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臨澤縣各鎮:戰“疫”不忘“忙”生產

人勤春來早,百事農為先。連日來,臨澤縣各鎮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備耕,在嚴防死守,阻斷疫情傳播渠道,密織疫情防控網的同時,結合全鎮產業發展實際,超前謀劃,精心部署,及早動員,紮實開展春耕備耕工作,為全年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臨澤縣各鎮:戰“疫”不忘“忙”生產

臨澤縣新華鎮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統籌抓好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工作,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疫情防控不鬆懈。堅決落實“內防擴散、外防輸入”要求,積極成立黨群管控隊伍32支,設置檢測點34個,嚴格落實檢測點“一測體溫、二問情況、三核證件、四登信息”制度,排查過往車輛1562輛,檢測人員7516人次,確保把緊守牢疫情防控“入口關”。嚴格實行網格化管理機制,組織網格員簽訂承諾書,強化返鄉人員動態摸排;利用“雪亮工程”視頻監控,對全鎮的人員流動、重要路口、人員聚集地等進行動態拍攝、實時監控;對已確定的疫區返鄉人員,探索實踐“三色標識法”,進行分類管理,實行重點監測,按照“四對一”要求責任到人,以“嚴格隔離”加“溫情服務”,做到“管好人”,止目前,全鎮累計排查2074人次,解除留觀1602人次,正在留觀472人次。通過LED顯示屏、橫幅、大喇叭、微信群、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探索制定印發“三通告”2.8萬餘份,注重新媒體產品創作創新,配合縣融媒體中心拍攝音樂的短視頻《迎著光》點擊量達32.3萬人次,製作《村書記硬核喊你不要出門》點擊量達26.1萬人次,切實為疫情防控“發好音”。

「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臨澤縣各鎮:戰“疫”不忘“忙”生產

春耕備耕搶農時。科學統籌,合理安排,堅持把農業生產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危”中抓“機”,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全力開展春耕備耕,全鎮落實訂單面積2.9萬畝,其中玉米制種2.5萬畝。組織市場監管所加大對農資商戶的排查力度,及早做好種子、地膜、農藥等生產資料調劑、調運和儲備,在各農資經營部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開設“綠色通道”,保障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確保農資市場穩定、物資充足、質量可靠。積極引導群眾採取電話訂購化肥、農膜等農資的方式,鼓勵農資供應商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協調開展“送油下鄉”活動,為全鎮11個村群眾送去柴油9噸。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按照不扎堆、不聚集的要求,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政策宣傳和技術指導,採取線上視頻教學或推送春耕備耕知識的方式,及時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力有效推動春耕備耕生產順利開展。

「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臨澤縣各鎮:戰“疫”不忘“忙”生產

重點項目促復工。緊盯年度重點工作不放鬆,做到疫情防控和重點項目復工“兩手抓”。充分利用“隴政釘”、工作微信群等媒介,研究推進重點項目分類有序復工復產,在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對條件成熟的儘快組織復工,條件不成熟的,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協調解決推動復工。重點聚焦棚戶區改造、“一戶一塊田”高標準農田建設、小城鎮改造、汙水處理廠等18項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抓住春季施工的黃金季節,科學謀劃、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推動項目早竣工、早投用。目前,服裝加工扶貧車間已正常復工,監督做好生產車間消毒、返崗人員排查、體溫監測等防控措施,實行疫情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明泉電商、奇苗育農、銀先示範園等扶貧車間已陸續復工。組織鎮民生和社會保障辦公室工作人員,依託各村微信群開展上崗前技術培訓指導和法律維權知識輔導,為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提供優質服務,及時發佈務工信息,協助他們與用工單位聯繫,促成“家門口”就業,確保疫情防控和重點工作齊頭並進,同頻共振。(趙玉梅)

「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臨澤縣各鎮:戰“疫”不忘“忙”生產

“臨澤縣怡泉新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招聘採菇工30名,男女不限,計件工資……”“灣子村育苗基地招聘育苗臨時工2名……”“紅橋酒莊招聘車間工2名,保潔員1名……”連日來,臨澤縣蓼泉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及時建立務工信息發佈群,為企業和返鄉務工人員搭建“零距離”溝通平臺,進行點對點“線上”服務,第一時間發佈招工信息和崗位需求,多舉措鼓勵支持返鄉人員就近就業。

