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雏鸟总有展翅翱翔的那一天,孩子也有离开父母的那一天。他们不可能一直跟着父母长大,但往往因为父母的一些行为,其实在亲手折断孩子的翅膀,破坏孩子的独立性,于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为了那个自理能力差的人。

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一、家长的过分宠爱

幼儿园里,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家人全做,于是养成孩子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二、家长对于孩子想法有意见

父母们担心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自己想法总是会提出意见甚至不支持,让孩子们习惯接受父母的想法,而不会自己想去做。总是担心孩子们这里会出事、那里会出事的想法,就是耽误孩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一个原因。

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三、教育失当

家长的教育失当导致孩子不会自理,孩子年龄小,遇到真正的困难不会自主解决,父母也不去教孩子怎么做,而是帮助孩子完成,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不能掌握自理的方法。

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四、父母不鼓励导致孩子对于学习事物的耐心不高

孩子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当新鲜感慢慢褪去,孩子不愿意做下去,同时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鼓励不积极或过分关心。时间久了,他就会缺少锻炼与练习的机会。不能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尊重他本身的小个体,深入追寻“身、心、灵”合一发展的教育体系,让教育回归本源,让儿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五、对于孩子自主独立的“缓慢”看法

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还来得及教。认为孩子能够自然而然的学会思考,做事。结果错过了6岁前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好时机,导致孩子形成了不良的依赖习惯。

让孩子自主思考,做事独立,父母能做什么?

1. 支持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对世界事物好奇的想法,父母应该给予支持及默默守护。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思维。

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2.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动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应该让独立完成,同时可以让孩子帮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对于困难,让其自己独立解决,困难时可以提供一些建议。

3. 培养自信心:面对困难时,孩子容易受到挫折。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鼓励。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对其加油。同时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不要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避免以后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4. 加强孩子的责任心:教导孩子能够承担,勇于承认错误。认识到对是对,错是错,内心强大才是真正强大。孩子撒谎时,不要一昧指责孩子的错,了解撒谎原因,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让孩子做个“胆小鬼”。

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对于孩子自己的想法,父母给予支持,默默守护;对于孩子的错误,父母正确处理,拒绝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道路,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孩子学习事物,父母适当帮助;使孩子感到自主独立的好,加强对于困难的耐心,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着自己一人独行的脚印。最后佳育为父母们推荐两套儿童自我管理,情商启蒙的书籍,一套是《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另一套是《宝宝情商管理图画书》。

家长的这5种行为,是在“破坏”娃的独立性,以后多半自理能力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