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導語

2020年2月17日晚19:00,著名經濟學家、“三農”研究學者溫鐵軍教授在“今日頭條”直播間,作題為《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的首場直播講座,分享全球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在此次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以及中國站在最大風險挑戰十字路口下的應對策略。我們特此根據直播內容梳理出文字版本,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在此,非常感謝溫鐵軍老師及其團隊將講課內容變成直播講座,共享學習。


“溫鐵軍老師直播” 視頻回顧


大家好,本來是給學生上課,但是年輕人商量應該讓更多人聽到,那我們就變成講座。我這個題目是《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先給大家解題,我不是醫學方面的專家,關於疫情本身我們很難做出分析的,我們呢,想把疫情造成的影響不僅中國,而是全世界的影響做歸納、分析,所以題目就確定為《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前資本主義殖民化的全球化

我說了全球化危機,比較關注我以前分析的網友和學生會注意到,我把全球化危機分為三個階段。一個是前資本主義殖民化時期,殖民化是資本主義做資源化擴張,那個年代,產業資本主要在西方歐洲本土,在其他世界大陸就是原料產地,那個是產業全球佈局的第一次全球化,當時有大量反人類犯罪,尤其是西方做殘暴的奴隸制擴張,對當地民眾、尤其是尚在部落化的民眾,就是滅頂之災,原住民承載了第一次全球化代價。全球化危機,特別是第一次殖民化手段,代價其實是被部落化生存的人所承載。


產業資本全球化

第二次產業資本,就和第一次不一樣了,產業資本很大程度是本土化的,主要集中在工業化國家,也因此,產業資本就是有國界,就是資本家是有祖國的。馬克思提出,工人階級無祖國,都是受到剝奪,無產階級提出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工人階級自己,中國共產黨也是按照這個指導思想實現路徑的。因為工業是有國界的,工業化過剩本來應該購買產品的人口因為不佔有財產,因此買不起,這就是資本主義的一般內生性矛盾。於是,就演化出了世界大戰。

當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人想要把英國人早期殖民化所開拓的殖民主義的資本主義改造成大陸戰略,我們說叫做陸權戰略。它想修鐵路,穿過土耳其,進入西亞、中亞、南亞,進而向東亞擴展。當產業資本開始尋找自己新的出路,德國試圖以基本建設推進陸權戰略改變大英帝國搞得海權戰略時,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地點,恰恰就是德國人想修鐵路、穿過巴爾幹半島,才能進得了土耳其,在這條路上,就變成衝突爆發點。資本主義內部發生衝突,特別是產業資本之間發生對抗性衝突,所形成的巨大代價爆發在西方國家內部。西方國家在產業不斷演化成資產過剩,資產過剩的矛盾在內部爆發,內部爆發表現為戰爭,於是就有了列寧提出的帝國主義就是戰爭。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直播中的溫老師

那這個生產過剩很有意思,當西方普遍發生第二次嚴重的生產過剩大危機,就是1929-1933年的這個生產過剩大危機,導致歐洲陷入戰爭時;另一個現象很有意思,當時採取了國家資本主義的美國、蘇聯並不陷入嚴重危機。

美國是靠著羅斯福主義,也叫做新國家主義,把美國過剩的生產能力轉移到超大型大陸國家的內陸建設,搞基本建設。也就是說,在一戰之前,德國人要搞得那條大鐵路(泛歐亞的鐵路)如果搞成了,至少能把德國當年形成的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消化在大陸橋上,但它沒搞成。羅斯福搞成了,他是把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轉向了內陸建設,去搞鐵路、公路、水利等等,這樣就把美國的危機緩解了。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1929年美國曆史上的經濟危機

另外一個就是在當時國家資本主義發展之下的蘇聯,列寧也認同國家主義的發展方式,斯大林繼承了列寧主義,形成了所謂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式。他們在產業資本發生內部對抗性甚至激烈的戰爭形勢的危機爆發條件下,他們是能夠安然度過。

