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到底是谁擒住的方腊?

黑白双娃


历史上的方腊起义,由于宋军围住他所在的杭州城,派人与他说招安,他不同意。结果宋军大肆攻城,杭州城因没有粮食,方腊只好放弃杭州逃跑了。

方腊退到清溪县,还是背攻破。只好再退帮源洞,最后被宋任裨将的韩世忠带人进剿,方腊逃跑后几天,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俘虏。方腊和妻子等人被押往开封后被杀。

历史上根本没有,梁山好汉征方腊的事件,所以小说说的鲁智深擒方腊,电视剧演义的武松单臂擒方腊,都是演绎而已!


路遥lgy



我认为:这个问题,问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呢?看似简单,答案唯一,其实不然!通过这个问题也可以改变一下人们的思维!


在《水浒》原著中这样写到: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背后转出一个大胖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由此可见,原著中捉方腊的是鲁智深!

看过电视剧《水浒传》的,都知道武松独臂擒方腊的片断,以至于都认为是史实,传播也比较广泛,其实只是影视桥段!


第三种说法,方腊是抗金民将韩世忠所俘。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史学界比较认可这种说法。主要根据是在苏州灵岩山发现的石碑记载:韩世忠在一乡间妇人的指引下,找到了方腊藏身的山洞,活捉了方腊。

还有一种说法,方腊是被北宋将领折可存俘获。依据是1939年出上的碑文《折可存墓志铭》,现保存于西安碑林中,上面记载着方腊是折可存俘获的。史学界后来也普通比较认可这种说法。

其实不管哪种答案,原著只是文学描述,影视剧也只是导演编导,史学界的“定论”也存在争论,这些给人们提供了思考和争论的空间!

我认为:并没有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只有哪种答案是更被人们喜爱和接受的!


得寸不进尺


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之下接受朝廷招安,随后挥师江南讨伐方腊。电视剧中,方腊是在战场上被武松擒获,武松也因此断臂。这只是电视剧中的场景。

《水浒传》原著还是比较尊重史实,说方腊是在山中被擒。的确,方腊不是在战场上正面交锋的时候被抓的。问题来了,原著中写的是鲁智深擒的方腊。



在历史上擒住方腊的人并不是梁山好汉,而是韩世忠。当时,韩世忠还是一个无名的小将,跟随童贯征讨方腊。韩世忠的命运也因此发生变化。

方腊起义军军被打败,他本人逃入山中,巧的是韩世忠刚好路过将其逮捕。

大家有可能会想一个小兵,怎么能轻易擒住方腊。那我顺便介绍一下韩世忠。北宋灭亡之后,韩世忠以八千宋军击溃十万金兵。在这个辉煌战绩下,我们能知道韩世忠胆识过人。


FURY


方腊究竟是被谁擒获的,查历史一看,会吓你一大跳。可我们熟知的大多是两个版本,一个是电视剧,一个是《水浒》原著。电视剧里是只剩一只胳膊的武松用独臂死死勒住方腊的脖子将其生擒,所以就有那一集电视名为:武松独臂擒方腊。而《水浒》原著是这样描述的:

笫九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知深。

所以原著方腊是鲁智深擒获的。可正史是被南宋的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韩世忠擒住的。

宋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起义。还只作为裨将的年青后生韩世忠与大将王渊一起进剿方腊。朝庭也派各路大军出击,朝庭也大加悬赏:凡得到方腊首级者,授为两镇节度使。

首先韩世忠以两千人的㐲兵在北关堰㐲击了方腊,而且一路穷追猛打将方腊逼至睦州的青溪峒洞中。方腊却依据天险掩藏不出。可韩世忠一刻不停息,暗中积极寻找破敌之路,问樵夫询山妇,最后探得入洞秘径,他披荆斩棘,直捣“黄龙″,一人击杀几十位卫兵,最后生擒了方腊。可在押解途中,却被另一路攻方腊的大将辛兴宗抢走了方腊,据为己功,受封为两镇节度使。而韩世忠却未被封赏,后来皇帝知道了真相,才将韩世忠封了个承节郎。但韩却并未对此耿耿于怀,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赴汤蹈火继续建功立业。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田地之间一农人


各位看官,为何鲁智深这般凑巧?原来,他在乌龙岭一场恶战追赶方腊麾下大将夏候成而入深山迷了路。遇着个老僧。老僧将他安置在一茅庵中,并嘱咐他只在此间等候,但见个大汉从松林深处你便捉住。

智深等了一晚,翌日见一长大汉爬了上来,就一禅杖打翻,却知正是方腊!正是让宋江和童贯上下争相而寻的方腊,却被花和尚捉住,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然而这也是天意。智深在五台山时,长老智真和尚曾告其几句偈言,有两句是逢夏而擒,遇腊而执。这夏是夏候成,腊便是方腊!此虽说是小说演义,但方腊确实没能成功,也是大宋不该绝,一切皆有宿命。


人生五味123


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实际上在《水浒传》中生擒方腊的不是武松,而是鲁智深。

请看《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中的描写: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
落路而走,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
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
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
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
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

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擒方腊的却另有其人。

《宋史》中关于擒方腊有两处记载,一处在《宋史·本纪》:庚寅,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擒方腊于青溪。诏二浙、江东被贼州县给复三年;

一处在《宋史·韩世忠列传》: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

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

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

综上所述,孤身擒方腊的应该是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当然他那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军官。

另外,宋人李埴的《十朝纲要》第十八卷中有如下记载:

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

这说明,宋江率领的当年的梁山军确实参加了征方腊这一重要战事。

但参战的梁山好汉们大多是在打酱油,平方腊的主力还是童贯率领的西北军。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夜狼文史工作室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水浒传,书中都明明白白写着梁山最后擒拿方腊的人是步军头领花和尚鲁智深!

