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有些農民,沒有交養老保險的意識?

用戶597687969698


這個問題我覺得是這樣的。一是人對一件新事物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單就社會保險這事,不要說農民,就是城裡人開始也是將信將疑的,表現在單位工資基礎高的壓低繳納社保的工資基數,且社保規定可以在60%至300%內繳納,但多數單位和個人只按60%繳納,好的單位也只繳110%,幾乎是沒有繳納300%的。現在,多數人的想法與過去完全不同了。農民中也同一樣。我的一個朋友,社保單位的一個熟人要他參加社保,他不參加,不大相信社保的法定保障性。後來看到有人繳了社保的好處,他千方百計湊錢,要我陪他去社保管理處補繳了15年的社保,現在是每月可領取養老金,心裡笑咪咪地說,早幾年相信,我的養老金會更多了。這就是人們對社保的認識過程,誰認識早,法律規定理解得深,誰就早得益。晚認識晚得益,不認識不得益。二是中國人保險意識普遍不強,農民也不例外。保險兩字剛入國人眼裡的時候,保險公司推出了不少優惠的保險產品,但響應者仍然不多。而現在比過去強多了,對保險產品既買又作收益比較又考慮風險。社保也是同樣,靠政府的推動力,促進社保意識的增強,使社保有現在巨大的資金規模。農民何嘗不是如此。現在一些農民不願買社保,與我們自己剛開始時不想參加社保,只是時間上的差異,而同樣是出於保險意識的不強。三是對社會保險的政策法規宣傳還沒全覆蓋,與應知盡知還有一定距離。因而使我們對一些農民有不願繳社會保險的外在印象。四是當地經濟狀況,貧困程度的不同也影響了一些農民繳社保。他們中有的是經濟少來源沒法繳,為了眼下養家餬口不想繳,怕這點點養命錢未來不兌現不敢繳。當然,不想繳而只想索取的人也有,這種無理,我們是反對的。所以,我們要多理解一些農民不繳養老保險的內心感受和苦衷,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經濟上富了,也會形成全員參保共識,那時,現在農民正在擔心以後自己的養老問題就會迎刃而懈,他們真正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杜銖寶


我本來是農村出來的,現已退休,在我看來,農村人很現實,說的難聽一點只看眼前,沒有長遠意識。年富力強時都不願花錢買保險,等到年齡大了後再後悔沒買保險,我覺得太不應該,我記得我零四年下崗,下崗後到處打工,除生活開支之外首先必須留足買養老保險的錢,自己買了十五年的保險,現在退休了每月四千多元錢,基本上生活無憂。那農村人為什麼做不到呢?無非是第一有退路,家裡有一畝三分地,地裡有收穫餓不死,第二捨不得,這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農民不買養老保險。


文藝183814453


我就是一個來自農村的人,自小生活在農村,考上大學後來到城市。家裡大部分的親戚都在農村。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我更瞭解他們的心裡。

農村人普遍特點是知識文化低,直接導致意識低,對於養老問題根本就沒有那個規劃意識,更何況保險兩個字在他們意識裡更是一種虛擬的概念,看不到摸不到。

有一次跟自己叔叔談到這個問題,叔叔說現在還活不明白呢,還想那麼遠。還有個鄰居這樣回答我:能活到哪一天還說不好呢!

現在中國富裕了農村生活也改善了,但是大部分農村人生活還是比較艱苦

農村人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種職業。農作物如玉米,小麥,水稻,花生果蔬之類。

第二,養殖業。雞鴨豬牛等。

第三,外出打工(工地,工廠居多)

這些行業的共同特點是,辛苦,很辛苦,有時候又是靠命運和運氣甚至天氣來決定這一年的收入。

春種不一定能秋收,一年到頭來可能人均就幾千的收入。這點錢應付生活日常開銷尚且不足,怎麼可以拿出錢來規劃養老問題,很多農村有國家政策,預繳或者補繳,享受養老之類。根據年齡和不同地區福利政策不一樣,繳納金額不一樣,但是都不少,幾萬起甚至十幾萬的也有。