所以我們說第二次所謂全球化危機,是產業資本的危機。既是因為生產過剩是一般資本主義內生性矛盾,又是因為生產過剩而造成的對抗性激烈衝突戰爭,這些都是爆發在資本主義內部。第二次全球化很大程度上導致接著再要發生戰後生產過剩,因為大家還是資本主義一般發展規律在發展。於是二戰之後,美國和蘇聯分別形成了兩大陣營對抗,變成冷戰格局。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再爆發的情況下,形成了大量的局部戰爭,包括中國參戰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其實也是延續了產業資本對抗性矛盾的代價。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冷戰格局

在這個階段,第三次大戰為什麼沒有打起來?產業資本的全球化為什麼沒有演化成世界大戰呢?是因為戰後當工業化再度恢復之後,接著就進入生產過剩。40年代馬歇爾計劃,美國和蘇聯都先後形成產業資本崛起,蘇聯恢復了東歐的工業生產,同時也因為朝鮮戰爭,蘇聯向中國轉移了大量工業設備,也使中國進入工業化。美國呢,是在西歐恢復了工業生產,同時為了在朝鮮戰爭中就近支援,也幫日本重新建立了工業化,日本戰後工業化發展速度也很快。

戰後工業化,在歐洲、亞洲再度崛起的時候,六七十年代,這些工業地區,也再度發生了生產過剩,在那種情況下,產業開始外溢,特別是勞動與資本直接對抗的那些勞動密集型加工業,一般商品生產開始向外轉移,西方把加工業生產(勞動密集型的)轉移到比如拉丁美洲,像巴西、阿根廷、秘魯、智利等等,這些國家相繼接收了西方的產業轉移。還有亞洲四小龍、四小虎相繼接收了日本的產業轉移,因為產業大規模轉移了,西方國家進入了不那麼激烈對抗衝突的時代,開始講究人權、社會發展、福利等,於是福利社會主義在北歐開始、萊茵模式開始在西歐形成,同理,日本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後,進入了裝備製造業和技術密切配合的新發展模式,東亞資本主義模式也問世了。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亞洲四小龍之一 新加坡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亞洲四小虎之一 泰國

當西方向外轉移產業時,通常找到集中體制國家來接收產業轉移。六七十年代開始轉移產業,到七十年代開始大規模轉移產業,到八十年代產業轉移已經達到了相對比較大的規模了。接收產業轉移的,像當年巴西是軍政權,阿根廷、秘魯、很大程度上都是英格魯美利堅模式派生的一個體系,就是在拉丁美洲相繼形成了一批軍事政權,這些軍事政權恰恰是最能有效接收西方產業轉移的。你看日本產業轉移,轉移到四小龍、四小虎是什麼國家?是什麼地區?韓國是軍事政權,臺灣當時還在戒嚴時期,泰國是軍事政權,馬來西亞、新加坡是比較集中政治體制,菲律賓都是軍事政權。軍事政權的國家,以他們國內的沒有那麼強的勞工運動,接收了西方產業與勞動對立的轉移,形成了產業資本全球化的矛盾轉嫁,首先是把資本與勞動的對立性矛盾轉嫁到了發展中國家。從此以後,轉移出產業的主導國家就有了高度,道德、人權、社會福利的高度,於是就有了先進制度和落後制度。早期恩格斯寫工人階級運動時寫得很清楚,英國這個社會如果不是通過血腥方式大量佔有了海外殖民地,怎麼可能拿到大量海外殖民地的收益呢?英國工人因為分享了殖民地所獲取的超高收益而貴族化了,不再是馬克思原義上的工人階級運動了,所以恩格斯後來分析的很清楚。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我們怎麼看西方理論、說教、意識形態和宣傳,我們都要看清楚這是個在世界結構改變的過程中的成本轉嫁。