“現在外面打工也有風險,我根據務工群裡的信息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就近打工也挺好的,工資10元/小時,一天能賺90元,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也不用東奔西跑,與家裡人也離得近。”家住蓼泉鎮灣子村的王翠銀說到,近日,她通過微信群線上招聘,與灣子村蔬菜育苗基地負責人取得聯繫,並達成就業意向成功上崗,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企業開工較遲,有務工需求的群眾暫時無法外出務工,為暢通信息渠道,有效解決企業復工用人和群眾務工需求,該鎮對各村勞動力就業意願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各村通過大喇叭、微信群等渠道,實時推送各類企業、用人單位的用工信息和不同層次的網絡招聘會,為企業用工和群眾務工搭建雙向平臺,引導鼓勵企業和勞動力進行招聘求職雙向對接,有力有序開展勞務輸轉,確保農民工“求職有門、就業有路”,群策群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用工和勞動力就業工作。至目前,全鎮共發佈招聘信息4期50餘條,在線答覆務工諮詢100餘人次,20餘名務工人員實現就近就地就業。(郭海蓉)

蓼泉鎮立足全鎮產業發展實際,及時召開在線視頻會議客觀分析了全鎮產業發展和農業生產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對農業產業示範基地建設進行了科學規劃,對當前育苗、覆膜、良種調運、農資儲備等工作進行了專題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了春耕生產和全年產業發展目標,做到精準研判,統籌安排。

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隴政釘”等新媒體,及時發佈春耕備耕、就近務工等方面信息,積極動員農戶搶抓節令、不誤農時,全身心投入到春耕備耕和生產當中去。目前,全鎮廣大農民朋友正積極採購農用物資,撿拾地膜、耙地整地。至目前,發佈各類春耕備耕信息200餘條,提供發佈就近務工信息70餘條。

該鎮組織鎮村幹部在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的同時,向從事種植業農戶發放日光溫室、高原夏菜、制種玉米、甜葉菊等農作物的標準化種植、病蟲害防治、新品種應用等農業科技培訓資料,組織種植大戶、合作社技術人員以視頻形式在線宣講種植技術,切實解決農民在產業發展上的部分技術難題。至目前,全鎮在線培訓群眾300餘人次,接受諮詢120餘人次,發放各類宣傳培訓資料900餘份。

該鎮組織農林站工作人員及各村包村聯村幹部、村幹部、社長等骨幹力量,深入各村社分析農戶產業發展瓶頸,入戶調查掌握農戶產業發展需求和良種需求情況,並積極與制種公司、合作社對接,通過投放良種,簽訂訂單種植回收協議,推進示範點建設,進一步加強企業、合作社與種植戶利益聯結機制,為深化鞏固脫貧成果,促進農民增收、產業增效夯實基礎。至目前,全鎮已與6家玉米制種公司、3家蔬菜企業溝通對接,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近30戶種植戶簽訂了蔬菜訂單合同,全鎮預計可培育蔬菜苗達1560萬株,滿足4360畝蔬菜生產需求。

持續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訂單+農戶”發展模式,在抓好現有3002座鋼架拱棚、3019座日光溫室管理的同時,與百匯綠海等企業對接,落實以西蘭花、娃娃菜等為主的鋼架拱棚蔬菜500畝,蓼泉村村社幹部帶頭新建連片100座鋼架拱棚示範點1個,真正做到產的出、賣的好。持續加快農產品品牌創建,唐灣娃娃菜、墩子葡萄、絲路綠洲西蘭花等綠色農產品正在認證,新建墩子、絲路綠洲公司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示範點2個。完善南沙窩生態型綜合養殖區規劃,確保金鑫合作社萬頭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寨子村南沙窩生豬集中養殖場投產運行,啟動建設墩子村千頭肉牛養殖小區。嚴格落實玉米制種企業准入、合同審查、公開公示等制度,玉米制種面積穩定在1.5萬畝左右。加快培育農業新業態,結合蓼泉老稻米、老雜糧品牌推廣,引進江蘇泰州客商,通過“一戶一塊田”,計劃在上莊村種植旱稻1000畝,進一步擴大新添、雙泉等水稻基地規模達100畝,配套休閒垂釣、特色養殖、林蔭步道等設施,大力發展現代休閒農業。加快上莊芸林肉蓯蓉產業基地建設,栽植梭梭2000畝,嫁接肉蓯蓉3000畝,新建特色生態農莊1處。

