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化”下的思考

信息化時代,我們容易被群體輿論及群體情緒所裹挾。

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在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領導及高紀律性的中國人民配合下,快刀斬亂麻的結束疫情。而這過程中,我們的心態隨著群體情緒沉浮,毫無疑問在疫情阻擊戰中展現出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速度,震撼了世界,也激起了我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但隨著疫情全球化後,在動員全社會力量,以“閃電戰”、“殲滅戰”迅速打敗病毒的模式及以“持久戰”、“消耗戰”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模式,孰優孰劣,尚未得知的情況下。我們的情緒焦點已轉向國外,特別是對西方國家的防疫模式大論特論,意猶未盡。

我們漸漸成了魯迅筆下伸長脖子的“看客”,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哄客”,看人吐口唾沫不嫌惡心的“蔑客”,也是“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樓塌了”的“漠客”。

我們需要反思。

2003年“非典”後,人們非但沒有汲取貪食果之狸的教訓,還向胃口繼續擴大到蝙蝠、竹鼠、穿山甲等更多類型的野生動物上;

17年後,如若不是國士鍾南山再次拖著84歲的軀體及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滿臉愁容的宣佈新冠病毒人傳人,當年瞞報、延誤的劇情依然會上演;

17年後,當年兩岸三地八千餘人感染、八百餘人死亡的悲劇,在這個春天升級為數倍於之前的悲劇。

想想奮鬥在一線,厚厚的防護服下因奔波而衣服溼透的醫生們、被印痕深深傷害了美麗臉龐的護士們、無數個風雨中無休的社區工作者們、還有3000餘在疫情中失去生命的同胞及其背後撕心裂肺的親人們,我們何以興奮到去當”看客"甚至於“烘客”、“蔑客”、“漠客”?

“秦人不瑕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疫情正呈現積極向好的態勢,而如若我們不瑕自哀或哀之而不鑑之,歷史只會一幕幕重演,我們將永遠生活在瘟疫的威脅之下。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從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但願我們所有人都能從疫情的磨難中汲取教訓,化作成長與進步的源泉!

我們需要沉思!

看著統計數字一天較一天的減少,我們關乎疫情緊繃著的弦終於可以稍作放鬆 ,但另一場復工復產、經濟復甦戰的弦又要拉緊。

新冠病毒致死的死亡數,我們每天從各大頭部網站或平臺上都可以看到,但“看不到的死亡”正在我們身邊上演。

當整個醫療體系,所有的醫療資源都聚集在新冠病毒上時,可曾想到還有無數心腦血管、重症化療的患者何去何從?

當整個社會都摁下暫停鍵後,可曾想到還有無數個被困在家沒有收入、沒有積蓄,而還要贍養老人及小孩的同胞?可曾想到還有無數個瀕臨破產、倒閉的企業及背後無數個員工、無數個家庭?

下雪時並不冷,化雪時才是真的冷。

我們要預防看的到的死亡,更要預防“看不到的死亡”。


我們需要廣思!

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偉大復興, 但復興路上不會是敲鑼打鼓,高歌猛進,更不會是路途平坦,一帆風順。

“亞洲病夫”、“中國病毒”。。。。。。縱然是疫情全球蔓延,仍不忘抹黑我們。以貿易、科技、金融為主導的戰略僵持還將會持續,在國際上揮舞著大棒圍剿我們的心不會死。

向前發展的阻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勁!

但並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工業分類中門類最齊全的產業基礎、廣闊的內部市場、制度優勢下強大的宏觀調控能力。。。。。。任何外部力量是很難擊倒我們的。

由內而生的力量,是我們不斷突破、不斷抒寫歷史的最深層次力量。

這種力量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的集合,是我們每一個人不斷進步、不斷自我突破的力量的集合。

所以做好自己,主動賦能,堅決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價值。

我們需要遠思!

“未來十年將是世界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十年,是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加速演變的十年,是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的十年”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們的國家正以大國的擔當重構世界對我們的認知。先前“一省幫一市”,現在“一省幫一國”,與歐盟的各自為政,某些國家自顧不暇還趁火作亂相比,我們深刻向世界詮釋了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成員國已達到65個,亞投行成員數已增至100個,中國的聲音越來越有力,話語權越來越重,離世界舞臺中央也越來越近。

疫情之下,大國的風采正重染世界;疫情過後,在89歲的巴菲特未曾經歷的美股四熔斷,全球股市大崩盤下,也許世界已不是以前世界。

而我們的國家,將更為強大!

當下的我們,更該思考,我們該如何同未來更加強大的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如何同偉大的民族一起蕩氣迴腸。


疫情“全球化”下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