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儘量不要做手術?


我是醫心雕龍,我來回答!為什麼儘量不要做手術?

這裡我先做個申明,就是手術並不是萬能的,很多問題並不是一刀下去就可以解決。

這裡我們先說說外科手術的目的,其實手術的終極目的是挽救生命、恢復健康,其前提是患者有足夠的適應證,也就是隻有手術才能治療,但手術絕非簡單的動刀子這麼簡單,事實上,除了極個別的小手術之外,絕大部分手術都相當於走鬼門關,也就是手術的併發症非常厲害,比如出血、感染、切口化膿等。
這些併發症可輕可重,輕者,只要簡單處理即可,重者可能會導致手術失敗,甚至會危及生命,不僅如此,手術中的麻醉風險也需要考慮,比如麻醉中的藥物反應,或者麻醉後的復甦狀況。
以上每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負責任的醫生在和患者討論病情時,都會對手術採取謹慎態度,畢竟術後的風險在那擺著。

當然了,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及手術器械的進步,手術的風險降得越來越低,但降低並不代表不會發生,事實上,對於一些合併基礎疾病的患者,手術的風險仍然很高,尤其是合併心臟問題的患者,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

總之,在臨床上,面對存在的手術風險,醫生不會輕言開刀,具體的治療方案,需要醫生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後,才能作出決定。

這裡我的建議是,在同等治療效果的情況下,儘量選擇保守治療,而不是風險較高的手術,手術是一件大事,如果遇到非要手術的情況,儘量權衡利弊後再做決定。


醫心雕龍


20年前我反覆發作闌尾炎,過幾個月就疼,每次不得不通過口服消炎藥甚至輸液來緩解。好多人勸我手術,我都不願做,因為誰都不想手術,誰都害怕手術。

可是有時候,沒辦法,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手術都是沒辦法才通過手術來解決;直到非典期間,再次發作闌尾炎,而且情況比較嚴重,最終還是通過手術解決了問題,手術後自己如果不刻意去想這件事,從來不覺得自己闌尾切除了,根本不影響生活。


醫生也是普通人,也不願手術,可是疾病眼裡,才不管你是醫生還不是醫生,都會造成痛苦,甚至有些疾病不手術會致命。

上週末,搶救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胸痛兩個小時入院,血壓已經偏低,建議他趕緊造影看看是否能通過支架打通血管。可是患者本人死活不做,說手術影響元氣,做完手術就會氣虛。

王醫生告訴他,不做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連氣都沒有了,那來的氣虛?正說著患者就室顫了,馬上電擊除顫,電擊後心跳恢復,患者馬上說,做做做,我做……

其實大家不願意手術的心理主要四點點,一方面是迴避疾病,就是不敢面對自己得了這個疾病;一方面對於要切除組織的手術,比較牴觸,畢竟是身體一部分;一方面對於疾病存在誤區,不了這個疾病最好的治療是什麼;另一方面害怕手術風險。


就拿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手術來說,我們從這四點說明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手術。

對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尤其心肌梗死,我們迴避只能讓疾病越來越重,特別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爭分奪秒,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就像這位患者,正在和醫生對話,心臟突然就停了。這多虧是在醫院,如果是在院外,獲救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當然所有的疾病迴避都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當然心臟介入手術,不牽扯開刀,也不牽扯切除組織,但別的很多手術,都會牽扯這個問題,比如佔位,各種腫瘤,闌尾,膽囊,肝臟,肺臟,胃,脾臟,腸道,等等都可能因為某種必須切除的疾病切除組織或器官。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的身體大部分都是好細胞組成的,但生病後就出現了壞細胞。通過藥物內科保守的辦法,並不能把這些壞人趕出體內,那麼只能通過手術的辦法來根治,把壞人徹底趕出體內,如果讓壞人繼續留在體內,不但會造成更多的好人被感染成壞人,還會面臨生命危險。

有時候很多人不願意選擇支架,是對支架存在很多誤區,比如說支架在美國已經淘汰了,支架後得一輩子吃排異藥等等謠言。其實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是最有效的救命辦法。

