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中醫的五運六氣,看什麼書好?

三品刺客


如果你有深厚的古文底子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就看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原文,再加上其他學者的書籍。如果啥都沒有,什麼也不懂,該幹嘛幹嘛,不要去亂想些亂七八糟的,容易走火入魔!



哇豬在天上飛


所謂的“五運六氣”主要由“五運”和“六氣”兩部分組成,要想弄清楚中醫的五運六氣首先要弄清楚幾個知識點:陰陽五行、人體五臟、人間五音、天地五方、天地六氣、天地五時、十天干、十二地支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陰陽五行】:木、火、土、金、水

干支配五行,應五方;其中天干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組。

甲乙屬木,應東方;丙丁屬火,應南方;戊己屬土,應中央;庚辛屬金,應西方;壬癸屬水,應北方。

十二地支與五行配屬關係為:寅卯屬木、巳午屬火、辰未戌醜屬土、申酉屬金、亥子屬水

【天地五方】:東、南、西、北、中

【天地五時】:春、夏、長夏、秋、冬

【人間五音】:宮、商、角、徵、羽

【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

【天地六氣】:風、寒、暑、溼、燥、火

天干地支各有其陰陽屬性,從干支來看天干為陽,而地支為陰;但從干支本身而言天干和地支都可以再分陰陽。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所謂的五運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運動,即:金運、木運、水運、火運、土運五者的運行規律;其中每一運又分為大運、主運、客運。

所謂的六氣指的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氣候的變化,但是因為火和暑的性質相同,所以運氣學說中的六氣指的是:風、君火、相火、溼、燥、寒六者。

五行臨五方合應五時所以就產生了寒、暑、燥、溼、風五時氣候更迭的主氣,反映出一年氣候寒、熱、溫、涼的變化。

五行與十天好相合而能運,六氣與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

地支配三陰三陽六氣及其支配規律:

【三陰】:所謂的三陰指的是:厥陰→少陰→太陰

【三陽】:所謂的三陽指的是:少陽→陽明→太陽

【支配規律】:子午少陰君火,寅申少陰相火,醜未太陰溼土,卯酉陽明燥金,巳亥厥陰風木,辰戌太陽寒水。

【知識拓展】:人體十二經絡全稱及偱行順序: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

因為你所提到的中醫中的五運六氣最早出自我國的醫學鉅著《黃帝內經》,但是因為《黃帝內經》內容比較複雜沒有任何中醫基礎的人是很難看懂的。

所以給你一個較為靠譜的建議:你可以採用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學習策略,先認真學習一下《中醫基礎理論》弄清楚“氣”和人體各個臟器之間的關係以及“氣”在人體中的運行規律。

然後待其具有一定量的中醫基礎後再慢慢深入學習《黃帝內經》,如果想要系統完整的學習中醫的五運六氣最好是《易經》和《黃帝內經》一塊兒學習。

如果真的對中醫感興趣可以連同:《難經》《傷寒論》《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病機十九條》《神農本草經》《針灸大成》《針灸甲乙經》《金匱要略》等中醫藥著作一塊兒學習,不過在學習這些中醫典籍一定要在具有一定的中醫基礎理論功底之後,學習中醫的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品讀慢慢消化,切忌囫圇吞棗!


全新夢想啟航2020


可以讀吳錦洪著的《五運六氣入門講記》。


五運六氣,又稱“運氣學說”,其系統理論,雖然出自唐代王冰在次注《素問》時所補入的“七篇大論”,但最早仍是《黃帝內經》提出來的。《黃帝內經素問》中有《陰陽離合論》,講陰陽離合運動產生三陰三陽六氣。《素問·至真要大論》裡說:“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 《史記》載:“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焉。”《黃帝內經》裡說:“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是氣化的開、闔、樞三種狀態,“三生萬物”即“六氣化生萬物”。“五氣更立”,就是“五運”。《史記》載:“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是說五行由察天象而定時位,故代表五運(五行)的符號稱“天干”。《內經》在五運六氣歷的基礎上,完成了陰陽五行理論的構建。

“運”指木、火、土、金、水五個階段的相互推移;“氣”指風、火、熱、溼、燥、寒六種氣候的轉變。古代醫家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種十天干以定“運”;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地支以定“氣”。前人結合五行生剋理論,推斷每年氣候變化與疾病的關係。