金融資本全球化

當產業資本全球化,西方把產業資本大量外移時,就和現在有關了。為什麼美國現在領導強調就業?隨著一般產業對外轉移,把勞動密集型產業都轉移出去了,接著到了八十年代西方主導國家就進入金融化了,於是我們把八十年代以來的變化叫做“金融資本的全球化”,這意味著印錢、紙,用這張紙支撐著產業對外轉移,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我用這張紙來做全球貿易結算,於是要求你們這些國家只要接收我的產業,要用工業的方式生產,必須有足夠的外匯儲備,才能買賣。

這就是西方主導國家快速進入金融資本階段,金融資本階段兩個重要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英國,這兩個國家先後都達到了GDP的80%以上,來源於以金融為中心的服務業。這叫做經濟結構高度化,或叫做經濟結構現代化,佔據了主流地位的話語權,變成了金融資本階段全球化,以金融化來化全球。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金融資本全球化

所有接收西方產業轉移的國家,都得用我的金融資本,以及我這個金融資本制定了我這個制度要求給你們提供的服務,要求你們按我這套制度運作,你們必須得有人懂、檢查你們、輔導你們、調整你們,才能跟得上金融資本全球化的需求,這就叫做服務。金融資本因為通過產業資本在全球佈局,獲取了極大的超額收益,進入了現代化。金融資本全球化派生和促進著產業尋找要素價格低、最能夠掙到收益的地方,所以,產業全球佈局形成產業全球分工,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只掌控個別產業部門時,不再能夠形成完整產品了。它一定是在中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這些人口相對規模大、勞動力資源總量大、勞動力價格低的地方進行產業轉移,像一般性生產,衣服帽子鞋子不需要在發達國家生產了,它就給你品牌,你打它的包裝嘛。進一步,當這個IT發展起來以後,這些程序員寫程序在西方,就是“髒活”,它不是顯得很高大上的勞動,這些活兒就轉移到了印度,因為印度人說英語,所以是能夠跟西方接軌的,印度勞動力又便宜,於是印度變成了軟件基礎工作的地區,將勞動密集型的軟件打包變成發達國家的活兒,發達國家就佔有了知識產權。因此有了一套新的在金融資本主導下的虛擬資本全球化過程中,形成了一套新的全球化。現在的金融資本全球化意味著資本主義發展到了高級階段,在這個高級階段在全球形成了產業佈局,每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就導致很重要結構性變化,其中重要現象就是產業全球佈局,服務業也全球佈局了,中間哪個環節斷掉了,全球化就發生危機了。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產業全球佈局形成產業分工

所以我今天給大家講《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危機》,是告訴你們,隨著資本主義自身客觀的發展,我沒有價值判斷,沒有說任何方式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我只想告訴大家,一個客觀的世界發展過程到底怎麼回事。當大家按照西方的意識形態、輿論宣傳高喊某些口號時,背後是什麼背景?是什麼內容?今天把這些講給大家,你們可以不時拿過來當參考的客觀過程。這點,尤其是我說,在疫情打擊下,人們容易情緒化看待各種各樣的事情,疫情就是疫情,宅在家裡,看到各種各樣的說法,你總要有點應對的知識。


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在中國

疫情爆發在中國,會怎麼影響?會跟全球化危機有關係呢?因為中國到現在為止,還不能全面復工復產,大概個別地方有復工復產,但只有不到30%,很直接影響了全球產業鏈。日本、德國、美國,美國對中國產業依附程度最高,30%左右,越是依附程度高的,就越是受產業鏈的影響。我們是世界中間產品的提供國,我們勞動力素質很高,又是所有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這裡任何零部件都做得出來,零部件只有拼裝出來,才能方便成批出口,中國在產業資本的環節上是生產部件的,當部件不能恢復生產時,那無論日本、韓國、美國、歐洲,一樣會受到影響。這是很重要的對產業佈局的影響。

