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芳華|寒冬有書暖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關注師生閱讀,學校也倡導深度閱讀。但僅僅是師生閱讀並不夠,我們還期待以書為媒,營造師生、家長全員閱讀的氛圍,建構家校閱讀的文化。

師者芳華|寒冬有書暖/景潤奇

走進書海,做有深度的人。自2017年起,學校開始倡導並啟動“整本書閱讀計劃”。師生跳出語文教材中的單篇文章,以整本書泛讀、精讀、通讀、略讀等形式,分不同學段、不同方式進行閱讀,達到閱讀與學習同步的效果,這也是走向深度學習之路。

整本書的文章背景和作者思想都承載著時代文化,學生閱讀整本書自然就會受到文化的薰陶。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能更好地梳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寫作的思維方法、作者的文學境界和對社會的自我觀點。在整本書專注的閱讀中,他們能與古代先賢交流、與現代作家暢談、與智者一路同行,漸漸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其實,整本書閱讀與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也是當下語文教學改革中特別強調的一點,受到學校、家庭、社會的廣泛關注。當然,倡導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同時,教師和家長也要參與其中,共同讀完整的書,做有深度的人。

師者芳華|寒冬有書暖/景潤奇

走進書海,做有溫度的人。怎樣才能做一個有溫度的人,哪怕是在寒冬也能帶給周圍人不一樣的“溫暖”?我們建議學生不妨利用寒假深入整本書的故事中去,身臨其境體驗童話的美妙想象,品析文學語言的無限魅力,領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

從作業要求摘抄好字、好詞、好句、好段,到寫出自我感悟,完成每日學習計劃,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溫度”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閱讀是一種有根基的教育,學生隨著年級提升、學習難度增加,閱讀的作用就顯得愈發重要。學校倡導學生要做的,一是持續性閱讀,體會整本書的連貫性,培養閱讀習慣;二是疊加閱讀量,增加自然、人文、科技等方面的認知寬度,讀經典之書,做有根、有溫度之人。

走進書海,做有態度的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沒有父母的成長,永遠不可能有孩子真正的成長。

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共同閱讀。一個家庭如果缺少書籍,就彷彿一座房子沒有窗戶。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對孩子來講,閱讀有時並不要求懂多少,而是與父母親人一起享受舒心而有意義的時光,追尋一種有品質、有態度的生活。當父母與孩子互為無話不說的“朋友”,成為共同閱讀的“同學”,成為碰撞觀點的“思想者”,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一段有趣味的閱讀,那麼有態度的人生、有追求的家庭生活就會在閱讀中成為現實。這也是為什麼學校一直倡導家校共讀的原因所在。

這個寒假,我們希望以學生閱讀為圓心,教師、家長一起讀起來,大家一起“打卡”閱讀,在閱讀中共享書暖、收穫成長。

師者芳華|寒冬有書暖/景潤奇

作者景潤奇,陝西省蒲城縣芳草地學校校長,作品發表於2020年01月22日《中國教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