支架手術雖然是內科手術,不麻醉不開刀,但任何手術都會有風險。可是我們別忘了,我們先生病才,疾病給我們帶來痛苦,帶來生命危險了,我們不做手術,不但痛苦,而且風險更大。所以手術的風險是存在,但不手術,風險更大。

其實要不要手術,大部分情況下很好選擇,簡單說就是不手術怎麼辦?不手術能不能減輕病痛,不手術能不能活命?把這個問題想清楚,就不能決定。

比如癌症;比如嚴重外傷;比如大量腦出血;比如各種臟器破裂等等;這些疾病如果不手術,隨時有生命危險。

比如骨折,骨頭都斷了,而且會出現很多併發症;比如藥物無法控制的心絞痛;比如膽結石藥物無效;闌尾炎藥物無效;腸息肉等等手術。

也就是說一種手術是救命的,那肯定要做;一種手術能讓我們活的更好,要做。所以,不是說盡量不要手術,而是為了更好的活著我們選擇了手術。

(當然,如果不手術,能解決問題,最好!)


心血管王醫生


"為什麼儘量不要做手術",這個問題的時候視情況而定,該做的手術得做,不該做的那就不做,可做可不做的那就選擇做!

我是一名外科醫生,手術那是家常便飯!雖然我經常加班加點,經常通宵熬夜做急診手術,但是我很有成就感,我為自己是一名外科醫生而自豪!手術可以解決很多很多的問題,我記得之前頭條裡有一個問題"古代人如果得了闌尾炎怎麼辦?"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事實上,古代人的壽命是非常短的!為什麼?因為醫療水平差,很多疾病根本沒法治療,尤其是外科疾病。比如急性闌尾炎化膿穿孔的、被刀子捅傷腸破裂的、四肢外傷性骨折的。這些疾病不緊急手術,那是要命的!

但是有些疾病不是非得手術治療,是可以擇期手術的。比如膽囊結石,如果你膽囊有結石並且還會偶爾發一下膽囊炎。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手術治療,把膽囊切除了,一了百了,但是有的人覺得膽囊切除後少了一個器官,不想切,那麼也可以不切除膽囊,對症處理一下。

那如何判斷要不要做手術?

聽外科醫生的!當然,這不是盲目的聽從,你可以多諮詢不同醫院的不同醫生,但是記住一定是專科醫生!比如骨科的問題那就得問骨科醫生,最好問專業看這個疾病的。然後,你可以找醫生談話,諮詢病情,問問他需不需要手術,如果需要手術,那麼手術依據是什麼。


普外三角針


這個問題李醫生也經常碰到,年前的時候兒時的夥伴給我打電話,急切的問我他父親因為腿疼住院了。家裡的大夫把所有的檢查做了遍然後告訴他要手術,他開始慌了。看著床上躺的老父親,又想到做手術的未知讓他不知所措。這想起我這個在醫院的朋友,所以急忙打電話詢問該怎麼選擇。

我不是外科醫生,就從康復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到底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時候不該做。就比如我這朋友的父親,做了腰椎CT顯示只是3到4節的椎間盤輕度膨出。可能因為是在急性期,所以疼痛的症狀比較明顯。我的朋友就比較害怕,聽醫生這麼說要做手術差點就同意了。

這種情況下是不建議做手術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建議保守治療3-6個月。如果症狀完全沒有改善,那麼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如果症狀得到緩解,那麼就不需要手術治療。

其實不管什麼病,手術治療都需要謹慎。畢竟是創傷式治療,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選擇做還是不做手術要衡量利弊。在做與不做兩可之間的最好不要做,不做就會危及生命的必須做。比如闌尾炎,如果可以通過輸液和吃藥控制的就暫時不要做,因為人體沒有一樣是多餘的東西。比如某些癌症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根除治療的則必須做。

所以,需不需要做手術要根據實際病情,衡量一下利弊,不盲目手術,也不完全否定手術。

我是康復科李醫生,點擊右上角關注我,遠離亞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復科李醫生


經常有人說我們外科醫生,就只知道做手術,就知道切切切,好好的器官,為什麼就給切了呢?