接下來去看,中國會發生什麼?假如這個繼續下去,企業難以為繼,大量工人失業,企業貸款就會變成壞賬,壞賬變成銀行的大量不良率。假如整個經濟繼續下去,會導致生產出問題,結果會派生出社會問題,如失業、大學生就業、企業破產倒閉導致銀行壞賬增加,債務因經濟不景氣而難以為繼。我們是按照全球產業佈局形成的,會使產業鏈上其他國家受到直接影響,反過來也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中央領導給出的政策安排,就是既要以舉國之力去抗疫,防止擴散;另一方面,要求及時復工復產。這就是這次如果中國停下來,全球化危機總爆發,當然我們的危機也會總爆發。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危機爆發

金融資本也是這樣的。你們看全球都在幹嘛?量化寬鬆。不叫量化寬鬆,沒有人再用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在美國叫QE,它就是大量增發貨幣,使得流動性充裕。但那個時候是2008年,華爾街海嘯,主要是金融資本遭遇危機。因此奧巴馬政權大量增加流動性,給金融資本的投資商,讓他們把增加的投資能力投到原材料市場、石油市場,投資到各行各業,於是美國活了,因為它本來就是靠金融資本全球化形成全球統一能力,它當然度過了這場危機,但接著就導致了沒有這個能力的國家相繼陷入危機。上一輪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依靠金融的轉嫁能力,過剩的金融資本轉向世界市場,先是造成嚴重全球通脹。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大,有舉國體制的能力,能夠有效調控,就是吃進通脹,沒有表現太嚴重問題,儘管造成了一些實體經濟因受不了這麼高的原材料價格、能源價格而出了很嚴重的問題,於是大量資金從2009年、2010年開始從實業出來,進入虛擬,當時大家知道也有某某炒房團、炒股團,當時投機虛擬經濟,在中國大地上四處氾濫,這個經濟秩序想要穩定下來的難度就非常大了。客觀規律左右著人的行為。

所以我們上一輪就是這樣,接著上一輪寬鬆,寬鬆了三輪、四輪以後,到2013年,美國說停了,危機過去了,量化寬容停了,一停立刻進入通縮。2013年、2014年前後,那些過去原材料價格猛漲,大量佔有溢出效應的,價格一漲就溢出了一大批收益,一些國家就享有了收益,比如拉美一些國家,比如伊朗,就比我們早一步成為美國敵人。我們比他們晚,因為我們那時候在幫美國消化通貨膨脹。客觀上,中國這個大國正在產業崛起過程中,產業資本發展趨勢尚未停下來。接著,隨著通脹導致世界需求下降,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產業資本因外需下降而嚴重不景氣。這個階段上我們大規模啟動新農村建設,大規模啟動鄉村振興戰略,把產業過剩能力轉向內陸建設,這有點像當年羅斯福新政做法。所以這個階段,中國就出現了被很多人批評,說國有企業佔用了大量投資,卻沒效率。這其實是很重要的事實,它在做基本建設時怎麼可能有效率?哪個基本建設可以短期回收?把大量工業生產能力轉向內陸基本建設,往農村投基本建設它短期內能有回報嗎?它能產生收益嗎?能產生稅收嗎?你說你給農民修路,我們現在基本上做到了99%左右的農村通路,100%的農戶通電,你往農村修路通電這些事兒,誰幹的?是私人企業乾的嗎?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先通脹再通縮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爆發危機先造成通脹後造成通縮的時候,我們就是先進口通脹後進口通縮,但畢竟維持住了,產業資本依然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呀!因為最完整,所有的生產都在你這兒至少完成個部件,完成個組成,才能拿出去變成整體、貼牌子啊!這就是今天所謂全球化的實際結構。

把這個道理講完了,就應該知道,上次危機中國基本上都頂過去了。先用新農村建設,向縣以下農村發展城鎮化、發展中小企業、大量搞基本建設,算基本頂過去了。這一輪呢,我們靠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建設、扶貧空間,所有這些東西都是拿錢去投的,你說短期有回報,不可能。如果不是國家大,有這麼大的空間、地盤、農村可以容納,這個全球化危機,中國撐不住,世界撐不住。

