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疫”應變,京東為戰疫提供“新動能”

“戰疫”仍在進行時。疫情就是全民動員的集結號,需要社會各方共面難題、同心抗“疫”。揆諸現實,很多企業在抗擊疫情上確實“疫”無反顧,一些電商巨頭就立起了標杆。

據報道,自1月21日啟動抗擊疫情專項行動以來,京東已投入“戰疫”30多天。截至2月13日,京東累計投入了近10億元用於抗疫,累計承運醫療應急物資約3000萬件、近1萬噸,向全國消費者供應了1.2億件、超16萬噸的米麵糧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到頭來,鍛造多年並全面開放的供應鏈、物流、技術、服務等核心能力,成為企業界抗疫情、保民生、撐經濟、穩就業的生力軍。

隨“疫”應變,京東為戰疫提供“新動能”

抗疫需要主動擔當。身處國內互聯網企業頭部的京東,利用自身多方面的能力全方位助力抗疫,既是用平臺化履責“接應”了抗疫之需,也彰顯了互聯網零售平臺在抗疫上的“數智化能量”。

本質上,疫情不只是對社會危機應對與風險防控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市場主體隨“疫”應變能力的拉練。隨“疫”應變,目的就在於用“因時而變”增強自身抵禦與抗擊疫情的能力。這裡面,國內互聯網企業會怎樣應變,其新技術新模式又會在“戰疫”中發揮怎樣的作用,註定會受到關注和打量。

畢竟,近些年來,互聯網已深刻地改變和形塑了社會生產關係,互聯網新經濟的興起已成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註腳。拿電商業為例,2003年SARS疫情前後,中國零售業才正式開啟電商時代,但那時電商平臺只是線上通路;17年後的今天,大型電商平臺已朝著零售領域網絡基礎設施與物流骨幹網的“合體形態”進階。

在此背景下,電商平臺在疫情下扮演的角色,也從網購渠道變成了依託體量、規模、信息技術和物流能力為核心,協調調動整個生產供應鏈與“人-貨-場”資源配置的核心組織者。

電商平臺的“抗疫能量”,首先體現在了保供上——其數字化供應鏈、大數據系統和智能物流,為保供抗疫提供了多維度的支撐。

隨“疫”應變,京東為戰疫提供“新動能”

抗疫離不開物資供給。若沒有醫療防護與生活物資的足量供應、高效調度、及時保障,抗疫必然會被物資短板絆住手腳拖後腿。疫情爆發後,來自抗疫一線的物資短缺、緊急求助消息動輒刷屏網絡,就將部分物資結構性短缺的問題帶入民眾視線。

而“保供抗疫”,既要求協調生產資源實現供給端的產能匹配,也要求物資調度輸送能力跟上特殊時期的需求;既要避免源頭供給不足,也要避免供需對接卡在調度配送環節。在這方面,電商平臺大有可為。這其中,以京東為代表的技術驅動型互聯網零售平臺和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就提供了涵蓋生產、採購、銷售、物流,推動產業生態圈協同保供與利用現有倉配網絡高效配送“雙措並舉”的市場化解決方案。

在防疫節奏開啟後,京東的渠道響應速度、供應鏈應急儲備預案、物流門店等前端支援力量都來得走心且給力。藉助龐大的供應鏈體系、產能匹配調動能力、物資調度輸送能力(自有倉庫、運輸體系、配送人員),還有全國各地馳援武漢救援物資特別通道,京東保障了大批抗疫物資的供給配給,為“戰疫”一線持續輸送著“炮彈”;自身也捐贈了大量緊缺物資,緩解了疫情嚴重地區的燃眉之急。

“保供”要保的不只是醫療線,還有民生需求。特殊時期,人們不得不開啟“家裡蹲模式”,網購生活物資“無接觸配送”、最後一公里“近場服務”等需求難免因此激增。

京東物流在“無接觸配送”模式創新上就有不少探索:智能技術與多元生態支撐下的多重無接觸快遞收寄形式,包括自提櫃、便民服務點、無人車配送、指定地點存放、物業代收、保安室代收、社區配送Mini站等多種末端分佈式配送場景,滿足了人們當下的收寄需求。而無界零售生態下的終端佈局與“一小時場景生活圈”服務,則與民眾就地獲取生活物資的需求耦合。

隨“疫”應變,京東為戰疫提供“新動能”

“保供”是為了更好地防控。這次抗疫,也是數字技術首次大範圍地應用於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發佈疫情地圖、提供“疫情防控行程查詢”公益服務、上線“疫情服務直通車”……在以技術與服務助益疫情防控方面,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有所為。

京東也不遑多讓。在用物資保供支援前線之餘,在後方戰場上,京東也藉助互聯網技術,以免費在線問診、在線募捐等創新模式緩解前線的壓力。開展免費在線問診服務並聯合醫療機構開通了“心理援助專用通道”網絡平臺,推出了“抗擊疫情·慢病關愛與用藥福利計劃”,搭建了面向湖北地區的“慢性病患者斷藥求助登記”公益平臺……這些無疑是“為解決痛點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