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被火炮所伤?详尽的记录表明这种说法根本禁不起推敲

多年以来努尔哈赤的死因,一般被归为三种:第一死于炮伤,第二死于疾病,第三就是死于炮伤加疾病。即便到了今天,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编纂过程中,这个问题也还是引发了专家们的种种争议。

究竟有怎样的资料可供参考理性分析,而非道听途说甚至凭空臆测,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先看一下当初的宁远之战。

宁远之战

天命十一年正月,努尔哈赤发动了宁远之战,并于正月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城下,刚到城下就遭到明军火炮的猛烈攻击,死伤数十人,无奈之下努尔哈赤又把大营改设在城西一侧,并撤到明军大炮射程之外,炸营借债不多赘述。

二十四日,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对宁远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首先遭受攻击的是城墙的西南角,明军充分利用了火球、火把、箭矢有效阻止了后金军队对城池的攻击,后金军损失惨重,而明军据城作战,居高临下,所以损失较少。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当晚的十一点左右,后金军人困马乏,进攻无法继续进行,无奈之下努尔哈赤下令收兵。

这一天,没有努尔哈赤受伤的任何记录。

二十五日,努尔哈赤亲自指挥,细节不讲,直到深夜仍未停止,面对着城坚炮厉,后金军队的伤亡数字不断扩大,在高大的城墙前,却无计可施,进攻没有任何进展。努尔哈赤只能再次下令停止进攻,扎营休整。

这一天,没有努尔哈赤受伤的任何记录。

总结来看,两天的攻城行动都是努尔哈赤亲自指挥,但都以失败告终。一直到二十六日,眼见攻城无望的努尔哈赤放弃宁远,单独抽调一支军队进攻觉华岛,这是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不能对明军直接造成伤害,那也只能尽量毁掉明军的屯粮、军备据点,此时的明军在觉华岛驻扎7000人左右,因海面结冰,距离宁远城又很近,所以骑兵包住马蹄飞驰而过全歼大明官兵,并夺取了岛上的一切战略物资。

这一天,没有努尔哈赤受伤的任何记录。

正月二十七日,努尔哈赤彻底放弃宁远城的攻击,下令撤退并于二月初九日回到沈阳。

努尔哈赤被火炮所伤?详尽的记录表明这种说法根本禁不起推敲

向明廷奏报情况

宁远军方是如何向皇帝奏报的呢?正月二十四日后金首次发起进攻。

二十五日,后军再次发起进攻,努尔哈赤亲自持长刀督阵,驱使后金士兵冲锋攻城,但士兵仅仅跑到城下就无功而返,在此期间明军的滚木、礌石、箭矢、炮火在或远或近的距离同时发挥了有效的打击作用。

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分兵攻击觉华岛,官兵死伤7000多人,后金军不分商户、平民、男女老少全部杀害,气焰非常嚣张,这是因为攻打宁远不成,所以迁怒于觉华岛。

总结可见的几乎所有文字记录,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从二十三日到场,到突袭觉华岛,直至回到沈阳,全都是努尔哈赤在亲自指挥,做为主帅挥师攻城的努尔哈赤,既没有受伤记录,也没有丝毫受伤的迹象,一般来说如果主帅受伤,随行的诸王贝勒不可能继续作战而不顾一个老人的生死,几乎所有时间,袁崇焕在,努尔哈赤也在,而未见袁督有过对方更换指挥官的记录。

奏报伤亡记录:

明朝的统计是:后金士兵死亡数千,军官数人,酋子一人。

经略高第:枪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从贼抬云,放声大哭。

求子是谁呢?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努尔哈赤长孙哈兔。(具体是不是所谓的哈兔,不得而知)

官史、纪事本末、明季北略都没有记录过努尔哈赤遭受炮击的情况。

酋子也好,大头目也罢,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他们所叙述的都不是努尔哈赤。因为从相应文献记录来看,从来没有把努尔哈赤成为“酋子”或“大头目”的记录,三者不可能混淆,简单说,从来没有大头目努尔哈赤,或者酋子努尔哈赤的文字记录。

所以说根据当时的文献记录。无论受伤还是死亡,都不可能是努尔哈赤本人。

后金记录:士兵损伤我们不管。损失的军官只有4人而已,只是游击将军,职位并不算高。

努尔哈赤被火炮所伤?详尽的记录表明这种说法根本禁不起推敲

努尔哈赤被炮轰的说法由何而来

猜测来源一、《石匮书后集》曾经记录:炮弹射出之后,直接轰在了黄龙幕附近,伤一裨王,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

有的学者就把这位裨王,当做了努尔哈赤本人,但同样的原因,没有任何文献记录把努尔哈赤称为裨王。

猜测来源二、臆测者觉得努尔哈赤攻城两天就宣告撤兵,其中必有变数,说不定就是努尔哈赤身受重伤,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努尔哈赤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对于这种难以攻克的城池,他不会凭一时意气,靠匹夫之勇持续攻城,从战斗初期就可看出,努尔哈赤的行动很明确,攻城战而绝非围困战,面对毫无建功希望的宁远城,退兵的举动并不突兀。

猜测来源三、朝鲜翻译官韩瑗的说法是绝不靠谱的。

韩瑗到过宁远,还拜见过袁崇焕,只见袁崇焕谈古论今,脸上没有任何担忧的神色,不多久,城头放响一炮,地动山摇,袁崇焕笑着说,敌人到了,开窗,看到贼兵......