這次,中國在勉力支撐產業結構的全球佈局,在支撐著世界金融資本的全球化。也希望大家理解,目前這種狀況,是非常兇險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稍微做點分析,美國人從2018年跟中國打貿易戰以來,也是在不斷調整過程中。美國為什麼打貿易戰?我們客觀分析,因為從70年代,放棄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後,仍然維持了全球70%的結算貨幣,60%多的儲備貨幣,這樣世界第一金融資本核心大國的地位。它可以靠著玩金融掙錢,不用苦哈哈的乾產業,但金融恰恰是就業率最低的。所以客觀上導致美國失業很普遍,當產業外移時,就業大幅度減少,支付各種各樣的所得稅也要減少,政府稅收下降就得靠政府發債,越發債越依賴金融,越依賴金融就越金融擴張,就越要走向全球金融化,所以美國很重要問題是因產業外移導致的大規模失業。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中國的大規模建設

當美國發生危機,需要產業轉移時,正趕上中國大規模建設,基本建設條件最好、勞動力素質高、勞動價值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資本國家,中國崛起了,中國成了世界上工業生產總量最大、進出口總量最大、金融資本總量最大的國家,當然這都是外資乾的,我們大類產業三分之二由外資控制。因此我們納入全球化,是產業資本全球化的過程中,客觀的形成了結構佈局。在這種情況下,當中國把國有部門加強,用國有部門向內陸搞基本建設時,就維持了產業資本最大國家的結構地位,在這個產業資本的全球佈局中,中國地位到目前為止仍然是牢不可破的。川普作為美國總統,也有自己的想法,代表美國工人、美國家庭,讓美國再次偉大。怎麼再偉大呢?唯一能支撐住的就是軍事霸權,支撐著資本主義金融化,軍事霸權背後還得有產業資本,至少是重要的裝備製造業。這個全球化仍然是人類在資本主義歷史階段,仍然決定著全球化危機必然爆發。

所以說我們這次疫情影響,導致全球化危機爆發,應該說是客觀規律。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什麼趨勢呢?比如有些人開始談脫鉤。脫鉤這個理論,是第三世界重要思想家叫薩米爾·阿明所提出的,叫做第三世界的依附理論,發展中國家都在依附發達國家,怎麼才能有獨立的主權?有自主的發展呢?說只有“脫鉤”。他給出兩個趨勢,一個是鉤連,一個脫鉤。中國歷史上有過“脫鉤”,那我們說當全球化危機幾乎符合客觀規律、走向爆發的趨勢已經顯而易見,我們要考慮到可能出現脫鉤。

溫鐵軍:疫情影響下的全球化危機

▲疫情止於何處?止於鄉關

剩下一點時間,我們簡單說下脫鉤。脫鉤意味著什麼?這次疫情止於何處?我們說,止於鄉關。不是靠著多麼大的力量去調動起來,去面對面應對疫情,當然這個很重要的,是主攻方向。但大家看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被忽視,是農村衛生防疫力量最薄弱,但農村卻恰恰可以實現脫鉤,是在地化的。恰恰是農村基層幹部,阻斷了疫情。最沒有防疫能力的地方,大多數縣頂多只有幾個或疑似的確認,很多縣一個死亡都沒有,取決於我們還沒有把農村破壞完,農村還有自主生存能力,有自給自足的能力,農村完全可以把自己封閉起來,實現在地化。這次疫情爆發,很多事情是不可抗的時候,可抗的社會力量,還是在鄉土社會,我們看到鄉土社會的作用,依然是把外部性巨大風險阻隔,自主處理內部事務,讓它變成一個脫鉤,可以本地化,是應對全球化危機的最為低成本的載體。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怎麼評價鄉村振興、怎麼評價生態文明都不過分,中國在21世紀提出的重大轉型恰恰是偉大復興的基礎。這次疫情是對中國的大考,不僅是對治理能力的大考,對中國的發展模式也是大考。我希望今天聽講座的各位朋友,願意把我這番話當做參考,我並不要求大家接受,只說假如你們願意參考,如何應對這個複雜局面,應該說就有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