其實,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個樣子,外科醫生並不是胡亂的做手術,是有非常嚴格的手術指徵的,該做手術的就一定要做,不該做手術的,絕對不要去做。

哪些手術是必須做的?手術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不做手術會死的

很多時候,手術是為了挽救生命,如果不做手術,患者會面臨生命的危險。例如急性闌尾炎穿孔了,各種癌症,開放性骨折,嚴重的外傷,嚴重的感染,腦出血,腦疝,肝破裂,脾破裂等等,這些疾病如果不及時做手術,是非常危險的,隨時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2)不做手術影響功能和生活質量

有一些患者,如果不做手術,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是會影響正常器官的功能,或者患者的生活質量。

例如,骨折的患者,手法復位失敗,如果不做手術,影響以後的腿腳的使用,可能成了一個瘸子,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再舉個例子,膽囊結石的患者,經常發作膽囊炎,膽管炎,常常出現腹痛,發燒等情況,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應該儘早做手術。

(3)預防性的切除

有些疾病,患者不痛不癢的,短時間內不做手術,並不會危及生命,也不影響生活質量。但是,醫生為什麼還建議做手術呢?那是因為醫生比你看得長遠一些,如果不做手術,以後會更加複雜,更難治療,產生嚴重的後果。例如,大腸息肉,如果不及早切除,就有可能發生癌變,以後會危及生命,應該儘早切除。

(4)美容整形手術

現在美容行業非常火爆,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很多整形手術,不做不會影響患者的生命,但是,我們不能阻止大家追求美麗的權利,愛美是每個人的天性。正是因為患者有需求,才會有市場。

總而言之,手術是治療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的手段。該做的手術就應該做,不該做的手術,千萬不能做,一定要掌握好適應症。


普外科曾醫生


在現代醫學的分支中,其實可以分為幾大類,如內科、外科和醫技科室。其中的外科,大家是很瞭解的,那就是拿著手術刀工作的一群專業人士。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大家好像對於外科大夫的崇拜明顯高於內科大夫。其實,內科和外科都是一樣的,都是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可是,有些人說,儘量不要做手術?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張大夫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到底應該不應該做手術?

首先,張大夫明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臨床上存在手術的適應症,請大家下定決心,該做就做。舉個例子,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如果不立即進行急診冠脈介入手術,患者很可能就因此死亡,此時當然我們應該做手術;骨折的朋友,如果不盡快進行手術,患者很可能會致殘,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此時,我們當然應該做手術;一些惡性腫瘤的患者,如果不盡快的進行手術,拖延治療的話,有可能會引起轉移、死亡等嚴重的後果,等等。所以,當有手術適應症的時候,我們當然應該果斷的抉擇。

做手術一定是有益處的嗎?

其實這個問題隱含的意思就是,做手術一定有益處嗎?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就比較難。因為,當有手術適應症的時候,我們進行手術治療,對我們很有可能是有益處的,但是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手術前醫生一般也會和我們溝通,來說明這個手術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常見的就是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進一步可能會造成肺栓塞,甚至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當然不同的手術,還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風險。所以,即使是有適應症的手術,患者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但總體而言,患者應該是獲益的。另一種情況就是沒有手術適應症,我們當然不應該選擇手術,我們當然不能為了手術而手術,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更好的生活質量和體驗。

所以,題目中的這個論斷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準確的,儘量不手術,那是沒有手術適應症的時候,而有手術適應症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猶豫。


張之瀛大夫


隔行如隔山!很多人說沒有天生的壞學生,老師要以理服人;也沒有真正的惡人,警察要以理服人,壞人都可以規勸向善!

外行指導內行,容易產生笑話!

哪些手術必須要做?