在應對疫情的同時,為滿足春耕農業生產需要,該鎮根據全鎮農資供應量和農戶需求,積極協調聯繫農資供應商,做好種子、農藥、肥料、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儲備、調運和供應工作,全力保障全鎮春耕農業生產需要。同時,鎮農林站聯合鎮市場監督管理所和應急管理所,加強對全鎮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門店的監管管理力度,紮實開展春季農資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嚴查經營禁限用農資、假劣農資以及無照無證經營農資等違規行為,確保春耕生產期間農民購買的農資產品質量過關。至目前,累計儲備化肥500餘噸,農膜40餘噸,開展春季農資市場專項檢查2次。(郭海蓉)

「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臨澤縣各鎮:戰“疫”不忘“忙”生產

近期,臨澤縣鴨暖鎮的大棚蔬菜種植戶不誤農時搞好生產管理,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

二月的大西北氣溫剛開始回升,但溫室蔬菜大棚內卻是春意盎然,看著一棚綠盈盈的香菜長勢喜人,菜農王兵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他說,“這棚菜是去年12月中旬種的,今天我趕著起完還要送到市上的菜市場,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這一棚香菜能賣7000元左右,這兩個月算是沒白忙活。”近年來,鴨暖鎮按照“多業興鎮、一村一品”總體思路,充分挖掘地域優勢,優化產業佈局,構建了以蘆筍、中藥材、甜葉菊為主的沙柳路特色產業帶,以小蔬菜制種、加工蔬菜為主的臨平路蔬菜種植產業帶,以玉米制種、特色林果為主的鴨小路精品種植產業帶,推動發展東片特色種植區、西片畜禽水產養殖區,引進建設富鍶產業園,全鎮“三帶兩區一園”產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農業發展後勁大幅提升,農民收入逐年增長。在大鴨村建設集中連片厚牆體日光溫室80座,每棚年均收入達到1.5萬元左右,設施農業的穩步推進,也加快了農民增收步伐。

鴨暖鎮在抓好科學防控的同時,不誤農業生產,做到疫情防控與大棚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努力把疫情對農業的影響降到最低,保障大棚種植戶實現增產增收。(吳建強 張之成)

連日來,臨澤縣倪家營鎮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摸家底、優服務,統籌抓好春耕備耕生產,做到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不誤”,為農民增收增產打下基礎。
組織精幹力量對全鎮農戶疫情防控進行“拉網式”排查,引導農戶及時開展春耕備耕,指導農戶戴口罩上地,各戶分時施工、分散幹活,機械作業前後進行消毒,最大限度避免農戶集中和流動。圍繞當前春耕備耕生產,督促各村積極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和玉米制種基地落實,全鎮8個村與10家企業初步達成合作意向,落實制種面積4萬畝。該鎮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通過就近就地技術指導和運用網絡平臺、微信視頻等現代信息手段,強化對種養殖戶,特別是溫室大棚生產的技術服務,及時解決種養殖戶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時刻抓好春耕物資儲備供應、農產品質量安全,落實好惠農政策。目前,全鎮儲備化肥1500餘噸,地膜20噸,各類農用器械儲備充足。(張丹)

連日來,臨澤縣沙河鎮結合春耕備耕生產,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衛生整治行動,營造整潔優美、乾淨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保障。

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宣傳引導。通過懸掛橫幅、張貼公告、發放彩頁、微信群、大喇叭等方式,強化疫情防控宣傳。引導群眾不走親訪友、不聚會聚餐、不去人員密集場所,防止交叉感染。強化健康理念和疫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引導自覺養成戴口罩、勤洗手、講衛生等健康生活方式和防護意識,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

發揮長效機制,確保整治成效。落實好農村人居環境保潔制度,持續對村社主幹道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毒殺菌,設立廢棄口罩專用回收箱,引導群眾將廢棄口罩等防護用品進行合理處置,剷除病毒滋生和傳播的“土壤”。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人員作用,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對公共地段加大保潔頻次,持續鞏固環境衛生治理成果,減少病菌滋生。

動員群眾力量,掀起整治熱潮。各村社通過電話、微信群、大喇叭等方式,宣傳引導群眾對自家房前屋後、門庭院落等區域進行整治,徹底消除視角貧困和垃圾盲點,創造乾淨整潔生產生活環境。督促指導養殖戶加強畜禽養殖管理,及時清掃畜禽糞汙,儘量避免人直接接觸畜禽及其排洩物和分泌物,減少人畜共患病傳播風險。

築牢消殺防線,嚴格疫情管控。按照“點面結合消殺、城鄉結合覆蓋”的原則,廣宣傳、齊動員、強指導,構築病毒消殺防線。各疫情防控網格組成病毒消殺隊,對轄區公共場所、公共設施、街道門店等區域進行全方位消殺,持續築牢全鎮群眾生命安全防疫線。(趙澤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