所以首先是意識問題,其次是現實問題。如果是你在農村面臨這種情況,可能也是有心無力吧。或者根本都不去想,覺得養老規劃跟自己無關,老了再說。希望中國更加強大,國民都有老可養,老有所依。








家電一哥


作為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鄉鎮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我們每年都要通過各種形式發動廣大農村居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總的來說,農民朋友的參保積極性還是可以的,但是仍有不少的農民朋友不是很積極參保,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我還很年輕,不需要那麼早交養老保險”。報有這種想法的年輕人不再少數,認為自己還年輕,養老保險只要交滿15年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認為現在交要多交幾十年,划不來。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後面我會再詳細解釋這個問題。

2.“我在企業交了養老保險,不需要在家交養老保險了”。這部分人也不少。其實如果你能夠保證在企業交滿15年,也是未嘗不可。

3.“每年*元的我已經交過了,為什麼還要叫我交?”會這麼說的農民朋友,一般是對養老保險的概念不清楚,或者跟醫療保險、三農保險等概念混淆了。比如我們這兒,2019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是220元/人/年,2020年是250元/人/年。而2019年開始,本地居民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檔次是200元/人/年。由於居民醫療保險跟養老保險是分開繳費的,但是繳費模式差不多,每年都由村幹部通知繳費,而且醫療保險交了馬上可以用,可以說立竿見影,一般大家都會交醫保,於是有些人以為自己交醫療保險也是養老保險,當工作人員提醒要交養老保險,或者動員其參加養老保險的時候就會說200多的我已經交了,為什麼又要叫我交錢。

4.“沒錢交”。確實,部分群眾經濟拮据,儘管現在我們的養老保險費都有政府補貼,個人選擇最低繳費檔次一年只要100-200,但是仍然還是有人以“窮”為理由,不捨的出這部分錢。

養老保險,特別是國家舉辦的社會養老保險,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老有所養,在退休後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而設立的保障基金,有政府的大量財政資金支持,個人只要及時按要求去參加養老保險並繳費,到時候就能享受養老待遇,而且政府也絕不會讓您“虧本”的,反而會補貼大量資金提高人們的養老待遇。

針對第一種村民們不願參加養老保險的情況,其實涉及到一個養老金的計算問題,弄清楚了您就不會覺得早交是一種“浪費”,“划不來”了。還是以我們當地居民養老保險年滿60週歲後養老金髮放金額的計算為例:參保人每月發放的養老金=個人賬戶總額/139+基礎養老金+繳費年限獎勵。(其中,個人賬戶總額除了每年自己交的本金外,還有政府的繳費補貼,比如你交200每年,政府補貼你40,你的本金就是240了,然後加上你到60週歲這些年的利息,就是您的個人賬戶總額了;基礎養老金,其實就是隻要你參加了居民養老保險,政府每個月都會白送你的,比如我們縣,開始時候基礎養老金是55每個月,現在逐年增加到去年的148元每月,以後肯定只會越來越多,前提是隻有你參加了養老保險才會發給你;那第三個,什麼是年限獎勵呢?其實就是政府為了鼓勵廣大居民積極參加養老保險,規定參保15年內,每參保一年每個月多發1元,15年就多發15元,超過15年的,超過部分每個月多發2元,加入你參加了30年,每個月就多發15+2×15=45元/月)。所以呢,看了養老金的計算方式你就懂了,您越早參加養老保險,以後您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當然各地的政策或許不相同,但是政府鼓勵老百姓積極參加養老保險,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初衷是一樣的!)