1.不做會死,做了可以救命的手術

這是一位42歲女士,月經延遲15天,突發下腹疼痛,臉色蒼白,檢查證實為宮外孕破裂,大出血。如果不做手術,很快會死亡。這種救命的手術要不要做?必須做!

2.可以手術治癒的癌症,必須做。



這位女士才29歲,胃竇癌並胃下口不全梗阻,胃周有幾個淋巴結轉移。如果不做手術,很快很擴散、梗阻、餓死的。這種手術要不要做?必須做!

冠狀動脈重度狹窄,急性心肌梗死,如果錯過手術機會,心肌細胞發生大片壞死,可能會死亡。緊急手術放置支架,讓血管再通,可以救命。


這種例子太多,就不再贅述了。

什麼手術可以不做?

1.癌症局部晚期,風險很大的手術,可以選擇放棄,採用其他保守治療。

2.病人身體狀態差,不能耐受手術。

3.病情特異,有比手術更好的治療方法。

每個人具體情況不一樣,應當選用個體化的精準治療!既不要盲目擴大手術的危害,也不能唯手術論。

術業有專攻,不要跨專業指導別人!比如我們不能指導航天工作者,把火箭燃料換成無煙煤:

每年都有上百萬人因為手術而獲救!




影像科豪大夫


作為疼痛科主任,我對手術並不陌生,有時候一天可能需要做二三十臺手術,但這並不代表我建議所有患者手術治病,我一直認為手術是現代醫學的最後手段,如果可以通過保守方式使病情得到康復,那麼不僅危險性小、費用也少,所以儘量不手術這個觀點,我是支持的!

但該手術時,必須及時手術!

我說個很久以前的事例:頸椎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我曾經接診過一名頸椎病患者,他的頸部並沒有明顯疼痛,其症狀反而體現在四肢,存在四肢無力、麻木的現象,來院診斷前,是因為清晨買菜時突然下肢無力摔倒受傷,才下定決定來院檢查的,綜合核磁檢查片子,判斷為脊髓型頸椎病,壓迫程度較高不適合保守治療,需要立即手術。

患者家屬聽完我的診斷,覺得我在誇大其詞,對同來的患者說“既然確定是頸椎病,那我們去按摩應該能好,正好我認識一家理療館按摩師手法特別好”,其實我當時有些猶豫,我想勸一下患者的,因為他的壓迫較為嚴重,別說按摩了,哪怕立刻手術都難以保證預後,可患者的動作比較快,在我還在猶豫的時候,患者已經被同來的家屬拉走了,也不知道這名患者現在如何了,可能奇蹟發生也不一定!


這種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畢竟各種手術有很多,遠的不說,就說心臟內科的介入手術,作為最常見的心臟類疾病,冠心病患者如果狹窄程度過高,心肌缺血嚴重,一旦突發心梗,即危且急,需要立刻開通血運循環,也就是內科支架手術或外科搭橋手術,黃金時間是120分鐘,晚一秒造成的結果可能都不一樣,這種情況還能保守治療嗎?

其實是否應該手術,需要看預後結果!

手術和保守是兩種治療方案,並沒有誰優誰劣之分,只能說各有特點。

保守治療:預防和康復,見效慢、創傷小、費用低廉!

手術治療:治療和急救,見效快、創傷大、費用高昂!

對於部分病情較輕的患者來說,並沒有馬上可能發生的致命風險時,可以先通過保守治療進行控制,看是否可以自然逆轉疾病,如果效果不好或病情較重,這時候就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評估,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

PS:一切的選擇,都需要考慮可能造成的結果,擇優而定,該出“手”時就出“手”!


羅民教授


首先闡明我的觀點:手術是外科醫生對付疾病的一把利刃,能從病魔手中奪回生命,該做的手術,一定要做!但對於一些不必做的手術,可以說,能不做,就不做手術。一言蔽之,要不要做手術需看具體病情,不能一概而論!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國自古相傳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的藏於人們的意識中。也許是受這樣觀念影響,常有人說外科手術能不做就不做,這裡不妨來探討外科手術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外科手術?

