必杞人憂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