事情是大致是这样的,梁山大军攻城拔寨破城后,方腊趁乱逃跑了,跑时还不忘龙袍加身,多少也影响了速度。以后鲁智深去林子找方腊不幸迷路,但是遇到了一位老僧去给他指点迷津,之后鲁智深恍然大悟向林中而去,先捉住了夏侯成,又找到了方腊,一杖击倒,拿去领功。

哥知道,有好多人又准备说武松独臂擒方腊的事情,那你们是电视剧看多了吧,但是好像除了电视剧以外早以前就流行武松擒方腊一说,具体的起源哥不太清楚。

历史上擒方腊的人叫韩世忠,宋朝的将军。


北美京东实业


宋江率领众将杀入清溪帮源洞,方腊早已落荒而逃。在深山老林中,被鲁智深撞见,一禅杖打翻,绑押了回去。



方腊被这么多人围剿,还贴告通缉,四处搜山,都寻觅不得。反被鲁智深一入山,就撞见方腊。而且鲁智深并不认识方腊,深山老林,砍柴的樵夫很多,方腊也脱了黄袍,打扮成山野村夫的模样,就算碰见,也未必察觉此人是贼首。但鲁智深一见之下,就轻易识破。然后手到擒来,不需吹灰之力。这也算奇哉怪也。

难道鲁智深神通广大,法眼洞察。其实不然。宋江当时有问鲁智深:你是怎么抓到此贼首的。鲁智深回答了宋江。

洒家自从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厮杀,追赶夏侯成入深山里去,被洒家杀了贪战贼兵,直赶入乱山深处。迷踪失径,逶逦随路寻去,正在旷野琳琅山内,忽遇一个老僧,引领洒家到此处茅庵中,嘱咐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间等候。但见个长大汉从松林深处来,你便捉住。”

鲁智深误入丛林,似乎是天意指引。碰到一老僧,也是佛法显灵,暗中协助于他。通过鲁智深之手,擒来方腊。做出这样的情节铺垫,无非是鲁智深大限已至,让鲁智深完成宋江夙愿,擒住贼首,鲁智深至功居伟,功德圆满。大事既毕,从此世间尘缘方尽。果然不久,鲁智深闻潮汛而悟,大笑之下,坐脱立亡,往生极乐。

当然这只是水浒里的描写,里面多少渲染一些天意宿命的色彩。其实,方腊被擒,在历史上与鲁智深无关。

北宋宣和年间,方腊因看不惯朝廷腐败,奸佞当道。聚众百万,揭竿而起。组成义军横扫六州五十二县,直逼京城。当时宋徽宗见势不对,忙招抚方腊,谈判和议。可方腊颇为硬气,不愿和谈,攻打京城时与宋将王禀决战而败北。被王禀乘势追击,方腊毕竟非正规军,一败之下,士气大挫。原先占领的各州县被朝廷逐一收回,最后方腊退至到帮源洞。宋军乘势包围,最后帮源洞被攻破,方腊等人被擒。由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押送入京,四个月后被处决。



所以,历史方腊之死,与鲁智深无关。水浒里,通过鲁智深擒方腊,让这个神级般人物在尘世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是湾火,坚持文化原创。写文章讲究精炼传神。若是诸位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关注,留言指正。谢谢!


湾火


首先,作为文学作品,《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让花和尚鲁智深生擒了江南巨寇方腊,成就了盖世奇功。其实这在小说开端就已经做出铺垫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出家在五台山文殊院,全寺上下都反对智真长老剃度鲁智深。唯有智真长老坚持剃度,给出的理由是鲁智深久后必成正果,汝等皆不及他。纵观全书,这里说的正果应该就是生擒方腊这件大功劳。施耐庵之所以把这件大功劳让给鲁智深,因为鲁智深是他呕心沥血塑造出来的英雄好汉。遍观一百单八将,他对鲁智深的描写着墨最重,用情最深。救民女三拳打死镇关西,救林冲大闹野猪林,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解脱缘缠井,生擒方腊。可以说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是施耐庵得意的作品。

其次,在民间传说中,人们把这件盖世奇功加在了打虎英雄武松的身上。无疑,在市井民间,人们更偏爱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好汉武二郎。景阳冈上打虎,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单臂擒方腊。民间之所以偏爱打虎英雄,一是武松本身具有传奇色彩,再者沾了他嫂嫂潘金莲的光。潘金莲也是很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人们越是仇恨这个女人,就越是喜爱杀了这个女人的武松。因此,人们愿意把这件天大功劳加在心目中的英雄身上。老版电视剧也是采用了武松单臂擒方腊这一说法。

最后,事实上,真正捉住方腊,成就这件不世奇功的是后来的著名的抗金将领韩世忠。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在《小浮梅闲话》中记载:“擒方腊者韩世忠也。乃生前既为辛兴宗冒功,而数百年后,稗官演说,又归之于武松,抑何蕲王之不幸也。”


闲砍名著


小说《水浒传》里是鲁智深擒的方腊,它是这样叙述的: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引自水浒传)〗

然而,电视剧《水浒传》却把擒方腊按在了武松头上了,也就是让武松抢了鲁智深的风头了,那么,这一改动合理吗?

我觉得改的蛮精彩的。

其实武松单臂擒方腊,并不是电视剧首创,鲁迅在《谈金圣叹》一文中说:“所以《水浒传》纵然成了断尾巴蜻蜓,乡下人却还要看《武松独手擒方腊》这些戏。”这说明,清末民初,江浙一带,《武松独手擒方腊》的戏很受欢迎。武松和鲁智深都是大英雄,谁擒也无所谓。
【我是春秋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加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