按照我國最新版《外科學》教材,外科手術可分為以下三類:(1)急症手術,如各種外傷導致大出血等。為挽救患者生命,要求在最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準備後立即手術。(2)限期手術,如各種惡性腫瘤根治術。相較於急症手術,限期手術對時間的緊迫性需求並不高,但仍應儘快做好術前準備。(3)擇期手術,例如各種良性囊腫切除等,對時間的緊迫性需求最低。

手術併發症有哪些?

依據我國最新版《外科學》教材,因原發病、手術或其他因素的影響,手術後可能會有各種併發症,主要有以下幾類:(1)術後出血。可能原因有術中止血不完善、創面滲血未完全控制、凝血障礙等;(2)術後發熱。發熱是術後最常見的症狀,約72%的病人體溫超過37℃,41%高於38℃;(3)呼吸系統併發症。術後死亡原因中,呼吸系統併發症佔第二位(術後肺炎、肺栓塞等);(4)術後感染;(5)切口併發症。血腫、積血和血凝塊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一般為止血技術的缺陷;(6)泌尿系統併發症。手術後尿瀦留較為多見,主要為術後患者排尿反射受抑制,尿道括約肌反射性痙攣以及病人不習慣床上排尿所致。

外科手術有什麼風險?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手術有風險,動刀需謹慎,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有研究顯示,對年齡≥40歲,接受非心臟手術的病人,心源性死亡、致命性心臟併發症的發生隨風險評分的增加而升高:風險評分≤25分的患者,術後僅有2%的死亡率。但若>26分,術後死亡率可高達56%。對於另一高發病率的疾病—糖尿病的患者來說,手術風險同樣較高。研究發現術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術後併發症發生率和手術後的死亡率顯著升高。


綜上所述,手術的確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外科醫生做手術前會仔細評估具體病情,權衡利弊,當手術的獲益大於上述風險時,外科醫生會果斷出手,這種情況下,請患者朋友站在醫生一邊,此刻,醫生和死神在決鬥,患者豈能不給醫生正能量?讀者大人,歡迎您來談談您的看法。


藥師方健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電視劇上總有這麼一句話,哪吒在重造之前,也說著要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然而西方的解剖才真正揭露了人體的真相,現在的許多疾病都可以通過手術的治療進行恢復,但是如果如果經過內科治療有效,能不動刀儘量還是不要動刀。



為什麼儘量不要做手術呢?

  1. 手術對於病人的狀態要求較高,手術前病人需要做一些檢查確定是否符合手術對人體的消耗,如果發熱、血糖較高等都是不可以做手術治療。
  2. 手術需要麻醉,不管全麻還是半身麻醉,對神經系統都有一定的影響,只有局麻影響最小,雖然現在的麻醉技術較高及藥物比較安全,但麻醉藥物仍需要人體代謝排除,消除麻醉藥的作用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3. 手術過程即危險又安全,有的小手術是很安全的,但有的手術涉及到供血的臟器和血管時風險還是很大的,隨時都有大出血止不住的情況,這是會威脅到生命安全的,但現在醫生的技術及儀器的先進都會盡可能的挽救回病人的生命,儘可能避免術中大出血的發生。
  4. 手術後麻醉效果一過,病人就會感覺傷口劇烈的疼痛,沒辦法,動了刀子肯定會痛,不僅是皮膚傷口處的疼痛,傷口深處也會。休養期間一定要注意傷口處的清潔,勤換藥,畢竟有破口,防止細菌感染化膿,休養期間不能做大幅度動作,防止傷口崩裂出血。修養時間也是漫長的,輕則半個月,重則一年。

那就不做手術了?

手術風險是有的,也可以儘可能的避免,但是對於疾病來說,不做手術風險更大,所帶來的痛苦更大,長痛不如短痛。一般情況手術治療的效果還是很好的,比如骨折來說,沒有什麼治療比手術更直接有效的了。所以大家要正確認識手術治療,不要害怕,也不要不當回事,畢竟後期的休養還是需要自己努力和家人的精心呵護。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