篇幅所限,如果還不太明白的朋友可以隨時私信給我,看到後都會及時給您回覆。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老二也是兒子


大家好,我是水木山丘,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首先要分區域,看產業。如在我的家鄉這邊想要靠種地賺錢,就是種姜,靠近全國比較大的生薑批發市場,佔地利條件。這二三年一畝姜在沒有天災的情說下,還賺個一萬五到二萬左右。每戶種個五六畝,在農村也算是小有收益。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像壽光昌樂蔬菜大棚都專業化產業化,青州花卉產業化,坊子織布廠,鑄造廠較多,那邊全都上班,一人每月也五六千元,這些地方都比較富裕。

在沒有工廠產業,農產品專業化的區域,單純靠種麥子,玉米,拋除耕,播,種,收,水,肥等成本也就剩個三五百元。肥價年年長,麥子玉米價格幾年如一日,還直下跌,如果再算功夫管理費,那農民要餓死。

總之,農村農民要發展賺錢,比須農場化,專業化,區域市場化,現在年青人寧願上班一年掙個五六萬,也不願務農掙十多萬,太累。

農村在80後這一代還能有這麼個回憶,等到00後這一代農村會慢慢變成傳說。




水木山丘


樓主你好,為什麼感覺大多數的農民沒有交養老保險的意識?我認為這個問題主要跟農民自身瞭解養老保險有一定的關係,因為農民本身他不瞭解養老保險,總覺得這個養老保險可能是一種保險產品,對於一些保險產品的理解和我們的社保混為一談,所以說導致自己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意識。

再加上大多數農民可能沒有打工的經歷,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如果說不通過自己去繳納社保待遇,幾乎是沒有任何的企業來給他承擔相應的社保,所以說時間一長,久而久之自己沒有這樣的意識也是很正常的,再加上身邊的親戚朋友可能都沒有這樣的意識,所以說這就是絕大多數農民沒有參加養老保險意識的主要原因。

但是不參加養老保險對,於農民來講也是不提倡的,因為在2009年推出了新農村合作養老保險,那麼作為農民也是完全可以參加這一種養老保險,因為畢竟參加養老保險之後,將來就可以獲得一份穩定養老金的待遇,那麼雖然說這個農村養老金的待遇並不是很高,也是能夠讓我們在法定退休年齡之後,獲得一份最基本的經濟收入,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懂社保


為什麼有些農民沒有交養老保險的意識?

我在我們村主要做勞務輸出,可能這種情況我還是比較瞭解的,農民都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的意識,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養老保險是無形財產,在農民的眼中,看的見摸得到的東西才是值得投資的,糧食賣了就想著能不能再蓋點房子,打工掙了200就想著能不能添置一點小東西,工資發了3000就想著能不能置辦點傢俱,像什麼保險、理財這些,在他們看來非常的不放心、不靠譜,沒有投資價值,最早的時候就連新農合幾十塊錢都不願意交,更何況是養老保險。

第二、養老保險繳費期限太久,短期內看不到收益或收益太少,養老保險必須繳費滿15年,農民算什麼賬,大部分農民都是推著天天過日子,過一天算一天,誰會想著自己60歲或50歲後怎麼辦,自己能不能活到那個歲數都是個未知數,那會做那麼長遠的考慮。

第三,對農村來說,養老保險繳費較高,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根據本人上年月均工資確定的,月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再乘以規定的比例,就是需要繳費的數額,怎麼算都好幾百,在農村,好幾百可以置辦好多好多的東西,有繳養老保險的錢還不如吃一頓好的,或者打會兒麻將來的過癮。

第四、大部分農村人家庭基礎穩定,每個家庭都有兄弟姐妹好幾個,至於養老完全可以靠子女,大兒子靠不住了靠二兒子,二兒子靠不住了靠三女兒,在農民自己看來,養老不是問題,既然能靠住,也就沒有那個心思在養老保險上投資了。

第五,沒有固定工作,在農村,大部分農民除了務農就是打工,沒有固定的工作,養老保險是用工單位和職工按比例繳納的,如果沒有用工單位繳納,養老保險一個月一千多,誰有那個閒錢去繳納養老保險,就算用工單位繳納,很大一部分人也會選擇不繳,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失業,失業後每個月一千多從哪裡來。

農村養老已經成為了很大的社會問題,國家通過政策扶持和大力宣傳,我相信這種現狀很快會有改觀。

以上是我自己對農民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意識的一些見解,至於保險我不是專業,所以部分數據可能存在出入,歡迎指正批評....


