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被隔離,男孩刷爆了,父母請和孩子談談錢


近年來,“熊孩子”揮霍爸媽的錢財,打賞主播,遊戲充值的新聞層出不窮。本以為大家都被困在家,“熊孩子”至少能安穩一些,可是有些孩子依然會闖禍。

因為疫情,浙江一對回山西的夫妻被隔離了。為了便於和兒子的聯繫,媽媽把手機留給了八歲

的兒子。

留手機本著是為了方便聯繫,增加親情的。結果,待到隔離結束,媽媽一看手機短信,簡直肺都要氣炸了:

  • 8歲的兒子刷爆了她的兩張信用卡,共計花費13000多元,而這些錢全部進入了遊戲的賬戶。

面對兒子的如此“操作”,媽媽心疼的哭著說道:“這是我們一年的血汗錢啊。”

父母被隔離,男孩刷爆了,父母請和孩子談談錢

一萬多全部打賞給了主播

據瞭解,孩子平日裡都是由爺爺奶奶帶的比較多,父母一年才回來幾次。想著就是玩會遊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哪知道:“玩遊戲,玩著玩著就讓給錢,當時也沒想這麼多。”

很多孩子,對錢沒有概念,錢在他們眼裡只是一串數字或是一張紙,不知道怎樣花錢合理,更不懂得金錢背後的辛勤勞動付出。

看似是孩子的無知行為,卻暴露了父母對孩子金錢的缺失,不和孩子談錢,所以才造成孩子對金錢的“一無所知。”

不懂錢的孩子,註定成為金錢的奴隸

在《中國孩子的金錢教育》就有這樣的一個案例:

  • 經濟學家問孩子:“你知道錢嗎?”孩子:“知道啊,錢就是一張張紙。”
  • 他又問:“那你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嗎?”孩子回答:“知道啊,過年的時候,會有壓歲錢;過生日的時候,也會有錢。反正每次過年和過生日,我都可以拿到錢。”

錢就是紙,錢來的很容易。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於父母從小忽略了孩子的

父母被隔離,男孩刷爆了,父母請和孩子談談錢

金錢教育,孩子不知道父母賺錢的辛勞,才會不珍惜,大手大腳的花錢。

當父母的,總認為孩子還小,不懂錢;總覺得我給他安排好了,他不需要想怎麼掙錢,怎麼花錢;這些東西,大了他就自然會了。,

結果是養育了一大批“有問題”的孩子:“啃老族”、“裸貸”、“賣腎”等等。

對孩子金錢教育的缺失,讓孩子迷失在物質的海洋中。甚至為了某些虛無的好看,走上犯罪的道路。

與孩子談錢,實際上是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金錢教育的本質是人格、品德和誠信的教育。

一個人真正的成功=智商+情商+財商。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窮爸爸富爸爸》裡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這個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金錢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既要讓孩子明白金錢不是萬能的,也要幫孩子明白金錢是什麼?從哪裡來?那麼怎麼和孩子談錢,談錢的哪些內容?

父母被隔離,男孩刷爆了,父母請和孩子談談錢


告訴孩子錢是什麼

著名的銀行家尼爾·高德佛瑞認為:“想讓孩子擁有正確的金錢觀,首先要讓孩子認識錢是什麼。”

如果像上面的孩子那樣,錢是一張紙。這樣怎麼能有正確的金錢觀?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4-6歲 對金錢萌生最初的看法;7-12歲金錢觀開始形成。因此,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抽出一些時間和他聊一聊有關錢的話題:

  • 錢的由來。從最早的貨幣貝幣,到鑄幣工業的發展,每個國家不同的貨幣,現在的紙幣等等。還可以藉助一些不錯的書籍幫助孩子理解。像《孩子,我們來談談錢》
  • 錢的價值。錢是有價值的,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平時,可以帶孩子到超市、商店買東西,切身感受錢的用途。

讓孩子知道錢是從哪裡來的

錢是從哪裡來的?不是爸媽口袋裡的,也不從銀行取的。沒有感受過獲得錢的艱辛,也就不知道珍惜。

因此,儘早讓孩子知道

需要付出勞動才能得到錢。

不妨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參觀,看看父母工作的辛勞賺錢的不易;公開家庭的財務狀況,嘗試讓孩子安排家庭一週開支,儘早讓孩子加入家庭理財;

教孩子如何花錢

花錢是一門藝術,需要平衡物質和精神的兩端。那麼如何教孩子花錢,這裡有一個澳洲的媽媽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鑑:

為了讓孩子瞭解金錢的價值,她讓14歲的女兒奧利維亞打理一個月家庭財務。

一開始女兒並不願意接受挑戰,因為既要考慮預算,還要有收據,十分麻煩。但媽媽允諾了她“省下的錢可以自由支配”,這是一個很有誘惑的獎勵。

為了節省開始,女兒認真分析了家庭的支出結構,發現了一個可節儉的細節:零食。

而且好多地方還可以節儉:大白天要關燈、洗完手要關水龍頭、洗完菜的水用來澆花……

父母被隔離,男孩刷爆了,父母請和孩子談談錢

在女兒的精打細算下,不但沒有超支,還省下了535美金。

通過這次的鍛鍊,她的女兒學會了節省、預算和儲蓄的重要性。

“以前,只要有錢,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買下來。現在,我意識到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無法預料的支出,如果沒有為意外做好準備,我們就很容易陷入財政危機。”

所以,不妨在家裡也給孩子這樣的嘗試。直面現實中的金錢問題,更鍛鍊孩子的能力。

⒋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

心理學家說過:“孩子的兜裡越早有錢,他們就能越快地適應成年後的生活。”

父母被隔離,男孩刷爆了,父母請和孩子談談錢

不給零花錢這種做法,出發點雖然好。但是卻表現了父母的苛刻,剝奪了孩子消費方面的自由選擇,也反映了父母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

父母可以通過從小讓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參與家庭開支管理的責任,讓孩子從實際生活中體會花錢是目的明確需要計劃的消費過程。

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就開始和孩子約定,按周給零花錢。從開始的2元到現在的5元,節約意識、合理花錢意識還是得到很好的培養。

  • 我們約定,除去三個特殊的日子。家裡不會再給你買任何玩具。文具正常耗損,丟失自己花錢買。現在孩子出去買玩具會貨比三家,會還價。
  • 零花錢除了買玩具,可以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比如捐款、買課外書,尊重孩子的安排。
  • 自己保管錢物,丟失不補。

零用錢的制度讓孩子學會等待,知道自己的錢來之不易,那種經過艱苦奮鬥而來的滿足感,並學會享受和珍惜它。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中寫到:

我不能用財富埋葬我心愛的孩子,愚蠢地讓你們成為不思進取,只知道依耐父母的無能者。

我們跟孩子談錢,不僅僅是談論金錢本身,更是生活理念的傳達。

孩子去體驗金錢的價值,是讓他們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淪為奴隸。比起財富,我們更應該看重孩子的獨立、自主。金錢教育的本質是幸福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