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東風技術創新排名超格力,自主品牌離“技術為王”遠嗎?

今年初,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發佈了2019年的評價結果。

與往年相比,車企的名字更好找了。其中廣汽和東風獲得95分以上,在總榜中排名第六和第七;而90分以上,也即獲得“優秀”評價的車企共有5家,除上面兩家外,還有長安、長城和上汽,排名分別為26(93.6分)、38(92.8分)和39(92.8分)。

廣汽、東風技術創新排名超格力,自主品牌離“技術為王”遠嗎?

別以為這又是一份“太公分豬肉”的榜單!且不說獲得“優秀”評價,光是能進入評選也不是件易事。

“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是我國企業技術中心評定級別的最高等級,其認定資格必須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共同審核認證。毫不誇張地說,“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這一塊牌匾之於各行各業的技術中心,無異於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之於高考學生。

看到上面幾個部委,你也許會疑惑。技術創新於海關、稅務何干?這是這份榜單另一個“難”!因為每年國家對這些技術中心的評價並不僅限於創新投入、創新人才、技術積累、創新平臺等維度,更考究技術產出和創新效益這些技術成果轉化的效率。

簡單來說,你不僅要有技術創新的課題,更是要有把這些課題轉化成消費品的能力。

廣汽、東風技術創新排名超格力,自主品牌離“技術為王”遠嗎?

別以為這很容易做到!

1538家技術中心裡,能獲得“優秀”評價的企業,只有90家,佔比僅為5.9%;而被稱之為“The top of the top”的,即評分在95分以上的,更是隻有14家,佔比不足0.1%,真可謂是千里挑一。

如果這還不足以讓你意識到這份榜單的含金量,我舉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或許就能懂了。

格力,2019年得分94.8分,排名第16;

中興,2019年得分91.4分,排名第64;

TCL,2019年得分91.2分,排名第71;

……

很多響噹噹的科技創新企業,在2019年的排名,都不如車企好看,這意味著什麼?

廣汽、東風技術創新排名超格力,自主品牌離“技術為王”遠嗎?

其實,這份榜單每兩年都會評選一次,但卻鮮少被汽車業內提及。原因很簡單,因為技術中心並不直面消費者。可這一次之所以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是因為未來一兩年是中國品牌技術轉型的關鍵時期。

過去五年可謂是自主品牌的“設計自豪期”。紅點設計大獎、德國iF設計獎、 G-Mark全球設計獎……昔日只能看著別人登臺領獎的各種國際設計大賽獎項,現在卻已悉數被中國汽車品牌收入囊中。

然而,自主品牌的設計進入鼎盛期,也迎來了同質期。這一問題在最近一兩年尤為凸顯。你已經很難用設計這單一賣點來打動消費者了——如果大家都是七八十分,只有你是九十多分,那當然能以設計為王,但如果大家都是九十多分,你又怎能脫穎而出?

廣汽、東風技術創新排名超格力,自主品牌離“技術為王”遠嗎?

這兩年,豐田帶著TNGA席捲全國,大眾也不斷把MQB的價格往下探。曾經清一色都是中國品牌的SUV銷量前十榜單,現已被攻佔了五位,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從頂峰時期的44%下跌到如今的37%!

過去,我們以為設計靚麗的自主品牌已經迎來勝利的曙光,市場佔比逐年遞增,甚有破半之勢。殊不知,所謂的曙光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假象,一旦合資品牌“狠下毒手”,把價格下探到和中國品牌一樣時,這一假象就會不攻自破,暴風雨也會隨之來臨。

廣汽、東風技術創新排名超格力,自主品牌離“技術為王”遠嗎?

在這場暴風雨中,很多自主品牌試圖用各種促銷手法來挽救銷量,可卻始終無濟於事。因為消費者不買自主品牌的賬,不是因為產品種類不夠多,價格不夠低,而是自主品牌缺乏“技術品牌”這一閃光點。

汽車這個行業,比價格,比性價比,是門檻最低的競爭手段。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這一手段早已變得弱不禁風,收效甚微。

降價換來的銷量只會損害品牌,只有比技術,比口碑才會帶來品牌和銷量的雙增長!所以,接下來幾年裡,自主品牌必須要從“設計為王”走向“技術為王”!

這些年,我們也看到了自主品牌不斷湧出一些新技術,並把他們打造成自己的“技術品牌”,例如長安的“藍鯨發動機”;傳祺的Adigo智聯生態,390T發動機;吉利的CMA,混動技術……

廣汽、東風技術創新排名超格力,自主品牌離“技術為王”遠嗎?

過去,你也許會因為VTEC買本田,會因為Quattro買奧迪,會因為TNGA買豐田……。現在,買中國品牌,未必只因為“性價比”三個字,也許會因為它的發動機,它的平臺架構,它的智聯生態系統,它的健康座艙標準……

也許有一天,你會因為中國品牌的技術而感到自豪,也只有到了那一天,屬於中國汽車的技術品牌才會真正誕生,中國汽車品牌才會真正強大起來。

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這份榜單見證了中國汽車品牌技術向上發展。(亞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