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戰鬥機為什麼大都採用下單翼,是為了起落架安裝降低死重麼?

皇家騎士16


這個問題比較偏技術型的,主要涉及到飛行器總體設計方面,老鷹航空從下面三個方面來進行回答吧:

1、飛機重心配平問題;

二戰時期的戰鬥機絕大多數都是採用機頭配置發動機的動力佈局方式,活塞發動機+螺旋槳配置在機頭最前方,飛行員座艙在其後,飛機機翼安裝位置一般就在飛行員座艙部位,這種佈局主要是為了考慮重量配平。全機重心一定要控制在機翼氣動中心的前方,這樣一來飛機機翼升力對飛機產生的是低頭力矩,這一力矩由平尾來進行平衡。

如果採用上單翼的設計方式,那麼機翼安裝位置剛好只能放在飛行員座艙的上方,要想在這樣的位置固定好機翼,那麼只能採用一戰時期雙翼機那樣的做法,採用多個固定支架方式固定機翼,這種方式就比較落伍了。一方面需要增加氣動阻力,另一方面也導致全機重心上移,不利於全機配平。如果要強制採用上單翼,那麼就要後移飛行員座艙,加長機身,改動量就更大,得到的飛機作戰性能反而大幅下降。

2、飛行員視角問題;

二戰飛機採用下單翼佈局方式,對於常規空戰而言是非常有利的,飛行員擁有非常良好的目視視角。一旦採用上單翼設計,那麼上方、後方和兩側的視線完全被遮擋,在實際空戰中很容易被敵機所偷襲。

3、飛機起落架結構重量增加問題;

起落架在飛機結構設計中是最令人討厭的部件,除了起降過程使用之外,其餘時間不但沒有用,反而是多餘的累贅。如果採用上單翼設計佈局,那麼由於增加的多餘高度,起落架必須延長,並進行結構加強,這樣就額外的增加了多餘重量。最後都是會降低飛行性能的。

所以,戰鬥機採用何種佈局,都是由總體設計師經過多個專業的綜合評估來確定的,一旦定型,基本上都是已有條件下、滿足設計要求的最優方案。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圖片來自互聯網公開圖片,如侵則刪。)


老鷹航空


飛機可以分為上單翼,中單翼和下單翼。翼型(機翼的橫截面)有平凸型,雙凸型,凹凸型。還有對稱型。上單翼一般都是平凸和凹凸,升力大,速度慢,靈活性低。中單翼和下單翼一般採用雙凸型,和對稱型,速度快,升力相比以上的低,靈活性高。中單翼相比好於下單翼。我想應該是製作工藝的難易,然後就是二戰飛機的機翼一般都有上反角,是為了增加穩定性。而且,採用下單翼一般起落架都是在機翼上安裝,收起時會摺疊到機翼裡面,相比上單翼不能摺疊或摺疊到機身裡佔用空間等問題。知道了他們的大概性能,加上戰鬥機的需求再來看你的問題。




依然愛航模


下單翼機動性最好。中心靠上。戰鬥機追求機動性。缺點就是穩定性差。

現在的戰鬥機大部分都是中單翼,可能穩定性和機動性平衡吧。

上單翼則相反。中心靠下穩定性強,機動性差。。運輸機一般都是上單翼。現在也是。


十里桃花十里菜地


下單翼,飛機靈活性高。不光二戰,現代戰鬥機,直到三代機,也大都是中單翼下單翼


純潔的激進派


告訴你,這樣可以少用一個梯子,直接踩著機翼上飛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