生態鄉村


為什麼一些農民交養老金,一些農民不交養老金?這三點解釋很實在

關於農民交養老金的這個問題,確實也是大家積極討論很多的,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畢竟關係到廣大農民年老之後的養老問題,就今天這個問題我給大家說說:


一、省錢或沒錢交

就拿我家來說吧,家裡八口人,按照220元一人一年來說,這得小兩千吧,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是家裡的人口數更多,或者交的檔次比這個高呢,那就比較捉襟見肘了。

當然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農民收入一般少,尤其是西北西南貧困地區的農民,這可是不小的一筆。


二、堅信養兒防老,養老金意識比較淡薄

在農村裡面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很多人不知道養老金怎麼交,也是因為文化程度的制約和影響,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到位,養老意識淡薄。

當他們看到別人交了之後,到年底拿到養老金之後又會眼紅,為什麼自己當初沒有交,這才恍然大悟,算各種小賬。


三、有些人說交了沒用

這就是誇下海口了怎麼可能沒用,只不過農民是自己交,工作的人是單位強制去交,農民沒有制約性,所以說交了沒用。


三農村龍哥


目前,我國農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隨著上一代農民的逐漸老去,農村養老問題也日益嚴重。現在在農村好多的村子基本上已經人去樓空,年輕人過完年便出去打工,只留下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留守在農村老家,因此農村空心化、老齡化比較嚴重。那麼在養老問題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本是用來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老年生活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為什麼很多農民都不願意購買呢?究其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害怕領不回本金。農村養老保險分為100-1000等十幾個檔次,農民可以自由選擇,有錢了就多交點,沒錢了就少交點。按理說基本上都能交得起。但是對於沒有投資意識的農民來說,一直覺得錢放在自己的手裡或者銀行才有安全感,雖然每年交的錢不多,但是10幾年算下來,也有不少錢。而且60歲之後才能領取養老金,萬一領取了幾年人沒在豈不是虧本了。

第二,繳費斷斷續續。農村養老保險累計繳費15年到60歲之後才能領取。但是很多農村朋友交了幾年,後來要麼忘了,要麼不想交了,這樣斷斷續續的繳費導致了到60歲之後,累計繳納的年限不夠,因此也不能享受高額的養老金。

第三,對政策沒有了解清楚。農村的老人對於養老保險相關政策知道的特別少,基本上只聽說過,但是每個月能領取多少錢,怎麼領,怎麼繳費等問題基本上都不清楚,而年輕人基本上在外面打工,因此不知道養老金的好處。

第四,養兒防老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許多老人談到以後都說要靠自己的子女,然而現在年輕人負擔也很重,按時交納養老保險可以幫助自己減輕一些負擔。

其實,養老金交納滿15年後,農民可以正常領取,養老金有個保證期,在保證期內如果領取人死亡的話,交納的保證金可以退回。因此完全沒必要擔心賠本的問題。



秦小磊


說了半天,還是大多數農民收入太低。你想想,一般的農民,就是靠經營的那幾畝地的收入,一年收入萬兒八千的,隨了人情,夠生活開支的就不錯了,哪有多餘的錢買保險啊?有的農民種田之餘,可能出去打打樓樁,掙一部分收入。但有兒子的,還得考慮給兒子蓋房或買樓,給孩子結婚,照樣是一件“巨大工程”。同樣沒有多餘的錢去買保險。什麼時候,農民收入高了,錢包鼓了,自然會去考慮保險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