根据韩瑗的记录,二十四日,一直持续到晚上双方激战,但他没有描写努尔哈赤是否受伤。

转天清晨见到袁崇焕,突然提起努尔哈赤昨天已受重伤,这一点令人起疑。

韩瑗本人也从来没写过努尔哈赤曾经受伤的这个情况,这句话说的非常突兀,这么重要的事情,作为敌军首领,如果前日受伤,为何只字不提,只是在事后才提及已受重伤呢,毫无道理。

没有日期,没有时间地点人物,没有一切描述,努尔哈赤就伤了,从来没有这种写法,大段的战场描述偏偏少这几个字么。

自相矛盾的是,韩瑗文末又写过一句话,努尔哈赤宁远失败,活活被气死,更是前言不搭后语。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段记录看出,韩瑗是在努尔哈赤死后才写这些的,而并非当时。

如果韩瑗能看到的话,袁崇焕当然会对这件事更加清楚,但是对明廷的奏报上却只字未提,这对于好大喜功的袁崇焕来说是不可能的。反倒是袁崇焕实事求是,没有编造击伤或者打死努尔哈赤的谎言。

努尔哈赤被火炮所伤?详尽的记录表明这种说法根本禁不起推敲

袁崇焕并没有像韩瑗一样扯谎,因为他知道在这里扯谎的话,事后面临的就是--一旦努尔哈赤再次率兵来袭,该怎么解释死而复生的努尔哈赤呢。

攻击宁远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68岁,当时他的儿孙必定是簇拥左右,明朝的大炮再准,也不可能准到只击伤努尔哈赤本人,而其他比如代善或皇太极毫发无伤的水平。

努尔哈赤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对于火炮的射程也相当了解,从他二十四日扎帐结营开始就非常清楚火炮的射击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统军主帅,他不会主动走入明军的射程之内。

从受伤到去世中间相隔了7个多月

努尔哈赤从宁远败回沈阳,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于同年四月初四就带领自己的子孙,统率大军数万远征喀尔喀蒙古,一直到五月初一,努尔哈赤亲自举行仪式受降。

路程情况:往返需要2000里,如果努尔哈赤受伤的话,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次军事行动足足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来的努尔哈赤还亲自参与了科尔沁蒙古的结盟活动。这都不是一个伤重老人能做出来的。

努尔哈赤被火炮所伤?详尽的记录表明这种说法根本禁不起推敲

《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祖实录》加上袁崇焕与毛帅的奏报,都将努尔哈赤的死因指向恶疮、背疽。

前三部史料的记录几乎完全相同,努尔哈赤从病重到死亡的大致过程是:

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因病前往现在的辽宁省清河县洗浴(消毒);

天命十一年八月初一日,病情恶化;

命令二贝勒阿敏杀牛烧纸祈福消灾无任何效果;

天命十一年八月初七日,努尔哈赤的病情再次恶化,明知不久于人世,努尔哈赤决定返回沈阳;

半路上遇到了大妃奉命赶来迎接;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抵达瑗鸡堡,距沈阳40里,下午的1:00~3:00左右,努尔哈赤在船上病逝。

袁督:

努尔哈赤因为宁远之败,气火攻心背发毒疮,死于八月初十。(只相差一天)

努尔哈赤被火炮所伤?详尽的记录表明这种说法根本禁不起推敲

毛帅:

臣手下的耿仲明正在沈阳刺探消息,于八月初二发回消息----努尔哈赤背生恶疮。

八月初四,毛帅指派军官士兵共150人渗透敌境详细打听----努尔哈赤背上确实患有毒疮,在兵士的保护下到温泉清洗。

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即归沈阳,船行到辽阳西古城堡河边后,于午时死亡。

做为当时经历过这件事的人以及相应的史料我们可以判定,努尔哈赤死于背疽,扩散快、毒性大,在当时那种医疗卫生条件下,最终不治身亡。

病情发展极快,因为就在不久前,努尔哈赤还在南征北战,联络科尔沁诸部的结盟运动,我们不能排除所谓战败心理抑郁遂发背疽的可能,但努尔哈赤却绝不是被火炮所伤最终致死,这么多当事人的叙述都不相信而偏听道听途说的流言,也没有这种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