《靈樞·歲露》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有關五運六氣的內容,主要在“天元紀大論”“五常政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至真要大論”“六元正紀大論”“氣交變大論”等七篇,再加上《素問遺篇》的“刺法論”和“本病論”,共有九篇,相關條文還提出“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等臨床診療原則與要求。

五運六氣學說,由於相關經文其文古老,其理深奧,學起來頗有不易,《五運六氣入門講記》可作入門階梯。


純鈞LHGR


這本書



天邊雲外客


俗話說,不識五運六氣,讀遍方書何濟?中國文化講一以貫之。這個一有兩個,一個是易,另一個是醫,而易醫同源。華夏文明使用的是陰陽合曆,具體體現在天干地支。商代的甲骨文使用的便是干支紀年法。而天干地支分別蘊藏不同的陰陽五行屬性。五運六氣中的五運,指的是易經術道中的天干五合 甲己合土 、乙庚合金,丙辛合水、丁壬合木 、壬癸合火,而六氣指的是地支六沖組合,配對一年氣候中的風 熱 火 溼 燥 寒 ,其中中醫講的風為五行中的木,為地支巳亥厥陰風木,熱火分別為子午少陰君火和寅申少陽相火,溼為醜未太陰溼土,燥為地支卯酉陽明燥金,寒為地支辰戌太陽寒水,主氣是根據五行相生的原理 排列 ;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而客氣是根據三陰三陽順序排列,其順序為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所以想學五運六氣必須要懂一些易經的基礎知識,特別是熟悉天干地支的陰陽五行屬性,所以可以讀專門介紹五行的書籍《五行大義》,有了基礎再讀《黃帝內經》更好理解了。


三易說古蜀


首先你得知道什麼是“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學說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理論,

所謂“五運”,即木、火、土、金、水五氣循環運行,每運司掌一年,(在一年中,五運又各主一季)叫“主運”,由天干表示;

六氣即三陰三陽分管一年24節氣,為風、寒、暑、溼、燥、火的交替程序,以地支表示。

古人認為,在廣袤的宇宙中,充斥著不斷運動著的大氣,它是萬物之源,所以稱為“元氣”,元氣雖然無邊無際,卻有一定的規律。

天地的陰陽變化,在天表現為高懸的景象,在地表現為萬物的形體。天地相交,便產生了木、火、土、金、水的五行與風、暑、火三陽及燥、寒、溼三陰的六氣。

一年中,四時更替,寒來暑往,六氣自天而下,大地受其影響而化生萬物,研究它們之間的規律,並運用於氣象醫學的理論,即為“五運六氣”。


雷先生lk


我再說實話,你理解不了也是白搭。如我說要你們關係我一樣,還是這300來人,還不一定學了。

中醫理論幾乎都是錯誤的,越後人的理論就越錯誤。當然了作為技術流後人卻更加正確。這就是兩個極端,理論越來越差,技術越來越好。這就是現在的邪門現象,好技術解決不了疾病,臭理論越來越難理解,再也不能互相促進。

回到問題,只能關注我慢慢學。難的是頭條的編輯和現實的價值觀很難具備獨立思維能力,我說的內容也都是一打一船人的事,得罪的不是一個人。所以有心人很難看到,只能說緣分吧!真有心會留意的。


路上有長生果


學中醫我覺得兩本書必須看,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目前,我也在自學中醫中,剛剛開始。我在聽郭亞寧老師的大白話說中醫,我覺得她講的很通俗易懂。郭老師說過,學中醫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黃帝內經和傷寒論。

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基礎,傷寒論是辯證治病。不管怎樣,就算成不了醫生也可以學些養生,對自己的身體總有好處吧。


老唐的生活


如果五運六氣與易學掛鉤 甚至是跑易學那才整明白五運六氣 那中醫離徹底淪陷不遠了 本來就很多人說中醫是巫術 你在整個五運六氣出來 這麼些年了哪個中醫還用五運六氣指導看病 甚至是誰還懂這個 再深一點說 現在八零九零的孩子 再往上說六七十歲的人 很多人說周易是迷信 拿中醫掛周易上去 所以我說這人這次宣說 有可能是砸倒中醫的一塊磚


92816513234燕山


任應秋.運氣學說.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這本書不錯,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